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0
- 帖子
- 10035
- 精华
- 29
- 性别
- 女
- 注册时间
- 2004-4-18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4:5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四至七月所读书目
冉云飞
每个月的一号公布我自己上个月的阅读书目,以便自己作一个小结,同时也算与热爱读书的朋友们作一个互动与交流。我曾说过,我最喜欢做的事,不是批评政府,不是议论社会问题,不是写时评文章,而是喜欢读书,我的喜欢读书甚至胜过了自己写文章。但我为什么要花不少时间来批评这个政府这个社会的诸多不是呢?我们还不说诸多关涉我们日常生活的利益,只要说这个政权所造成的不能自由读书,进行信息屏蔽,不能读自己特别想读的书,单是此点,就值得我这个书虫花时间批评他们的诸多不是。换言之,不批评这个政府这个社会的诸多不是,诸多对我们利益的侵犯,我们连想读什么书就去读的自由都没有,只会落得个“雪夜闭门读禁书”的意淫下场。一个自由的社会,既不需要闭门而读,因为没有谁随便敢来骚扰乃至抓你看什么书,基于言论自由的一般原则,更不会视禁书而不让人读为一种常态。
原先每月都要公布的阅读书目(包括看的电影碟片),一来因为这几个月丛杂多事,特别是五月的四川大地震打断了既有的生活节奏,因此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总结一下自己所读书目了。有热爱读书的朋友还专程来信讯及为什么不再写每月所读书目,以便他们作一个参考,节约搜寻成本。既然有朋友念旧,那么我还是将每月所读书目继续罗列下去,以便各位作为选择之资或者批评的靶子,亦算是废物利用之一种。下面便是四个月以来所读书一览,每本书不可能作很深的探讨,只是一二点到为止的个人感想,诸君若想更得教益,那就把我这里的砖扔掉,去捡别人的玉吧。
1:邵建《20世纪的两个知识分子:胡适与鲁迅》(毛边本,邵兄所赠,光明日报出版社)。关于对胡适与鲁迅的争论,自九十年代以降已呈一种常态。非鲁是胡,非胡是鲁,大有水火之势。我个人当然有自己的选择,更欣赏胡适,但我却并不在精神资源上排拒鲁迅,我认为胡鲁二先生都是中国所需要的。邵建兄这本书是我所看到的近年来研究二位比较好的著作之一。如果可能的话,我年底会选择此书来作为每年免费赠送敝博朋友们的礼物。
2:钟叔河《青灯集》。钟先生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尤喜他的“念楼说短”,当然也喜欢他对于周作人、曾国藩、中国人的西方日记之整理,可说是中国三十年来出版的几大成果。《青灯集》依旧可读,但偶有一暇疵,兹摘我4月8日的日记所载:“小有暇疵,尤其是说到俞曲园同年时,解释庚戍为道光三十三年,此为一硬伤,道光朝只有三十年,俞曲园中进士就是在1850年。”
3:刘青《狱中手记:沮丧的回顾与瞻望——我向社会法庭控告……》(《百姓半月刊》杂志1981年出版)。此虽是近三十年前的书,但可以从中看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民主运动的历史,其间有些看法,自然我们并不完全认同,但刘青等前辈的努力与勇气,以及诸多观点,令人肃然起敬。
4:郑培凯《真理愈辩愈昏》(香港三联)。郑培凯是程步奎的真名,十数年前读过程步奎先生所译的一些诗,感觉不错,但目前我尚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是同一人。后来,在香港《明报》等专栏看到他的文章,包括这次阅读他专栏的文集,从文风上来看可能同一人。专栏文章要耐咀嚼是很不容易,郑先生此集耐咀嚼的文字亦复不多。
5:刘淳《中国前卫艺术》(百花文艺版1999)。我与画界的朋友们有些交往,也写过一些画评,因此对画界许多事乐于知道。对艺术之创新,我从不反对,但不喜欢那些让人一看就是装神弄鬼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在前卫艺术很有不少。当然像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的政治波谱、观念艺术乃至装置艺术,还是有不少好东西,但现在的架上绘画令人难忘的作品还是太少。刘这本书算是对中国前卫艺术作了一个探访,自有其史料意义。但要做这样的工作,艺术的敏感,学者的修为,都是必不可少的,刘在这方面显然做得还不够。
6:王叔岷《慕庐忆往》(中华书局)。此为在台湾的成都学者王先生一生之回忆录,中间涉及他的经历与治学心得,尤其是写到他与其前辈老师如傅斯年的接谈,令人神往。此老的《庄学管窥》曾翻过数章,考证比较有心得,结论也比较允洽。
7:金性尧《夜阑话韩柳》(香港中华书局)。此为“诗词坊”中的一种,此前还读过金先生于此套中的“闲坐说诗经”,颇有启发。韩柳的毁誉,当然是个长期的话题,誉之者则捧之甚高,毁之者则谓一钱不值。其实文章的喜好,更多是个人趣味,绝无正确答案。韩身上的道学气的确太重,那你就不学这部分就是了,但他也自有他的创造,这无论如何不能漠视。金对韩、柳的评论平实,没有起意的毁誉。顺便说一句,金先生的唐诗和宋诗三百首之注,均是可读的书。
8:葛凯《制造中国——消费国家与民族国家的重建》(北京大学版)。这是我看到的关于中国民族国家因消费文化的催促而成形的历史中,最好的一本书。我们这里盛产嗷嗷乱叫的民族主义,但却缺乏像样子的研究,所以只有在不理智的民族主义火焰中燃烧自己,自做炮灰与“烈士”了。作者分析了强大的商业利益链对于那些貌似高远的理念影响,从而让人们知道任何看上去不食人间烟火的行为,其实都有背后的利益目的。
9:董霖《从政教学六十年》(台湾商务印书馆)。由于家国之乱,两岸分治,许多与台湾深有瓜葛的海外华裔学者,不少我们都不是很了解。这位董霖先生,此前我没读过他的书,但读毕是书,始知他在国际法诸方面比较有贡献。更好玩的是,他是吾蜀先贤蒲伯英先生之婿,藉此也可了解些蒲家的情形。前不久于向黄兄处看到蒲伯英先生所书的一张墓志铭的拓片,想见其风采,感慨良深。
10:《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花城出版社)。读毕是书,还是略感失望,因为我们想知道的,沈先生未必想也未必愿更未必能告诉我们,我知道这里面有许多禁忌,不能怪沈先生的欲言又止。当然口述的这个形式我是喜欢,既能保持人物语气声口,又能让读者看起来不费劲。
11:白化文《负笈北京大学》。白先生的专业研究我不敢置一辞,虽然此前也曾读过一点他写敦煌的文章。其中写师长写北大,都还是有些趣味,但他写中学那一段却不精彩,虽然也可以从中想见“过去的中学”之令今日不可比拟之处。写其祖父白宝山先生(不要想起电视剧《末路1998》,只是同名而已)的历史,倒算真实,但间亦有讳言之处。
12:庄学本《羌戎考察记》(四川民族出版社)。庄先生七十前到阿坝所拍所写的诸种东西,今天我们能够看来,是一种幸运,与我有特别的亲切之感。不特此他所游历之处,是今年大地震灾害之地(要对该地更进一步的了解,只读此书当然是不够的),而且是我游历和工作一年地方,许多感想和照片,真有令人不胜怀想之感。
13:爱莲心《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内篇分析》(江苏人民)。爱莲心的解读当然与我们此前所看的中国人对庄子的解读,有些不同之处。但我有时甚至想,完全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知识结构来解读庄子,能得庄子几何?我并不反对大家从各种角度来阐释,而且我对那些自以为手握庄子解读答案的人,只是心里面嘲笑他们的谵妄而已。但要命的是,治庄子的人似乎比治他领域的人,都要狂妄,自以为喊声“芝麻开门”就可以解决问题。当然爱莲心这书虽然有可商之处,却没有犯如上我所说的毛病。
14:《吴虞集》(四川人民版)。此书我是再读,因为要写《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一书。吴虞的一些观点,历史地看,虽不新颖,在当时也算有一定的冲击力,如批孔如反礼教。吴虞能在彼时得大名,而今渐不为人们所闻,正好说明他观点的独创性过少。激进的潮流涌来之时,发出吼声,当然容易裹挟一些人来观望,但当潮退后,人们不容易记得住什么东西。但吴虞因其风云际会,其间所经历的人事,依旧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化历史的人不可忽略的。
15:余英时《现代儒学论》(上海人民版)。余先生的学问受人尊敬是不用人说的了,但他对专制独裁之不遗余力的批评,就不是许多人所了解的了,那是因为大陆的诸多屏蔽所致。这小册子,研究了儒学在明末清初已经向下层转化的轨迹,同时也展示了一些弃儒就商的迹象,在在分析出清末民初的儒学大变动,不只是西方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化内部变动的必然结局。
16:邓星盈、黄开国等《吴虞思想研究》(四川人民版)。此书的分析没有太多的新意,尤其是涉及到意识形态的评判方面,真的是有让人笑掉大牙的老套之感。集中尚有的可取之处,倒是一些涉及考证的文章。
17:罗志田《权力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版)。罗志田的书我读过数种,均有所得。他议论人事不徒托空言,必有证据,是其长处。但他时有深文周纳、过度阐释、乃至行文罗嗦重复之病。此书对科举制度的解体于中国社会的影响,颇有启人覆盆之处。
18:梁由之《大汉开国谋士群》(辽宁人民版)。此书的电子版和网上所发诸章,我都曾读过。出了纸本后得梁兄赠送,再读一过。其间读后感,写了篇《阴谋泛滥非国民之福》,待以后纸媒刊出后再行刊登敝博。
19:张荫麟《中国史纲》(上海古籍)。张先生是书多年前曾读一次,印象较深,但观点却并没有记住多少。此次因读梁由之《大汉开国谋士群》一书,忆起其中诸章与张先生此书颇有些关联处,于是重读,又有所得。两相对比,四九年后诸多充满意识形态强奸的所谓通史编纂,只堪覆瓿。其中王家范先生的一些解读,也颇值得注意。
20: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为中心》(北京大学版)。是书早已买了很多年,但刚读了罗志田对于清末民初这一段的阐发,便想起此书来。罗志田更有专业感,而陈平原更有贯通感。罗志田较深细,而陈平原有才气。但陈此书中的关于晚清志士游侠一章,从体例上看不适合插入此书。陈一直对侠与中国文化有相当之专注,但此事再好玩,放入此书中也大有生隔之感。
21: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江苏人民版)。国人要么不重科学(只重习惯,只看老皇历),要么唯科学(比如以为科学万能,进而神化科学),此二种思想,至今在吾国人中比较普遍。郭对二十年代的科玄大论战,有相当之分析,对理解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助益。但对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和此后的唯物主义、科学主义的分析则显得似乎力不从心。
22:周开庆编著《川康沦陷记》(台湾商务)。共产党把四九后得鼎称之为“解放”,国民党把失大陆叫做“沦陷”。二者均以党派利益凌驾于民族国家利益之上,不必以他们各自的说法作为是非的裁决。但对大陆的民众来说,“解放”了六十年,再来看看别人说的“沦陷”,恐怕可以让你知道更多的历史真相。知道真相,了解历史,比得到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要重要一百倍。
2008年8月2日9:03分于成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