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八月过眼书籍

8月还是暑假,可是因为看奥运会比赛花了太多的时间,另外还校对了两本书的清样,为一个杂志写的连载也要继续编写,所以没有看什么书。

唯一看的书是

《蚂蚁的故事》
  
作者: 【德】贝尔特·荷尔多布勒、【美】爱德华・威尔逊
译者: 夏侯炳
ISBN: 7544307581
页数: 257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6

很早就知道这本书,记得过去看威尔逊的回忆录《大自然的猎人》,很得意的提到这本书的原本《蚂蚁》获得普利策奖,使得他在基因研究一统天下哈佛生物系有了很大的面子。

中文本出版后,在书店看到过。按照尽量借书的家训,只是拿起来翻一下。这次到学校借书,发现原来这本书是归类在生物学,是在理科图书馆,怪不得一直没有看到过。赶紧借回来看看。

据作者的推算,全球的蚂蚁加在一起,总重量和全人类总重量相等。蚂蚁也不算是最古老的动物,大概是从恐龙灭绝的时代开始加速进化,从1亿年前成功以高度社会化的策略进化,遍布全球。

唐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说淳于棼醉后梦入“大槐安国”,“官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醒来才知道所谓“大槐安国”只是一个大蚂蚁窝。真实的蚂蚁世界虽然没有这样有一大套中国式的国王官僚体制,但确实是极度社会化的组织。

蚂蚁会互相交流信息,主要依靠嗅觉,头、尾部的两个腺体排出的气味可以混合出十几种信号,来帮助蚂蚁导航、觅食、作战、识别。还能够依靠腹部的发声器来交流,以及利用彼此的触觉。占主要地位的嗅觉决定了蚂蚁的大多数行为模式。

蚂蚁会“驯养”动物,比如很多种类的蚂蚁都豢养蚜虫,以蚜虫排出的“蜜露”为食。当蚂蚁分群时,蚁后也会带上蚜虫卵为新的蚂蚁群准备好食物来源。蚂蚁也会“种植”菌类,很多种类的蚂蚁会在自己的蚁穴中安排专门的菌种培植场所,加工树叶,接种菌种,收获营养丰富的菌类。蚂蚁也会使用“武器”,比如有些蚂蚁会在封锁敌对蚁穴时抛扔小石子,作战时会以泥土伪装自己。

当然蚂蚁王国里有战争,有奴役和被奴役,有的蚂蚁专门攻击其他蚂蚁,抓回自己的蚁穴当奴隶喂养自己。也有的蚂蚁会潜入其他的蚁穴寄生。

两个作者都是“博物学家”,都是从小就喜欢昆虫。为了唤醒读者的兴趣,还特意安排了自己的踏上这条道路的故事,以及教读者如何做一个昆虫研究者的内容。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没留神八月就过完了。奥运会凑热闹看了些。我八月份好像也没看啥书。大致新看和重翻的有叶嘉莹先生几本书。另外还看了本《丰子恺谈名画》。插图质量不行,但文字好看。
另外在网上看了《文景之治的故事》。白看的。
白看?多义词语使用要谨慎的说。

查书为证,没有用错啊



bái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昼。
清楚:明白。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白看:清楚明白地看。没有付出代价地看。
八月所读书目
冉云飞 @ 2008-9-3 9:31:02 阅读(5473) 评论(35) 引用通告 分类: 书人书事


今年的生活总体说来因为地震而打乱,至今未能复原。但因有写作任务,也只有慢慢地赶。八月份写作状态尚可,除了一些小文,另外有两长文,自己还比较满意,《世上已无卢作孚——序〈卢作孚之死〉》、《吴虞与陈独秀》,其它诸如《吴虞与周作人》、《吴虞与郁达夫》、《吴虞与柳亚子》、《吴虞与北京大学》、《吴虞与四川大学》、《吴虞与日本之关系》、《吴虞的香艳生活》、《民国成都书价》、《可怕的吴虞》、《吴虞与中医》、《吴虞买房子》、《民国成都人的日常生活》等都在写作中。当然这些文章收入书中时,会在许多文章上将“吴虞”二字去掉。这些文章大体分为“生活”、“交往”、“思想”三辑。



八月检读了周作人1921至1925年的日记,再次检读《吴虞日记》(上下,务将资料网络殆尽)。尚未读毕的有两本砖头样的著作,一为杨奎松的《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美)詹姆斯.汉斯林《社会学入门:一种现实分析方法》(此书虽然才读过几章,然自认为写得不错,何时中国才有这样的社会学教材?)。下面是读毕了的书,说些点滴读后感,以作自存自考之用。



一:赵晓铃《卢作孚之死》(即将出版)。卢作孚不仅是大实业家,而且是有名的教育家、乡村建设活动家以及社会改良主义者,其人格与事功,的确远非今人可比。但这样的人一入新朝为什么会被逼自杀呢?这是值得我们深究的。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对此尚盲目无知,好在如能看到《卢作孚之死》这样的书,一定会对历史真相有重新之认识。



二: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版2008年1月)。此前我买到台版的《钱宾四先生与我》尚未读,但看到这个更“全”的本子赓即买来读。严先生的文字只读过一些散篇论文,佩服其考证绵密,而视野广阔。但没有读过他的专著,于是上网一查,他所有著作均有大陆新版,只待以后慢慢学习。读到严先生谈治学谈教书谈受业的诸种情形时,其下笔不苟,又深具情感,真有一种“夫复何求”的感叹。惟说到对诸老先生时情感真挚到言语重复之地步,屡用“涕泪交流”之意。以后有机会或许会写篇专门谈《治史三书》的文章,来感谢严先生此书对我的教益。



三:杭立武《民国政府时代之中英关系》(台商1983年12月版)。这书完全是因亡羊之失而得,本来准备买杭先生的《中华文物播迁记》,无奈被他人捷足先登。拿到李霖灿先生的《国宝赴美展览日记》后,更是日思夜想得到是书。于是爱屋而及杭先生这本小书。杭先生留学英伦,与英国文化与政界关系深远,由他来说民国时中英关系,当然是别有会心。国民不得与闻外交诸事务,其害甚巨——江东六十四屯与黑瞎子岛之关系,有几人能晓,为何当轴要暗箱操作——可惜今日国民没有多少人觉得此点重要。杭氏对英国固然有褒奖,但对英国对民国政策失衡处也有不少指陈,显得比较客观。



四:胡适等著《丁文江这个人》(台湾传记文学1979年5月再版)。这是丁先生不幸英年早逝后,朋友们怀念其学问事功的文集,大多采取《独立评论》(188至211期)和中央研究院院刊。文章难免有雷同之处,然在细节上互有帮补,且在情感之深挚上都很感人。我是注意近现代的名人与中西医的关系,所以特别注意丁先生对中西医的态度,以及他煤气中毒后的治疗过程。当然丁先生的事功及其思想,也是值得我们深加研究的,特别事关彼时我故乡发展的川广铁路勘探报告,也是我很有兴趣加深了解之处。



五:公盟法律研究《关于批准和履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研究报告》(内部自印)。这书当然是敦促全国人大尽快批准此条例实施的应行和可行之报告,由姚建会之谈集会自由、王建勋谈言论自由、赵晓力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李方平谈劳教与人身自由、滕彪谈酷刑与人身自由、周梅燕谈结社自由六部分组成,可谓分析到点,易于普及,可惜一般民众无法读到。



六:(美)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三联书店2002年3月版)。这书买了很多年而没有起兴读它,这回不经意间从书柜里看到了,于是用一天之力即读毕。这书虽是说好像是用人类学的办法在做研究,但毋宁说是通过一位党支部书记叶文德在讲故事。以他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讲述一个村子的“生命历程”,其间可以看出四九年后诸多荒唐之事,劣币驱逐良币,好人出局时有发生。叶文德当然不是一个普通的村支部书记,他有些见识似乎不像是一个村支部书记所拥有的,以我在偏僻农村十几年生活的经验来看(我也见过一些高中生村干部)。我经常读着叶文德的叙述,我有时会怀疑是否是黄先生所想所说。但以黄先生的学术历练当不会如此,不过这终究是我不能释怀之处。



七:周开庆编著《川康渝沦陷记》(四川文献研究社1972年10月版)。周开庆是台湾研究四川文化方面专家,出了数十种与四川文化有关的书,我有幸得其数种。虽然我不认为他研究得多么好,但其间的资料功夫,远甚大陆我认识的这些研究巴蜀文化的所谓专家。国民党曰沦陷,共产党曰解放,其实作为我们普通民众来讲,既不想沦陷也不想解放,两个党都是以自己的私利来忽悠个体、民族、国家利益的罪魁。如果你不看《川康渝沦陷记》,你只看“某某挺进西南”,就以为了解那段历史,那样的比傻认识正是他们所乐意看到的。



八:(美)艾伦.G.约翰逊《见树又见林——社会学与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约翰逊这书当然讲了些比较有趣的事例,但不如汉斯林的《社会学入门》写得好。此书对我最有教益的一个概念就是“最小阻力路径”(a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我感觉经济学上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与此一概念(趋利避害),虽然用于不同学科,却用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你想阻力最小,还有人想通过扼制你的独立思考来和自由思想来造就他的“最小阻力路径”,比如愚民教育即是其中显例。



九:王海龙《遭遇史景迁》(上海书店2007年6月版)。史景迁是我感兴趣的汉学家,也读过他几册书,不过也没有王海龙说的这般邪乎。但王海龙这书的确写得好看,也有不少新资料。其中的“史景迁五章”因景慕景迁而采取诸多“动人”笔法,读来有趣,但对于究实的读者来说所得不多。姑不论用“才如江海命如丝”来形容黄嘉略是否妥帖,但终其篇也只言黄姓而不名,恐怕对读者的要求实在太高,一个卡蒂奥.黄的称呼,也让人如坠五里烟海。好在最近读到周振鹤的《知者不言》里的《谁是黄嘉略?》才算解了惑。小可不禁要问一句,求学成本咋这么高呢?



十:刘东父《旷翁诗钞》(内部自印)。刘东父先生为双流刘家之后,书法及绘画皆大有可观,为吾蜀名书家。承其哲嗣、亦是名书家的刘奇晋先生赠了先生的诗词与书法,不胜铭感。我常言近现代成都文化聚集之地,大多属今之双流。以族望论,计有刘家、乔家、曾家、郑家、傅家等,实在可以做一本望族的文化区域分布的书。刘家从刘沅先生以下,代不乏人,如五老七贤之刘豫波先生,如写煌煌《推十书》而英年早逝的刘咸炘,以及刘家外戚之吴虞等,至今仍光焰不减,可谓异数。刘先生诗多有惬合我意处,然亦不少新朝语,虽无穿云裂帛之效,然后世史家之做诗史互证,殆有所取譬。



十一:公盟法律研究中心《中国信访报告:2004—2007》(内部自印)。此书与上面一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研究报告均系滕彪兄所赠送。这信访报告由许志永、郭玉闪、陈玉明、李英强、姚遥、李玉洁诸人完成,阐述了信访的历史和近几年的现状与实质,同时也介绍了西方民主国家信访(当然这个词于他们是不准确)的相关法律。更以上访“圣地”东庄个案为例,突显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有人权的国家”的荒谬不经。大家可与最近在网络上流行的一部24分钟短片《东庄》参看,此片分为他们、苦难、劫访、未来四部分。其中一位上访三十年的老大娘的事迹,看后让人不禁泪流。劫访者如有情景置换感,想想她是自己的母亲自己当如何处置?一个以法治国的国家哪里会用如此野蛮的绑架来对待自己的民众?



十二:胡适《丁文江的传记》(安徽教育2006年8月二版)。胡适先生的书及做人惠我实多,是任何一位中国作家所无法比拟的。他学问与事功,或许有人可以超越,但他做人的态度和宽容而不纵容的情怀,实在难得。《丁文江的传记》一本他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精神,对于喜欢夸张和热血的人来说,是不够过瘾。但此书叙事清楚,说理明快,有证据而不繁琐。虽然过于简略,但我认为算得上中国现代传记的样品之一,他老朋友丁先生的可爱可敬自是跃然纸上。



十三:郅玉汝编著《陈独秀年谱》(香港龙门书店1974年9月)。是书为陈谱中较早之著述,当然简略是其病,但与后来大陆充满意识形态藩篱而材料稍多的年谱,却也自有其可爱之处。为了写《吴虞与陈独秀》一文,读毕是书,编著者对谱主的尊敬和求实精神充溢字里行间,既无左亦无右的意识形态预设之弊。当然,真要考察陈仲甫先生更多史实,读后来之研究著述自是不可少的。



十四:吉川幸次郎《我的留学记》(中华书局2008年4月)。是书为“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之一种,此前我曾读过此一丛书中之竹添进一郎、内藤湖南诸先生的著作,得益不少。今读吉川幸次郎的留学记,复忆几年前读的仓石武四郎的留学记,对民国书事和学者研究更添一层了解。尤其是其间记述青木正儿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对我正在写的《吴虞与日本之关系》有所帮补,正所谓现实应用。



十五:《周故代表开庆先生纪念集》(川康渝文物馆1988年11月印行)。这集子当然是亲戚朋友的“表扬稿”,是国家大佬的旌表话,但是我是个认为任何东西皆史料的人,可以拈出一些被大家忽略的地方,得便或许会写出来。当然从研究巴蜀文化来说,集中所附周开庆先生《遗作目录》,才使我们有按目索书之便。虽然这些书在台湾出版,大陆不易得见,但我是个相信书缘的人,希望以后有福份能读到。



2008年9月3日9:28分于成都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