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吹笛在湖北老师

40前,无书可读,好几年工余在图书馆读鲁迅;30年前也是无书可读,读过局部的胡适著述(那时唐德刚的胡适口述,还是内部发行);25年前遇到可以比较自由选择的机遇后,接触到太多更有吸引力的有趣的东西,不再接触他们的东西。
而正时那个时候开始,国内知识界开始把胡适和鲁迅两个偶像作为论战中对立的典型来使用。我对他们的印象已经十分模糊了,好像他们俩其实除了在《新青年》时代和民权保障事件时有过交叉之外,鲁在36年去世,胡适的以后还有很长的人生,所以,这种比较的论战,是今天人们的构筑。
更加简便的概括:1,,鲁迅的主要活动领域和成就是文学(在北洋时代靠同乡蔡的提携在教育部任职,不是他主要的人生侧面);胡适是在学术界和官制机构任职。2,鲁迅的朋友中不少是共产主义者文化人;胡适的朋友中有合他口味的自由主义信仰者和活动家,政治倾向,从鲁迅参与左联和胡适在依附蒋政权,一目了然。
要说批评政府,鲁迅也批评,不然不会参与左联、保卫人权大同盟、遭到通缉等等,所以林贤治会把鲁迅作为不依附政府的榜样,把胡适作为对立面。
2,要说智慧,因为胡适的视野比鲁迅开阔,所以鲁迅离开文学本身,一涉足政治领域,就进入左翼、普罗文学的套子,对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判断是缺乏理性的智慧,虽然感觉到四条汉子的奴隶总管压抑,毕竟是从感觉出发。对那时候苏联现状的的真相或一无所知或偏听偏信?他对国民性分析的犀利,也是出自从感觉出发的个人的生来具有的聪敏和人生经历有关。
鲁迅对国民性的分析,因为通过文学这个艺术中介,所以具有广泛、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倒是外国传教士的《中国人的气质》因为从完全不同的外部眼光的观察更加直接、全面。
我在前一个贴子里谈到胡适,主要强调他的“自由主义”依附威权主义体制的局限。
胡适能够懂得与政府合作,不像鲁迅那般愤青(与蔡合作时则不然)
结论,我们不要向迅哥看齐——
谢孙先生。待我慢慢消化。

鲁迅的主要活动领域和成就是文学,所以鲁迅离开文学本身,一涉足政治领域,就进入左翼、普罗文学的套子,对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判断是缺乏理性的智慧...

这话有意思。问题有二:一是左翼有没有意义,还是时过境迁没有意义,只有副作用了?二是评价一个人是就事论事,还是您主张那样的“绝对伦理”?说就事论事这话的根据是,有人说历史没有目标,所以时下不好判断进步。

还有一个,人说“人们亲近鲁迅是有社会原因点”“时代需要批判,才会有鲁迅。”是这样的吗?有意义吗?

或者说,鲁迅一直被政治利用了。

“为什么我们这么捧鲁迅?—————— 一是鲁迅在晚年,和我们党有一段时间的合作关系,在对蒋介石政府的攻击上,确实帮了共产党的忙,功不可没。再就是,鲁迅死后,得到过最高领袖的评价。毛泽东对鲁迅作过高度的评价,说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说他是新文化的巨人,现代中国的圣人。第三,最重要的是,鲁迅的思想,鲁迅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最符合我们党改造中国社会,统治中国社会的需要。”

随便问问。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4-11-28 13:26 编辑

另外,我现在对国民性分析,不很喜欢,原来佩服不得了。对朱学勤的看法,更加接受。
4# 吹笛在湖北 1,  1,吹笛上面说的,我大致都赞同,但是里面的关于朱教授的国民性观点,我不清楚。没有人说话,所以找湖北吹笛诉说,没有辩论的意思,实际我是反对这种人物之间同质性很少的比较(研究),但是学术界这么热闹,免不了克制不住要插话(这是个心理学问题。人是群体性动物,总要找人说话),找吹笛说话。
2, 鲁迅所处的时代正值欧美各国知识界不少作家和学者向苏联和共产国际靠拢的时代,西欧不少作家羡慕苏联作家由国家作协养起来,有保障而且相当优越的生活,另一方面以翻译他们的著作、高版税,苏联政府、斯大林为了宣传也频频邀请、招待他们访问苏联,这风潮也传到中国,所谓普罗文学等等。关于西欧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倾向,西方学者已经有一些专题的实证专著。
3,  和海德格尔跨出哲学抽象领域一踏进现世政治领域,犯错误一样,鲁迅一脚跨出文学或“社会领域”(政治学人有的:把社会分成政治领域、私人领域和社会领域,后者介于前两者之间)直入政治领域,自己也把握不住自己的中国人的国民性了。中国人擅长直观思维(所谓形象思维),关于社会观察的抽象概括能力欠缺,加上鲁迅受的半新半旧、不中不西的教育(半吊子),不发达国家这样的知识人最容易接受共产主义思潮。
4, 文学家、作家,因为比其他人更加对社会、人性敏感,所以往往先导对社会、政治现象发出呼唤,这不是鲁迅的个人问题,也不是中国作家特点,是世界上普遍的现象。
5,  国民性(实际是文化传统)对体制的影响,犹如现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看有没有时代的偶然突破口(受到强大压力、投机顺潮流、受外族统治殖民化、内部发生动乱等等偶然要素,决定鸡、蛋哪个优先),所以,国民性不能完全否定。今天中国人移民海外,大多至少认为海外适合自己生活才移民,自觉的,但是绝大多数怎么样呢?至少第一代移民的习惯、观念保留了国民性。比如,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与其他欧陆民族相比,重实利、计较金钱,对艺术、哲学不如其他民族,所以在实利面前往往不能保持德行,喜欢做生意,但是,大的道德规则依然遵循。
6,  我翻译过《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其实,这本书有第二部(不可能有中文版),第二部讲马克思主义在西欧已经被第二国际改造成议会参与政治的非暴力革命、社会改良,但是,跨过德国(1918革命)到俄国,再往远东越来越受欢迎,北韩,呵呵!(日本是个岛国、特别,较其他远东民族先一步近代化的缘故,始终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政体,但是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苏俄的研究比远东其他国家远远领先)其实远东各国的国民性(传统文化)和现实状态使得那里国民欢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谢谢孙先生回复。说鲁迅首先是文学家,作家,这一点很是。由此看出去,其它比较好解释。
关于国民性问题,刘禾原来写篇文章,说是传教士带进来,因此是西方立场。其实,中国传统一向重视心性修养、正心诚意,向内开掘。到了改造国民性一提出,中国传统流毒马上复燃,得以用武之地,遗祸至文革,荼毒无穷无尽。

思想改造的掩饰下,各种迫害都来了。
本帖最后由 showcraft 于 2014-12-11 22:04 编辑

孙老师说的好,学习了。
不久前我也正好关注过胡适,写了点读书笔记:
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读书笔记(一)
http://www.yantan.cc/bbs/thread-118716-1-1.html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思想改造的掩饰下,各种迫害都来了。
------
如果49年这样子,大家早就跟着国民党跑掉了!!!
49年哪些人能够去台湾?  QQ,com

台湾当局对入台申请的审查颇为严格。

总体而言,对军人赴台的限制最少。“军事机关及部队迁台者”不必登记、申请,只“必须将名称、或番号、主管姓名、人数、武器、及任务、驻地等,事先通知警备总司令部备查。”赴台的马德五,在1949年5月的日记中说,家庭会议上商量“上海是保不住了,‘共匪’马上就要杀过来了,父亲和德书堂兄是国民党老干部,被‘共匪’抓住﹐必死无疑。我是个国民党老干部的儿子﹐也是凶多吉少的。”因此,他们穿上军装,“跟随运兵轮船先行逃命去台湾。”⑧与之类似,国军从上海撤退时,王鼎钧侥幸上船,他后来说,当时“台湾限制入境,多少有办法的人来不了,我们竟无意中得之,似幻似真,如同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