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周泽雄:观点的角斗场

莫言先生在斯德哥尔摩的获奖演讲,确实颇为平淡。不过,这不构成对他获奖资格的质疑,我今天重拾这个话题,也只是借机说点余话。

存在于莫言演讲中的“平淡”,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何谓中国特色的演讲?我不知可曾有过值得尊敬的归纳,暂且,我愿把它概括为“独奏式”。回想我们听过的演讲,似有如下常见类型:主讲者在传播新知,像一位老师;或从事励志表演,像一位法师;以英雄或劳模身份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先进事迹”者,亦不鲜见;至于那些具有权势背景者,则每每热衷于声讨或教育着什么,通常是些“他说什么就只能是什么”的玩意,他拒绝质疑,旁人也不太方便与他挑战。总之,演讲者信心满满,这份信心源于如下事实:他并非在从事一项具有智力挑战性的工作,而是在操持一种笼统属于“传道授业”的活计,所以,他大可像一名独奏家,将自己操练纯熟的技艺,再胸有成竹地搬演一回。

计较起来,上述类型作为真正的演讲,统统不够格。

我认定的优秀演讲者,直白地说,是那些决计将自己的风采投身于观点角斗场的人。这个看法,首先源自演讲的特定形式。使那么多人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听一场由特定人物主讲的演说,演说者总该提供些让人不虚此行的内容吧?这和职业球员为回报球迷而必须在球场上卖力献技,原是一个道理。既然采用了演讲形式,那些借助他种形式——如阅读——同样能够达到效果的内容,就不妨割舍。演讲者不仅应该充满激情,还必须确保演讲内容的吸引力。就一场人文类的公共演讲而言,再没有什么内容,比强劲有力的观点更能打动听众心灵了。所谓强劲有力的观点,也就是针对某个假想敌并战而胜之的观点。对优秀演讲者来说,表达一种观点与战胜一种观点,是一回事。你的假想敌越强悍,你的观点就可能越有趣或越犀利。比如,当黑人领袖金博士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强调“我有一个梦想”时,他也正在迎头痛击那些种族主义的梦想;当耶路撒冷文学奖的获得者村上春树先生在特拉维夫捍卫“站在鸡蛋一边”的立场时,他也就同时在对抗那些“站在高墙一边”的观点;193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在发表“美国对文学的恐惧”的演讲时,劈头就以一副好斗的姿态说道:“对我来说,谈论我自己伟大而亲爱的社会的某些机构和人物,有必要对他们略有不敬。”

莫言演讲前,斯德哥尔摩正下着大雪。莫言先生演讲姿态的庄重性,可由下列观感加以证实。当我受不了莫言先生“零肢体语言”的风范而移动视频下方的进度条时,我发现,画面竟能保持连贯性,仿佛从未中断过。莫言先生维持着一种过度从容的匀速,总是在平均低头念出二十来字时,再略略仰起头来,脱稿念出余下的十来个字,随即再低下头,开始下一轮看稿、脱稿的轮回,似乎脱稿念出十个字,恰是演讲者短时记忆的常规时限。

当然,这顶多说明莫言先生不是训练有素的演说家。实际上,更大的问题出在演讲内容上。如你所知,关于母爱,莫言讴歌了好半天,但要说那么多听众踏雪而来,就为了倾听莫言先生讴歌母爱,那肯定不对劲。母爱既不是一个让人困惑的情感,也很难打造成一个新颖的见解,就听众而言,即便他们想重温母爱,在自家壁炉边阅读,难道不好过听别人用一种陌生语言在现场抒发?至于莫言先生的演讲主题“讲故事的人”,同样缺乏起码的对抗性,因为世人对小说家的初始认知,正是“讲故事的人”。举例说,假如主题换成“讲原则的人”,倒会激发出听众的强烈兴味:为什么一位“讲故事的人”,会特别强调“原则”呢?

结合西方演讲术的历史,我们还能对演讲的“观点角斗场”属性,觑得更真切些。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演讲术乃是最受尊敬的学问,西塞罗告诉我们,当时“几乎所有渴望成名的青年都把努力掌握演讲的技艺当作他自己的义务”,同时,“学习这门技艺的回报是很丰厚的,以名望、财富、荣誉的形式表现出来”。仅西塞罗本人遗留至今的演说稿,即有洋洋百余万言,还有数十万言针对公共演讲的学术著述,其分类之详实、见解之渊深,简直让人惊骇,足以将那些至今还把“滔滔不绝”“脱稿”等皮相技能看得很了不起的人,贬回公元前2000年的大禹时代。作为观点的角斗士,西塞罗的演说多为司法辩护词,那些动辄两万余言的精彩辩护,像一支支用文字打造的长矛,奋力掷向对手。

西塞罗曾假借笔下人物克拉苏之口,对公共演讲作出最热烈的讴歌:“在我看来,世上没有比演讲更加神奇的力量了,在一切自由的国度里,这种技艺总是比其他技艺更加繁荣,成为技艺之王。由于一个人的雄辩而使民众的冲动、法官的良心、元老院的法令发生变化,还有什么成就能比它更伟大,更光荣?”

这话,听在缺乏演讲文化的吾人耳朵里,总有点夸张,我们一般也不认为古罗马算得上“自由的国度”,但是,这番激情仍有让人遐想之处。看到美国的总统竞选者以类似贴身互搏的方式就公共事务展开语言激辩,看到英国首相经常陷身一种群殴情境,在下院孤身与一拨凶狠议员展开血战式的言语交锋,我们难免会想,当民众最重要的关切——无论关于文学还是政治——多能以“观点角斗场”的方式正大光明地显现,该国公民肯定距“自由的国度”更近。

载《南方都市报》2013113
看到美国的总统竞选者以类似贴身互搏的方式就公共事务展开语言激辩。
————————————
不知道各位如何看今年美国总统辩论。我看后,感觉更象街头混混的货色,哗众取宠不说,竟然还当面说谎,为了攻击对手,竟然还当场制造假数据,当对手揭穿了,脸不改色,心不跳,无一点羞职感。把全国观众当成了傻B,或者,更多的观众真的是如何傻B?最后,这个人还当选了。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看到美国的总统竞选者以类似贴身互搏的方式就公共事务展开语言激辩。
————————————
不知道各位如何看今年美国总统辩论。我看后,感觉更象街头混混的货色,哗众取宠不说,竟然还当面说谎,为了攻击对手,竟然还当场制造假数据,当对手揭穿了,脸不改色,心不跳,无一点羞职感。把全国观众当成了傻B,或者,更多的观众真的是如何傻B?最后,这个人还当选了。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看到美国的总统竞选者以类似贴身互搏的方式就公共事务展开语言激辩。
————————————
不知道各位如何看今年美国总统辩论。我看后,感觉更象街头混混的货色,哗众取宠不说,竟然还当面说谎,为了攻击对手,竟然还当场制造假数据,当对手揭穿了,脸不改色,心不跳,无一点羞职感。把全国观众当成了傻B,或者,更多的观众真的是如何傻B?最后,这个人还当选了。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好文章,老读者了,还是激荡了一把。说到观点角斗场,不得不说的是,语言形式有时比观点更重要,它赋予观点以深度,强度,以及生命之气。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第一次用手机发言。
元旦前后泽雄伉俪在燕谈飘过之后又隐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