从今日起推荐好诗并附理由,随时更新中

     北风

        大解

夜深人静以后 火车的叫声凸显出来
  从沉闷而不间断的铁轨震动声
  我知道火车整夜不停

  

一整夜 谁家的孩子在哭闹
  怎么哄也不行 一直在哭
  声音从两座楼房的后面传过来
  若有若无 再远一毫米就听不见了
  我怀疑是梦里的回音

  

这哭声与火车的轰鸣极不协调
  却有着相同的穿透力
  我知道这些声音是北风刮过来的
  北风在冬夜总是朝着一个方向
  吹打我的窗子

  

我一夜没睡 看见十颗星星
  贴着我的窗玻璃 向西神秘地移动

赏析:

如果要我列举近20年来中国涌现的有实力而又低调的10个诗人,大解肯定是其中一个。多年以来,大解写出了包括万行长诗《悲歌》在内的大量优秀作品,却从不在文坛这个名利场上招摇。仅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学工科出身——大解197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大解的短诗,语言鲜活,意境高远,像开满鲜花的大草原,博大且具有一种神秘的气质,毫无那种受过专业文科训练的“八股”与腐朽气息。捧读大解的诗歌,你即使说不清他具体要表达什么,也能够感觉到语言的美感以及浓郁的氛围。《北风》是比较能够体现大解诗歌特点的一首。

诗歌描述的是“我”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同时听到了火车开过的轰鸣声和孩子的哭叫声的情景。“沉闷而不间断的铁轨震动声”和“若有若无”、“怎么哄也不行”的小孩哭闹声,两种声音,一个生硬、有钢铁般的秩序,一个柔软、有令人心疼的炙热。两种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不协调”。但是,诗人却在诗歌中综合了它们,认为它们“有着相同的穿透力”。为什么呢?诗人没有说明。我们可以把火车拟人化,认为一列深夜开过的火车就是一个孤独跋涉的旅人;我们也可以设想火车上的形形色色的旅客,他们虽然坐在同一趟车上,甚至同一个车厢,但他们大多数互不相识,即使面对面,内心仍然是孤独的。而一整夜哭个不停的孩子之所以哭泣,可能具有同样的原因。这样,两者就达成了联系。当然,这只是外人的揣测而已,诗歌只是呈现而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答案。

既然诗名《北风》,“北风”自然不是可有可无的。在“我”、火车和孩子之间,全仗北风串联,“这些声音是北风刮过来的”,同时,北风本身也具有自己的声音,这几种声音的纠结,使我神游物外,“怀疑是梦里的回音”。这三种声音所对应的三种事物,有虚有实,它们在诗歌中纠缠在一起,共同搭建了诗意的大厦

这样的夜晚,一个心怀诗意的人注定是无法入睡的。诗歌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流动的画面:“我”批衣而起,透过窗玻璃,眺望远方的原野,看着火车在黑暗中“向西神秘地移动”。也许会有读者不解:“我”看见的不是“十颗星星”吗?怎么是火车呢?其实,“星星”在这个地方,不过是比喻火车车窗映射出来的灯光而已。因为火车是行驶着的,所以“星星”在移动。作者将这一排灯光比喻为星星除了修辞上的考虑,也是对周围环境的说明和渲染,——进一步强调了地理位置的空旷和增大了诗意的空间。

我注意到,《北风》是大解的组诗《神秘的事物》中的一首,发表于2003年的《人民文学》杂志,这组诗后来获得了《人民文学》奖。“神秘的事物”这个总标题,既暗示了作者思想的关注点,也表达了诗人对隐秘的事物的热情。《人民文学》奖的颁奖理由是:《神秘的事物》充分展示了诗人的睿智与经验,使诗人的内心律动与生存现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句话言简意赅,指出了大解诗歌的美学原则——从个人的经验出发,通过语言的构造,最终抵达一种旷远而博大的境界。

在随笔《语言和现实》中,大解写道:“在现实和语言的双重的虚构背景下,人的存在变得模糊不清了,真实和虚幻混淆在一起。我的诗歌不是要去澄清它,而是去加深它的浓度,努力展现物理的和精神世界中的全景。”(《诗潮》2005年第一期)这是大解的诗观,也是解读大解诗歌的钥匙。有的人读诗,总希望作者在字里行间告诉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诗歌中要有格言警句,或者在结尾时要总结和提升。不能说这些读者的要求毫无道理,但那仅仅是诗歌的一种写法而已。更多的诗歌是考验读者的感受力和悟性的,需要用心去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从“虚幻”发掘出真实,从“物理”进入“精神”。否则,要是诗歌像顺口溜和大白话一样通俗,它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刘春)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1018139[/lastedittime]编辑过]

我看到火焰在发言生命的淡季,雏菊发言:“最冷的积雪将最早消融。”而那曾在阳光下洋洋自得的花草在风中翻飞如早夭的蝴蝶
支持![em10]
弄了老半天,才把诗行弄整齐,人老实连网络也欺负啊,真是怪事了。
我看到火焰在发言生命的淡季,雏菊发言:“最冷的积雪将最早消融。”而那曾在阳光下洋洋自得的花草在风中翻飞如早夭的蝴蝶
北风

        大解

夜深人静以后 (从)火车的叫凸显出来
  沉闷而不间断的铁轨震动声
  我知道 火车整夜不停

  

一整夜 谁家的孩子在哭
  怎么哄也不行 一直在哭
  声音从两座楼房的后面传
  若有若无 再远一毫米就听不见
  我怀疑是梦里的回音

  

哭声与火车的轰鸣极不协调
  却有着相同的穿透力
  我知道这些声音是北风刮来的
  北风在冬夜总朝着一个方向
  吹打我的窗子

  

我一夜没睡 看见(有)十颗星星
  贴着我的窗玻璃 向西神秘地移动

--------------

 我好玩,把一些感觉可有可无的去掉。既然是论坛,也就不避鲁蛮了。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1020819[/lastedittime]编辑过]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谢谢楼主。[em22][em23]

俺有望通过好好学习这个贴子摆脱诗盲。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一个大诗坑,太值得期待了。刘春加油,刘春慢来。

大解,我见过,一条刚柔相济的河北汉子。曾有幸与大解等三四朋友,一块聊到凌晨二点。若非翌日另两位朋友要赶早班飞机,那晚说不定会聊到“不知东方既白”。没谈诗,也没谈文,只是唠嗑,但大解的朴实、纤敏以及那种惟诗人方能具备的柔弱(我称为“诗性柔弱”),令我难忘。

借刘春的赏析,对大解兄的了解已然更进一层。

谢谢楼上的朋友们。我至少坚持写15篇贴上来。一天贴一篇或者两天一篇是没问题的。主要是介绍我读过的好诗,至于我的解说文字,倒是可读可不读的。

兮兮你好,我不怎么认同你的改法,特别是第一节。其他几节倒可商量。

周泽雄兄:大解一直是我默默敬佩的师长,十多年前与他有过联系,后来就再没联系过了,但他的诗歌我一直喜欢。

我看到火焰在发言生命的淡季,雏菊发言:“最冷的积雪将最早消融。”而那曾在阳光下洋洋自得的花草在风中翻飞如早夭的蝴蝶

读完诗,交个作业。[em04]

语言之美,可以转换时空

我对诗人一点也不熟,对诗歌也半懂不懂,瞎说两句。这首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声音、影像的巧妙转换,北风则是连接二者的桥梁。半夜总是静悄悄的,所以火车声、婴儿的啼哭声才显得格外响亮,北风本身也有声音,同时还起到传送其他声音的作用,夜里睡不着,滴水声都会觉得很响,于是只差一毫米的哭声也变得格外响亮。在吵闹的夜里,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心里难免毛毛的,北风送来星星飘逸的图像,让这个寒冷的、寂寥的夜晚有声音,有影像。

诗人贪婪的看着火车里的灯光,我不禁想下辆列车会在什么时候经过窗前?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1030835[/lastedittime]编辑过]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萍萍简直比诗人还诗人啊:)

下一列火车很快就要开过来了!

我看到火焰在发言生命的淡季,雏菊发言:“最冷的积雪将最早消融。”而那曾在阳光下洋洋自得的花草在风中翻飞如早夭的蝴蝶
以下是引用刘春在2007-06-05 12:08:12的发言:

     北风

        大解

夜深人静以后 火车的叫声凸显出来
  从沉闷而不间断的铁轨震动声
  我知道火车整夜不停

  

一整夜 谁家的孩子在哭闹
  怎么哄也不行 一直在哭
  声音从两座楼房的后面传过来
  若有若无 再远一毫米就听不见了
  我怀疑是梦里的回音

  

这哭声与火车的轰鸣极不协调
  却有着相同的穿透力
  我知道这些声音是北风刮过来的
  北风在冬夜总是朝着一个方向
  吹打我的窗子

  

我一夜没睡 看见十颗星星
  贴着我的窗玻璃 向西神秘地移动

偶诌两句,别笑哈

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力量,诗人似乎一直在抗拒某种东西坚持某种东西。题为北风,不仅仅因为北风在几种声音中充当了媒介,还因为我与北风是一对矛盾关系,有同质之处也有各异之点。冬夜的北风是锐利的,诗人也内心是锐利的,北风把火车声与哭声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而敏锐的具有思维穿透力的诗人感受到了,或许也只有诗人才能感受到,换句话讲,是诗人的敏感的心灵把两种声音联系在了一起。

北风吹打“我”的窗子,一个冬季,诗人以窗来抗拒风,抗拒肆虐与寒冷,诗人胜利了,因为在诗尾我读出的是一种平静。如果抗拒失败,则会是犹疑、恐慌、颓废等心理表现。

以下是引用刘春在2007-06-05 12:08:12的发言:

赏析:

诗歌描述的是“我”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同时听到了火车开过的轰鸣声和孩子的哭叫声的情景。“沉闷而不间断的铁轨震动声”和“若有若无”、“怎么哄也不行”的小孩哭闹声,两种声音,一个生硬、有钢铁般的秩序,一个柔软、有令人心疼的炙热。两种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不协调”。但是,诗人却在诗歌中综合了它们,认为它们“有着相同的穿透力”。为什么呢?诗人没有说明。我们可以把火车拟人化,认为一列深夜开过的火车就是一个孤独跋涉的旅人;我们也可以设想火车上的形形色色的旅客,他们虽然坐在同一趟车上,甚至同一个车厢,但他们大多数互不相识,即使面对面,内心仍然是孤独的。而一整夜哭个不停的孩子之所以哭泣,可能具有同样的原因。这样,两者就达成了联系。当然,这只是外人的揣测而已,诗歌只是呈现而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答案。

既然诗名《北风》,“北风”自然不是可有可无的。在“我”、火车和孩子之间,全仗北风串联,“这些声音是北风刮过来的”,同时,北风本身也具有自己的声音,这几种声音的纠结,使我神游物外,“怀疑是梦里的回音”。这三种声音所对应的三种事物,有虚有实,它们在诗歌中纠缠在一起,共同搭建了诗意的大厦

这样的夜晚,一个心怀诗意的人注定是无法入睡的。诗歌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流动的画面:“我”批衣而起,透过窗玻璃,眺望远方的原野,看着火车在黑暗中“向西神秘地移动”。也许会有读者不解:“我”看见的不是“十颗星星”吗?怎么是火车呢?其实,“星星”在这个地方,不过是比喻火车车窗映射出来的灯光而已。因为火车是行驶着的,所以“星星”在移动。作者将这一排灯光比喻为星星除了修辞上的考虑,也是对周围环境的说明和渲染,——进一步强调了地理位置的空旷和增大了诗意的空间。

接着楼主的赏析再诌两句,不好意思,不当之处请指教!

我觉得您把火车比喻成孤独的旅人很有意思,是孤独的本质把它们连接到了一起,诗人再写作时也许也是此般孤独。另外我认为,无论孤独与否,两个极不协调的事物并置在一起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城市中心直捅天顶的高楼大厦的旁边不就是低矮的居民老楼吗?菜农兄的隔壁不就是深宅大院,极有讲究的别墅吗?(见笔会帖子~~),北风在这里我认为也可以是传说中的春风:)(春天的故事)

还有,我觉得也可以把星星理解为实在的星星,也可以认为我内心的星光,“十”代表一种完满的状态。在这个斑驳的时代里,诗人向我们表现了一种自我修复的能力。

实在是瞎扯哦,方家见笑!

[em04]

甚好甚好,诗歌好,赏析更好。

兮兮的篡改有点味道,不过第一节的确值得商榷。改了之后,意境有所差异。

刘春GG怎么不继续贴了?这个年代读诗是很奢侈的事情,写赏析更是奢侈的事情。不过还是期待能够常常读到,期待中。

对于本诗,也胡诌几句:

此诗创作了一个任让读诗者想像的意境。这是一个画面:那样的夜晚,北风呼啸,诗人在半梦半醒之中醒来,看着窗外出神。北风所带来的声音中混杂着各种声音,而在诗人听来,是孩子的哭声混杂着火车的声音。或许在另一人听来却是另外的声音。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夜晚,让诗人难以入睡的是什么?那在车窗上快速移动的星星要把诗人的思绪带向哪里?

北风呼啸,请仔细聆听,你听到了什么?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1195152[/lastedittime]编辑过]

深潭滩边戏流水,常把虾米当龙王。

不同的人读诗能够读出不同的感觉,温暖的唱老师读出自我修复的能力,我却只觉得诗中的孤独感,北风吹过,火车走过,婴儿不再啼哭,连星星也走远了,多寂寥的夜啊。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火车走过,星星走远去,北风呼啸,苍凉孤独的感觉,婴儿的啼哭又给人希望。

谢谢各位朋友的鼓励与批评啊,俺继续贴。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1204066[/lastedittime]编辑过]

我看到火焰在发言生命的淡季,雏菊发言:“最冷的积雪将最早消融。”而那曾在阳光下洋洋自得的花草在风中翻飞如早夭的蝴蝶

小小炊烟

 

李南

 

我注意到民心河畔

那片小草 它们羞怯卑微的表情

和我是一样的。

 

在槐岭菜场,我听见了

怀抱断秤的乡下女孩

她轻轻的啜泣

 

到了夜晚,我抬头

找到了群星中最亮的那颗

那是患病的昌耀——他多么孤独啊!

 

而我什么也做不了。谦卑地

像小草那样难过地

低下头来。

 

我在大地上活着,轻如羽毛

思想、话语和爱怨

不过是小小村庄的炊烟

 

 

赏析

相对于很多青年诗人而言,李南是一个“老诗人”了,1964年出生的她,诗龄已超过23年;而在更多的人面前,李南很年轻——多年以来,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并且捧出了更为成熟的作品。

《小小炊烟》是李南备受推崇的作品之一,整首诗,写的是对小事物的关注和对崇高的仰望。这诗歌中,诗人把自己的姿态压得很低,低如民心河畔那片小草般羞怯卑微。她有些无奈,在物质上,不能给槐岭菜场“怀抱断秤的乡下女孩”以及“患病的昌耀”以实质性的关怀;在精神上,又还达不到“群星中最亮的那颗”那样的光芒。她真切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限度和渺小——“轻如羽毛/思想、话语和爱怨/不过是小小村庄的炊烟”。这一切,使她“像小草那样难过地低下头来”。诗歌有一种狄金森式的宁静,而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活与生命清醒而又带着自谦的理解,诗人的灵魂走向开阔。李南的这种“降低身份”的写作姿态,在当前女诗人中并不多见,有的人倾向于标新立异,以词语的新奇和内容的怪异为终极目标,有的人用语言为媒介自恋自大,把自己幻想成了招摇过市的公主,却忽视了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诗歌所应具备的功能——对人类灵魂的抚慰和提升。李南的诗歌中没有突兀之句,也不以文字搔首弄姿,而是表情平和宁静,如同老友叙旧,令你如沐春风。这种风格是诗人的气质决定的,它使诗歌获得了深邃的内涵。

在这里有必要对“群星中最亮的那颗/那是患病的昌耀——他多么孤独啊”这一句稍作说明。昌耀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也是最受读者敬重的大诗人之一。昌耀一生历尽艰辛,复出后,他的作品获得极高的赞誉,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昌耀患重病。在患病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贫困潦倒,孤独异常。2000323日,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的昌耀在医院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由此我们也可以猜想到,李南的《小小炊烟》应该作于这一阶段,在写作这首诗时,诗人的内心也肯定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   (刘春)

我看到火焰在发言生命的淡季,雏菊发言:“最冷的积雪将最早消融。”而那曾在阳光下洋洋自得的花草在风中翻飞如早夭的蝴蝶
以下是引用边走边唱在2007-06-07 13:20:17的发言:

接着楼主的赏析再诌两句,不好意思,不当之处请指教!

我觉得您把火车比喻成孤独的旅人很有意思,是孤独的本质把它们连接到了一起,诗人再写作时也许也是此般孤独。另外我认为,无论孤独与否,两个极不协调的事物并置在一起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城市中心直捅天顶的高楼大厦的旁边不就是低矮的居民老楼吗?菜农兄的隔壁不就是深宅大院,极有讲究的别墅吗?(见笔会帖子~~),北风在这里我认为也可以是传说中的春风:)(春天的故事)

还有,我觉得也可以把星星理解为实在的星星,也可以认为我内心的星光,“十”代表一种完满的状态。在这个斑驳的时代里,诗人向我们表现了一种自我修复的能力。

实在是瞎扯哦,方家见笑!

[em04]

谢谢唱先生,我就这首诗再说几句。把两个极不协调的事物并置在一起是诗歌的一种惯用写作手法,常常能取得令人震惊的效果,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类。当我们看到或者想到这样的情景时,也许不会觉得它“极其正常”。

关于“星星”就是星星的问题,我也不大同意,因为诗歌里已经说明这“星星”是移动的,如果是实在的星星,我想它们应该不会是移动的。

当然,这样说下去就越来越没诗意了:)

我看到火焰在发言生命的淡季,雏菊发言:“最冷的积雪将最早消融。”而那曾在阳光下洋洋自得的花草在风中翻飞如早夭的蝴蝶

谢谢回应,您说得对。好诗不易解,不小心容易把果汁兑成白开水~

很喜欢您开的这个帖子,继续学习中~

喜欢李南的<小小炊烟>以及赏析,诗歌有一种纯净安宁之美,又不乏向上提升精神的力量。
以下是引用刘春在2007-06-07 16:15:49的发言:

小小炊烟

 

 

李南

 

 

我注意到民心河畔

那片小草 它们羞怯卑微的表情

和我是一样的。

 

 

在槐岭菜场,我听见了

怀抱断秤的乡下女孩

她轻轻的啜泣

 

 

到了夜晚,我抬头

找到了群星中最亮的那颗

那是患病的昌耀——他多么孤独啊!

 

 

而我什么也做不了。谦卑地

像小草那样难过地

低下头来。

 

 

我在大地上活着,轻如羽毛

思想、话语和爱怨

不过是小小村庄的炊烟

 

 

 

 

赏析

赏析

相对于很多青年诗人而言,李南是一个“老诗人”了,1964年出生的她,诗龄已超过23年;而在更多的人面前,李南很年轻——多年以来,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并且捧出了更为成熟的作品。

《小小炊烟》是李南备受推崇的作品之一,整首诗,写的是对小事物的关注和对崇高的仰望。这诗歌中,诗人把自己的姿态压得很低,低如民心河畔那片小草般羞怯卑微。她有些无奈,在物质上,不能给槐岭菜场“怀抱断秤的乡下女孩”以及“患病的昌耀”以实质性的关怀;在精神上,又还达不到“群星中最亮的那颗”那样的光芒。她真切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限度和渺小——“轻如羽毛/思想、话语和爱怨/不过是小小村庄的炊烟”。这一切,使她“像小草那样难过地低下头来”。诗歌有一种狄金森式的宁静,而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活与生命清醒而又带着自谦的理解,诗人的灵魂走向开阔。李南的这种“降低身份”的写作姿态,在当前女诗人中并不多见,有的人倾向于标新立异,以词语的新奇和内容的怪异为终极目标,有的人用语言为媒介自恋自大,把自己幻想成了招摇过市的公主,却忽视了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诗歌所应具备的功能——对人类灵魂的抚慰和提升。李南的诗歌中没有突兀之句,也不以文字搔首弄姿,而是表情平和宁静,如同老友叙旧,令你如沐春风。这种风格是诗人的气质决定的,它使诗歌获得了深邃的内涵。

在这里有必要对“群星中最亮的那颗/那是患病的昌耀——他多么孤独啊”这一句稍作说明。昌耀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也是最受读者敬重的大诗人之一。昌耀一生历尽艰辛,复出后,他的作品获得极高的赞誉,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昌耀患重病。在患病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贫困潦倒,孤独异常。2000323日,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的昌耀在医院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由此我们也可以猜想到,李南的《小小炊烟》应该作于这一阶段,在写作这首诗时,诗人的内心也肯定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   (刘春)

原来诗也可以这么容易就读懂。原来诗的解读也可以是我这样的读者正好想要知道的。

谢谢。[em23]

花花不花
我在星星诗刊上面读过<<小小炊烟>>这首诗,这首诗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人有一种隐隐的、持久的疼痛。
下次贴一个更煽情的:)
我看到火焰在发言生命的淡季,雏菊发言:“最冷的积雪将最早消融。”而那曾在阳光下洋洋自得的花草在风中翻飞如早夭的蝴蝶

到了夜晚,我抬头

找到了群星中最亮的那颗

那是患病的昌耀——他多么孤独啊!

——曾经读到过一段话,与读这段诗,一样感动:“那天下午我出去散步,回家时看见金星悬在一户穷苦人家的屋顶上,那一刻我的心里产生了许多别样的思想和情感,那种感觉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赫兹立特)

以下是引用周泽雄在2007-06-08 14:29:16的发言:

到了夜晚,我抬头

找到了群星中最亮的那颗

那是患病的昌耀——他多么孤独啊!

——曾经读到过一段话,与读这段诗,一样感动:“那天下午我出去散步,回家时看见金星悬在一户穷苦人家的屋顶上,那一刻我的心里产生了许多别样的思想和情感,那种感觉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赫兹立特)

周兄引用的赫兹立特这句话太漂亮了!是什么书里的啊?我要找来读读。
我看到火焰在发言生命的淡季,雏菊发言:“最冷的积雪将最早消融。”而那曾在阳光下洋洋自得的花草在风中翻飞如早夭的蝴蝶

回刘春:出自赫兹立特《燕谈录》“谈绘画的乐趣”一文,在该书第13页。这句话是他文末的闲笔,与正文无关,但闲得那么意味深长,正见出英式随笔家的厉害。

附带一说,当时读到这句话,第一感就想到了梵高的一幅画。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1287008[/lastedittime]编辑过]

好!谢谢周兄,我就去找这书。
我看到火焰在发言生命的淡季,雏菊发言:“最冷的积雪将最早消融。”而那曾在阳光下洋洋自得的花草在风中翻飞如早夭的蝴蝶

小小炊烟

 

 

李南

 

 

我注意到民心河畔

那片小草 它们羞怯卑微的表情

和我是一样的。

 

 

在槐岭菜场,我听见了

怀抱断秤的乡下女孩

她轻轻的啜泣

 

 

到了夜晚,我抬头

找到了群星中最亮的那颗

那是患病的昌耀——他多么孤独啊!

 

 

而我什么也做不了。谦卑地

像小草那样难过地

低下头来。

 

 

我在大地上活着,轻如羽毛

思想、话语和爱怨

不过是小小村庄的炊烟

 -----------------

这确实是难得的好诗,让人平静中隽永回味不已。

诗歌是很私人的 ,所以篡改他人作品是很无礼的事情,但既然恶人开了头,就继续吧。我也谈点我所认为这首诗的微暇。

1,注意到民心河畔偶不喜欢注意这个过于文人过于书面语的词,整首诗那么生活气息流动,一个 小小的词容易改变风味,如果我注意三个字不要是否可以?因为这一节后面已经出现我了 。

2,我在大地上活着,轻如羽毛“大地”一词也因为海子之后泛滥而显得恶俗,整首诗我 非常喜欢“民心河畔”“槐岭菜场这样具体的指称,它使诗歌更为进入生活化,低首而内心高昂,而内心高昂也最好不是矫情做作的 ,大地一词的出现就容易有大词之嫌,能否改成在=作者的所在城市或是区域地名?比如在北京的话,变成:我现在昌平一间民居里,我在通州宋庄一农民房里。。。。。。

 -----------------

这确实是难得的好诗,让人平静中隽永回味不已。

诗歌是很私人的 ,所以篡改他人作品是很无礼的事情,但既然恶人开了头,就继续吧。我也谈点我所认为这首诗的微暇。

1,注意到民心河畔偶不喜欢注意这个过于文人过于书面语的词,整首诗那么生活气息流动,一个 小小的词容易改变风味,如果我注意三个字不要是否可以?因为这一节后面已经出现我了 。

2,我在大地上活着,轻如羽毛“大地”一词也因为海子之后泛滥而显得恶俗,整首诗我 非常喜欢“民心河畔”“槐岭菜场这样具体的指称,它使诗歌更为进入生活化,低首而内心高昂,而内心高昂也最好不是矫情做作的 ,大地一词的出现就容易有大词之嫌,能否改成在=作者的所在城市或是区域地名?比如在北京的话,变成:我现在昌平一间民居里,我在通州宋庄一农民房里。。。。。。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我也感觉兮兮这样一改好像更好。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诗的喜好,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妨直抒己见,感同存异。

我更喜欢第二首,是女性的诗,极寻常的语言里见深意。

第一首意境在强对比中透露着苍远,但我个人以为语言有点啰嗦了。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以下是引用兮兮在2007-06-09 11:20:09的发言:

小小炊烟

 

 

 

李南

 

 

 

我注意到民心河畔

那片小草 它们羞怯卑微的表情

和我是一样的。

 

 

 

在槐岭菜场,我听见了

怀抱断秤的乡下女孩

她轻轻的啜泣

 

 

 

到了夜晚,我抬头

找到了群星中最亮的那颗

那是患病的昌耀——他多么孤独啊!

 

 

 

而我什么也做不了。谦卑地

像小草那样难过地

低下头来。

 

 

 

我在大地上活着,轻如羽毛

思想、话语和爱怨

不过是小小村庄的炊烟

 -----------------

这确实是难得的好诗,让人平静中隽永回味不已。

诗歌是很私人的 ,所以篡改他人作品是很无礼的事情,但既然恶人开了头,就继续吧。我也谈点我所认为这首诗的微暇。

1,注意到民心河畔偶不喜欢注意这个过于文人过于书面语的词,整首诗那么生活气息流动,一个 小小的词容易改变风味,如果我注意三个字不要是否可以?因为这一节后面已经出现我了 。

2,我在大地上活着,轻如羽毛“大地”一词也因为海子之后泛滥而显得恶俗,整首诗我 非常喜欢“民心河畔”“槐岭菜场这样具体的指称,它使诗歌更为进入生活化,低首而内心高昂,而内心高昂也最好不是矫情做作的 ,大地一词的出现就容易有大词之嫌,能否改成在=作者的所在城市或是区域地名?比如在北京的话,变成:我现在昌平一间民居里,我在通州宋庄一农民房里。。。。。。

 -----------------

这确实是难得的好诗,让人平静中隽永回味不已。

诗歌是很私人的 ,所以篡改他人作品是很无礼的事情,但既然恶人开了头,就继续吧。我也谈点我所认为这首诗的微暇。

1,注意到民心河畔偶不喜欢注意这个过于文人过于书面语的词,整首诗那么生活气息流动,一个 小小的词容易改变风味,如果我注意三个字不要是否可以?因为这一节后面已经出现我了 。

2,我在大地上活着,轻如羽毛“大地”一词也因为海子之后泛滥而显得恶俗,整首诗我 非常喜欢“民心河畔”“槐岭菜场这样具体的指称,它使诗歌更为进入生活化,低首而内心高昂,而内心高昂也最好不是矫情做作的 ,大地一词的出现就容易有大词之嫌,能否改成在=作者的所在城市或是区域地名?比如在北京的话,变成:我现在昌平一间民居里,我在通州宋庄一农民房里。。。。。。

 -----------------

这确实是难得的好诗,让人平静中隽永回味不已。

诗歌是很私人的 ,所以篡改他人作品是很无礼的事情,但既然恶人开了头,就继续吧。我也谈点我所认为这首诗的微暇。

1,注意到民心河畔偶不喜欢注意这个过于文人过于书面语的词,整首诗那么生活气息流动,一个 小小的词容易改变风味,如果我注意三个字不要是否可以?因为这一节后面已经出现我了 。

2,我在大地上活着,轻如羽毛“大地”一词也因为海子之后泛滥而显得恶俗,整首诗我 非常喜欢“民心河畔”“槐岭菜场这样具体的指称,它使诗歌更为进入生活化,低首而内心高昂,而内心高昂也最好不是矫情做作的 ,大地一词的出现就容易有大词之嫌,能否改成在=作者的所在城市或是区域地名?比如在北京的话,变成:我现在昌平一间民居里,我在通州宋庄一农民房里。。。。。。

呵呵,兮兮对诗歌总有新想法。

我看到火焰在发言生命的淡季,雏菊发言:“最冷的积雪将最早消融。”而那曾在阳光下洋洋自得的花草在风中翻飞如早夭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