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奥运、出租车与和谐社会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王孟龙

坐出租同司机闲聊,因为知道重庆车辆“加气难”的事儿,所以问问近况加何?


也许是听习惯了“老样子”的答案,司机的回答让我有点意外。
“现在好多了,加气排队大概需要40分钟。”


而这个答案在10天之前是2个多小时。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我询问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司机给我讲了一个很中国式的故事:


因为“加气难”已经影响到出租车的营运(夏天不敢开空调,加气排队大大缩短了正常营运时间),导致很多出租车司机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几乎是零收入,于是他们在网上发帖号召在7月14、15号罢工。


而这一信息被公安了解后,政府迅速采取了行动,立刻对中石油中石化等利益集团施压,同时派出了警力监督加气站的工作,13号的晚上,“加气难”的问题已近大大得到了缓解。


末了,司机满怀希望地说,“看来奥运期间加气也要好过一些了,老百姓没有活路就只有一个办法,将事情闹大,然后才有人出面管事儿。”说罢很自豪地笑了。
加气为什么这么难,不是因为没有气,而是因为利益冲突。


一方面,气价、油价关系到民计民生,是一个必须稳定的铁问题;另一方面,加气站又是一个经营主体,隔壁邻居成都的气价就要比重庆高上一大截,并且市政府也数次驳回了气站价格调整的申请。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各个气站开始以怠工拖延方式给政府施压,矛盾由此产生。
而政府在面临这种群体罢工等事件的时候,又只有强制牺牲部分集团利益的手段来换取一段时间的和谐。


企业破产也是如此。破产企业没有能力缴纳水电气费,于是开始停水停电,这样一来影响到了企业员工的生活,于是就走上街头静坐请愿。面临压力的政府只有舍车保帅,强制恢复供应(往往这样的企业想破产也不容易,因为这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地方政府也很为难。


财政高度集中和政绩压力迫使地方不断寻找抓手,扶持某个企业潜在的利益交换就是要为政府这些额外的支出买单,像汶川一地震企业就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说难听是摊派,说好听就是募捐,而企业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官不官民不民的中国特色。


但是这样循环下去气站水厂也会出现经营危机,一旦危机出现,同样也将演变成为政府的责任,或者拉郎配找人重组,或者上市扩容消化矛盾。


每一届政府在任期内很少从根本上解决矛盾,“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思维只不过是推迟了矛盾爆发的时间,轮番演绎的平衡术已经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末段警醒有力。
后面还有两段,越说越不和谐,只好割爱了。
唉,日后修订的词典如果不给“和谐”一词增加新的义项,后人将无法理解今人的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