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0
- 帖子
- 10035
- 精华
- 29
- 性别
- 女
- 注册时间
- 2004-4-18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7:3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肖毛:清人笔记中的近视故事
清人笔记中的近视故事
1
自患近视以来,不知配过多少副眼镜,又因眼镜意外损坏而经历过许多尴尬。以前只能配玻璃或水晶眼镜,配镜时间少则三天,多则一周,殊为不便。故每逢镜片碎裂便往眼镜店走,然后急忙回家,不敢见人,唯恐撞人撞车。后来出现树脂镜片,配镜时间也渐渐减至半天或一二小时,本以为从此无忧,不想这高科技却给我添了新麻烦,因为树脂镜片极易磨损,每过一年或半年就需要新配一副眼镜,而眼镜店与中国电信和药店差不多,都是暴利企业,只要与它们搭上边,就只能等着挨宰。
挨宰倒也罢了,谁让我的眼睛不争气呢。最可气的是,你掏了钱,却换来一副不合适的眼镜,让你轻者眼泪汪汪,重者有大脑穿刺的感受。经过多年体验,我终于明白,应该选一家少做广告且配镜时间相对比较长的眼镜店,而且只配普通的树脂镜片。当你走到某家眼镜店门口,听到门口的大喇叭说:“本店连续某某年无投诉”,你千万不要相信,尽管你次年经过这家眼镜店时,听到大喇叭里广播的数字又自动进了一位。这就象笑话里讲的卖报人,手持报纸高喊:“惊人的诈骗案,受骗者已达83人!”你买下报纸,在报上却看不到这件案子,卖报人又喊:“惊人的诈骗案,受骗者已达84人!”
前几天,感觉我的眼镜片磨损得让眼镜难以忍受,决定抽空去配眼镜。一天晚上,路过一家眼镜店,我不该信步走进去,更不该经不住忽悠,配了一副所谓超薄镜片(镜片带有幽幽绿光,不知是否七匹狼牌的),从此似被恶魔缠身,看什么都仿佛隔着一层纸,头疼欲裂。三天后,我忍无可忍,来到常去的那家眼镜店,重配一副眼镜,终于眼清目明,宛如连着吞下三枚朱果。
带着这副眼镜,我边走边想,即便有眼镜可戴,一不小心,还会受苦受罪,中国古代没有眼镜,那时的近视眼又该怎么办呢?于是,我决定查查清人笔记,看看我的老前辈是怎样与近视眼做斗争的。
2
五代的《化书》(谭峭)曾云:“远视者智,近视者拙”。这里指的倒不是近视眼,但其中却提到“近视”一词,不知该词在五代之前是否还出现过。
《清稗类钞》(徐珂)中有一条《眼镜》,对眼镜的由来和分类介绍得比较详细:
眼镜,以玻璃片或水晶为之,所以助目力者。相传出自西域,明时始行于我国,亦名叆叇。《淮南子·泰族篇》:“欲知远近而不能,教之以金目。”注目:“金目,深目。”疑即今之眼镜。
眼镜可分三种。一,用凹面玻璃,以补眼球内水晶体之凸隆过度,使得明视在远之物,是为近视镜。二,用凸面玻璃以补水晶体之过薄,而增其凸度,得明视目前微细之物,是为远视镜,大抵老人所用,故又称老花眼镜。三,用平面玻璃,以防尘埃避光线,是为平光镜。我国所制,皆以水晶为之。有色者,浅之为茶晶,深之为墨晶。自外国之托力克片输入,用水晶者遂少。咏眼镜者,查初白云:“隙光分日月,宿障埽云烟。”李星辉云:“白发几人非借力,红颜对尔独无情。”若以咏今之眼镜,“独无情”三字当易为“亦多情”,盖自光绪中叶以后,妇女之好修饰者,亦皆戴之以为美观矣。
查《淮南子译注》(陈严忠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初版),《泰族》篇的原文为“欲知远近而不能,教之以金目则快射”,译注者认为,金目“大约古代类似今眼镜之物。”
查《辞源》,“金目”条云,近代发现的居延汉简中常见“金目”一词,清姚范援《鹑堂笔记》四八杂识意金目类似后世眼镜之物。
假如在《淮南子》时代,中国即有眼镜……具体让专家去考证吧。
《清稗类钞》中还有一条《眼病》,对中国人的近视眼进行了“科学分析”,全文如下:
眼病与种族至有关系,东亚人种之近视眼较西洋为多,以东亚国古种族旧也。加以近世事物之多,而东亚人之执业处事,又不知调护之法,近视眼之进步,其度更速。然此尚不足虑也,最可危者,则东亚最多之眼病,我国古名曰椒疮、粟疮,俗称痧眼,西人曰托拉呵谟。日本此病亦最盛,曰颗粒性结膜炎,或目为国民病,而我国眼医尚未知之。奉化某小学校,学生五十四人,而检其患椒疮、粟疮者,多至十人。问其家族,则父母兄弟姊妹常苦眼病,且发赤眼。又以此病传染最易,初时多不注意,及发觉,则病已甚重,且至失明。故美国海关检疫令,凡东亚人上岸,必检其眼者,即畏此耳。
文中所谓的“眼病与种族至有关系”,实难令人相信。其中所云的“托拉呵谟”,应是trachoma(沙眼)一词的中译,译得还有点象那么回事。
3
下面说说清人的因近视而闹的一些小笑话。
有画家因近视而以水做颜料,结果白白浪费时间,其画“但存魂而已”:
其同里孟丽堂,名觐乙,善花卉……丽堂善啖,无室家儿女,一身孑然,居京十余年,亦不与人结纳。目短视,作画时常以笔醮色,每误醮水,则以水涂之,及纸乾,但存魂而已。
——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五
有狎客因近视而难识佳人真面目,悔之已晚:
宝竹坡侍郎,……壬午典闽试,由钱塘江往,与江山船妓狎。妓面有痘瘢,侍郎短视,不之觉也。归途娶为妾。
——刘体仁《异辞录》卷二
有呆子因近视而以足为猫,此说甚夸张:
鄂司马尔奇,西林相公胞弟。目短视,性聪敏,读书数十行。显扬后颇耽声色,与相公异趣,时人比之以大小宋云。相公尝浴足,公仓卒至,相公不及摒挡,加足于怀。司马急以烟筒击之,相公矍然,公曰:“大白猫何罕物,而兄珍之于怀何也?”盖以足为猫云。人传以为笑。
——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风趣类·鄂西林浴足》
有人因近视而误入棺材,得其门而入,不得其径而出:
青浦朱修庐,名桐森,短于视。一日薄暮,至友人赵一新家。赵方置寿棺,竖立门侧。朱以为户开也,亟走入,东西扪摸而无径,心急足违,棺被推遽仆,大声疾呼。邻人咸集,始扶之以出。
——《清稗类钞·朱修庐短视》
有文士因近视而鼻沾墨污,错著大脚女之履:
顺德望族有龙某者,同治时名孝廉也。工帖括,文名籍甚。即其宅设帐,桃李盈门。目极短视,观书作字,面离纸仅寸许,故鼻准常被墨污。粤女本多天足,履大与男子等。某尝晨起下床,仓猝间误蹑妾履,雅步而出,径坐函丈,门人皆掩口吃吃笑,而某茫然不觉也。
——《清稗类钞·龙某误蹑妾履》
况周颐《眉庐丛话》中亦有鼻沾墨污和错著履之故事:
昭文邵荀慈目短视,每作书,望之若隐几卧者。冬月脱履拥炉坐,俄客至,卒觅履不得,蹑他履以出。履左右各异,客匿笑,荀慈亦自笑,已且复然,不以屑意。吴江吴汉槎性耽书,然短于视,每鼻端有墨,则是日读书必数寸矣,同学者往往以此验其勤否。
最可笑的近视故事,当属《眉庐丛话》所引《丁药园外传》。丁君读书似“昼寝”,“逐客”竟“逐仆”,虽嫌夸张,却夸张得有趣:
文人短视者夥矣,林璐撰《丁药园外传》云:“药园先生名澎,杭之仁和人,以诗名。与宋荔裳、施愚山、严灏亭辈称燕台七子。其读书处,曰揽云楼。客乍登楼,乐园伏案上,疑昼寝,迫而视之,方观书,目去纸不及寸;骤昂首,又不辨谁某。客嘲之,药园戏持杖逐客,客匿屏后,误逐其仆,药园妇闻之大笑。一夕娶小妇,药园逼视光丽,心喜甚,出与客赋定情诗,夜半披帏,芗泽袭人,小妇卒无语,诘旦视之,爨下婢也。知为妇所绐,则又大笑。……
——《眉庐丛话》
4
凡事均需两面看,故近视亦有优点,有时还能让人“因祸得福”。
有官员因近视而得到皇帝赏识:
相传乾隆朝,某省知府某,入都展觐,召对毕,顿首言:“臣犹有下忱。”上曰:“何也?”曰:“臣有老母,臣来京,别母。母命臣,必仰瞻圣颜,归以告母。”上曰:“而目朕可。”曰:“臣短视。”曰:“携眼镜未?”曰:“有之。”曰:“带镜目朕可。”某顿首遵旨。有顷,上曰:“审未?”曰:“审矣。”顿首谢恩出,上嘉其质直。未几,竟大用,亦短视之佳话也。
——况周颐《眉庐丛话》,此事亦见《清稗类钞》
有人因近视而得见疥虫之公母,可令纪昌含羞而走:
曹溪金孟常短视,离物寸许,即模糊不辨,近则能察毫末。年逾七十余犹然。见人有疥者,辄为搜取其疥内虫。云:“疥虫有雌雄。雄者颔下有须,种种然可数。亦有老少,少者色白,但其口稍黑耳。”
——钮琇《觚剩卷二·吴觚中·疥虫》
纪晓岚曾因近视而遭遇险情,旋即化险为夷,此故事流传甚广:
纪文达体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浃背,衣尽湿。时入直南书房,每出,至直庐,即脱衣纳凉,久之而后出。高宗闻内监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戏之。会纪与同僚数人方皆赤身谈笑,忽高宗自内出,皆仓皇披衣,纪又短视,高宗至其前,始见之,时已不及著衣,亟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动。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言。纪以酷热不能耐,伸首外窥,问曰:“老头子去耶?”高宗笑,诸人亦笑。高宗曰:“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薄之语,有说则可,无说则杀。”纪曰:“臣未衣。”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厉声继问“老头子”三字何解。纪从容免冠顿首谢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高宗乃悦。
——《清稗类钞·老头子》
最后录一则与近视有关的小笑话:
国人之目多近视,文儒尤多,誉之者谓伏案功深之证。亦实以案为平面,朝夕俯观,头低背伛而有以养成之,非若西人所用之案为斜面,可端坐读书,目与案之距离为均等也。金奇中亦近视,一日赴宴,座客戴叆叇者十八人,皆当世之号称第一流而与奇中有同病者也。奇中与十八人皆雅故,酒阑,奇中笑而言曰:“国人方以无远虑有近忧为世所诟病。而吾辈且皆近视,仅具咫尺之目光,将若何?”
——《清稗类钞·无远虑有近忧》
《清稗类钞》中还有些与近视有关的记述,这里就不再转录了。
16:37 08-1-27 肖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