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爬坡王 于 2012-7-29 15:57 编辑
拒绝不负责任的谎言:昨天的暴雨并不是“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650100.shtml 2012 年 7 月 23 日 By lingoadmin Leave a Comment
感谢:《北京638特大暴雨洪水回顾与启示》一文作者北京水利协会的李裕宏老师,是你的文章,让我们至少知道,昨天的暴雨,不是“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
昨天的暴雨后,今天各大媒体纷纷发布了一条类似主题的新闻《北京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今天早餐时和老妈聊天,老妈对广渠门桥下的积水也有记忆:1979年8月1日建军节,北京全城暴雨,老妈搭乘单位的212吉普从通州回西边的姥爷家,途径广渠门铁路桥下时,水深断路,目测水深至少2米,后绕行长安街,“积水没过半个车轮”,记忆深刻。
自“北平”建都800年以来,老天爷无数次眷顾也无数次考验着这座城市,我们从小学的读本里就被告知“北京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600~7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5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500~600毫米之间。夏季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3/4”。既然老妈对暴雨的如此深刻记忆,那时的北京城市容量也没有此时如此“超载”,北京的“季风季节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3/4”,那是不是有可能“昨天的北京降雨量”并不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暴雨”呢?
其实没有的意思,就是不想让有些人,把所有责任都推给老天爷,从而洗白自己,推卸责任,天灾固然难避,人祸不可免责!
简单Google了下,花3块钱下载了份文档,2008年发表在《北京水务》上的《北京638特大暴雨洪水回顾与启示》,一场发生在1963年8月上旬的罕见特大暴雨,里面有些数据和结论值得我们关注。先mark几个昨天暴雨相关报道的要点“从昨天10时到22时,本市平均降水量147毫米,达到特大暴雨级别,其中城区雨量平均为189毫米,西南地区降雨量为190毫米”。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正宇表示,昨日最大的降雨量有两点,一个是房山的河北镇,雨量达到了460毫米,一个是房山坨里,总计在360毫米。这个雨量、雨强和下雨范围,都是北京解放以后前所未有的”、“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文利22日零时56分表示,截至21日22时,北京20个国家气候观测站的平均降水量为163.7毫米,这是北京自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观测到的最大值”。
OK,让我们看看这篇08年发表的文章吧!
1. 暴雨的由来
1963年8月的北京特大暴雨,在此前就已肆虐华北,已有来自其他省市的受灾预告,不知昨天的暴雨是否如此?
1 雨势过程
1963年的8月上旬,北京城郊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受较强西南低窝气流影响,暖湿气团沿太行山东侧,一路向北席卷河南、河北。8月1日大雨从淮河上游地区移至海河流域,暴雨主要路径由河南省南阳经许昌,到达河北省邯郸、獐么。8月4日獐么24h降雨量达到950mm。雨带以每天93km的速度缓慢移动,到石家庄地区时气流势力有所减弱。8月6日,北边突然灌进一股冷空气,冷热气流剧烈作用,原有西南低涡的北部又新生出一个西南低涡,气流汹汹地向北京方向扑来。8月7日河北司仓24h降雨量……
2. 暴雨在北京的肆虐,大家注意看几个数字,平均降雨量,24小时降雨量,最大降雨发生地的数据,可见昨天的暴雨还算是小巫。至少周正宇秘书长提出的“雨量+雨强”历史首次不成立吧?东直门24h降雨量380mm,酒仙桥400.7mm,来广营464mm,“降雨范围”是否历史首次也是存疑的。
“达760mm,8日这股气流到达北京。在这之前8月2日,北京房山地区开始下雨,4日北京城西部下了一场雨,海淀、西城区日降雨量超过100mm,7日昌平王家园24h降雨量325mm。8日早,北京城区开始下雨,到下午6时,德胜门松林闸降雨量达50mm,傍晚入夜雨量骤然加大,到夜里24时,降雨量已超过100mm,雨势继续增大,瓢泼大雨下了一夜,到9日早8时,松林闸24h降雨量达到325mm,东直门380mm,朝阳区的酒仙桥24h 的雨量达到400.7mm,暴雨中心在来广营,24h 降雨量达到464mm,超过北京市年平均降雨量的2/3。这场暴雨的特点是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暴雨中心发生在京城东北郊,且是夜雷雨(京城大暴雨多发生在夜间)。
900多km2,24h降雨量>300mm;北至昌平山前地带,东至顺义城关,西至石景山,南至大兴黄村,面积超过2400km2,24h降雨量>200mm;城市西部、北部山区,雨量偏少,约为(50~100)mm;城市东部通县及其以东地区,雨量更少,只有50mm。这场暴雨比建国后北京地区局部曾发生过的4次特大暴雨范围都广,其雨区分别超过4次特大暴雨的1~3倍。
这场暴雨主要降在京城近郊居民稠密区,雨量强度大。以松林闸雨型分析(24h降雨量325mm),4h降雨量为141mm,这一时段内降雨是城市河道最大造峰时段,而对城市上游郊区河道影响较大的则是6h降雨187mm,对城区河道排水极为不利。”
3. 由于以下原因,北京一直是“排除洪涝”的困难户,正因为如此,应该理解政府的部分努力,更因为如此,才要批评政府多年来的“洪涝预案和防洪教育”匮乏和“水利防范措施建设”的失位!各种CBD、金融区掩盖不了我们之追逐经济利益和GDP数字,而漠视和忽略市民根本生活需求和生命安全!
3.2 解决减少洪(沥)涝灾害的途径
北京是一座内陆大城市,不临江靠海,虽然没有江河洪水的直接威胁,但排除洪涝十分困难。城郊4条主要排水河道——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属平源性河流,坡降较缓,都要东流(20~50)km,才能排入温榆河,北运河,行洪排水不通畅。另外,城区护城河分布呈河网状,每条护城河的上下游布满下水道干线,河道水位常年高,下水道出口多被淹没,行洪排水制约受阻,相互顶托。加上多数下水道干线、暗沟设计排洪标准低,每遇暴雨极易形成沥涝灾害,时常小(阵)雨小灾,大雨大灾。为此,应管理好“三块水”,即山洪客水、下水道径流及河湖蓄水。
4. 我们的“城市洪水调度方案”是没有经过特大洪水考验的。
3.3 预测再遇“63.8”大水灾害程度
虽然北京城郊河道均按规划防洪标准,彻底进行整治改造,但包括1964年后制定的“城区洪水调度方案”都均未经过特大洪水考验。40多年来,北京城的建设规模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下垫面条件较1963年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尤其是如今北京市的社会经济资产总值,远非昔日可比。为此,市规划、市水务部门应按照“63.8“雨型,以暴雨中心仍在来广营和用”暴雨移植法“将暴雨中心移植至城中心区通惠河流域这两种模式,再次(1976年时有关部门做过)测算、预估北京城郊河湖水情、灾情的可能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提早采取预防措施,确保京城安全,奥运赛事顺利进行。
5. 北京对洪水,能做什么?我们又做了什么?
持续发展,须转变防洪减灾治水思路,实现洪水的科学管理,即在消除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洪水的有效利用,而不是直接考虑泄洪。可修建合适的排洪沟和分洪区以及上游蓄水等方法来分散洪水。如在郊区河流附近建滞洪区、入渗湿地;恢复开挖高水湖、养水湖,在南、北旱河出口修建(**)节制闸,,把西山(香山、卧佛寺)一带洪水留住;
在城区立交桥四周绿地地下修建(溢流)*,把立交桥下雨洪存住。城市内大型建筑区应附*径流调蓄池,屋顶雨水经收集过滤后灌注地下,沉式绿地,停车场、广场、人行道、住宅社区、单位院内道路应铺设透水路面。即把洪水有效*来,又能减轻城市排洪除涝负担。
(责任编辑:梁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