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华人经济学家排名

  在欧洲经济学会的资助下,E-cares在其博士论文中给出了一个经济学家比较能接受的世界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的排名,也给出了世界大学和经济学家的成绩随时间演变的情况。E-cares使用的是E-conlit数据库(www.econlit.org),这个数据库索引了世界上650种经济学杂志,组成了比较全面和权威的“经济学文献”。根据Econlit数据库, E-cares对各种影响排名的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尽量剔除了一些主观和随机因素带来的干扰,因此其排名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
  自改革开放后,很多中国学子在美国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美国高校执教,使中国的经济学研究逐渐与世界经济学研究接轨。在E-cares排出的全球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他们分别是:
  石寿永(Shi,Shouyong),全球排名第48位,在所有华人经济学家中位居第一。目前任教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石寿永1965年出生,1984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系管理学院物资管理工程专业,后到加拿大多伦多学习,1988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1994年任加拿大文森大学助理教授,1994-1997年任加拿大皇后大学助理教授,1998-1999年在美国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任访问学者;1997-2001年任加拿大皇后大学副教授,2000-2002年任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现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国际经济理论、货币理论与政策。他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一套能够修正原有货币理论不足的新的货币基础理论。
  钱颖一(Qian,Yingyi),全球排名第71位,华人经济学家中排名第二。目前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198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之后到美国耶鲁大学获得管理科学与运筹学硕士学位。他同时取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1999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1999-2001年任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钱颖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比较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他是著名华人经济学家中在国内发表中文文章最多的一位。曾经兼职于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
  李其(Li,Qi),排名第149位,目前任教于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经济系。他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专业,1985年获得南开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得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后在古尔夫大学任教6年,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任教一年,1999年到德州奥斯汀大学任教,现为该校终身教授。李其教授目前已经有60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其中1994-1998年多达28篇。
  李龙飞(Lee,Lung-Fei),排名第160位,现任教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他1971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数学硕士学位,1974年获得该校哲学硕士学位;1976年和1977年李龙飞教授分别获得纽约罗彻思特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0-1984年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副教授,随后分别以教授身份任职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他的专业领域是微观计量经济学和理论计量经济学。
  白聚山(Bai,Jushan),排名第184位,美国纽约大学终身教授。他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1988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加州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1997任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1997-1998任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1998年进入波士顿大学,1999年成为终身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数量经济学。
  陈志武(Chen,Zhiwu),排名第202位,现任职于美国耶鲁大学。他1983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1986年获得长沙工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1995年在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任教,1995-1999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1997年晋升为金融学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金融学教授,现任教于耶鲁大学。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最近关注的领域是资产定价,包括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具体涉及股票和期权定价。
  艾春荣(Ai,Chunrong),排名第279位,任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他1982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后于198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艾春荣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计量经济学(半参数计量经济学方法)。他在这-领域的主要学术贡献是,对如何确定半参数估计值的上界这一问题给出了初步的解;并在此基础上,为如何找到一个半参数估计值这一问题提供了全面和满意的答案。其研究成果推进了半参数研究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研究的系统性与一致性。
  王江(Wang,Jiang),排名第305位,现任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金融学教授。他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得该校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金融学系任教至今。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证券市场模型、资产定价理论和国际金融等。
  张俊森(Zhang,Junsen),排名第357位,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他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在南开大学获得MBA学位后,到加拿大迈马大学,1990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应用计量经济学。
  田国强(TianGuoqiang),排名第421位,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教授,1980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得该校数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得全美斯隆博士论文奖。其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动态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他提出了一个在“非规范性”的经济环境中,即有限经济自由和不完全市场体系环境下的企业产权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经济制度环境得到适当的改变,社会才能有效地变换产权的所有制安排形式。
  邹恒甫(ZouHeng-fu),排名第526位,1982年获得武汉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之后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世界银行研究部资深研究员和国内高校教授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共财政和宏观经济学。1998年他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奖。
  吴仰如(Wu,Yangru),排名第548位,现任职于美国卢格斯大学。1982年毕业于湛江渔业学院,198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卢格斯大学前,曾在香港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任助理教授,主讲《金融理论》、《公司财务》和《投资学》。其研究的是国际金融资产定价理论。
  文一(Wen,Yi),排名第736位,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系教授。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涉及宏观经济理论和应用时间数列。目前关注重点是商业周期和货币政策。
  邹至庄(Chow,Gregory),排名第743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台湾中华研究院研究员。到目前为止,他共出版了10多本著作,并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60多篇。他1951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55年在当时经济学重镇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研究领域包括:经济计量学、动态经济学和中国经济理论的定量研究(张五常将其经济学定义为统计学)。邹至庄在国际学界名声很高,其发现的“邹检验Chou-test”)闻名于世,目前该检验方法在经济计量学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温泉(Wen,Quan),排名第752位,加拿大文森大学经济系教授,他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1988年获得美国安大略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到文森大学任教。他和石寿永在研究方面曾有不少合作。
  李稻葵(Li,David D.),排名第772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1985年获得清华大学经济和应用数学专业学士学位,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1999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并兼任该校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1997-1999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从事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变迁研究。1999-2004年受聘为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并任该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谢丹阳(Xie,Danyang),排名第794位,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9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1993年间,作为主力教授任职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1993-1998年,任香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1998年开始任副教授。其研究领域涉及内生增长理论和宏观经济学。
  范延琴(FanYanqin),排名第818位,加拿大文森大学教授。吉林大学数学系本科,1987年获加拿大安大略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年获加拿大安大略大学经济学博士。
  李伟(LiWei),排名第963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他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之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现任教于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改革、新兴金融市场和国际经济与金融。
这篇文章的信息有点老了,钱颖一现在是清华经管学院的院长了,王江则有可能成为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的院长,田国强是上海财大经济学院的院长(貌似是Part-time的)
是的,这是篇旧闻,李稻葵也去了清华,还有石寿永,也在清华开课,但可能不是全职的。
田国强简介[doc]

 

 

·媒体聚焦诺奖之赫维茨 [doc],《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2007年10月17日. ·田国强:回忆恩师赫维茨[doc],《南方周末》,2007年10月18日.
·田国强:激励机制这个思想无处不在[doc],《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10月17日.
·田国强评论赫维茨教授研究成果和学术地位[doc],《金融界网》,2007年10月16日.
·田国强眼中的赫维茨教授:关心中国 关注游戏规则[doc],《金融界网》,2007年10月16日.
·田国强谈导师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维茨教授[doc],2007年10月16日.

·《经济金融》:中国经济与世界同步[doc],2007年8月.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济走到十字路口:转变发展模式是关键[doc],2007年8月.

·感 念 师 恩--记我的导师林少宫教授[doc],2007年1月。
·开拓的教育家、锐意进取的改革者——访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教授[htm],2006年12月16日。
·田国强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工作会议的发言[doc],2006年12月15日。
·田国强教授第六届经济学年会采访录[htm],2006年12月15日。
·田国强教授在"北美华人学术精英论坛"的主题发言[doc],2006年11月19日。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封面人物:学术、教育与人生--记著名经济学家田国强教授[doc],2006年9月。
·田国强关于改善上海财经大学学风、教风的建议书《中国大学教育》第一期[doc],2006年1月。
·经济学教育改革者的气魄: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访田国强院长[doc],2005年12月。
·田国强就经济学方法、教育改革与中国经济改革答网友问[doc],2005年11月。
·田国强关于改善上海财经大学学风、教风的建议书[doc],2005年9月。
·田国强就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的讲话 [doc],2004年7月12日

田国强访谈录[doc]
·第一部分 口述实录:生于忧患 认识社会; 求学路上 历经坎坷; 苦下功夫 打好基础; 出国留学 几经周折;补短扬长 农 摆脱困境;名师营集 进步神速; 学界泰斗 亲自指导; 兴趣多样 广览经籍; 欣获博士 申请教职; 喜收硕果 破格提升; 心系中华 服务学会; 关注教育 回报社会;待人以诚 胸怀坦荡
·第二部分 学术研究:激励机制与机制设计理论; 最优选择与一般均衡理论; 经济转轨与中国经济改革
·第三部分 记者访谈:改革是个系统工程; 关于中国经济全球化;
中文文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质性`拐点'未至” [doc],2007年6月。
·“中国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doc],2007年5月。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的完善 ―― 效率、公平与法治 ” [doc],《经济研究》,2007年3月。 ·“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种解释:理论于实证 ” [doc],《经济研究》,2006年12月。 ·“消费的负外部性理论及其在幸福经济学上的应用” [pdf],2006年1月。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doc],《经济研究》,2005年2月。
·“不良资产处理,股份制改造与外资战略──中日韩银行业经验比较” [doc],《经济研究》,
    2004年11月。
·“外资银行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doc],《经济学动态》,2004年5月。
·“中国银行业:改革两难与外资作用” [pdf],《比较》, 2003年10月,157-178。
·“中国民营经发展的前景” [htm],《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3年。
·“经济机制理论:信息效率与激励机制设计” [pdf], 《经济学(季刊)》,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卷第二期,2003年1月, 271-308。
·“民营经济、中国经济发展与市场化改革” [doc],2003年。
·“经济机制设计:信息效率与激励机制设计” [pdf], 《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发展前沿》,
   商务印书管,2002年。
·“一个关于转型经济中最优所有权安排的制理论” [pdf], 《经济学(季刊)》,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卷第一期,2001年10月, 45-70。
·“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化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pdf], 《wto与中国:走经济全球化发展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国经济低迷的困境、原因与对策” [pdf], 《21世纪中国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139-149页。
·“退休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 [pdf],《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4月。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中国制度的平稳转型” [pdf], 《世纪之交中国大陆的政经走向》,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1月。
·“世界上几种主要退休保障模式介绍” [pdf],《经济研究资料》,1998年第八期。
·“国有股份制企业改革与中国制度的平稳转型” [htm],《当代中国研究》,1998年2期。
·“内生产权所有制理论与经济体制的平稳转型” [pdf][url=book://ss1000002899/000001.pdg][pdg][/url],《经济研究》,1996年11期。
·“转型经济产权所有制理论与经济体制的平稳转型” [htm],《当代中国研究》,1996年3期。
·“就美国公司变革法的理论与崔之元商榷” [htm],《当代中国研究》,1996年4期。
·“中国国营企业改革与经济体制平稳转轨的方式和步骤中国经济改革的三阶段论” [pdf]
  《中国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论中国经济制度转型中的中央、地方和分权决策的关系” [htm],《当代中国研究》,1995年2期。
·“中国乡镇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改革” [pdf] [url=book://ss1000002806/000001.pdg][pdg][/url], 《经济研究》,1995年3期。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与信息经济学” [pdf],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
·“中国国营企业改革与经济体制平稳转轨的方式和步骤---中国经济改革的三阶段论” [pdf][url=book://ss1000002599/000001.pdg][pdg][/url],
  《经济研究》,1994年11月。
·“中国市场化的前景与问题” [htm],《当代中国研究》,1994年1期。
·“激励、信息及经济机制设计理论” [pdf], 《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商务印书管,
   1989年9月。
·“从参数唯一确定的观点看识别和多重共线性的关系” [pdf],《数量与技术经济》,
   第12卷(1983年),50-54。
·“从参数唯一确定的观点论联立经济模型的识别问题” [pdf],《华中工学院学报》,第12卷第五期   (1982年10月),7-12。

study materials for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lecture notes for microeconomic theory (chapters 1-14). [pdf]
·course syllabus for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a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pring 2006. [doc]
·course syllabus for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at renmin university. [doc]
·course syllabus for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ii at tsinghua university. [doc]



[ 本帖最后由 李旧苗 于 2008-11-24 09:48 编辑 ]
推荐一个近年来频受关注的华人经济学家黄亚生



黄亚生

1985年,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获哈佛大学政府学博士学位。
1987年至1989年间任世界银行顾问,同时任教于密歇根大学;
1991年,获哈佛博士学位之后任密执安大学助理教授;
1997年至2003年,任教哈佛商学院,任商业、政府和国际经济副教授;
2003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终身教授。


上面的简历是网上抄来的,呵呵。黄亚生最初在国内声名鹊起是缘于他对印度经济发展的研究,近年来,他对中国经济研究颇多。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一书中多次引用了黄亚生的观点。由于他所在的麻省理工和国内商学院合作了许多项目,他也常来国内讲课。去年他给我们班上过两次课,对他授课风格的印象非常深刻,注重数据分析,层层解剖,直达问题核心,这学期我们学宏观经济学,又学了两个他写的案例,不过,他的案例用词非常滴不通俗,读起来很费劲
绿骄阳在哪里上课?
在清华教课的海外华人经济学家挺多的,大多是当初钱颖一邀请过去的,全职留下的却不多,他们的薪水太高了,国内商学院承受不起
原帖由 李旧苗 于 2008-11-24 10:06 发表
绿骄阳在哪里上课?
我在上海交大读全日制MBA
如果杨小凯在世,会排第几?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原帖由 兮兮 于 2008-11-24 10:13 发表
如果杨小凯在世,会排第几?
陈志武之后、田国强邹恒甫之前吧,呵呵
排名往往是基于数据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还是有些主观的,很难准确反映出一个经济学家的综合实力,只能见仁见智了。有人擅长写论文,有人擅长讨论具体问题,数据没法体现这些区别。
比如杨小凯,他名声很大,比如他对经济政治政策甚至是社会方面的见解,但是他在经济理论方面的成就,大众能理解的就比较少了,老实说,我不懂,所以无法评判他的理论成就
再比如郎咸平,论知名度,他比其他任何一个华人经济学家都要高不止一个等级,但他的理论水平究竟如何,恐怕只有真正的专业人士才能评说了,我等门外汉只能看着玩了
同意绿骄阳的说法,这些经济学家在专业领域的成就高下,没有经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是没什么发言权的,像我等外行,也就是看看热闹而已。杨小凯在世时,他在国际经济学界的排名,就一直是在陈志武、邹恒甫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