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0
- 帖子
- 10035
- 精华
- 29
- 性别
- 女
- 注册时间
- 2004-4-18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07-1-3 21:1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闲闲书话』帝王对糟糠妻的情份
| 作者:十年砍柴 提交日期:2006-6-22 20:41:00 | 君主有糟糠之妻的,此人一定是开国皇帝,并且青年时处在穷厄微末之中。那些从老爸那里继承皇位的人,娶妻时不管身为太子或者是已登九五,天下美女供他一人选择,比革命的副统帅的世子林立果选张宁要光明正大得多。而晋、唐这些王朝的开国之君原来就是旧王朝的达官贵人,早有三妻四妾,妻无糟糠之实。 那么纵观历史,帝王有糟糠之妻的,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最典型,他们都出身穷困,在乱世中起事,最后得到了天下,他们的正妻吕后和马皇后是不折不扣的糟糠之妻。而且这两位糟糠嫁给两位穷小子,都有相同的原因,是他们父亲或养父的一种投资行为。 吕后的父亲是位避仇到沛县大富豪,《史记》说他“善沛令”,属于那种和县长、市长在一起喝酒作乐、称兄道弟的民营企业家。沛县的小吏们都去吕公家送钱拍马屁,按照官场送礼的规则,礼越重在酒席上的坐席越尊。可刘邦在门口谎称“贺钱万”,实际上一分钱不拿,坐到上席。如果吕公是个一般的土财主,那么这刘邦估计会饱受侮辱,弄不好会让吕家叫来几个如狼似虎的保安,暴揍他一顿再拖出去。《水浒传》中的雷横便吃过这样的亏,他去看县令的二奶白秀英的演出时,大咧咧坐在VIP包厢中,却忘了带钱,解释说自己是本县的捕头,白秀英的老爸不但不给面子,还讽刺他是个“驴筋头”,最后惹出风波,雷横打死白秀英上了梁山。 吕公不像白秀英父亲那样目光短浅,他有着自己祖上吕不韦那种眼光开阔的大手笔。大凡乱世,能成事者一定是天不怕地不怕,有几分泼皮无赖劲头、而且能说大话忽悠别人的汉子,老老实实守规矩的人是很难有大的出息。两千年后,有位和汉高祖出身差不多的革命领袖说过:“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而刘老三“身无分文,敢坐上席”,这一下就征服了阅世很深的吕公,连后来成为刘邦股肱大臣的肖何当时都没看出来刘邦会有多大的出息,他对吕公说,“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而吕公不顾自己老伴的反对,坚决把女儿嫁给了这个整天不事产业、游手好闲的无赖。 朱元璋娶马氏时,情况差不大,他家父母兄弟都死光了,一人投奔郭子兴当了名亲兵,那样的大头兵有今天没明天的,苟全性命于乱世就不错了,那还奢望娶妻生子呀。可这位朱元璋作战勇敢又有谋略,郭子兴觉得他超乎常人,想笼络他。——战火纷飞的军阀,身边的保镖绝对要可靠,于是将老朋友临死前托付给自己的女儿马氏嫁给了朱元璋。郭此时仅仅是希望让朱元璋死心塌地替自己打仗,肯定没有吕公对刘邦那种想法。他自己也有女儿,年龄比马氏小不了多少,只把养女而不把亲闺女嫁给朱元璋,看来他是认为这笔投资风险很大,养女是别人的,投资失败也就认了。谁承想后来真正得天下的是这位大头兵,朱得势后收罗了郭子兴的部属,连他的亲生女儿也作了妃子。我估计马氏寄养于郭家时,基本上是郭家小姐丫环的角色。这下丫环成正宫,小姐变妃子,怪只怪她的父亲舍不得下注,让养女占了大便宜。 吕后和马后都等到了老公打下江山坐龙庭的那一天,享受了“母仪天下”的无比富贵,用不着老公思念死在自己创业时的糟糠,“泪飞顿作倾盆雨。”史载马后和吕后都是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但马氏宽厚仁爱,吕后刚毅严酷。这大概可以套用一下曾风靡神州的“出身论”,这吕后出身于恶霸地主家庭,从小娇生惯养,对人颐指气使惯了;而马后很小就成了孤儿,寄人篱下,受够了生活的艰辛,能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可不对呀?马后的老公洪武皇帝出身更苦,得天下后对功臣却无比残酷,也许青春的记忆对男女的影响不一样? 吕后在刘邦驾崩后,自己主政多年,搞得吕家的子弟裂土封侯,权倾一时,最终遭来了灭门之祸。这马后,就贤德多了,朱元璋要去寻找马家的后人给高官,马后劝阻道:“爵禄似外家,非福。”朱元璋暴戾无常,好几次都是马后救了功臣的命。可惜她在洪武十五年就死了,否则的话也许能匡正一下朱元璋晚年的杀戮成性。 刘邦对吕后的感情如何,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一些事例中可看出他俩更像一对利益搭配,有一次刘邦被人追杀时,嫌马车载人太多,行走太慢,将自己和吕后生的孝惠帝、鲁元公主推到车下,幸亏当保镖的樊哙伸出援手。对自己的亲生儿女都怎样,那么对儿女的妈妈可想而知。因此刘邦富贵以后不喜欢这个黄脸婆是自然的事情,他宠爱和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常常说如意像自己,和吕后所生的孝惠太懦弱,不像自己,几次想废嫡立庶,多亏留侯张良等人力争,才能顺利继位。刘邦先吕后而去,吕后当然会疯狂报复,把戚夫人挖掉眼睛,砍断手足,灌下哑药,放到厕所里,命之为“人彘(人猪的意思)”。仇恨会使人失去理智,甚至有几分滑稽,就如清代雍正皇帝登基后,把当年和自己争皇位的兄弟赐名为满语的“猪”、“狗”,试想想,和自己同事一夫或一个爸爸所生的人是“猪”,那么自己是什么?刘邦得志后,对吕后情感应当是很淡了。吕后这种情感岂能罢休,自己的儿子孝惠帝先自己而死,又没有留下孙子,那么吕后一定会想办法将刘家天下变成吕家,后来吕后一死,就引起了血雨腥风不是没有缘由的。 而朱元璋和马后,在患难中结下的夫妻之情没有随着地位的变化而变化,这和马后的为人很有关系。《明史。后妃传》中记载,朱元璋当年在郭子兴麾下,羽翼渐丰后,被郭猜忌,马皇后拍郭子兴老婆的马匹,朱元璋才能免祸。有一年军中粮食不足,老朱打仗回来又没饭吃,马皇后从养父那里偷来刚出锅的炊饼,藏在怀里给朱元璋吃,热饼将自己的肉都烧焦了。这是一位聪明女人的正确选择,女嫁从夫她必须如此。尤其这个仰人鼻息多少年的孤女,被养父送给一个志向远大勇谋兼备的男人做老婆,当然是她一生的依靠,想方设法要维护老公。 老朱对大臣子女都很横,而对马皇后非常尊重,马皇后死后,“帝恸哭,遂不复立后。”在皇位继承上,可看出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情份。他和皇后所生的太子朱标,也是很仁厚,像刘邦和吕后所生的孝惠帝一样,子不类父,但朱元璋从来没想过找一个性格像自己的儿子接班——朱棣性格最象朱元璋。当太子先自己而死后,太子还有一大串同父异母的弟弟,而且已成年,完全可以按长幼再选一个人做皇位继承人。而朱元璋偏不这样,立太子的儿子朱允文为皇太孙,死后把皇位隔代传给孙子,而且怕那些如狼似虎的叔叔造反,遗诏他们留在封地别动,不要进京奔丧。朱元璋这样做,一个最合乎逻辑的解释就是:他一定要把皇位传给自己和马皇后所生的后裔。夺了侄儿的皇位的燕王朱棣,也称自己是老爸和马皇后所生的儿子,《明史》中也是如此记载。而后来的史家如孟森等人,经过详细的考证,这朱棣是朱元璋和其他妃子所生,甚至有人考证为俘虏来的高丽妃,朱棣得天下后,篡改了皇家档案。朱棣这样做正是因为心虚,从另一个角度证明马皇后的地位。 到了清世逊位后,借用唐德刚的说法,中国进入了一个大转型期。在艰难的转型中,公共道德标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男人的个人道德观、婚姻观却滞后社会公共道德的进化标准,从后来一些政治领袖对糟糠之妻的态度,很能看出这种公德与私德之间的矛盾。 袁世凯完全是个旧时代的人物,但他天纵英武,成了民国后第一任正式的大总统(孙文那个临时大总统在法理上是合法性欠缺的)。可他是满清过来的人,只是把清朝的补服一脱,换上大元帅服,他的家庭结构还完完全全是旧式的。袁世凯在科场失意,投奔朝鲜的吴大庆之前,就在老家娶了糟糠之妻,当他发达后,不停地纳妾,每次仕途上有升迁,他必定会“置办”一房。——袁世凯自己的话,可见纳妾和置办动产不动产本无区别。等他志得意满当洪宪皇帝时,这些妻妾顺利成章转为皇后、贵妃。 老袁是个土包子,而喝洋墨水、吃洋面包长大的孙文何尝不一样?他先娶卢氏,生了孙科,后在革命的征程中,艳遇不断,史家已考证他还有两房日本妻子。后来碰上自己老友的女儿宋庆龄,对上眼了,可宋氏的父亲不干呀,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还要当侧室,在美国受过教育的宋氏也不干,便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卢氏还养在老家,而宋庆龄则后来居上,以“孙夫人”的名义出现在政坛和后来的史书上。 孙文的弟子蒋介石追求宋庆龄的妹妹美龄时,也用的是这种折中的办法,宋美龄和他她姐姐一样,美国“腐朽的资本主义文化”熏陶大的能接受一个盐商的儿子就不错了,让她做小,没门。于是蒋氏比孙文更进一步,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说和原配毛氏,已解除婚约,姚、陈二妾,本没有名分。因此宋美龄成为民国第一夫人法律上清除了障碍,而大公子经国的母亲,照样奉养在溪口老家,在蒋家人的眼里,毛氏还是老蒋明媒正娶的正室。 老家对待糟糠之妻,能看出典型的转型期折中办法,他在现代婚姻原则和古代婚姻习惯,西方民主平等概念和传统中国妻妾分明之间,巧妙地筑起一道井水不犯河水的堤坝。在准现代的政治场里,老蒋只能有一个夫人蒋宋美龄;毛氏尽管在法律上已和他解除婚姻,而在旧中国家族的礼法中,其正妻的地位却还保留。 老蒋还能折中,到了老毛这里,连折中的办法都找不到。贺氏连毛福梅这样妥善的下场都很难有。老毛领导的政党,主张的理论,是绝对一夫一妻的,否则其先进性何在?人家洪天王可以大大方方找上七十二位娘娘,都给相应的名份,而一个先进的政党领袖,自然不能这样做。在得江山前,老毛不用想这个问题,他和古代所有起于微末的领袖一样,在男女之事上能够随遇而安,而那时的中国也无法律和道德上的羁绊。他在老家先配罗氏,罗氏大他几岁,病逝后他才到长沙读书,因此结识了后来的老丈人杨昌济老师。1918年底,中师毕业后,像今天大学扩招的许多毕业生一样,没有找到工作,来京投奔已在北京大学任伦理学教授的恩师,在图书馆求得一临时工的职位,在李大钊、张申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北大他这位乡下孩子,无人瞧得起,誊写书目时,因字迹潦草(他一生似乎都没写过正书,传世的书法都是狂草,和蒋正相反,老蒋传世的书法多是脱胎于欧体的正书),被上司张申府一番训斥。幸有爱情的安慰,恩师死后,他和杨氏南下,过了一段很温馨的生活,三个儿子先后出生。可老毛毕竟不是池中之物,天生是要“会当水击三千里”,别离了娇妻幼子,四处奔波,也有离别之苦,直叹:“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但革命者永葆青春,路上的伴侣是很多的。上了井岗后,碰到了贺氏,两人走到一起。而杨氏还在故乡苦苦思念他,80年代长沙板仓杨家故居的墙壁里面发现了当时杨氏用古风所写的《怀人》,担忧老公临别前的“足疾”是否痊愈,冬天的棉衣谁给缝制。她哪知道早有“永新一枝花”投怀送抱。 我们不必以现在的道德、法律观念去苛求那个时代的老毛,因为在当时他那代人,随处纳女是很正常的。惹后人非议的是延安碰到了上海滩来的电影明星,而将和他一起走过万里长征的贺氏,安置到俄国的“冷宫”,比苏武牧羊的地方还远。 新政权建立后,老毛那代人除了少数如周氏这样的人外,大多数已经不是和原来的糟糠之妻在一起了。因为是个先进的政党,领导着远迈前人的伟业,既然是大公无私的人民公仆,这些开国者碰到了一个最难处理的问题:糟糠之妻的处理问题。 如果是王朝的简单更替,那很好办,薛仁贵不管在外面纳了多少房小妾,富贵后可以衣锦还乡去接寒窑里的王宝钏进城,王氏的大老婆地位无人能撼动,这还是佳话。可是新政权在“文革”前仅有的两部法律,除了宪法就是婚姻法,明确规定一夫一妻,所有的开国者不能像袁世凯及他的北洋部属一样,用纳妾来解决对黄脸婆性趣冷淡、感情疏远的问题。那么只有一条路,休妻再娶,以感情不和、没有共同语言等理由和老家的小脚太太离婚,大大小小的“石光荣”,以胜利者的姿态敞开怀抱欢迎“褚琴”这类洋学生。 唐德刚曾比较袁、蒋、毛三人,说袁是“真小人”,图那个已经被批得臭不可闻的皇帝名号,终于声败名裂,而后两人不图那个名号,而权力超过几乎所有的皇帝。只是在皇帝的龙袍外面罩一张“主义”的外衣。同样,在婚姻家庭领域也是碰到这种转型中的难题,造成的后果还不如正大光明允许纳妾。征服者的思想和婚姻观还停留在中世纪,而他们摆出来给人们看的表象又得是现代的、进步的,所以除了停妻再娶外,就是不断地换地下情人,或者用权力让那些女性就范,高岗不是这样么?如此一来无论是糟糠之妻还是后来那些侍候他的女性,状况还不如允许公开纳妾时的女人们。因为在朱元璋那个时代,从皇帝到大臣,对女人的态度可以把权利、情感、性欲分开,大脚马皇后年老色衰,皇帝不想和皇后敦伦,他有三千后宫可选择,而马皇后是三千后宫的最高领导,贵妃之间容易吃醋,但谁也撼动不了马皇后的地位,所以她可以很大度,《明史》记载她“嫔妃宫人被宠有子者,厚待之。”给那些进城的“石光荣”作妾的城里美女,也不能代替老家的黄脸婆,而这些小妾也有妾的名分,她的生活以及她所生儿女也有财产继承权,如此妻妾基本上可以构成一个和谐家庭。陈世美是个例外,因为他有了糟糠之妻后,又隐瞒组织娶了公主,公主是不能做妾的。所以后来黑脸包公启动了司法程序,代替妇联维护了秦香莲同志的合法权益。如果陈世美同志贪图的不是政治前途,仅仅因为不喜欢秦香莲这个乡下老婆而去纳民女做妾,不会产生冲突。 因为必须守住“一夫一妻”这个原则,所以家庭中夫妻的权利、责任和夫妻情感、性欲理论上是捆绑在一起,不能分开使用的。因此我假设一下,如果杨氏不被军阀杀害,贺、江等人会怎样?要么学老蒋来一纸声明,宣告和原配婚姻解除?这可有损光辉形象。要么让被宠幸的人处于地下状态,什么名份也不给,可对这些人又太不公平了。 直到今天这个问题对没有完全解决掉,云南一个县委书记包二奶,二奶想得到妻的地位,书记便把二奶杀死;河南一位副省长雇凶杀死悍妻;山东一位官员包二奶被亲生女儿举报。这种问题的出现关键在于大老婆和“二奶”在现在没法取得平衡,建设一个和谐家庭。在大老婆和“二奶”之间,只能非此即彼的取舍,这样做风险太大,成本太高。 如此说当然不是我主张纳妾合法,纳妾这个人类历史上特殊的婚姻现象显然在今天是陈腐的,不人道的。可是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道德环境并没有到达到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那么在光鲜的幌子下,那些口头上被我们抛弃的东西比如纳妾现象一定会以别的方式出现,只是后果更糟,女性的命运比公开允许纳妾还要惨。 刘邦和朱元璋,都能让糟糠之妻享受到男人成功带来的富贵,不是因为他们两人品德多高尚,比现在那些包二奶的官员更明白“八荣八耻”的道理,而是当时纳妾的制度和文化能给这些成功男人在情欲方面得到公开的补偿,如此反而保护了糟糠之妻的利益不受损害。而比较这些帝王,后来那些反封建的领导者,他们的糟糠之妻有几个幸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