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025
- 帖子
- 5608
- 精华
- 4
- 性别
- 男
- 来自
- 上海
- 注册时间
- 2004-10-21
访问个人博客
|
9楼
发表于 2008-8-12 22:34
| 只看该作者
金庸在中山大学演讲,说自己是陈寅恪先生的“私淑弟子”,广州某大报和中山大学网站上的报道却都写成了“私塾弟子”,说明了报社和中大网站的文字编辑功底太差。记得多年前央视转播温总理讲话,“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句话,央视的字幕同样打得乱七八糟,估计也原因类似。
不过,语言文字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古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交流条件与今大不相同,现代人是否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精力去学习和辨析古汉语文字,实在也该打个大大的问号。俺以为,对普通人来说“私淑”、“致仕”之类古旧语汇,知之固然甚好,不知却也未必值得羞惭。汉语需要进化,进化的方向应该是更追求表达意义的精确性和清晰性,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古汉语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弱点,即意义含糊。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再轻易使用“阴”、“阳”、“道”、“理”之类的传统词汇,将是可喜的文化进步。对一个现代人而言,是不是懂礼貌、讲文明,跟他是否清楚古代中国人如何称呼尊长、官衔,关系并不大。所以,袁教授认为当前学校的教育“课本中过多的时文挤掉了传统典籍”,俺是不认同的,实际情况正相反,俺觉得让孩子们消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古汉语,是现行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缺陷和失误。
当然,袁教授的另两个观点俺都赞同,一是我们对人文学者应该要求高一些,一个自诩为文化学者的大教授把“致仕”当成“做官”,的确很丢脸;另外,买部好词典,遇到“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字或词,好好查一查”,也非常管用。
[ 本帖最后由 心中有刀 于 2008-8-12 22:3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