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非:拉书单(顺便拉拉你的书单)

  “别看现在闹得欢,就怕将来拉清单!””这是《小兵张嘎》里的侦察员罗金宝对“吃西瓜不给钱,还打人”的胖翻译官说的。

  当其时,罗叔叔语带恐吓,胖翻译也明显受到震摄,因此,从小我就相信,“拉清单”是坏事,至少,乃一需要“小心”从事之事。这件事,近来就闹得甚欢,不知不觉,现在已经是将来了。这份清单从华尔街开始拉起,大概已经能绕地球数圈,而且越来越长,快拉到火星上去了。受到大环境的感染,读书人也来凑个份子。不过,读书人能从肚子里拉出来的,唯有书单。

  以下是李银河在博客上公布的“一生钟爱的30本书”:《唐吉呵德》,《大卫•科波菲尔》,《日瓦格医生》,《萧伯纳戏剧集》,《在路上》,《变形记》,《老人与海》,《麦田里的守望者》,《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84年》,《追忆似水年华》,《莎士比亚戏剧集》,《果戈里小说戏剧集》,《复活》,《怎么办》,《静静的顿河》,《叶甫盖尼•奥涅金》,《罪与罚》,《新阶级》,《十日谈》,《红与黑》,《九三年》,罗素《西方哲学史》,《红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罗丽塔》,《西西弗的神话》,<风景中的人类》,《厌恶》,《沉思录》(原文中作者名略)

  以下是靳羽西在博客上公布的“对我最有影响和启发的十本书”:《七条成功的精神定律》,《选股战略》,《如何赢得友谊和影响他人》,《富爸爸,穷爸爸》,《鼓励致富》,《攻心为上》,《家庭营养治疗》,《魅力何来》,《当众讲话的艺术》,《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原文中英文原著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及简介略)
拉书单和掉书袋不一样,后者是假装不经意,前者却是刻意地用力拉将出来的。书单既拉,即成一种可供分析的自在文本,而既然又有了一份以上的书单,“比较书单学”这门09年最前沿的边缘学科也就呼之欲出了。

  尽管皆为五零后女,河、西二人之书单,呈现的完全是两个世界,但这个理所当然,同一个世界,不同的阅读,至少在地理上。再说中国人和美国人能看同一类书吗?又为什么要看同一本书?而两者间最本质的差异,在于靳羽西之书单,均属“成功学”系列;而“银河系”书单虽然两倍于前者,却不难发现,即便不能算“失败学”,至少也可以分类为“打算失败学”、“有计划失败学”或者“把失败当成功学”。前者是How to?后者是To how?

  “看一个人丢掉的垃圾,你会很容易知道他最近做过什么事。”这是李嘉欣在《堕落天使》里说的。一个人开出来的书单算不算他丢掉的垃圾?至少,外人也可以从中略窥其以前想过什么、最近是怎么想的以及潜伏于两者之间的某种脉络和因果逻辑关系,虽然谈不上“知道”,更是谈何“容易”。you are what you eat,you are what you read,虽不能从书单里倒推出她们爱吃什么,但至少能大致了解李银河为什么是今天的李研究员,靳羽西为什么是后来的靳羽西─当然,如果这一层学问做得扎实,她们爱吃什么,说不定也能倒推出来。

  很显然,《魅力何来》(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靳羽西著)之所以能被入靳羽西书单上的第八本,成为对自己“最有影响和启发的”一本书,完全是书单开列者饱读了排在前面的七本以及后面的那两本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一个人所拥有的“自己影响自己,自己启发自己”之罕见超能力,应当被视为精读“成功学”所取得的一项辉煌成就,实在是牛逼过人。靳羽西在书单上对这本书的推介词是:“可学到怎样做一个有风度、有品位、有修养的现代人。”事实上,因果关系同样也存在于这些文本当中。按照羽西书单上的排列顺序,尽以各自的推介词,就能大致勾勒出她成功人生的进化轨迹:首先“学到怎样获得精神上的成功”、再通过“学到怎样投资美国股票”、 “学到社交技巧” 以及“学到如何认识金钱及怎样让它为你服务”,接着就可以升级至“学到如何管理你的财富”,“如何在商场上获得成功”幷且“如何用好的口才去感染别人”同时注重营养,把身体搞好;最终,升华到“运用想象力使你心想事成”的境界,修炼成“一个有风度、有品位、有修养的现代人。”

  反观李银河,她之所以在未能在这份多达三十本书的书单上列出一本自己的著作(如《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中国男同性恋群落》等),甚至连王小波的巨著也一字未提,似因背上了前面那二十九本书的包袱,幷且最终在第三十本书陷入了“沉思”,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和靳羽西书单的果敢和明快相比,她的纠结,她的拧巴(至少是书单上),显然是被唐吉呵德、大卫.科波菲尔、日瓦格医生、萧伯纳、桑地亚哥、霍尔顿、伊凡•杰尼索维奇、哈姆雷特、奥赛罗、果戈里、叶甫盖尼•奥涅金、热德拉斯、罗素、海丝特•白兰太太、萨宾娜、罗丽塔以及亨伯特这些真实或虚构的外国人给逐个祸害出来的──欲言简意赅地描述两份书单在美学风格上的差异,恕我只能引用沈宏非在《春宫》里引用过的文字(展开严肃的学术批评之前,请充份考虑羽西书单对我的鼓舞):银河之书单,“风格和气质上比较接近欧洲、主要是法国的A片。由于欧洲A片多以贵族,没落贵族和城市小布尔乔亚知识分子为主角,故普遍散发着一种浓郁的文艺腔,幷且略带忧郁、耽溺、慵懒及颓废的气质,文化得来矫情。男女主角,均是一付爱搞不搞的样子。激情过后,往往有一派荒凉虚无感挥之不去。”而羽西书单,则“常常是肉帛相见,基本上都跟绣像小说里画的‘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似的,更像是美国产A片,傻大妞,肌肉男,热情直白,一见面就开练,一句废话没有。如果说后者画的是‘妖精打架’,前者则更像是‘妖精劝架’了。”

  既然是“比较书单学”,就不可只存异而不求同。两份书单的共同之处,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无一本是中国的;

  二,无性别之分──我的意思是说,“李单”要是要由王小波或王朔来开,估计大同小异;而“西单”若假索罗斯或侯总之手,大体上一脉相承,没有sex之分,更无gender之别;

  三,看似相异其实相通之处,体现为(至少在1.5级意指系统中的)一种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比如,《追忆似水年华》、《日瓦格医生》之于《家庭营养治疗》;比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怎么办》、《新阶级》之于《选股战略》;《老人与海》、《罗丽塔》、《大卫•科波菲尔》之于《富爸爸,穷爸爸》;又如《如何赢得友谊和影响他人》之于《红字》;《变形记》之于《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当众讲话的艺术》之于《1984年》,等等。

  “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这是亦舒在小说里说的。我个人的理解是,真正有损于淑女气质的,是将读过的书、去过的地方、买过的衣服和珠宝一并告诉人家,四个项目中若单挑一项出来列表拉单,不仅于“气质”丝毫无损,反而是读书人给予广大读者的一种有益、有气度更有气质的回馈,完全是一个“一个有风度、有品位、有修养的现代人”应该做的正事。出来行,始终要还的,拉书单就是把自己看过的书“还给”作者和别的读书人。至少,这种“一个人的畅销书排行榜”再一次映证了“买了这本书的人,还买了那本”这一网络行销原则的伟大、正确和普适。(《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哈哈哈!
拉书单,是件高风险的事,保不住别人斜着眼看你,也保不住作者斜着眼看自己。
推荐书单,原是读书人的正经事。所谓正经事,也就是最容易被视为假正经的事。
“买了这本书的人,还买了那本”-----请教这句话什么意思啊?
“买了这本书的人,还买了那本”-----请教这句话什么意思啊?
陶云汀 发表于 2009-6-7 10:47
买了《日瓦格医生》的人,还买了《追忆似水年华》和《1984》;而买了《鼓励致富》的人,还会买《选股战略》。各有各的读书通道,如果说,后一种也算读书的话~~~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难怪靳羽西这么俗气~~~她的化妆品俺碰也不要碰。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老周以“硬语盘空”为习惯动作,自多卓识。“拉书单”云云,一不小心就可能“烧香引出鬼”,徒授人以柄。
然“读书”板块某S燕友有“每月读书”贴,通报自家当下所读之书(或有点到为止的一二读书心得),如此“书单”,俺以为“拉”得正好,好在以“正在进行时”,燕友间互通声息。而如某施MM也曾“拉书单”,以读书之“过去进行时”尽显自家博洽,反倒有自招其辱之嫌。俺有一说一,今日正读黄平主编的“中国文化论坛”丛书之一《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三联版)。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又见沈宏非妙文,当年俺买《南方周末》有一半的动机是冲着“写食主义”的,后来又加上刘齐的专栏,这二位是副刊的双星子座。
看别人的书单,也是揣摩拉书单人心理的很好渠道。诚实当然好,便是伪饰,似乎也能让我们知道他想让你把他当做什么人,并进而琢磨为什么他会让你这样想象的社会心理。
这篇文章,我更感兴趣的是两份书单的异中之同的部分。尤其是第三条,颇可让期待书中可得颜如玉、黄金屋辈思之。
编辑了一楼帖子,原来的书名号看起来不舒服,替换了。
沈的文章的确有趣。
以前读他的不多。回头要多找些欣赏了。

我还是比较喜欢看别人的书单。有人列的,要仔细一本一本书名看过去。有人列的,大概瞄两眼。书单跟菜单差不多功用。要看店家的信用店家的偏好了。总会有对自己口味的。
老范话正合俺意。“现在时”书单正可互通信息,也是燕友彼此了解之一面。
实话实说,现正阅读沈宏非《饮食男女》(江苏文艺版),行文征引博洽,舒卷自如,活色生香,非仅饮食男女,言外有社会关怀存焉。此外韩少功《暗示》与之交替轮换。《暗示》是一部极好的社会心理分析文本,与沈作对照阅读,相互印证,即轻松自在,又确有所得。
老范话正合俺意。“现在时”书单正可互通信息,也是燕友彼此了解之一面。
实话实说,现正阅读沈宏非《饮食男女》(江苏文艺版),行文征引博洽,舒卷自如,活色生香,非仅饮食男女,言外有社会关怀存焉。此外韩少功《暗示》与之交替轮换。《暗示》是一部极好的社会心理分析文本,与沈作对照阅读,相互印证,即轻松自在,又确有所得。
不大喜欢沈宏非的“打情骂俏体”,太老于世故。还是喜欢王力雄的中国问题系列报告,比较真实、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