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北大博士夫妇隐居山林20年 自给自足



    北大博士王青松及其任职北大英文教师的妻子,##后弃职遁入河北深山老林,和泥筑屋,自耕自足,过着原始人生活迄今逾 20载,直至近日被曝光,外界无不啧啧称奇。
    据苹果日报报导,毕业于北大的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师曾,近日在其博客图文并茂披露了这位昔日同窗隐居20年的奇迹。他叫王青松,原籍河南信阳,少年曾在少林寺学武,考入北大前是地委机关干部, 1979年考入北大国际政治系, 89年在读哲学博士,曾任班级共青团书记,属当年北大风云人物。
    报导称, ####后,王青松携当时任北大英语系教师的张姓妻子,双双辞去北大教职,一起退隐河北深山。
    唐师曾图文介绍,王青松与其妻双双辞去北大教职后,一起进山,退隐山林,和泥筑屋。开荒蓄水,植草种树,耕牧读书,连生儿子都是自己接生。全家风生土长,与大自然为友。无电、无电视、无网络……唯一进口的物资是食盐。
    王青松妻子张老师从北大英语系教师,到农家妇。十几年只出山两次。一次是奉命换身份证,另一次是挂失存摺。
    王青松所居住的山里无电、无网、无电话信号。土地禁止农药、化肥,环保而脆弱。所以禁止汽车进入污染,进出大山的物资,全部是王青松用担子挑出挑进。
    山里面严禁使用肥皂、洗发水、洗衣粉…… 用草木灰当肥皂洗手。
    目前,王青松家有数百只黑山羊,三头猪,几十头黄牛,几匹骡马驴。放羊基本靠8岁的儿子一人负责。
    曾经北大的张老师说:“这环境其实谁都能待下来,主要是看自己的心境,能不能真的搁在这儿。”
    唐还透露,王青松一家迄今不愿出山,并拒绝外界到访。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1979年,昌平,北大200号,虎峪沟种树,左起:张勤书、王青松、唐师曾,背水上山浇树

1986年,王青松在北大未名湖畔

1990年以前,小嫂子张老师是北大英语系教师

王青松一家三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王青松之子土生风长,自幼与自然为伴

小河两岸,都是他一家三口,手工开垦的农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梁思成林徽因城市规划专业博士黄鹤,进山做社会进步与人居文化考察,王青松之子首次见到相机,爱不释手

王青松山家窗口,可以看到逶迤的长城。祝福他看得更远,一直看到山那边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不知道要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才能做到这些。
太强悍了!佩服。
羡慕。
唠叨过N回要过这样的生活,家里那位总是不相信我没有电也能活。自己觉得不是做不到的。
他们要不要把儿子 送出去读书?
真正的强人,佩服,但是我做不到!
我太懒,不愿意做农活,连家活都不愿意干!
没有电我肯定活不出来,这一段在重庆没上网,我都万般难受,不习惯!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他儿子怎么办呢?
不知道要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才能做到这些。
水笺 发表于 2011-3-29 13:23
如果两个人非常相爱,又都自愿过这样的生活,又没有孩子的读书问题,我觉得就能做到。
很难。

田园生活看着抒情,其实艰辛。只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很艺术,但不经济。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想想当年知青返城的那股迫切劲,就会知道农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了,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也没有多少热爱农村生活的。现在有了钱的城市人去到农村,无非是为了干净的空气、无污染的蔬菜,逃避破会环境的责任和惩罚。

王青松一家的深山隐居是特例,别人效仿不得。要知道王上北大以前是地委机关干部,没有相当的人脉关系,谁能够取得大片的山林?养上几百头黑山羊。
一定是极度厌世,同时又彼此相爱,王青松夫妇才会选择在深山隐居。虽然我很敬佩,不过还是心存疑问:他们没有父母要孝敬吗?把家庭责任推给自己兄弟姐妹了?在孩子出生前,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孩子出生后,尤其是孩子有了认知能力后,由谁来决定孩子未来?是父母,还是孩子自己?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本帖最后由 猪头猪智慧 于 2011-3-29 15:31 编辑

“唐师曾图文介绍,王青松与其妻双双辞去北大教职后,一起进山,退隐山林,和泥筑屋。开荒蓄水,植草种树,耕牧读书,连生儿子都是自己接生。全家风生土长,与大自然为友。无电、无电视、无网络……唯一进口的物资是食盐。
    王青松妻子张老师从北大英语系教师,到农家妇。十几年只出山两次。一次是奉命换身份证,另一次是挂失存摺。”

很不可信,衣服破了怎么办,鞋子坏了怎么办?不需要火柴?不需要卫生纸?三口人20年不生病?山里干活容易出现创伤,不需要买药?小孩不打疫苗?养那么多山羊不需要出山卖羊毛、羊奶?山地开荒可以种蔬菜,可以种点玉米,但不可能种麦子、稻子,三口人吃什么?就算自家产麦子,稻子,没有电、没有传统的碾子,怎么变成大米和白面?
很不可信,衣服破了怎么办,鞋子坏了怎么办?不需要火柴?不需要卫生纸?三口人20年不生病?山里干活容易出现创伤,不需要买药?小孩不打疫苗?养那么多山羊不需要出山卖羊毛、羊奶?山地开荒可以种蔬菜,可以种点玉米,但不可能种麦子、稻子,三口人吃什么?就算自家产麦子,稻子,没有电、没有传统的碾子,怎么变成大米和白面?
————————
+1

王青松所居住的山里无电、无网、无电话信号。土地禁止农药、化肥,环保而脆弱。所以禁止汽车进入污染,进出大山的物资,全部是王青松用担子挑出挑进。
山里面严禁使用肥皂、洗发水、洗衣粉…… 用草木灰当肥皂洗手。
————————
另有疑问,这个”禁止“,是谁对谁的禁止?

以及,他们开的是哪儿的荒?当地行政部门对此是什么态度,孩子出身有没去户籍部门登记.......
既然已经”退隐山林“了,还考虑”身份证“和”存折“的问题作甚?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说的是她妻子只出来两次,没说所有人加起来才出来两次。
杨过和小龙女?
我婆婆多年前转户口后,她的自留山村里一直没有收回。村里人跑出去的多。山基本没人要了。前几年回去,那山上树木合抱粗的很多哩。完全像主贴中那样是做不到。一月出来一两回采购些生活必须品,住在那里也不是不行。不过那里电也早通了。只是普通山区。算不得隐居了。
才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感觉王是89后理想破灭,效仿伯夷叔齐的.不过后来又看到别人转载的两段,

"新浪网友2011-03-29 12:57:37

这个王青松师兄,当年可是风光一时的人物。我指的不是八九,而是八四年的时候。那时候他是京城著名的气功大师,北大还专门出了一本书《科学与迷信之间》,就是写他的。当时,他经常到我们经济系来,因为我们年级有一位他的老乡。但青松师兄当年并不是淡定的,他改名为“石松”,然后跟大家说了一套自己的身世:小时候放羊,走到龙门石窟,遇到了达摩,被点化,于是有了一身的气功本事。唐老鸭师兄,这些事你怎么没写呀?
后来,青松还专门来我们这儿严肃地正告那个同学:以后不要说我叫王青松,我就是石松。
当年,北大跟着青松师兄练气功的,可能有上万人,到了晚上,五四操场整个黑压压的一操场的人。我没有跟着练,但据说是真功夫。我们班一个同学练了一天,就可以给我看病了。那天我肚子疼,不是细菌性的,而是踢球灌了一肚子凉风,但我跟谁都没有说,晚上正在宿舍坐着,练气功的同学回来了,看了我两眼,说:你肚子不舒服?我知道他去五四操场练气功了,就说:那你给我治啊?同学真的就给我“发功”,拿手掌对着我的肚子做发射状,好像终结者似的,很快我的肚子就一阵阵发热,最后就不疼了。我当时还想,这个徒子徒孙的水平都这么厉害,石松那该多厉害呀?
还有很多事,就不在这里说了。
青松师兄的做法,我赞成。其实,北大像他这样的人,不敢说太多,但绝对也不在少数。但我更赞成大隐隐于市。不过,以青松师兄的法力,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危险即将来临,也有这种可能,所以他才采取避祸的姿态?不得而知。
最后,祝现有大家都好。"

"老唐的某本书里的确说过他做过气功报告,还说他因为太用功,每天半夜回来,还慢悠悠梳洗,搞得别人睡不好觉,老唐伙同一帮同宿舍的晚上睡觉前把椅子堆在门口,王师兄要么当时还没练成天眼,要么不愿和一帮凡夫俗子一般见识,就摸黑活活撞上去了."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羡慕。
唠叨过N回要过这样的生活,家里那位总是不相信我没有电也能活。自己觉得不是做不到的。
梅茗 发表于 2011-3-29 13:34
呵呵,记得少时也颇想效法古人,去深山隐居,父亲笑说,你必须携带电视音响一同前往才能安心的,当时大惭:)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看王青松,感觉玄,还不是一点点玄。
呵呵,记得少时也颇想效法古人,去深山隐居,父亲笑说,你必须携带电视音响一同前往才能安心的,当时大惭:)
闲云 发表于 2011-4-1 00:42
前几年吧,我觉得没电没音乐没电视电脑就无法过活。现在吧,觉得都可以没有。不过,得带几本书。字少内容多的,很容易找,比如陶集杜集啥的。
哈哈。我觉得呢,这对夫妻很强大,心里有点嘀咕的就是他们的孩子,他们不要孩子就完美了


哈。养小朋友比养狗好有趣。
晚上看了个动画,《你看起来很好吃》。建议有小朋友的家长跟小朋友一起看看。有些像棉花糖。甜。但没多少养分。
他儿子怎么办呢?
老程 发表于 2011-3-29 14:03
**

    正是,不读书还行,至少大人可以教。
    可到那里去找“对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