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62
- 帖子
- 5867
- 精华
- 11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5-2-5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15:39
| 只看该作者
郭宇宽:CCTV 有讲坛 但没有百家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百家讲坛》的百家只有一家,那就是权谋家,可以说《百家讲坛》有讲坛,没有百家。
尽管在宣传中《百家讲坛》的定位是“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但他们所理解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是特有所指的,以往《百家讲坛》除了红楼梦、唐诗宋词,偶尔再谈谈家具瓷器收藏,除此以外,它的所有主打节目无不围绕宫廷权谋、政治斗争、帝王霸业,这些主题从市场效果上讲是非常成功的,越是在一个政治不透明开放的社会,政治越被人津津乐道,从吕不韦的策划到神龙政变的密谋,一个科长、处长可以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上下5000年的权谋智慧,领悟如何在今天的办公室政治中运用,而一个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借此意淫权术,它的收视率自然也颇为叫座。而且这个节目的制作再简单不过了,一台摄像机架在那里拍就够了,从经济角度来说,它是中央电视台里效益和制作成本性价比最高的节目。
这相当于宜家这样的商业模式,当它具有了强大的品牌营销能力和用户黏合度后,就有了对上游产业的控制力。它可以选择很多家不知名制造商竞价,按照它的方式生产和供货就行了。更强大的如沃尔玛这样的企业,即使你是有品牌的制造商,也可以让你专门按它的要求生产。
无形之中,《百家讲坛》成为了一个在传播领域强势的话语平台,中国只有一个CCTV,中央电视台只有一个讲坛类节目,于是这个传播渠道简直比宜家、沃尔玛更强势。有一则报道是这样描述的:“(06)年初,央视到国内各所大学海选主讲人,河南这一站,他们到了河南大学,当时王立群正好在北京,学院致电要求他火速赶回开封。当天面试每个人被要求自拟题材讲一个人物,一遍就过,当天一共来了40多人。王立群回忆说他当时请求第一个讲,题目是《鸿门宴》中的项羽,想着讲完赶紧回家睡觉,因为赶了一夜的车很累。结果,他在海选中唯一胜出。”
不知道一个快60岁的教授,给几个年轻编导叫去排队面试、现场表演是怎样的心理感受,但可以看到的结果是,一个并不出名的学者,一登讲坛则身价倍增,曝光率增加,出书,演讲,财源滚滚,这个动力是巨大的。所以除了春节联欢会,也许《百家讲坛》可以算作对嘉宾最为强势的央视栏目。
尽管有一些自诩清高的学者不愿和《百家讲坛》打交道,言谈中提到它甚至带有不屑,但超级女生般一夜成名的梦想,还是激励着很多人甘愿接受苛刻的条件,排队接受《百家讲坛》的挑选,他们是《百家讲坛》的外包制造商。
当然,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更为体面一些的待遇,像如日中天的易中天先生,在收视率方面已经成为了《百家讲坛》的定海神针,自然可以享受在话题方面较多的自主权。但即使这样他也有很多无能为力。
有次,记者出差路过厦门,与易中天在一酒店吃饭。一群服务员一见就围了上来,一女服务员像见到刘德华一样,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最终蹦出来一句,“易老师,你电视上的声音好优美啊!”记者打趣到:“你不知道易老师和赵忠祥是同学吗?”那些服务员更是惊呼:“哇,真的呀?好利害啊!”教了大半辈子美学历史的易中天被人如此称赞,很是无奈。在席上,记者问,你不是写过《美国宪法诞生的故事》,干嘛不拿出来讲讲?易中天叹了一口气,说,美国宪法诞生的故事也是我最看重的一本书,没办法,你又不是不知道央视,他们不让我讲这个啊。
但这些也不能都怪《百家讲坛》的制造者们,和宜家不一样的是,他们不是老板,除了到一些地方高校,他们可以很有权威地挑教授来讲讲老少皆宜的权谋,但他们自己并没有多少空间,他们上面还有更大的订货商。2007年有则消息说,一位领导非常爱看《百家讲坛》,传来话:“《百家讲坛》讲故事很不错,以后可以多讲讲革命历史题材么。”于是很快《百家讲坛》就有了杨子荣的故事、红军长征的故事。
其实在这个制造注意力的产业链中,老百姓是没得选择的,打开电视都是那些拖着大鞭子的权谋故事,哪怕你不爱看也没办法,也没别的可看;《百家讲坛》的说书人们,也没得选择,因为他们被告知,这些权谋故事是电视观众收视率的需要;而那些节目制片人也没得选择,至少现在的状态就过得挺舒服。这是一个循环而没有挑战的价值链条,而每一个人都是这条链上没得选择的一颗螺丝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