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闲来瞎读苏词一首

别情依依 离开黄州



  苏词:【满庭芳】

  (元丰七年(1084)四月一日,余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从1080年正月初一离开京都到现在,大宋罪人苏轼在黄州已呆了四个多年头。这时,皇帝陛下召他去离京都较近的汝州,按理说,他应该喜形于色,急不可待,拔腿就走。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陶潜说归就归,挂冠回南山。而东坡实际的情况是,卖身给官家,哪有自由身?“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虽说“便为齐安民,何必归故丘。”(齐安是黄州旧名。)其实是有家归不得。浩荡长江里,惟有多情故乡峨眉水,脉脉悄流。“故山空复梦松楸。”不梦也罢。不归也罢。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东坡生于10361219日,这时候其实是四十八岁。1083年闰六月,1080年闰九月,东坡在黄州经历了两个闰年。愁人知夜长,贬官知年长,多了两个月啊。

  儿童尽,楚语吴歌。四年多,孩子的口语适应能力奇强。古今人情差不多,估计那时人们也以讲京都话为荣,就像今日时兴讲奥语英语一样。孩子们满口土语吴音楚调,唉,回到京里会不会难堪?苏子豁达,不在意这些,我是为古人担忧。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社酒,本是春秋祭社神,邻里聚会饮酒。此时鸡豚盛宴,却是雪堂乡邻们为了相送老东坡。


  苏子被罪贬职黄州,在《答要端叔书》中说“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可知当时,亲友不管是不是真的要和他这个罪人“划清界限”,至少无人寄来一字安慰语。人情淡薄如斯,九百多年后,我读到此处,仍是心寒不已。


  苏轼擅长与人相处,在哪里都会交上好朋友。他曾对弟弟子由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面对黄州朋友的深情厚谊,再回想四年前的炎凉世事,怎不叫人感叹?东坡后来的诗句“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亦此时境况之谓也。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此别说什么好呢?前去汝州,人生茫茫,闲来就算能看洛河粼粼,一样的清波,却不是黄州长江水。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这株柳是我所种,请照看得好好的,不要剪它的枝条。诗经说,“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曾亲历的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让我对这种感情非常理解。我小时候和姑姑去姑奶奶家串门时,从她家地头挖得一棵樱桃树苗,回来和姑姑种在院子边上。我离开老家时,它还没有挂过果子。有年五一回家渡假,正是樱桃成熟时候。它枝壮冠茂,玛瑙般红果闪烁一树。终于吃到过自己亲手种下的樱桃,心里别是一种亲切感慨,这时,离姑姑因癌去世已多年了。前几年弟弟在那地方盖房子,砍了它,我听说后,心中甚是怏怏,然而,它长得太大,无法移栽,终是无可奈何的事。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这是给序中提到那位李仲览说的话。黄州在长江北岸,李是从长江南岸过来看他。请李转江南父老,要常常晒晒我穿的蓑衣,莫让它发霉,来日希望还有与你们重聚重游的机会。


  这首词,我初读时,就动容。人静处再读,苏子词雅情深豁达温厚的句子,却让我心里泪意暗涌。农历108441日啊,和如今的愚人节自是毫不相干。偏偏这个41日却这么刺眼。造化弄人,现实愚人,古今皆然。


(按:文中未注明出处的诗词,皆是苏子作品。)


2007年10月15日

梅茗的这篇文章写得好,赞一个先!
人生多艰辛,感慨两由之。苏轼的曲折磨难,正可作我们凡人心灵的关照与润滑剂,让我们能够经得住各种磨难与痛苦。
苏东坡惹得梅茗百感交集,得让他托梦道个平安才是。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谢谢大非果酱。

回花间:我真的梦到过他。
是,我们总爱说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仿佛古人都生活在“世风”的黄金时代,就我们特别倒霉,赶上个浇薄之世。其实,最不容易发生变化的,就是人情了。世态会变,人情恒常。诸如“人走茶凉”之类,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苏轼的魅力,在于谴怀,在世入世,在世出世。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姐姐写得有感觉(此处省去五百字)
提一点小小的意见,偶觉得这样一句一句拆解让整篇文字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又是感觉)。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这词可写得不咋样,幸亏梅茗给点解说,才显得有那么点意思了。
原帖由 梅茗 于 2007-10-15 23:27 发表

回花间:我真的梦到过他。
哎哟~~写写,一定惊艳~~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对俺来说,苏子写得好,梅茗也写得好。
平平的批评我再好好想想。
今天翻《唐宋词鉴赏辞典》,里面把“儿童尽楚语吴歌”解释为作者对黄州语音风俗的热爱及留恋。我感觉这个解释不一定合理。多亏看到的晚,否则可能会受辞典影响。再查林语堂《苏东坡传》,苏轼黄州时期,跟随的有两个小孩。

谢谢童板安然表扬。

回花间:这个艳,说不得。
嗯嗯,啊
俺是在博客哼哼的,怎么跑到这里示众啦


梅茗梦苏轼,孔子梦周公,可以酱紫比,跟着起一哄
原帖由 梅茗 回花间:我真的梦到过他。
疑怪昨霄春梦好,原是苏子入梦庭。笑从双脸生。恭喜梅一把!

这个是以前瞎记的读后感

昨天记下面这段。因而把这个旧贴加入博客,被大家又翻了出来。

1084年4月1日的《满庭芳》
   
  太巧了。巧得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今天上午八股文忙碌空隙,翻开苏词,是《满庭芳》(归去来兮)一首。
   这首词的序说:“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点开电脑桌面的万年历一看,今天居然就是农历4月1日。屈指算来,写作时间距今整整924年。这首词我印象非常深刻。以前曾写过读后感。今天上午读时的感觉却与原来大不相同。

  唉,苏子的词我每读一遍,感受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