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海上文坛》明年改版了

订阅了一年的《海上文坛》,主要是从工作需要出发——一年来也确实从中选过几篇文章用在《读书文摘》上,本来明年还想继续订,却被邮局告知该刊将要改版(改刊),改成了《略知一二》(据说),读者对象也跳楼似的变成了小朋友和小学生。
从儿童不宜到成人不宜,有意思,有意思。[em01][em01][em01]
今天,我就是高瑜
还不如干脆停了呢。
八十年代的时候,上海还有一本《文学角》,办得多好,似乎没几年就停了。

喜欢闻书香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书商赚钱的念头膨胀个没完没了,钱钟书讽刺过投机型小才子作家擅长选择受众,这番宏论现在非但没过时,用来移花接木到出版商身上,也正合适。摘一段,让我的鼻子抽几下冷风:

“在外国,作品销路的广狭,要由中产阶级的脾胃来支配。我们中国呢,不愧是个诗书古国,不讲财产多少,所以把中学生的程度和见识作为作品的标准。只有中学生,这些有头脑而尚无思想、喜欢听演讲、容易崇拜伟人、充满了少年维特的而并非奇特的烦恼的大孩子,才肯花钱买新书、订阅新杂志。至于大学生们,自己早在写书,希望出版,等人来买了。到了大学教授,书也不写了,只为旁人的书作序,等人赠阅了。比大学教授更高的人物连书序也没工夫写,只为旁人的书封面题签,自有人把书来敬献给他们了。我们这位作家学到了成功秘诀,深知道中学生是他的好主顾。”

看来,热爱读书的人日趋低龄化,中学生除了对个别偶像抱有激情,已经没有求知欲了,只有小朋友小学生才是充满好奇、真正酷爱知识、愿意慷慨购书的“中产阶级”。

好像都很看重小朋友们,其实是看中了小朋友们的钱包(放在妈妈口袋里,但基本是自由领取,儿子女儿女从小就爱读书,还呼天抢地地奋勇交钱哪?),还其实哪有什么好东西提供出来?不过是搬来日本的卡通、西欧的魔怪、港台的奇幻,关键是还都仿得等而下之,毒害的祖国的花朵,危机的是中国文艺。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11-8 10:48:00的发言:
好像都很看重小朋友们,其实是看中了小朋友们的钱包(放在妈妈口袋里,但基本是自由领取,儿子女儿女从小就爱读书,还呼天抢地地奋勇交钱哪?),还其实哪有什么好东西提供出来?不过是搬来日本的卡通、西欧的魔怪、港台的奇幻,关键是还都仿得等而下之,毒害的祖国的花朵,危机的是中国文艺。

啊?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现在的小孩生理心理双早熟,只要把成人读物改头换面,把《海上文坛》改成《海上娇娃》就算儿童读物了。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前两天俺要求小刀认真复习功课,迎接期中考试,相应地,小刀要求俺去邮局跑一趟,给他出钱订阅明年一整年的《龙漫》杂志,并要补订创刊号至今年第9期。俺想了想,觉得找不出合适的拒绝理由,遂照办。

[em05]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好像轮回说,海上文坛今生结束,略知一二来世再见,你死你的,我生我的,没什么关系,硬扯上关系。宰相变屠户,凤凰变母猪。

雁过不留声 做人不做事,做事不做人
主要是觉得,《海上文坛》的今生太短,近乎夭折。应该说是商品市场逼着她放弃今生赶紧去投胎的。
oh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除了一些古典书籍之外,当代作家里面,我买的最多的是这些人的书:李敖,余杰,摩罗,刘再复,李泽厚,老村,王开岭,余秋雨,卫慧-----------

几年大学时光,本人花钱买书就近万元。

现在想来都心疼。自己辛辛苦苦业余兼职挣来的银子买的啊。呵呵

更有戏剧性的是,毕业以后,在一次搬家途中,居然把这些买的书都丢了,免费转让给了别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0 20:56:06编辑过]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