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634
- 帖子
- 93
- 精华
- 0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7-7-19
访问个人博客
|
12楼
发表于 2008-10-8 01:30
| 只看该作者
批完再睡。
“梁的伟大在于金庸小说几乎所有的路数,都是他先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这样断句,让我“又忽然”想起昨天塞牙
“梁小说的问题是有些拘谨,还有些执着于往武侠里化解世界文学名著。”化解矛盾,化解冤仇吧?化解文学名著?化尸水化的?
“而金庸更天马行空,终于后来居上。”风格相同,程度有差别,才用“更”字,风格不同,更什么更?要用“则”吧?另外,50年代,查良镛、梁羽生、百剑堂主同写武侠小说,人称“三剑客”。为啥金庸就后来?
“温瑞安是一个了不起的继承人,但原创性稍差。”继承谁呀?继承什么?继承梁的拘谨?继承金的天马行空?
“他的业绩是恢复了还珠楼主当年的玩法,”原来是隔代继承,继承了还珠楼主。
“写武功的趣味上更趋于“邪门”。”是武功邪门?还是趣味邪门?
“温的两大扛鼎系列“四大名捕”是沿袭古龙风格的,到“神州奇侠传”则又倒向了金庸。 ”原来都继承了。
“最能体现温瑞安才情的有三部小说《四大名捕会京师》、《幽冥血河车》和《布衣神相》。前者源出古龙文风,但衍生出了强烈的个人“暴力美学”;后者在虚构邪门武功和塑造人物性格之间谋得了一种难得的平衡;《幽冥血河车》则把金庸式的奇情构思用来表现人生的幻灭和虚无感,很潇洒地挣脱了畅销书对作者的束缚。”三部小说,谁是前者?谁是后者?是不是还得有个中者?
“梁、金体的新派武侠最大一个“特点”,是继续了旧式武侠把匹夫之勇升华为“忠君报国”的“精神修辞”趋势,把“君、国之情”进一步演进为“民族大义”。”“特点”加引号,到底是特点,还是不是特点?
“金庸小说一度还融入了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中华民族文明多元化”等当时属于“时尚”的理念。”是一部分金庸小说融入了时尚理念,还是金庸把那两个理念先分解成多个部分,再从分解出的多个部分中拣出一个来融入小说?
“由金庸提炼出的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说法,堪称这类写法最煽情的一句宣传语。”理念——说法——写法——宣传语,到底是个啥?
“其实就连最狂热的武侠读者都知道,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个这样的侠,即或个把大侠有此胸怀,他也没这个实力。 ”为国为民本来就是胸怀,人家又没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干件大事,并且成功”,拘泥于于靠实力干成大事,大概不是金庸那句话的本意吧?
“历史上的大侠好多事情做的都和小说里相反。文艺家们歌颂了二千多年的荆轲,其义举的结果只招致了嬴政提前吞并了燕国,从实际效果讲,他没帮了燕太子,反而帮了大秦。”荆轲没刺成好不好?没刺成就成帮了?
“依笔者个人看,”全是你个人看的,千万别往别人身上推
“整个中国历史上最贴近金庸武侠理想的现实大侠大概就是杜心武了,”再加上大刀王五,再加上王亚樵,再加上。。。
“杜从早年追随孙中山、宋教仁反清,到晚年以帮会大佬身份(杜在青帮、洪门、袍哥、东北马贼等帮会世界的通吃,可以说远胜于任何一个金庸小说里的大侠)为抗日奔走,生命末期还参与共和国政事,一生之波澜恢宏,足以拍好莱坞式的华语史诗大片。”拍大片去吧,别来搅和武侠小说。再通吃也吃不过袁紫衣,一家一家掌门当过来。
“但如果探入到杜的生平细节,给人的感觉却又不是“成人童话”式的。”不用深入,俺就知道不是童话。
“列入他门墙的社会名人里,既有万籁生这样的后起武学奇才、程砚秋这样的艺术家,也有张作霖、周佛海、杜月笙、戴笠这样的历史狠角。”周佛海和戴笠一样狠?
“而对于像杜心武这样经历和背景都很复杂的人物,无论是“新派”还是旧式武侠小说,都很难具备塑造的笔力。”令狐冲早年追随君子剑扫荡日月教,后来率领日月教扫荡少林,在华山派、衡山派、恒山派、日月神教都通吃,可以说远胜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小人物,生命末期还参与音乐事业,一生之诡谲离奇,足以拍一部又一部笑傲江湖。
“这既可说是武侠小说“成人童话”式写法的局限,也是畅销书为凸现情节的戏剧性和人物性格,每每在表现人性和社会时失之简单(有时索性就是一根筋)的技术与境界的双重局限。”到底是三重局限,还是双重局限?成人童话式写法是一个局限,技术是一个局限,境界是一个局限,加起来是三重局限。
““成人童话”的心智局限 ”,原来还有第四个局限。
“如果说,梁、金体新派武侠小说畅销的根源,是升华和圣化习武、格斗行为,以及变相言情;”还有一个根源,那就是文字比这篇评论通顺有趣。
“肤浅的人只看到古龙小说“一句一段”的外形革新(也许还称不上多么成功),却意识不到古龙小说的写意笔法,对处理心理描写的出色。”按照这个标准,只有排字工人在排字的时候是肤浅的,每个喜欢古龙的读者都是不肤浅的。
“是古龙在自己某些出色的畅销书里,解决了许多严肃的汉语小说家迄今没能解决的描写心理乃至情色的技法问题,成功避免了对感情乃至涉性情节的自然主义式脏乱差描写,这一点我以为对现阶段的汉语小说作者仍会有很重要的启发价值。 ”自然主义,未必就脏乱差,写的干净,未必就不是自然主义。
“武侠自古龙去世后,其实已经进入末途了。”古龙1985年去世的,金庸1972年写完鹿鼎记的。
“温瑞安的一度崛起不过是回光返照。”不是说温瑞安是大师吗?“大师”出现也是回光反照?要不温不是大师,要不这光就太亮了,总之俺是不明白到底是亮还是不亮?
“影视的改编不过是放大了这种回光返照。”前边说温瑞安是回光反照,现在说影视放大回光返照,按照作者的逻辑,就是影视改编的的都是温瑞安。到底是逻辑混乱,还是语文太差?
“没有新的天才作者涌现是一个原因,图书工业对实力作者的复制性压榨是另一个原因。”“图书工业对实力作者的复制性压榨”说的是啥意思?盗版?版税太低? 我“又忽然”想起这么一段描写“植物的生殖器官释放出的化学性物质引起了作为主体的我的神经系统的舒适性兴奋”,原来意思是闻花香很愉快。
“最关键的,还出在这种小说类型的美学缺陷上。”病句,说成“最关键的原因,还是这种小说类型具有不可避免的美学缺陷”好像通一点吧?
“即便是在鼎盛的“四大师时期”,无论梁、金,还是古、温,武侠小说都没有逃出将普通的习武与技击过于神化的窠臼,有的甚至还达到了怪力乱神的地步。”自己刚说,金升华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了,怎么“又忽然”没逃出窠臼呢?
“这种“成人童话”,表面上固然开启和宣泄了一部分读者的想象力,但究其内在,还是有着“疑似迷信与封建”以及“弱智化描写情感”的弊端,总体上还是难逃其“迎合人性蒙昧”的本质。” 既然开启和宣泄了一部分读者的想象力是事实,那就应该表述为,“虽然开启了....”,而不应表述为“表面上...”. 另外,《笑傲江湖》不迷信,《神雕侠侣》不封建,《连城诀》不弱智,《鹿鼎记》不迎合人性蒙昧。
“这样的作品,或许可以繁荣图书市场,乃至影视和娱乐工业的取材,却很难说会启迪人的心智。”乃至后面少了“成为”一词,这个句子就成为了病句。
“这也正是如笔者这样的资深武侠读者,后来渐渐远离的原因。 ”作者或者年纪大,作为读者必不资深,远离何必渐渐,何不快快?
“所以,让我们怀着对岁月和自己幼稚阶段的依恋,祝大侠们安息。”幼稚阶段尚未过去,不用依恋,依然幼稚。
[ 本帖最后由 pfpf 于 2008-10-8 13:2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