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516
- 帖子
- 304
- 精华
- 2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7-7-1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10:3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谁来养活中国?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8/04/who_will_feed_china.html
1.
最近,世界粮价暴涨,达到了历史最高价,联合国秘书长说全球粮食危机已经爆发。
我立刻就想到,将近15年前的1994年,有一个叫做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的美国学者写了一篇文章《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声称中国必将出现粮食短缺,进而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当年,这篇文章在国内是被猛烈批判的,被定性为“中国威胁论”,有关方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我们可以用只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
不过,我始终觉得布朗的警告是有道理的,而现在也许就是他的预言成真的时候。
网上找不到《谁来养活中国?》的全文,只有一篇摘要。我就根据这篇摘要,来谈谈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粮食问题。
有一点需要注意,下面所有的观点都是1994年时的观点,可以看到作者是多么有预见性。
2.
随着收入的上升,中国人民的饮食会迅速多样化,从严重依赖淀粉类主食,转为更多地食用副食品,因此造成了对粮食的更大需求。
1978年中国的全国猪肉消费量是700万吨,到了1994年,上升到了3000万吨。禽肉(鸡肉和鸭肉)1990年的全国消费量为320万吨,1994年上升到了660万吨,只用了四年就翻了一倍多。这两种肉类都非常消耗粮食,1吨猪肉需要消耗4吨粮食,1吨禽肉则需要2吨。(因此,禽肉相对比猪肉便宜。)
鸡蛋的消费也在快速上升。1990年,人均每年的鸡蛋消费量是100只,政府的目标是到2000年提高到200只。到那时,中国的人口是13亿,这就意味着全国一年需要2600亿只鸡蛋,以及13亿只母鸡(假定每只母鸡一年生200只蛋)。除了这些令人生畏的数字,更重要的是,这种人均鸡蛋消费量翻一倍所要求的新增饲料,比澳大利亚一年的粮食产量还要多。
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上升。以日本为例,1994年日本消费的水产品总量大约是1000万吨。中国的人口比日本多10倍,假定人均水产品消费数量相同,那就需要1亿吨。这个数字与目前全世界一年的捕捞量相等。如果这些水产品全部是人工养殖的,那么一年需要2亿吨饲料,这比印度一年的粮食产量还要多。
酿酒业也是消耗粮食的主要行业。1994年,中国人一年消费130亿升啤酒,仅次于美国。预计四年后,这个数字就将翻一倍。如果中国的每个成年人每年多喝一瓶啤酒,那就需要新增粮食产量37万吨。如果每人每年多喝3瓶,那么新增的粮食需求就等于挪威一年的粮食产量。
除此之外,不要忘记中国的人口还在快速增加,每年新增人口数大约为1300万。从1990年到2030年,全国人口总数预计新增4.95亿人。这意味着,即使人均粮食消费量保持不变,中国每年也需要大量增产粮食。
3.
与粮食需求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耕地却在不断减少。
工业化进程要求使用更多的土地。假定有1亿农民到城市中打工,每家工厂可以吸收100个工人,这就需要新建100万家工厂,还必须新建与工厂配套的仓库和道路。许多新工厂都必须建在耕地上。中国的12亿人口,大部分都居住在东部和南部宽约1000英里的一个条形地区中,这也是中国最好的耕地所在的地区。
此外,中国政府决定,将汽车业作为未来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他三个产业是计算机、通信和石油化工。)1992年,全国车辆的总销售量是120万量,包括轿车、货车、卡车和公共汽车等。到2000年,预计这个数字将达到300万辆。到201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可能达到2200万辆。这些车辆需要几百万公顷的道路、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和停车场。
4.
比土地更稀缺的是淡水。
1994年中国的用水量是1949年的6倍,整个华北地区都是缺水区,其中大部分城市都在抽取地下水。1950年,北京的地下15英尺处是含水层,今天则在地下100英尺以下。抽取地下水的速度,已经超过水源补给的速度。这样下去,地下水总有一天会抽完。到那时,只能减少灌溉用水了。
除了灌溉用水不足,农业用水还必须补贴城市。中国大约有300个城市是缺水城市,其中之一是北京。据说北京外围的农民被禁止从水库中取水,因为必须保证首都用水。北京附近所有的水,都属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农业只能依靠雨水,因此农业生产效率非常低。
中国的城镇人口正在膨胀,这意味着每年会新增几百万人使用抽水马桶。这导致生活用水的急剧上升。农村和城市在竞争水源,失败的一方永远是农村。
5.
农民失去的不仅是水源,还有土地。
从1990年到1994年,耕地减少的数量抵消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粮食产量没有增加。从长远来看,这种趋势肯定会继续下去,粮食产量肯定将要下降。
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最大的不同之一是:中国在工业化之前,就已经人口过度了。工业化的进程,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耕地减少,即使生产效率提高,也无法抵消这种趋势。
以日本、韩国和台湾为例,工业化分别导致耕地减少52%、46%和42%。日本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是1960年,到了1994年,粮食产量减少32%。韩国和台湾的粮食产量与1977年相比,都减少了24%。中国未来肯定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6.
如果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只减少五分之一,假定人均粮食消耗量不变,那么单单新增人口所需要的粮食,就等于一年2亿吨。这个数字与1994年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相等。
如果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耗量增加,从1994年的每人每年3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与台湾的水平相仿,比美国的每人每年800公斤少一半,那么中国需要进口3.69亿吨粮食。
7.
中国有能力进口那么多粮食吗?答案是中国有这个能力,因为中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单单1994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是300亿美元,这笔钱足以买下当年全世界所有用来出口的粮食。
但是更大的问题是,谁能提供那么多粮食?答案是谁也不能。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将会超出全世界所有粮食出口国的出口能力。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是美国,但是美国产量根本不足以满足中国的需要,而且世界上还有100多个国家都从美国进口粮食,它们的粮食需求也在快速上升。(附带的话题是,从粮食角度看,中国的外交政策肯定会更倾向美国,因为美国主导了世界粮食出口。)
8.
随着粮食进口的增加,中国的粮价将会不断上涨,最终推动世界粮价上涨。中国的耕地稀缺问题,最终也将演变成世界性的耕地稀缺。中国的淡水稀缺,也将引发全世界的淡水稀缺。
9.
为了避免世界性的粮食危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必须考虑四个建议。
(1)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人口数量,争取不突破现在预测的人口峰值16.6亿。
(2)大力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集中力量开发国家特别需要的农业新技术。
(3)实行保护耕地的国家战略,将交通系统从以轿车为重点,转为以公共交通为重点,发展城市铁路,提倡近途交通使用自行车。
(4)推广全国性的节水计划。
10.
如果中国无法做到这几点,继续大量进口粮食,那么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人类对水产品的捕捞量,将会超过鱼类的繁殖能力;对淡水的需求,将会耗尽地下水,导致耕地最终成为旱地;对耕地的过度耕种,将会导致杀虫剂和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而这些化合物都会被人类自己吃下去。
11.
上面就是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一文的主要观点。
很多人不相信他的结论,理由是他忽略了粮价上涨对粮食产量的刺激作用。张五常就说过:“只要粮价足够高,在公路上都可以种出大米。”
我以前也觉得这个反驳是成立的,但是现在想法不同。我意识到,不管粮价的高低,对于富人来说,粮食危机始终是不存在的,而对于穷人,则是始终存在的。世界性的粮荒或许不可能爆发,但是粮价上涨,无疑会产生更多的饥饿。
中国的耕地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的趋势,看来是无法逆转。因此,全世界的粮价将长期上涨,这也意味着饥饿问题将加剧。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