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那个真实的华尔街——评大型电视片《华尔街》

讲述那个真实的华尔街——评大型电视片《华尔街》发信站:天益社区([url]http://bbs.morbell.com)[/url],版面: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bbs.morbell.com/viewthread.php?tid=360121       


    、一部正本清源之作。
  
  十集大型电视片《华尔街》从三个维度试图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华尔街。这三个维度一个是“历史”,一个是“正反”,另一个是“两难”。“历史维度”主要是描述华尔街的历史,这个历史一个是华尔街的人文沿革,她曾经是印第安人的小镇,后来是荷兰人的聚居地,现在是世界移民地。另外一个是华尔街作为今天金融中心200年的演变历史。世界金融中心从最早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到后来的伦敦,从1900年之后,世界金融中心逐渐移至华尔街,至今已历经百年风雨。“正反维度”主要是揭示华尔街一个方面为新兴产业、为高科技——为美国梦融资,推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保持这个地位100年不变,另一个方面华尔街自始至终是泡沫和风险的发源地,为美国乃至世界带来灾难。“两难维度”主要解释华尔街与政府之间无法两全的微妙关系——放任可以毁掉华尔街,监管亦可致死华尔街。华尔街是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均衡点”。
  《华尔街》用丰富的历史资料,采取客观中立的叙事,结合个体经历和宏大叙事的交互印证,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历史可以为任何观点,哪怕最荒谬的观点提供足够的证据,但是,如果秉承客观、公平的立场,去芜存真,客观真实的历史事实只有一个。华尔街的“本质”仅仅从“好”的一面可以找出无数的事实来颂扬她,相反,仅仅从“恶”的、“阴谋论”的角度也可以找出无数的故事来魔化她。《华尔街》用平实、平等的态度,剔除故意煽情,避免蓄意误导,把这个充满矛盾和纠结的、真实的华尔街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正如《华尔街》的片头词所说:这是一张撒向世界的金融之网,这张网强大又脆弱,光明又黑暗,这张网既能让经济加速,又能让经济窒息。《华尔街》力图用客观、诚恳的“劝说”告诉人们——华尔街是一个追求“至善”的地方,尽管这里时而充斥黑暗,甚至罪恶。
  《华尔街》希望矫正人们对这个世界金融中心的“偏见”。关于华尔街的偏见:第一个是华尔街是阴谋的渊薮。每一个资本市场,“阴谋”不可避免,有些“阴谋”是基于市场判断的,合法的谋略,有些确是骗人入彀的犯罪行为。前者受到保护,后者必须打击。华尔街一系列的丑闻正是正邪交锋,试图消灭阴谋的“证据”。第二个是华尔街由少数人操控。这种表述其实是不确切的,应该说华尔街由资本操控的。但是,华尔街越来越变成一个大众投资场所(大众资本控制)的历史恰恰说明华尔街越来越脱离了少数人的控制和寡头游戏的“桎梏”。第三个是华尔街由政府控制。华尔街和政府两种权力在资本市场寻找均衡,它们的关系若即若离,如果一方绝对主导,华尔街就会丧失活力,她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就不复存在。第四个是不能效仿(学习)华尔街。正是由于上述偏见,或者受到一些偏执的说教的影响,国内很多人拒绝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的地位可超不可越。中国想超越华尔街,首先必须效仿华尔街。
  
   二、争论背后的金融逻辑
  
  《华尔街》中提到,美国在建国之初有两条立国道路的争论。汉密尔顿坚持通过发展资本市场立国,而杰斐逊坚持农业立国。杰斐逊认为保持淳朴的道德基础至为重要,工商业鼓励自私,腐化人心。这有似于曾经到处流行过的乌托邦思想。而汉密尔顿却认为实业(资本)立国才是出路。最后经过妥协,汉密尔顿的“旋转门计划”得以实施,美国通过金融创新既维护了国家信用,又解决了债务困境。汉密尔顿的思想有一个逻辑假设——资本市场的机制可以利用人们的自私,甚至贪婪为国家谋取“公益”。历史证明这个逻辑假设是一条刀锋之路。汉密尔顿在华尔街上“部分地”是正确的,而杰斐逊在普遍的意义上则是一个永恒的警示——资本机制常常自我放大,不但不能为国民谋利,反而毁掉经济。华尔街从伊利运河、铁路融资、电气化革命、网络经济,一次一次做出了正确选择,制造了泡沫,也催生了一个一个新兴的产业,而其他地方,资本市场甚至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为落后的产业,甚至纯粹的骗局融资。十八世纪初英国的南海泡沫和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等,只留下贪婪吹起的泡沫,却没有成就泡沫过后的产业勃兴(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也有似于此。另外,中国的股票市场为国有企业融资的比重较大,数次泡沫既没有催生新兴产业,也没有引发制度创新,这一点值得反思)。
  《华尔街》中,“阴谋”是一个屡屡提及的话题。确实,自从华尔街,或者资本市场肇始,“阴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阴谋”包括制造谣言、操控股价、设置骗局、弄虚作假,等等。这是资本的原罪,也是华尔街的原罪。这些“原罪”里面包含了无数的血泪故事、个人悲剧,甚至民族的痛苦记忆。为此,很多正义之声要求终结“阴谋”,铲除罪恶。但是《华尔街》告诉我们终结阴谋和铲除罪恶不等于终结华尔街和铲除资本市场。这一争论的天空,“盘旋”的仍然是汉密尔顿和杰佛逊留下的悖论。资本市场是通过“转换”人性的贪婪和自私,为人类整体的福利“融资”,人类不能因噎废食,关停资本市场。进一步讲,资本市场也离不开“赌性”,只能通过不断规范、控制、减少“有害”的赌性(过度泡沫),而保留、培育、呵护“良性”的赌性(适度泡沫)。因为,如果没有由于自私和贪婪孽生的“适度泡沫”,资本市场就没有深度——没有人气,没有交易量,进而没有流动性,而如果没有深度,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就无法发挥。华尔街一次一次的泡沫和危机固然是人性之恶的重演,但是,每一次危机都没有让美国人把华尔街埋进坟墓,而是把更多的阳光引入华尔街。
  《华尔街》还告诉我们:资本市场的历史,就是政府和市场互相依存,又互相角力的历史。2008年金融危机又一次把美国政府推到了前台。监管不力被认为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美国政府期初犹豫,其后坚决地介入市场,出手拯救华尔街。到现在仍然有人抱怨美国政府在危机之初反应迟钝,更有人拿1929年危机中胡佛政府反其道而行之的紧缩政策类比今天美国面临的困境。但是,应该清醒的是:其实,华尔街的危机部分地是政府干预的“恶果”(低息政策、住房政策、消费政策,选举周期等)。此外,政府天然有扩展自己权力的本能,如果华尔街一旦依赖政府的政策调控,那么与之相联系的事件是政府“沉醉”于自己的成功干预所创造的成绩中而不能自拔。如此情形下,华尔街可能一时得救,但是华尔街就会由于政府干预开始丧失活力。华尔街应该是市场和政府的均衡点,政府一个方面要通过不断地立法,培育和完善借助市场力量监管华尔街的机制,另一个方面政府要及时退出,不能让市场形成干预预期,也不要让政府自己养成干预癖好(“大而不倒”就是市场对政府干预的一个预期。目前,美国想打破大而不倒的神话,政府就要及时退出,以消除市场的干预预期)。
  
  三、华尔街的“偶然”成功
  
  华尔街是一个资本市场,它的功能就是为工商企业,甚至政府的产业政策融资。那么选择什么产业和项目融资,这不仅仅是券商、投资者投资是否成功的问题,更关乎到相关产业和项目的未来发展。我们看到,华尔街几乎在每一次大的经济发展的关口和产业突变的节点都做了正确的选择。伊利运河解决了美国的东西部市场的一体化。铁路网络形成了美国统一的行政和经济版图。为南北战争融资维护了美国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存在。为工业托拉斯融资提升了美国企业研发能力并增强其世界竞争力。为电器化融资推动美国率先实现产业升级,引领世界科技。为网络经济融资又一次使美国在这个兴新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这一个一个正确的选择使美国一步一步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并持续保持这种强势地位,同时也把华尔街一步一步引向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并使其保持这个地位100年不变。这种“偶然性”的背后是究竟哪一种金融的,抑或是政治的逻辑在起作用?这是一个让人着迷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待解之谜!
  《华尔街》在谈到纳斯达克的成功时曾经说,世界上先后有70多个类似的创业板市场,但是无一成功,只有纳斯达克硕果仅存,一枝独秀。纳斯达克1971年成立,期初并不受重视,但是后来在风险投资基金模式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美国科技创新的强大资本动力。纳斯达克本身是一个金融创新,它把资本市场做了风险分类,一边是成熟的、低风险、稳定回报的主板市场,一个是新生的,高风险、高回报的创业板市场。这种分类有利于隔离风险,也有利于对投资者做更细化的风险分类。对于产业发展来说,通过与另一个金融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结合,进而细化各自的专业分工,纳斯达克提供退出机制,成功解决了创新型企业早期融资难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体经济的运作效率。但是这个绝佳的理念和创新为什么在华尔街“偶然”成功,在其他地方却屡遭失败呢?为什么纳斯达克2000年在华尔街引发一场泡沫,却能开创一个新的时代——网络经济时代呢?这又是一个吸引全世界反复思考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创业板(或中小企业板)必须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正如《华尔街》所言,资本市场是最为强大,也是最为脆弱的,一场风暴,或者一次泡沫就能毁掉这个积几代人努力创办起来的“资本帝国”。西班牙、荷兰、英国,历经一系列“毫无建树”的泡沫事件之后,当年的金融中心遂变成前朝遗迹,往日辉煌一去不返。华尔街固然一次一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催生了一个一个经济奇迹。但是,华尔街与泡沫和危机伴生,她从来也没有根绝过危机和泡沫。仅触目惊心的大事件就有1929年的经济萧条,1987年的股市崩溃,2000年的网络泡沫,仍未结束的2008年金融危机。小的危机更是多如牛毛,连篇累牍。但每一次危机之后,华尔街都能通过自身调整,顺利走出危机。而且,从华尔街的危机发生史看,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华尔街尽管重复危机,但是却没有重复同样的原因引发的危机。即她面对的是“进化危机”。第二,从1929年之后,华尔街危机频发,但振幅一直处于“收敛状”,平均来说危机引发的危害性在减小。第三,华尔街对危机有免疫性。比如,华尔街成功抵御了拉美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我们的问题是:华尔街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她能够修复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造成的创口吗(华尔街真正的危机在于2008年由次贷引发的股市泡沫不能催生新兴产业(或科技),关键是这场危机能否引发制度创新。1929年那次危机同样没有催生新兴产业,但是却催生了包括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在内的制度创新)?
  
   四、“偶然”背后的启示
  
  《华尔街》试图以理性的解释和平实的叙述让人们认识华尔街的成功和她背后的金融逻辑。其实,华尔街长久的“正确性”,她的创业板的成功及她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等无法单独从华尔街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些“特异功能”发挥效力有赖于华尔街在演进过程中经由“自由选择,自然成长”而形成的内在秩序,更离不开美国独特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外在制度背景。这些促其成功的内外因素对我们有巨大的借鉴意义:第一、契约精神。包括市场内在的自律。梧桐树下的简单规则就是其开始。第二、法治精神,包括市场的交易规则,以及法律制度对投资者的有效保护。第三、自由创新环境。华尔街的金融创新精神及与产业和科技创新之间的契合。第四、开放的文化特质。开放性导致多样性、流动性及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交易量和市场人气)。第五、制衡机制。华尔街是美国政治体制的缩影,每一种力量——资本的力量、舆论的力量、选票的力量、政府的力量,法律的力量,等等,在这里达致均衡。
  正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的“合力”造就了华尔街的独特优势并使之在过去的100年立于不败之地。其实,就个别方面来说,其他国家和地区可能胜过华尔街。比如,就法治的刚性来说,德国的法兰克福也许胜过华尔街;就契约传统来说,英国的伦敦也许胜过华尔街;就市场的灵活性来说,中国的香港也许胜过华尔街,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市场能够集上述传统、法律、自由度、创新性、开放性和制衡机制于一体,或者能够比华尔街拥有的“要件”平均来说更多一点。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崛起,这是一个已经得到认可的事实。但是,中国经济主要不是依赖市场资本的“哺育”而长成。这一点和美国恰恰相反。中国经济得益于另一种“制度优势”。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亟需结构转变,其中一个转变就是要形成市场资本推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市场资本推动型的发展模式需要有强大的金融市场,这是中国亟需发展金融市场的一个原因。同时,中国经济的崛起也需要用其在世界金融格局中的话语权来表达,而这种话语权也需要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大的金融市场做支撑。这是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金融市场的另一个原因。正如《华尔街》所总结的,中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近年大有改观,但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必须学习华尔街,才能够有机会超越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强国。华尔街云诡波谲,险象环生,风险和阴谋时时潜伏,华尔街的历史就是金融危机的历史。每一次金融危机对华尔街都是生死拷问:下一个还是华尔街吗?过去的历史证明:危机过去,华尔街中心依旧。2008年这场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机又在拷问:下一个还是华尔街吗?这个问题华尔街需要回答,中国也需要回答!
  
  
  2010-10-4

[url=http://lilis.blog.tianya.cn/][url=http://lilis.blog.tianya.cn/]http://lilis.blog.tianya.cn[/url][/url]
  
  (本文已在《理论视野》杂志第10期发表,发表时题目改为:华尔街的启示,格式也做了改动。转载请注明)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