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允许一条倒淌河

文/周云蓬

前一阵,网上有帖子,说歌手张浅潜在成都某酒吧,只唱了半个小时就匆匆离场。帖子挺火,跟帖的人大多表示不满,并指出自己曾有同样有关她的遭遇:演出迟到、不在状态等等。其实国内很多大音乐节邀请歌手时,都有一个潜在的黑名单,这个名单上的人,不是唱的不好,而是不好驾驭,属于个性歌手。据我所知,其中就有张浅潜的大名。
我跟她同台演出过好多次,有时候,她也会唱很多,比如2005年,深圳民谣音乐节,每个歌手限定三首歌,但张浅潜那天发挥的好,观众掌声不断,她就多唱了好几首,气得主办者张晓舟在台下直蹦。
张浅潜,比起我们现今活跃在前线的民谣人来讲,算是老前辈了。1996年签约红星音乐,2000年获MTV最佳摇滚女歌手奖、最佳编曲奖。她同代的音乐人,张亚东、许巍、郑钧,早已占据了娱乐业的各个制高点,凡人难得一睹真容,出场费也是大数字的。时代的动车,飞速向前,留下一个张浅潜,撇在我们这个靠演出为生的民谣新军里,还有日趋更没落之势,实在让人扼腕。
张浅潜给我们贡献过那么多好歌,比如她经典的“倒淌河”,我认为是最好的民谣歌曲之一。还有她那张专辑《灵魂出窍》,我称其为“破碎虚空”之作。可她的境遇却越来越糟糕,20世纪,她还徘徊在北京东三环的团结湖,进入21世纪,已经退居至东五环外的高碑店的平房里,而且备受房东刁难。一次演出完聚餐,快结束时,听她发愁,说晚上回家,那一带很荒凉,路太黑,想找个网吧坐一夜,早上再回去。
她的境遇窘迫,我想,是九十年代唱片公司制遗留下来的后遗症。那时有经纪人、制作人、企宣,歌手什么也不用操心,甚至有人可以帮你背着琴。但现在不行了,现在是个单打独斗的时代,歌手不但要能唱歌,而且也要会谈判,会调音,会算账,还得自己写文案。她的个性,显然不适应这种“十项全能”式的竞赛规则。但我们为什么不能给时代留那么一两个有个性的歌手?当我们听她唱片的时候,我们享受了一个艺术家能给出的最好的果实,这个果实是由她的个性、她张扬的性情、她充满悖论的感觉生出来的,也包括她不谙世事的那一部分。我们往往会奢望,又能吃到奇特的果子,又能看到一个四方周全、八面玲珑的人,岂知这是不可能的。
张浅潜的问题是,她的音乐做得非常好,但她不会经营自己。今年她一月份有个巡演,二十天她安排了十场演出,有时候三天中要跑三个城市,这需要很强悍的神经和体力。像我这种流浪歌手出身的人,都觉得吃力。所以造成了巡演状态不好,每一场观众不是很多,演下来还要赔钱,而且还招骂。
在我们的时代,音乐界一个共识就是,唱片不好卖,但歌手还能通过现场演出活下去。然而,唱片中表达音乐的细腻、精雕细琢的多层次是现场无法替代的,而且有些人更适合坐在房间里,安安静静地在唱片上绣花。
还是希望有个唱片公司或者经纪人,来帮她策划好的演出,帮她维护唱片的版权。让她即使演出少,也能维持自己的生计,继续做音乐。希望歌迷或媒体不要过于苛责她,给这个时代保留些许孩子气、神经质、浪漫主义。就像我们大地上所有的河都向东流,但也允许一条倒淌河独自向西。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允许不一样~!
话说孩子气、任性地生活,除了贵族出生,其他人很难有机会。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话说孩子气、任性地生活,除了贵族出生,其他人很难有机会。
杜雅萍 发表于 2011-4-11 13:38
实话。
即便通过努力工作到可以任性生活阶段,也往往是中年人了。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1-4-11 19:21 编辑

商业演出,歌手唱少唱多都不行。唱少了,主办方和观众不干。唱多了,后面的演员不干。
一次我参在中央歌剧院合唱团里在天津演出,我们唱《黄河大合唱》。前面的是戴玉强,他那天唱的虽不怎么样,可因名气大返场两次。下场刚到台口,国交合唱团,歌剧院合唱团的男生对着他开骂:“傻X,你丫唱那屌样还敢舔脸返场!”小戴一个劲作揖:“观众让返场,我也没办法。”他话音还没落,又是一阵骂:“少你妈X拿观众说事儿,你什么德行自己不清楚?”
小戴同志不敢再解释,一边作揖一边说着:“对不住大伙,对不住......”一溜小跑回了化妆间。
他唱完坐着大奔回北京了,因他加唱,合唱团连乐队二百号人五辆大客就得晚开一刻钟。
商业演出,歌手唱少唱多都不行。唱少了,主办方和观众不干。唱多了,后面的演员不干。
一次我参在中央歌剧院合唱团里在天津演出,我们唱《黄河大合唱》。前面的是戴玉强,他那天唱的虽不怎么样,可因名气大返场两次 ...
老程 发表于 2011-4-11 17:26
这个不能怪戴玉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