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企业家捐赠的眼光

碧桂园少老板刚刚成为全国首富,老老板杨国强就出大手笔,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各捐赠3000万元,设立奖励优秀学者的基金。
  对杨老板来说,这固然不算一大笔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每年几十亿元的预算,对这3000万元,没准还真不会太在乎。学校里本来就有名目繁多的基金,这点捐赠最多不过是锦上添花。很多网友为杨老板设想,问他为什么不搞点儿雪中送炭,把这笔钱捐赠给基础教育,或者某个差一点的大学,或者更干脆点,捐赠给某个民间NGO组织。
  但是,精明的杨老板绝不会做这种事。略加观察就可发现,在中国,企业家的捐赠几乎全不是在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而且,简直是在扮演“第二财政”的角色:他们的捐赠大部分给了政府设立或挂靠政府部门的慈善公益基金,或者捐给政府发起的慈善公益项目。最不济,也会捐赠那些政府大量投入的地方。比如,谁都知道,在高等教育中,政府最喜欢向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投入,为的是迅速培养出具有亚洲或国际水准的大学。企业家也就顺着政府指明的方向,一窝蜂地向这两所大学捐赠,也不管自己跟这些学校有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可以说,政府就是企业家捐赠的主要对象。企业家经常是看政府领导的颜色行事,至于捐赠本身的效果如何,他通常不会过多考虑。因为,在他眼里最重要的事情是,捐赠是否被各级领导看得见,为此,一定要把捐赠投入到领导偏好的项目上。如果做一次诛心之论,或许可以说,企业家捐赠的功利目的十分明显,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为了在领导那里为自己、为企业、为自己的财富购买一份政治上的保险。
  话说回来,老板们热心捐赠,总归是好事情,总比守着巨亿资财而一毛不拔要好得多。而老板们在捐赠时算计一点个人利害,也可以理解。毕竟,把那么一大笔钱捐赠出去,指望得到一些收益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老板们从事领导们看得见的公益事业,倒也是理性的选择。于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变成了企业的政府责任,企业总是通过政府来尽自己的责任。
  只是老板们可能会忽略,生于现在的时代,光有胡雪岩的智慧是不够的。这是一个大众政治的时代,一个人的舆论形象对于他的前程十分重要,而这种舆论形象很多时候跟他努力建设的政府形象工程可能是有冲突的。比如,投资几千万元给北京大学,媒体未必舍得称赞一个字,反倒会冷嘲热讽一番,但假如把这么一大把钱捐赠给某个民间环保、慈善、学术组织,肯定会引来媒体的广泛关注。因此,即使从短期利益角度考虑,企业家似乎也不一定非得凑北大、清华的热闹。
  更进一步说,对于理解了自己的正确利益的企业家来说,尽可能使其捐赠推进社会自治发育、推进大社会、小政府架构的形成,也最有利于广大企业的长远利益。近几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词满天飞。既然是社会责任,就总归是要在“社会”里、并且通过“社会”来尽责任。尽其社会责任的正确途径,应当是企业参与社会自治、并且利用其资源推动社会自治。企业把自己的资源交给政府或者政府相关机构,很可能损害社会的健全发育,而与社会责任背道而驰。
  所以,企业家捐赠是值得赞赏的事情,但是,向谁捐赠,却是需要深思熟虑的。尤其是在中国,企业将其资源的一部分交给民间社会,那就有利于大社会的发育。而大社会的发育很自然地会挤压政府,政府也没有理由再维持那么大的规模和权力,这样的政府将为企业的经营自由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明智地理解了自己的正确利益的企业家必然会较多地关注民间社会的发育。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众多企业家捐赠大笔资金,逐渐地创办一些非赢利性私人学校,这样就可以弱化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和管制,为学校的市场活动开辟更大发展空间,而这反过来又可以为企业家在学校领域活动创造更好条件。
  又比如,企业家慷慨地资助一些民间研究机构,或者企业拿出一些资源自我组织行业性的研究、协调机构,这些机构发育壮大,则在立法与决策过程中,他们可以代表社会发出更为强劲的声音,从而使立法与决策不至于完全被政府部门控制,不至于总是给垄断企业保驾护航。这既合乎正义原则,更可让企业的经营自由得到法律、政策的尊重、确认与保护。
  基于思维惯性,企业家可能还是觉得向政府的项目捐钱更为保险。但是,近两年来,“社会建设”已经进入主流话语体系,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建设,当然离不开企业所提供的资源。有远见的企业家会在这方面进行投资,因为,投资于社会,就是投资于自己的未来。
  作者为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
还是没有太明白文中捐赠的眼光高在哪儿

在我看来邵逸夫是有捐赠眼光的
还有彭立珊..
秋风的文章是要仔细看的。
顺德的老板经营方式和全国其他地区的老板是不同的,顺德的老板成为全国首富是有内在的规律的,这个规律并不被中国学术界所认识,实践走在前面。

顺德的老板没有一套非常有知识含量的策略指导,每个细节都是凭农民的直觉在做事,实际上比中国的经济学家聪明,秋风等一类经济学家批评中国其他地区的老板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对顺德特殊性根本不了解,想指手画脚很可笑。

我居住在碧桂圆,打工在美的,我一直讲这两个企业与中国其他企业不一样的,大家很不明白。
参加交流
的确是不容易明白
有一个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理解对了吗?
秋风这厮又抽风了,人家的钱人家的财富怎么花消有他什么事啊,他凭什么干涉别人的金钱使用权哪,他当他是中国人民银行了哈,毛病大了去了
碧桂园创始人现身中大 谈千亿富豪传奇经历
2007-11-12 08:45:54  大洋网-广州日报  【 浏览字号:
搜索更多 碧桂园 的资讯 >>>

昨日,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现身中山大学做演讲。

  (文/记者刘海健、罗桦琳 图/记者冯昕 通讯员黄栋林)昨日,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现身中山大学做演讲。

   “我从来都没想过做什么首富,我只是踏踏实实地每天工作而已。”向来低调、甚少公开露脸的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昨天罕有地现身中山大学,用带着浓重顺德口音的普通话,向近千名莘莘学子畅谈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从没鞋穿的农民到成为身家过千亿富豪的传奇发家历程。

    谈自己:

    “我小时侯身上有2元也会买旧书”

    “我没读过大学,谢谢各位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在这里讲话。”昨天下午,杨国强一站上讲台,就谦逊地对台下的学生们这样说道。杨国强是受中山大学CEO论坛暨瞭望东方论坛邀请前来演讲的。

    随着碧桂园的上市,这位传奇富豪当年的挨苦经历,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我18岁以前没穿过新衣服没穿过鞋,衣裤都是香港的亲戚穿旧了才寄过来的。我在家煮饭煮了十多年,像种菜、放牛等很多农活也干过。”他说。

    把自己当小建筑公司经理来干活

    “我虽然没机会读大学,但我看书很多的,天文、哲学、历史、地理……什么书都看。小时候我们经历文革不能上学,但我就算身上只有2块钱,也会和同学到废品收购站买旧书看。”

    杨国强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一辈子种田,是因为自己追求知识,喜欢思考。“有一次,我跟哥哥谈到将来,忍不住哭了起来。我说,一年200元,耕50年也就一万元,一辈子怎么过?后来我跟着哥哥做起了建筑。”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杨国强进了顺德北滘公社房管所任施工员。6年后,他升任区建筑队队长。到1989年,他又成为镇政府旗下建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经理。

    “你们不知道做建筑有多难受,到处打听哪家公司要建房,然后跑到人家门口问‘是不是可以给个工程我做’?我在建筑公司当了十年经理,画图、预算、买材料,甚么活都干,一天假都没放过,最后终于打败了镇上另一家老牌的建筑公司。”“他们说是一只老虎带着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带着一群老虎。”杨国强不无得意地笑道。1993年,杨国强和其他拍档收购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开始了私营化运作。1995年,他以8000万元拿下了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此事业发展一帆风顺。“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自己当成小建筑公司的经理来干活。”

  谈人生:

    “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同最重要”

    昨日下午前来倾听“杨国强先生的人生与经营智慧”的学生,多到挤爆了课室,从本科生到EMBA学员都有。

    杨国强很快便切中要害,他说:“今天在座的人,都是来听成功经验的。我认为,人生观、世界观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还有就是努力。我这个人算不上聪明,但很努力,只知道要一天一天地把事情做好。人生有两种道路:一种是走过一道红地毯,两旁布满鲜花,给你一盏阿拉丁神灯,要什么有什么。这不好玩的。越过河流、爬过高山之后在山顶乘凉,幸福感才会来。”“我认为,在学校里可以用90%的时间学文化,但至少要用10%的时间学习读懂社会。”

    成功秘诀:对人好,对社会好

    他又称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标是得到家人、朋友以及社会的认同。“大家都追求成功,但问题在于怎么得到成功,得到成功之后又怎样。很多人觉得,有钱有权的人就有幸福感,其实很多有钱人很痛苦的。我认为,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同才是最重要。如果我80岁的时候走在街上,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会微笑地跟我打招呼,我就满足了。”

    杨国强不断强调“与人为善”的重要性。“18年前,我和广东一位政要吃饭,他问我为什么会成功。我说可能是我对人好,对社会好。我小时候,爷爷就教我,就算身上只有两块钱,也要请朋友吃饭,不能让朋友请你吃饭。”他说,他的企业这么多年没有一个高层管理人员离开,就是因为他对他们好,他们也对他好。

    杨国强说,11年前他坐上奔驰车,想到还有很多人没钱读书,就通过媒体资助贫困学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人受益,去年他也给了中大100万元作奖学金,但都不允许说是他提供的。“现在有人骂我为富不仁,我才站出来。(我想让大家知道),这个树林不是所有(鸟)都是乌鸦。”

  谈房价:

    “我们希望赶紧建好房子,这也是调整房价”

    关于房价,杨国强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我们的‘假日半岛’楼盘有个宣传口号,就是‘便宜过自己建房子’。你想想,我们的房子从设计图纸、到原材料采购,都是规模效应,怎么不比自己建房更便宜呢?”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快。10年前我就曾经说过我的经营理念:沃尔玛的利润率只有3%,但已经是全世界最有钱的家族了。就算我卖房子的利润率只有5%,如果能把生意做到全中国每个城市、县城、城镇,那多棒!”

    打算明后年开发千万平方米房子

    当被问到明年房价是否会下跌时,杨国强没有给出正面回答,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他的乐观:“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目前还是很好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来有很多农民进城,有钱后就会想住得更好。现在房价为什么贵?我想供求关系是很重要的,当然,土地成本等因素也很重要。最近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我们影响不是很大。如果房地产不发展,建材、家具、电器、钢材等很多行业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的理解是,国家不是不希望房地产业发展,而是想要健康发展。”

    “我们在香港上市后取得150亿现金,买了些便宜的土地。有媒体说我们囤地多,土地可以开发27年,但他是按照我们以往的发展速度来算的,我们上市后发展的速度很快,明年我们计划开发1000万平方米,后年要开发2000万平方米。我们也希望尽快把土地建好房子卖出去,这也是调整房价的一个办法。”

    精彩语录:

    ●如果我80岁的时候走在街上,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会微笑地跟我打招呼,我就满足了。

    ●说我首富,只是很多(企业)没上市而已。

    ●人家问我为什么会成功,我说可能是我对别人好,对社会好。

    ●我虽然没机会读大学,但我看书很多的,天文、哲学、历史、地理……什么书都看。小时候,我就算身上只有2块钱,也会和同学到废品收购站买旧书看。

    ●现在有人骂我为富不仁,我才站出来。(我想让大家知道),这个树林不是所有(鸟)都是乌鸦。

    记者手记

    憨厚中略带狡黠的讲话  赢来听众掌声笑声阵阵


    昨天下午的论坛原定于3时30分开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3时还没到,举办论坛的中大MBA大楼203课室已挤满了人。半个小时之后,有关工作人员甚至要封锁大门阻止更多的学生进入会场。看来,杨国强的名字相当有号召力。4时左右,杨国强踏上了讲台。他身高1米75左右,皮肤黝黑身材偏瘦,虽已是上市公司的老总,但一举一动和言语之间,仍带有农民的憨厚和不拘小节。

    杨国强今年53岁,普通话说得较差,夹杂着浓重的顺德音,但他憨厚之中略带狡黠的讲话常常引来一片笑声和掌声。从他“一个老虎带着一群羊,打败了一只羊带着一群老虎”的比喻中,可以感到他的自信与幽默;从他“碧桂园上市之后很多人骂我为富不仁,所以我要把每天养着800多名学生、捐了100万给中大的事说出来”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他在低调之余也很注意为自己辩护;他一直强调社会责任感,甚至把企业口号定为“让社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美好”;他是未上过大学但很喜欢读书的农民,常常说自己不聪明但很努力。而在听众最关心的如何赚钱、如何成功的问题上,他认为,幸福感不是有钱有权就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是得到他人的认同。

   人物小资料

    杨国强出生于顺德北滘镇,自幼家贫,曾放牛种田,做水泥匠,上世纪80年代时因做建筑承包商积累了第一桶金。从月收入180元到千亿身家,从耕田的农民到包工头再到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有人称其经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民营企业家的发家缩影 。
参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