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平原君说起

说到平原君,人们马上会想起战国时期的赵胜,他是赵国的王族,又是顶梁柱,每当国家危急,他总会挺身而出。不过笔者今天要说的平原君,不是赵胜,而是朱建。
朱建是楚国人,刘邦建立汉皇朝后,他在淮南王黥布的手下做丞相。吕后杀了韩信,黥布同病相怜,就想起兵造反。朱建极力劝阻,淮南王不听忠告。朱建见其反意已决,只好离开淮南。黥布兵败被杀,刘邦获悉他曾规劝淮南王不要反叛,于是召他入朝,当面嘉奖,还册封他为平原君。
朱建为人正直,做官也比较清廉,从来不去攀附权贵,更不会趋炎附势。高祖驾崩后,吕后独揽朝纲,与她关系暧昧的辟阳侯审食其的权势如日中天。许多显达贵人都走审食其的门路,以求保住自己的地位,并求进一步的高升,只有平原君我行我素不为所动。倒是辟阳觉得他为人正直,又有很好的口才,考虑到将来可能有用得着的地方,反过来想去结交平原君,却被他拒之门外。
可是天不从人愿,其母突然逝世。他是个孝子,很想把丧事操办得体面一点。可他是个清官,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穷得连筹办丧事的经费都有点困难。这件事情弄得他食不甘味、夜不成眠。审食其看准时机,送上丰厚的礼金。其他官员看到辟阳侯送重礼,纷纷效尤,终于使他度过了葬母的难关。审食其成全了他的孝道,他对辟阳感激不尽。辟阳侯如愿以偿,终于达到了与朱建结交的目的。
后来有人把吕后和辟阳侯的暧昧关系告诉了汉惠帝。小皇帝闻得母后与审食其私通,不由得怒火万丈。心审食其竟敢如此胆大妄为,要他的父亲高皇帝刘邦戴绿帽子,真是罪不容恕。小皇帝立刻下令逮捕审食其,把他打入死牢,发誓要将他千刀万剐。
这时审的许多同党看见小皇帝震怒,而且这事情的案由非常敏感,按照文革时的说法,叫做“防扩散”的,因此都不敢为审食其说情。而吕后本人,也因为关系到自己做女人最重要的名节,而且件事本身也的确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使她的皇帝丈夫戴绿帽子,不好意思厚着脸皮横加干涉。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男人被儿子关进牢房,等待死亡。
正当人们以为审食其必死之时,平原君却找到了惠帝的男宠。原来汉惠帝喜欢同性恋,除了喜欢后宫的佳丽,还宠幸不少美男子,特别是一个叫闳孺的美少年。朱建对闳孺说:
“本朝太后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今天小皇帝抓住了她的把柄,如果杀了审食其,明天她一定会反过来抓小皇帝的把柄,也杀他所宠幸的人。按照这个情况看来,你今后的处境一定非常危险。”
闳孺一听,觉得有理。就把平原君的话,一字不漏地转告小皇帝。刘盈听了也是一惊,想到自己也有软档,一旦被母后抓到,绝对不是好玩的。于是不久之后,就借了一个理由释放了辟阳侯,还宣布官复原职。
太后和小皇帝都非常感激朱建,而朱建与审食其、闳孺等人也联成一党,成为他们关系网中的重要人物了。
一个朝庭里的官员是不是清廉,并不是个人所能左右,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在一个你贪、我贪大家贪的环境中,个别的官员要想独善其身其实也是很难的。整个大环境就是一只大染缸,如果缸里是红色染料,进去的官员也会变成红的。缸里放的是黑色染料,进去的官员也都成为黑的。
老百姓常常发现,一个十分正直廉洁的人,一旦做了官,他说话的声音就变了调,生活习性也很快变化,主要原因是他跳进了这只大染缸。
建国初期,大多数官员都是比较清廉,当揪出刘青山和张子善时,因为人数少,把他们做掉就是。可是今天有成千上万的刘青山和张子善,怎样处理呢?难道能把他们全都做掉吗?不是常说法不制众!
要是管事的人老早就抓得严一点,何至于弄得像今天的地步!现在你想处理一个人,一定有一帮子人前来求情,打招呼,通路子。因为他们都是结成帮派并联成网络的。你要动他一个人,就会牵连到整个网络的神经,事情真是难呵!如果你不严加惩处,那么拉帮结派搞关系和铤而走险的人,一定是会愈来愈多,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我们小老百姓,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血汗钱被这些官爷们侵吞,却毫无办法,因为是弱势群体么,有什么办法呢?小老百姓最多只能在后面骂骂山门,发发牢骚,而笔者今天写文章,大概也算是骂山门和发牢骚吧!
一句话救了两条命,神人也!
我信仰般追随你
你追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