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孔庆东司马南等为北京暴雨叫好 被痛骂无耻

文章来源: RFI  


近日,北京遭遇罕见暴雨,造成数十人死亡,数万人因此而受灾。就在民众纷纷参加救援以及在网络上扼腕叹息之时,《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北大教授孔庆东、“左派”文人司马南,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却在微博中齐声为暴雨叫好,他们四人被网民指责为沆瀣一气。

生活晨报首席记者范炜在微博上发布了题为“暴雨撕碎畜生面具”的微博讯息,通过摘录胡锡进、孔庆东、司马南、吴法天在此次言论曝光他们的心理世界。

作者 凯文

7月21日,北京市遭受罕见暴雨袭击,官方称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为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水量。截至北京时间22日17时,全市境内共发现因灾死亡37人。在当天下午至晚间,大陆网络尤其是微博上围绕北京暴雨的伤亡与援助问题讨论形成高潮。但北大教授孔庆东等某些活跃人士不约而同为暴雨叫好,引起网民争议。

此前因爆粗口辱骂记者引起舆论哗然的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于当天下午三时许发微博称“孔和尚出门看热闹,喜看首都成泽国”。

在新华网“北京频道”一篇题为“这一夜,我们目睹美与丑”的文章中,孔庆东的言论被斥为“无耻地幸灾乐祸”。

同样在下午三点左右,《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外地发微博,称“盼了多少年的北京大暴雨,正好下在我等飞机返回北京的当口。哈哈,走背字的我还是很兴奋,下吧,使劲儿下吧,最好下得北京大街上能抓鱼。我有耐心在远处的机场多待会儿。”

这一微博被网友截图保存并广泛转发,引起大量批评。事后,胡锡进删除该微博,但未作直接说明,只是婉转地称”北京太缺水了,盼着来一场大暴雨,我想这是绝大多数北京人的真实心态。几个小时前,我在远处就是这样盼这场雨的。但大自然比我想的要无情得多,在送来水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真的灾难。这是场让人百感交集的雨,但其中的痛苦最值得同情。”

此前因“约架事件”被公众瞩目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网名“吴法天”),也在当日下午六点发微博称,“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会感冒,也希望能重淋一次”。同时还配发了一张水深至脚踝的暴雨照片。

同样,当遭遇网民声讨后,吴丹红辩解称自己所住区域当天六点刚开始下雨,“还没有任何的暴雨危害迹象”。他反过来不仅维护孔庆东,指责新华社做“道德卫士”,还指责批评者是在制造“文字狱”。

当日晚间十点半,暴雨已造成严重交通混乱和首批伤亡,但以“反特异功能”和力挺薄熙来、王立军著称的司马南此时发微博称,“想起小时在乡下,下雨常常不躲照样干活。今天自己真是娇贵了。于是,脱了衣服,只着短裤,脖挎钥匙,一路呼喊,钻入雨中,专挑没过脚脖儿的地方奔跑,整整享受30分钟。好不快活啊。拧开水龙头冷水竟不惧,及出热水,美不能自持。原来雨不可怕。”

当引发大量批评后,他次日辩解称“发此微博时,我的确不晓得大雨成灾,更不知道人死非命的消息”。

四人不约而同地为暴雨感慨或叫好,尽管事后普遍声称当时并不知道暴雨会造成严重损失,但愤怒的网民已经将相关言论截图转发,称其为“微博四大恶人”。

与此相反,此前和他们论战的“公知”对手得到更多赞赏。当天晚间,曾和吴丹红“约架”的五岳散人通过微博宣布开放办公室,容留因雨无法回家的朋友过夜。

著名作家、赛车手韩寒也撰写博文,以自身专业经验告诫读者当行车途中因雨水遇险时的自救措施。原体育记者、作家李承鹏发表博文,批评政府面对重大灾害作为有限,称它“几乎是个图腾”,并盛赞民众素质,称它是被某种力量压制低的,关键时刻却会显示光辉。因该博文言辞尖锐,李承鹏自称北京市方面施加压力要求新浪删除。
这只是蠢人习惯性的脑残罢了,文章有点上纲上线.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我觉得有趣的是,面对同一件事,天朝四大五毛的反应居然如此相似,想必也没约好。真是人以类聚。
冷漠的无耻的人,终归是卑鄙的人
[

暴雨夺37条人命 媒体突出“北京精神” 网上舆论骂声一片

(2012-07-24)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国民教育是“政治任务”?
[朝鲜问题] 党报刊经济新闻 或为朝改革开放前兆
[北京暴雨] 媒体突出"北京精神" 网上骂声一片
[名家专评] 郑永年:中国教育哲学的未来

● 沈泽玮 沈泽玮 北京特派员 [email protected]   一场暴雨夺走至少37条人命,尽管部分中国媒体突出报道“北京精神”如何在暴雨中闪光及干部如何冒着大雨救灾,网上舆论继续骂声一片,批评京城的排水系统和预警工作不到位。   上周六来袭的大雨早停了,好些平面媒体和新闻网站除了报道最新灾情,也侧重点出北京市民在灾难中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官员指挥救灾的及时反应。新闻和评论文章打出标题如“大雨无情、全城有爱”、“从“北京精神”到“北京力量” 、“北京10万干部参与救灾”、“北京最强暴雨中的‘最美精神’”,引导读者从积极一面看待暴雨所带来的启示。   与之对比的是,不少网民继续在微博上批评当局只顾地上、不顾地下,只顾面子、不顾里子,而下水道恰恰就是“城市的良心”,这个“城市的良心”又何在?也有网民转载媒体报道介绍,市中心的北海团城地区使用的是建于600年前的明朝集水排水系统,却反而没有淹水,可见城市现代化的排涝规划和建设还远远不如古代好。   另有网民把民意比喻成暴雨称,“如果得不到宣泄,迟早会把这黑暗的制度淹没。区别是,民意的洪水不会那么快退去。” 《环球时报》: 北京的悲哀 现代化污点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的社评不客气地指出:“这场大暴雨致使37人遇难,是全北京的悲哀,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污点”,“深刻的反思是必须的,它应从政府开始,一直向全社会延伸”。社评说,“北京市的减灾软肋岂止是下水道,它还包括很多其他硬件上的细节,以及人们防灾意识的淡薄”,上星期六大雨已成定局时,很多人仍开车上街,政府阻止不力,体育场还有足球比赛。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