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中国遇上大麻烦!诺奖经济学得主铁口直言大陆经济

中共遇上大麻烦!诺奖经济学得主铁口直言大陆经济
——中国模式遇上了大麻烦作者:保罗·克鲁格曼
打印版 圖片版 PDF


所有的经济数据都应被视为一类特别无聊的科幻小说,但中国的数据甚至比大多数国家的数据都显得更不真实。此外,由于中共政府行事隐秘,媒体受控制,国家规模庞大,与任何其他大型经济体相比,我们更难弄明白中国真实发生的事情。
但现在信号非常明确:中国遇到了大麻烦。我们不是在说发展中的一些小挫折,而是更为根本的问题。中国的整个商业运营方式,以及推动中国经济30年来迅勐发展的经济体制,都已经达到了极限。你可以说中国模式即将碰壁,而且是像长城那样厚的墙壁,目前唯一的问题是这次碰撞会有多严重。
尽管数据可能并不可靠,但我们还是得从数据说起。当你将中国与几乎任何其他经济体作比较时,除了它的快速增长,马上想到的便是消费与投资的一边倒。所有成功的经济体都将当前收益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而不是消费,以增强未来的消费能力。但中国的投资似乎只是为了未来能投资更多。无可否认,美国将7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用于消费,比例偏高,而中国用于消费的比例只有美国的一半,将近50%的GDP都用于投资。


这怎么可能呢?是什么让消费持续这么低,中国人如何保持这么高的投资比例,而不会遇到收益骤减的情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呢?各种答案引来激烈争论。但对我来说,最有道理的观点源自经济学家W·阿瑟·刘易斯(W. Arthur Lewis)提出已久的一个见解。刘易斯认为,处于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国家通常存在一个规模较小的现代化领域,以及一个规模较大的传统领域,而后者包括大量“剩余劳动力”——未能充分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最多只能为经济总产出做出微不足道的贡献。
这种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进而会产生两个影响。第一,在一段时间里,这样的国家能够在新厂房、建设等项目上投入大量资金,而不出现收益递减的情况,因为它们能不断地从农村地区引进新劳动力。第二,这支剩余劳动后备军竞争激烈,导致工资维持在较低水平,即便中国越来越富。实际上,中国人消费持续低迷似乎主要是因为,中国家庭从未看到中国经济增长为他们带来太多收益。其中一部分收益流向了有政治背景的精英,但大部分收益还是控制在企业手里,其中很多都是国企。
按照我们的标准,这一切都极不寻常,但这种模式已经推动发展几十年。但如今,中国已经达到了“刘易斯拐点”(Lewis point)——简单地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出现短缺。
这应该是件好事。工资上涨,普通中国人终于开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正突然面临急剧“再平衡”的需求,再平衡已成为当前的一句术语。投资目前正遇到收益骤减的情况,无论政府做什么,投资都将大幅下滑。消费支出必须大幅提升来取代投资的地位。问题是,消费增加是否够快,足以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滑坡。
越来越明显,答案看来是否定的。这么多年来,再平衡的需求一直非常明显,但中国只是不断推迟进行必要的改革,转而通过促使货币贬值,并提供大量低息贷款来提振经济发展。(有人会提出这个问题,但是这与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的政策几乎没有相似之处。)这些措施推迟我们正视问题的那一天,但同时也保证了,那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情况会愈加艰难。现在,这一天终于到了。
这跟其他国家有多大关系?市场价值对于全球经济前景来说至关重要,根据市场价值来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比日本的略大,大约是美国及欧盟经济规模的一半大。因此,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但不算很大。在平常时期,对于中国遇到的麻烦,世界或许无须太过紧张。
遗憾的是,现在不是平常时期:中国达到了刘易斯拐点,与此同时,西方经济体正经历它们的“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也就是放债过多的私人借贷机构全都试图在同一时间追回贷款,此类行为会导致经济整体衰退。中国的新麻烦是其他国家最不愿意见到的。
毫无疑问,很多读者感到在坐过山车。就在前几天,我们还在畏惧中国人。而现在,我们却替他们担心。但我们的情况也没有改善。
中国的发展模式榨干了中国?


作者 艾米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最近一周法国媒体关注较多的一个话题,作为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实际上,中国在经济领域的任何变化和作为都会被放在放大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这也应该说是很自然的事。之前在本台的新闻节目中也曾报道,中国官方对2013 年经济增长增长的目标为7.5%,而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上周做出更加保守的表示,称中国政府有准备接受更低的增长率,而就在国际社会纷纷对中国经济前景感到悲观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却维持了中国经济增长为7.75%的预估,同时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各项指标在中国政府控制的目标范围内,甚至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呼吁,如果中国希望保持长久和稳定的增长,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未来走向?法国网站Atlantico刊登一篇署名为帕斯卡-艾玛纽埃∙高部里(Pascal Emmanuel Gobry)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龙现在喷出的只是烟雾,中国模式已经不再发挥创造奇迹的作用了。作者高部里是一家市场研究公司的创办人。

文章开头就直接点出,当中国的经济开始强势发展的时候,不少人就被中国采用的中央控制的重视出口和投资的模式所吸引。但是现在已经有人指出,中国的模式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理想和完美。毫无疑问,中国人口众多,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也很高,中国现在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位置,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在商业领域也大有作为,但作者同时指出,中国的领导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也摧毁了中国的生产能力。

他说,经济增长指的是经济增长率,一个国家可以有很高的增长率,但同时却很穷,中国就是这样的国家。象中国一样具有如此多王牌的国家,只需要领导人采取不是很疯狂的经济措施,再加上一点专制手段,自然就会取得很高的经济增长率,这也是在中国发生的情况,但是实际上,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并不真正意味着什么。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率出现减缓的趋势,所有的观察家都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大幅度减缓,而且未来会出现很多问题。作者进一步分析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必须做到投资与消费的平衡,但中国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几十年以来,中国政府将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大部分用来投资建设大型工厂和与出口政策有关的基础设施,但现在的问题是,需要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少,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大比例的投资减少的话,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应声下降。另一个问题是,国民消费能不能拿起接力棒,但答案是否定的。

文章对此也做出了分析,指出首先应该清楚的一点是,中国领导人在不少西方人眼里都是在专政的制度下手中握有大权的人,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中国的行政管理十分分散,而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充满腐败现象,所以政府的措施往往显得很混乱,同时也不要忘了中国是独裁体制,而更是极权体制,领导人考虑的首先是特权阶级的利益,所以他们认为不能让中国社会出现大问题,而实际上,中国最大的特权阶级除了军队以外,就是掌控着中国经济的大型出口公司。人们一直认为中国支持出口的政策是一个很高明的手段,但实际上,这和西方民主国家的运行机制完全同出一辙,也就是公共政治被个人利益左右。

这样的做法导致几个后果,而由于中国执行的低货币汇率政策支持出口,但同时降低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变得更穷。

而为什么中国必须将投资转向消费的同时,银行却继续贷款给企业而不给个人?

作者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由中央控制,而政权十分腐败。制造业为了得到本来不该得到的贷款,向政权施压,国有或半国有银行在得到政府的指令后,最后也就会把钱借给那些公司了。银行依靠的是中央政府,当然就要听政府指示办事,所以就很难回应民众的需求。与此捅死,地方官员为了追求中央定下的发展目标,不惜建造毫无用处的工厂和无人居住的楼房,中国就这样达到中央制定的增长率目标。

作者在文章最后总结说,中国的经济崛起是二十世纪最令人高兴的事件之一,但所谓的中国发展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反模式,中国必须发展,但不能错误理解中国体制的真相。
中国人口多,人均消费极低,但总量足够维持平衡....?
中国改革和发展似乎开始进入到最危险的时期,精英们开始成批地用脚投票,避走他乡,但政府集中社会资源用于增加投资和出口来保持增长和就业,同时相应大幅度增加官员、国企和与政府关系密切者收入,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再平衡社会收入分配的中特模式还在不断强化。创新乏力和投资效益低下,则从全球化市场竞争层面同时对中国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中国怎么办呢?杨晓凯的有关后发劣势的论述似乎有这个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