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与七言诗之滥觞

  (读叶笔记之一)

  张衡(78年-139年)。他生活的年代距我们快两千年了。

  张衡以科学家而广为人知。其实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作者。我们说“唐诗宋词”,唐诗重要的形式,七言诗,其滥觞就是张衡的《四愁诗》。后世读写七言诗的人,不可不感谢张衡创造了这一诗歌形式。

  叶先生讲,“一流的科学家都是富于创造性的天才,他们往往兼有一种文学家的敏锐的直感,或者说,是一种联想和感发的能力。所以他们才能创造出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张衡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有文学家的直感;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又有科学家的反省和理性。”叶先生认为,他是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天才,比如,张衡、曹丕、王国维,中国文学史上这样的人并不多。

  这让我想起,距张衡生活年代近千年后的波斯,那位既是天文学家,又是诗人的奥玛伽音。他们那仰望苍茫星空探索浩淼宇宙的胸襟,同时装着满怀的非凡诗情。

  叶先生讲道,五言诗的形成,是民间不知不觉地形成的。而七言诗,则是由文学天才创造出来的。因为天才走得太快,他同时代的人跟不上他的脚步,都没有写作七言诗。下一个跟上来的天才曹丕(187~226年),要几十年后才出现。

  《四愁诗》本身并不是七言诗。因为其节奏不是七言诗之节奏。最早的可信的七言诗,乃是曹丕的两首《燕歌行》。
叶先生讲,“一流的科学家都是富于创造性的天才,他们往往兼有一种文学家的敏锐的直感,或者说,是一种联想和感发的能力。所以他们才能创造出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说的好!
诗人的两大天性:想象力和真诚,张衡皆备。
别后竹窗风雪夜
一灯明暗复吴图
中国古代科学家少年时大都饱读诸子百家,有文学感知乃至创造力并不奇怪。
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文采堪称风流。其他文理可观的科学家的文章见的不多。
四愁诗
东汉●张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偶喜欢《四愁诗》一唱三叹,汉诗中有很多表现离别之苦,这首则相反,想要走出去,别具心肠。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诗人印象——韦应物、柳宗元

韦应物

  他出身贵族世家,应该生得挺拔英俊,否则,不会充任玄宗皇帝的侍卫。可以想像一下今天的仪仗兵,里面绝不会出现一个歪瓜裂枣。他年少时候这段经历,跟清朝的纳兰性德一样。皇帝侍卫照例都是从皇亲国戚中选拔,是最可依赖的自家人,否则,天子寡人如何睡得安稳?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长安街市横冲直撞,家中敢藏泼皮流氓,谁敢多看一眼?“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赌博泡美眉,哪样都少不了他。“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逢杨开府》)他跟随玄宗游玩过许多地方,包括诗里提到的骊山。天子身边的得意少年,有几份跋扈嚣张是不难理解的。想像一下那时的韦侍卫影像,我会产生错觉,恍惚以为是小说中康熙身边的韦小宝。


  玄宗死后,树倒猢狲散。“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这时,他才脱胎换骨般发愤向上。“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同上)看来他是聪明人,根基不错,颇有学诗天赋。否则,如何会有唐诗中自成一家的山水诗。要知道多少冬烘从呀呀学语学诗,到胡子白了,也未必会有自成一格的好诗。抄韦应物一首《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柳宗元

  柳宗元是悲哀到极限。他笔底文字,泠然的孤傲透出寂寞的消息,故作的超脱载不动怛然的悲恸,片刻的释然难掩漫天的悲音。元好问说他“朱弦一拂余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他用华美的辞章演绎着绝望的悲凉。秦观与他很像,“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句)。他有句诗,“孤舟蓑笠翁”,亦可看成他本人写照。唉,一叶孤舟怎可横渡沧海?简陋的蓑笠怎敌忧愁风雨。官场失意,身体也不好,也没有子息。这个病衰老翁,哪还有活命的可能?

  面朝大海,背依青山,在他的的眼里无一丝赏心悦目之感,“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尖山如剑,锋锋割心。尖锐的痛,无从抚平。一瞬的幻境,千亿个柳宗元都欲振衣飞回故乡。而现实穷山恶水中的他,哪里有半点自由?最终病死异乡了,那时他才四十六岁。人世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

  相反的例子是苏轼,同样被贬,甚至被贬到大陆之外,比蛮荒还蛮荒的地方,海南岛。他却达观的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他说,要不是到达南荒,这一生怎么能享受如此奇绝的游历呢?

  抄柳诗两首: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剌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飓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又见梅姐姐的赏诗。“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面朝大海的时候,真的很难感到春暖花开。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浸水过的陈旧笔记本上还有模糊的字迹
归田赋 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鱼留,音留)。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贪饵吞钩”----记忆尤为深刻。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俺竟然不知道七言诗滥觞于此!亏俺还时常诌一些七言诗。谢谢楼主。领教了!
诗人印象之王维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可能说的就是王维这种人。我有时会想,这人,是个人精么?

他年轻时候,曾得到张九龄的推荐,可以说,张是他的恩人。可是张被李林甫排挤被贬出京时,他一方面对恩人表示同情,一方面又写诗赞美李。南宋词人吴文英被人瞧不起的一个污点就是,给大奸臣贾似道写贺寿诗。而王维的这一污点却常常被人忽略。

安禄山占据长安时,他又一方面接受伪职,一方面装病不上班,另一方面又写诗对旧主表示怀念。算盘打得鬼精,敌对两方他都想落好。而这一时候,被安禄山俘虏了的杜甫,却是历尽艰险逃出长安,去追随政府。

我对王维的印象是,这人是个聪明机灵善于自保的家伙。虽是养得面白肚肥,块头不小,可是他的形象却难逃一个小字。胡兰成像他么?区别大概是,王维尚有廉耻之心。而胡兰成彻底是个无耻兼无义的东西。当然,在才华上,王维也要比胡高得多。

杜甫虽瘦,人格却丰盈伟大。

王维还指责嵇康,“顿缨狂顾,岂与俯受维絷有异乎?长林丰草,岂与官署门阑有异乎?”又讥讽陶渊明生活贫困去乞食,指责他说“尝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

叶先生骂得痛快:“在王维看来,受约束与不受约束本来就没什么不同,保持清白与同流合污也没有什么不同,陶渊明与其后来沦落到乞食,当初还不如向督邮折腰以保住自己的俸禄。——是何言也!做人怎么能够做到不分黑白不分是非的地步!古人曾说过‘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拿着国家的薪水,吃着老百姓种出的粮食,却不为国家和老百姓做事情,这难道是超脱吗?这难道是得道吗?”
10# shaya
shaya不客气~
我也是读叶先生的书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