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5122
- 帖子
- 18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0-8-23
访问个人博客
|
5楼
发表于 2014-11-29 07:44
| 只看该作者
4# 吹笛在湖北 1, 1,吹笛上面说的,我大致都赞同,但是里面的关于朱教授的国民性观点,我不清楚。没有人说话,所以找湖北吹笛诉说,没有辩论的意思,实际我是反对这种人物之间同质性很少的比较(研究),但是学术界这么热闹,免不了克制不住要插话(这是个心理学问题。人是群体性动物,总要找人说话),找吹笛说话。
2, 鲁迅所处的时代正值欧美各国知识界不少作家和学者向苏联和共产国际靠拢的时代,西欧不少作家羡慕苏联作家由国家作协养起来,有保障而且相当优越的生活,另一方面以翻译他们的著作、高版税,苏联政府、斯大林为了宣传也频频邀请、招待他们访问苏联,这风潮也传到中国,所谓普罗文学等等。关于西欧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倾向,西方学者已经有一些专题的实证专著。
3, 和海德格尔跨出哲学抽象领域一踏进现世政治领域,犯错误一样,鲁迅一脚跨出文学或“社会领域”(政治学人有的:把社会分成政治领域、私人领域和社会领域,后者介于前两者之间)直入政治领域,自己也把握不住自己的中国人的国民性了。中国人擅长直观思维(所谓形象思维),关于社会观察的抽象概括能力欠缺,加上鲁迅受的半新半旧、不中不西的教育(半吊子),不发达国家这样的知识人最容易接受共产主义思潮。
4, 文学家、作家,因为比其他人更加对社会、人性敏感,所以往往先导对社会、政治现象发出呼唤,这不是鲁迅的个人问题,也不是中国作家特点,是世界上普遍的现象。
5, 国民性(实际是文化传统)对体制的影响,犹如现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看有没有时代的偶然突破口(受到强大压力、投机顺潮流、受外族统治殖民化、内部发生动乱等等偶然要素,决定鸡、蛋哪个优先),所以,国民性不能完全否定。今天中国人移民海外,大多至少认为海外适合自己生活才移民,自觉的,但是绝大多数怎么样呢?至少第一代移民的习惯、观念保留了国民性。比如,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与其他欧陆民族相比,重实利、计较金钱,对艺术、哲学不如其他民族,所以在实利面前往往不能保持德行,喜欢做生意,但是,大的道德规则依然遵循。
6, 我翻译过《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其实,这本书有第二部(不可能有中文版),第二部讲马克思主义在西欧已经被第二国际改造成议会参与政治的非暴力革命、社会改良,但是,跨过德国(1918革命)到俄国,再往远东越来越受欢迎,北韩,呵呵!(日本是个岛国、特别,较其他远东民族先一步近代化的缘故,始终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政体,但是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苏俄的研究比远东其他国家远远领先)其实远东各国的国民性(传统文化)和现实状态使得那里国民欢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