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576
- 帖子
- 967
- 精华
- 7
- 性别
- 男
- 来自
- 西来
- 注册时间
- 2009-4-9
访问个人博客
|
9楼
发表于 2013-2-27 20:5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护国运动
约法之争
辛亥革命之后,南北议和,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南京方面本想引袁至南京就职,好限制住其手脚。但北京突然爆发兵变,袁世凯以此为由拒绝南下。
史学界有观点认为兵变是袁世凯唆使,借此拒绝南下。但袁世凯当时并无发动兵变的必要。辛亥革命之后,主张定都南京的只有孙文、黄兴,多数人主张建都北京,就连宋教仁、章太炎都主张在北京建都,袁世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争取定都北京,而不必搞兵变,此其一。在北京玩兵变,一旦搞大,不能约束住士兵,将京津地区搞乱,必会招致各国干涉,造成国际纠纷,风险太大,此其二。
兵变时,袁世凯正在石大人胡同外交大楼临时总统府楼上看公文。听到枪声后,袁世凯就让护卫给负责北京防卫事务的曹锟打电话,当天曹锟正在前门外吃花酒,遍寻不着,急得袁世凯跳脚。此时楼上窗户玻璃已被枪弹打破数处,袁世凯不肯下楼。护卫傅国宝见形势危急,就强掖袁世凯到地下室躲藏。在地下室躲了一会儿之后,曹锟才跑过来跪地请罪,事后也未追究他责任。
此次兵变的主力为曹锟统帅的北洋第三镇,兵变的原因是裁饷。清末陆军部曾规定,凡出防将士,自启程之日起加给津贴,出征结束返回原驻地后则取消津贴。辛亥革命时,北洋第二、第四镇前往武汉前线,士兵每人每月发津贴一两。北洋第三镇由长春开往北京充实防守力量,照例也加发津贴。但南北议和之后,二、四两镇回原驻地,取消了津贴,在北京的第三镇没有返回长春,但谣传也要取消津贴。
士兵风闻此事后,遂于1912年2月29日晚发动兵变,在北京城内打劫商铺、焚烧店铺。兵变前后三日,北京被灾严重。兵变不仅涉及北京,也蔓延到天津、保定、丰台等地,整个北方风云变幻,一片乱象。兵变时北京城中一派死沉气息,街上只有死尸和巡逻的军警。兵变当晚,南京派来迎接袁世凯南下的专使住处也被乱兵涌入,专使蔡元培、汪精卫等人寻了一个冷僻角落躲避,随身携带的重要物品被乱兵抢劫一空。兵变发生后,在京的各国使馆联合向袁世凯提出请求,要求保护在华利益,并抽调官兵来京保护在京各国人员。在此种情况下,袁世凯忙于弹压兵变,不能南下乃是实情。
此次兵变中,也有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一京官,被一群操山东口音的士兵闯入宅中,士兵用山东口音嚷嚷:“借点钱俺们回山东老家,回家之后就还你钱。”京官无奈,以银元十枚衣服四套相赠。乱兵拿了东西后就离开,不一会儿又折回,回赠京官一个大包袱,京官打开一看,全是抢来的袜子。
一群士兵抢劫完一家钱铺之后,劫掠银元甚多,就请了一辆黄包车来拉,临走时乱兵头子和店铺主人打一拱说:借光借光,主人则回礼:劳驾劳驾。黄包车夫则乘他们谦让还礼之机,赶紧偷银元。乱兵涌入天津抢劫时,以鸣号作为行动标记,第一次鸣号是准备,第二次鸣号是开始打砸商店,第三次鸣号则是收好抢劫的财物,夺取火车逃命。
鉴于袁世凯要收拾乱局,不能南下,3月11日,革命党人在南京制定《临时约法》。这约法,本是革命党人给袁世凯穿的小鞋,想让他跑不快。约法中设定了责任内阁制,借此虚位总统,限制袁世凯权力。但袁世凯是何等人物?怎肯受约法束缚,穿上小鞋?他自然要全力反对责任内阁制。讽刺的是,当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开出的条件竟然是由他出面组织责任内阁,全权负责军政事务。不想清室逊位后,现在轮到他反对责任内阁制了。
第一任责任内阁制总理为袁世凯的老友唐绍仪,但唐干了不足两月就因为约法之争而辞职。依照约法规定,大总统所发布的法律、命令及一切公文,均须国务院副署才发生效力。总统虽有任免官员之权,但也须总理副署才生效。(副署是指正式法令或文书,在正职人员签署之后,还要副职人员签署。责任内阁制采取此制度,以限制总统权力。)
先是唐绍仪提名王芝祥担任直督都督,以融洽南北感情,袁世凯本也同意,但却遭到北方军队反对,这就开了军人干政的先河。袁世凯没有弹压军队,反而屈从军队的意志,改命王芝祥为南京宣慰使,唐绍仪拒绝副署。使得委任状失效。但袁世凯却将没有副署的委任状交给王芝祥,这违背了约法,破坏了责任内阁制,唐绍仪一气之下称病辞职,随后由陆征祥组阁。不久袁世凯又越过国务院,直接签发军令,不经审判就枪杀辛亥革命元勋张振武。陆征祥一气之下也称病辞职。
在民国初年,军人干政没有多少市场。军人违犯约法,干预政治,常被舆论群起而攻之。这在于南北对峙,双方形成制约,此时尚无一方独大之态势。各类党派林立,媒体环境相对宽松,各派自占一方媒体,彼此攻击,能造成舆论压力。在舆论压力下,袁世凯还曾在1912年7月26日颁发了《禁止军人干政令》。
但时局不断在促使袁世凯使用阴谋手段来解决困扰他的责任内阁制问题。1913年,在民国的首届国会选举中,由于灿若恒星一般的宋教仁主持,国民党大胜,在两院中占了绝对优势。国会选举之后,袁世凯忧心忡忡地对杨度说:“我不怕国民党用暴力,我怕他们用合法手段来赢得政权。”
第一次国会选举之后,宋教仁成为总理已成定局。袁世凯托人收买宋教仁,劝其放弃责任内阁制,但宋教仁所到之处,所谈的却都是责任内阁制。袁世凯屡次挑衅约法,视责任内阁制为心头大患,现在收买不成,于是就有了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一案。宋教仁在当日民国,风流倜傥,英姿勃发,口若悬河,其人又具有不世之才华,眼界深远,不存私欲,只图造就共和,进入文明富强国家。当其要一展身手之时,却被暗杀,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让人痛心的事。此后百年之中,哪里能再找得出一个宋渔父这样的人物?
宋教仁被刺杀疑点诸多,事后证据都直指向当时的总理赵秉钧,赵的背后是袁世凯,谁是幕后黑手不言而喻。
宋教仁被刺导致了国民党分裂,孙中山坚持要武力讨伐,而黄兴则主张由法律途径解决。当时的国民党多数领袖也不主张采用武力手段,认为应当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黄兴的主张在当时诚为现实选择,因此时国民党人的实力远远不是袁世凯对手。坚持用武力来挑战,正好撞入了袁世凯的圈套。如果坚持法律途径,在宪政框架内和袁世凯博弈,袁世凯倒是要头痛了。
宋教仁一案后,孙中山一再主张兴兵讨袁,并督促胡汉民在广东独立、陈其美在上海独立,但在1913年5月初,他的主张遭到挫折,社会上要求南北和解的呼声高涨。在这种情势下,袁世凯屡屡出招,逼国民党采用武力。
1913年6月,袁世凯下令撤去江西、安徽、广东三省国民党籍都督,三督遵令去职。但袁世凯并未满足于此,随即派出北洋军队南下,分别进攻湖北、江西、南京、上海。7月国民党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癸丑之役)。此役国民党战败,孙中山、黄兴等逃亡海外,北洋势力一枝独大。
击败国民党人之后,失去了制约袁世凯的力量,北洋势力独大,踌躇满志的袁世凯再也不需要什么伪装了。1914年5月1日,袁世凯颁布根据自己意志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废除责任内阁制,采取总统制,废止国务院,规定国家行政以大总统为首专置国务卿一人襄赞之。
袁世凯又将《总统选举法》加以修正,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可连选连任,不受限制,总统续任人选,由总统推荐,人名写在“嘉禾金简”上,藏在“金匮石室”里。这实际上是变相的帝王制了,大总统可以终身担任,可以指定继承人,可以由子孙后代世袭总统。就是这样,他袁世凯还不过瘾,他要的是做皇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