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读书误国论

转自http://vip.bokee.com/20080422517554.html

摩罗

古人说,礼失求诸野,无人说礼失求诸书。文化的命根子在现实生活之中,治国平天下者,唯有面对现实(“野”),才可于世有益。

文字,仅可记述现实生活的亿万分之一,而从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图书,又是文字的亿万分之一。而我们能够阅读研究的图书,更是图书的亿万分亿万分之一。如果一个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了解了人类、了解了现实、了解了生活本身,那真是不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如果一个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足可以凭此应对乱局之变、解决经世致用之需、施展治国平天下之志,那不过是腐儒一个。

中国古之精英,读书不可谓不勤奋,明理不可谓不敏达。他们习惯于按照圣贤之书的要求处理世事,老天不雨就杀牲祭祀之,皇上有错就俯首进谏之,生民有怨就挥拳压制之,灾民走投无路不得不揭竿而起就努力操刀格杀勿论。古代读书人如此这般学而优则仕,个个升官进爵,日子过得充实而痛快。可是,由他们控制的人群却常常痛苦得求告无门,由他们控制的社会却常常禁锢得如圣贤之书般无法演进。

及至西盗东来,铁舰铁枪,搜金掠银,鹰鼻雀目,欲豁难填。洋布入市比无穷海路更长,鸦片登陆比浩瀚河沙更多。官府企图格杀勿论,却每次遭遇铁舰怒吼铁枪呼啸,商贾兵勇死伤无数。官府意欲据理拒绝之,可是谈判桌上只有唯唯诺诺,每次以赔款百千万亿告终。

人人惊呼“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可是高官显宦依然只用“五千年前”的圣贤之书相激励,没有一个人有意到西国去考察一下这些强盗的国情和社会背景。西盗反复要求中国派出使节驻守海外,皇上恐惧,群臣抵制。西盗反复要求朝廷派人游历世界、考察欧风美雨,皇上漠然,群臣淡然。连圣贤书上所说的知己知彼,也被这些慌乱的腐儒忘个干净。哪怕是一边考察欧风美雨,一边还带着圣贤之书,每天早晚勤读不辍,那也比如此顽固地面对经典、背对现实强万千倍哉。

星移斗转,世事变幻。圣贤之书终于被洋枪洋炮打碎,国人只好革故鼎新,逐渐迷上了西国的圣贤之书。当年那些被视作“夷”、“酋”、“盗”、“贼”的东西,渐渐高大神圣起来,国人的目标就是尽快向这些“夷”、“酋”、“盗”、“贼”看齐。百年以来,中国精英人物的大脑,已经整个更换了工作程序,变崇尚古圣为崇尚西圣。

然而,国人并不认真研究西国之现实,只对西国圣贤之书感兴趣。

西国之文字,仅可记述西国现实生活的亿万分之一。从西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图书,又是文字的亿万分之一。而我们能够阅读研究的西国图书,更是图书的亿万分亿万分之一。如果一个人读了几本西国书,就自以为了解了西国之政俗人情、经济社会,然后在中国如法炮制,那真是不知书外的现实比书本要丰富百千万亿倍。

国人以古代圣贤之书治国,误我历史久矣。国人以西国圣贤之书治国,误我未来必将厉矣。

不改变这种面对经典、背对现实的学风,读书之弊,并不轻于不读书之弊。学问是从现实中提炼出来的,思想是为适应万民之现实需求和长远需求而建构起来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面对现实孜孜不倦地研究和践履。圣贤之书只能作为现实之参照和补充,唯有如此,读书才可有益于世。
“国人以古代圣贤之书治国,误我历史久矣。国人以西国圣贤之书治国,误我未来必将厉矣学来”。
历史、未来都被误了,这咋办呢? 看来只能读摩罗之书了。
当老师的职业病又复发了,再来点评一下名人大作——
“古人说,礼失求诸野,无人说礼失求诸书。文化的命根子在现实生活之中,治国平天下者,唯有面对现实(“野”),才可于世有益。”
——您这“野”(现实?)的解释没问题吗?
“文字,仅可记述现实生活的亿万分之一,而从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图书,又是文字的亿万分之一。而我们能够阅读研究的图书,更是图书的亿万分亿万分之一。如果一个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了解了人类、了解了现实、了解了生活本身,那真是不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如果一个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足可以凭此应对乱局之变、解决经世致用之需、施展治国平天下之志,那不过是腐儒一个。”
——这话好象应是夫子自道?

“中国古之精英,读书不可谓不勤奋,明理不可谓不敏达。他们习惯于按照圣贤之书的要求处理世事,老天不雨就杀牲祭祀之,皇上有错就俯首进谏之,生民有怨就挥拳压制之,灾民走投无路不得不揭竿而起就努力操刀格杀勿论。古代读书人如此这般学而优则仕,个个升官进爵,日子过得充实而痛快。”
——最后一句有点以偏概全了吧?
“可是,由他们控制的人群却常常痛苦得求告无门,由他们控制的社会却常常禁锢得如圣贤之书般无法演进。”
——既是“控制”肯定不会舒服的,什么样的“控制”会让人幸福得一癫一癫的呢?“圣贤之书般无法演进”这话该怎么理解?

“及至西盗东来,铁舰铁枪,搜金掠银,鹰鼻雀目,欲豁难填。洋布入市比无穷海路更长,鸦片登陆比浩瀚河沙更多。官府企图格杀勿论,却每次遭遇铁舰怒吼铁枪呼啸,商贾兵勇死伤无数。官府意欲据理拒绝之,可是谈判桌上只有唯唯诺诺,每次以赔款百千万亿告终。”
——不是“欲豁难填”是“欲壑难填”。“每次以赔款百千万亿告终”一是数目好象有点费解,二是如“三元里抗英”之类的“赢球”不知做何解释?

“人人惊呼‘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可是高官显宦依然只用‘五千年前’的圣贤之书相激励,没有一个人有意到西国去考察一下这些强盗的国情和社会背景。西盗反复要求中国派出使节驻守海外,皇上恐惧,群臣抵制。西盗反复要求朝廷派人游历世界、考察欧风美雨,皇上漠然,群臣淡然。连圣贤书上所说的知己知彼,也被这些慌乱的腐儒忘个干净。哪怕是一边考察欧风美雨,一边还带着圣贤之书,每天早晚勤读不辍,那也比如此顽固地面对经典、背对现实强万千倍哉。”
——“人人”指谁?“皇上漠然,群臣淡然……背对现实”合史实吗?

“星移斗转,世事变幻。圣贤之书终于被洋枪洋炮打碎,国人只好革故鼎新,逐渐迷上了西国的圣贤之书。当年那些被视作‘夷’、‘酋’、‘盗’、‘贼’的东西,渐渐高大神圣起来,国人的目标就是尽快向这些‘夷’、‘酋’、‘盗’、‘贼’看齐。百年以来,中国精英人物的大脑,已经整个更换了工作程序,变崇尚古圣为崇尚西圣。”
——有这么快和步调一致吗?

“然而,国人并不认真研究西国之现实,只对西国圣贤之书感兴趣。”
——这似是不合实际的为了贬“书”而做的损“书”说。

“西国之文字,仅可记述西国现实生活的亿万分之一。从西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图书,又是文字的亿万分之一。而我们能够阅读研究的西国图书,更是图书的亿万分亿万分之一。如果一个人读了几本西国书,就自以为了解了西国之政俗人情、经济社会,然后在中国如法炮制,那真是不知书外的现实比书本要丰富百千万亿倍。”
——这话说了跟没说是一样的。

“国人以古代圣贤之书治国,误我历史久矣。国人以西国圣贤之书治国,误我未来必将厉矣。”
——单凭“书”治国有害,但完全不依“书”治国又该如何展开?

“不改变这种面对经典、背对现实的学风,读书之弊,并不轻于不读书之弊。学问是从现实中提炼出来的,思想是为适应万民之现实需求和长远需求而建构起来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面对现实孜孜不倦地研究和践履。圣贤之书只能作为现实之参照和补充,唯有如此,读书才可有益于世。”
——“不改变这种面对经典、背对现实的学风……”,印象中官员多是“背靠经典、面对现实的”,怎么给您一弄就反过来了?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面对现实孜孜不倦地研究和践履。圣贤之书只能作为现实之参照和补充,唯有如此,读书才可有益于世。”这话还需您说吗?
总评:此文从首段将“野”定义为“现实”开始,至下文的“古书”“西书”论,基本上是先预设观点,再勉为其“谈”,主观性太强。

[ 本帖最后由 林一烽 于 2008-5-4 07:17 编辑 ]
国人并不认真研究西国之现实,只对西国圣贤之书感兴趣。

西国之文字,仅可记述西国现实生活的亿万分之一。从西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图书,又是文字的亿万分之一。而我们能够阅读研究的西国图书,更是图书的亿万分亿万分之一。如果一个人读了几本西国书,就自以为了解了西国之政俗人情、经济社会,然后在中国如法炮制,那真是不知书外的现实比书本要丰富百千万亿倍。
-----------------------
摩罗的思维混乱不是一点点。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机会出访西国实地考察的国人,多读西国圣贤书不就是为了了解研究西国的现实吗?即便有机会实地考察的,也需要阅读的辅佐。像他这样一个对西方充满了无知偏见的人,真不知道他那些“无知者最无畏”的观点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