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纽约时报:周小川面临格林斯潘十年前的窘境

转贴自<文学城>

本文来自5月25日《纽约时报》,原文作者是Keith Bradsher,现编译如下,仅供参考。

眼下,中国央行正面临着一个棘手而又颇具挑战的难题: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让中国股市上的狂热平息下来?

与10年前格林斯潘面临的情况几乎一样,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天也遇到一个如何说服投资者不要过度投机股市的难题。在网络泡沫破裂前,格林斯潘就试图这么做,然而收效甚微。今天的中国,大批没有任何投资经验的民众涌向了股票市场,他们把大把大把的储蓄投向了完全不了解的公司股票。

今年已经81岁的格林斯潘10年前虽然没能说服投资者离开股市,但他却成功地捅破了一个市场泡沫。1996年12月,格林斯潘提出了著名的“非理性繁荣”论断,集中新兴公司的纳斯达克市场应声下跌,2000年,“网络泡沫”彻底破裂,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多点一路下滑到1000点附近。

本周三,格林斯潘对中国股市也发出了类似的警告。他在西班牙马德里出席一个电话会议时说,目前中国股市繁荣“显然不可以持续”,市场无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幅度调整”。

不过,他的这番讲话似乎并没有奏效。中国沪深股市本周一、周二和周三连续三天都创出了历史新高,显然市场并没有把格林斯潘的讲话当回事儿。

事实上,这样的警告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包括周小川在内,多位中国官员已经多次对股市狂热发出了警告。中国证监会甚至要求新股民在证券公司开户时要签署一份“买入风险自负”的承诺书。这些措施显然要比格林斯潘的警告要实际的多,但是,这似乎也没能抑制住投资者的热情。

相比之下,没有人拿远在大洋彼岸的格林斯潘的话当回事也就不足为怪了,况且格林斯潘已经是一个退了位的美联储主席。

汇丰银行亚洲业务负责人Michael R. P. Smith说:“中国股市会调整吗?回答是肯定的,这不可避免。”他说:“现在所有股票价格都高的惊人,我个人认为,市盈率在40-50倍时价格就很难维持下去了。”

另一个让中国央行感到左右为难的问题是,尽管中国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但通货膨胀率却一直很低——3%,与央行制定的警戒线基本接近。这让央行缺少加息的充足理由。

周小川明年就60岁了,已经担任央行行长5年之久。面对虚热严重的股市,调还是不调---这是周小川面临的问题。

早就该加息了!CPI都涨三点几了,利息才二,还要收税!现在人人骂前总理,当时可是保值贴补,保证存款不缩水的。现在倒好,存款负收益还要抽税,难怪钱都买房买股去了:看上去像是追逐货币,其实是在被迫逃避货币。谁持币就等于送钱给贷款买房者。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转帖:谢百三:必须从全局审视特殊时期的中国股市(香港凤凰卫视访谈)

(一)   在凤凰卫视上竟来不及表达自己的核心观点
  5月24日晚本人应邀在香港凤凰卫视上做嘉宾,与香港城市大学曾教授一起讨论格林斯潘突然关心并唱衰中国股市之事,遗憾的是时间太短,仅30分钟,笔者的核心观点还没来得及展开就结束了。但有几点还是讲到了,主要是:

    1) 对格林斯潘先生很尊敬,但是他不一定讲得准,当年美国道琼斯指数5000-6000点时,他就说太高了,有风险了,但是今天美国股市已经1.2万点了。
    2) 中国没有全民炒股,真正活跃的账户仅3000多万个,仅占国民人数的3-4%。

    3) 和尚炒股有何不可?美国人大多信基督教,他们可炒,我们的佛教徒为何不可?

    4) 中国股市大涨是由正常与异常的多种合力造成的,不完全是泡沫经济。

    5) 中国经济改革28年来年均GDP增长9.5%,全世界哪个大国做得到?

    6) 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企业效益很好,成长性很好。静态市盈率为40倍,动态市盈率为30多倍,宝钢为10多倍,包头铝业等为15倍,而招行等的成长性很好,大陆股市市盈率并非如李嘉诚先生所说平均为50-60倍。

    7) 中国政治局势十分稳定,没有恐怖主义活动,人心思治,人心思富。

    8) 以尚福林主席为代表的中国证监会是五届证监会中能力最强、水平最高、最有创新精神与改革精神的一届。他们将很难的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了,并且要回了大股东的欠款,打击了恶庄,维护了中小散户的利益。

    9) 股权分置改革去除了中国股市的一大肿瘤。

    10)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流动性泛滥之推动(国家其实已经很重视这个问题了)。一是大量海外热钱涌入,二是城乡居民存款高达17万亿,加上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存款,有35万亿。

    11)猪肉突然涨价,这有可能是全面通胀的前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对股市的监管更要谨慎,不能硬压。(否则会按下葫芦起了瓢)
 

    然而遗憾的是,时间匆匆而过,主持人的主观思维是中国股市、中国经济已经偏热,因此,也老是从这个角度去引导。笔者真正的核心观点是:中国股市是化解流动性过剩的唯一的、理智的、副作用最小的、利最大弊最小的选择,这一点未能展开谈。 

    香港与新加坡电视节目都是现场直播,虽然轻松活跃,氛围较好,但毕竟不能像在祖国大陆做节目那样,事先录好,有讲的不到位的地方可以修改,可以突出重点,让人把要点讲完。不过主持人十分热情,播完后又和笔者沟通了一阵。 

    (二)   必须从战略上全局上审视特殊时期的中国股市

    笔者认为经济学家研究问题,必须重全局,重战略。这就好比打仗,必须不计局部的、战术上的损失与牺牲,倾全力去解决有关战略上的大事;《长征》电视剧中有一个场面:红军四渡赤水时,一门山炮堵在桥上,战士坚决要拉上走,影响了全军通行。毛泽东骑马赶到后,立即命令指战员把它推到河里去,大军由此得以一涌而过,摆脱了险境。此外,解放战争中,林彪想把东北国民党军队赶到关内,让几支野战军一起打,避免“四野”单独承受的压力过大,结果长春几个月攻打不下;而毛泽东与中央军委严令林彪打锦州,锦州是扼在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又是位于华北、东北、中原的几大战场的中枢。锦州打下,东北国民党军队成了瓮中之鳖,东北、华北、山东战场全局震动,长春守军竟投降了。目前中国经济中,影响全局的战略问题是汇率,缓慢渐进式人民币升值导致2006年中美之间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贸易顺差(2330亿美元)以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出口、投资与消费。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全局性通胀,(如猪肉等食品涨价)引起城乡居民怨言四起,其后果就严重了。此外,人民币升值过快,确实会导致很多企业破产歇业。当我听说近期一个集装箱的出口货物只能挣几百元钱时,我真的很为这些企业员工及外贸公司难过了。但是如果不升值,外汇已经太多太多了。在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下,股市成了宣泄、疏导流动性过剩的唯一的、理性的、副作用最小的地带(一天还可收到6-7亿印花税,又可让更多企业上市)。 

    经济学家易宪容对房地产市场的屡测屡错后,现在又转战股市指手画脚。笔者曾请和讯网主持人邀请他公开辩论,他一再说“没时间没时间”。可以肯定地说,他又在抓小放大。从局部看,从战术上看,有相当一部分垃圾股确是涨得太高了,风险很大了,股市似乎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但从全局看呢?这是过剩的流动性资金唯一可去之处。你说要国家怎么办?提高142种出口商品关税,减少209种进口关税,这是国家减少顺差、减少流动性过剩的重大举措。但不知有多少企业要歇业,多少工人会失业。中国要艰苦地去完成产业结构调整,这得有个过程,成千上万家进出口公司,其实就是出口公司,中国一年增加800万人口,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得靠出口。因此,中美高层谈判这么艰难。(注意:中美谈判中,在美方要求下,将QFII从100亿美元加到300亿美元。一方面说中国股市太高了,一方面又坚决要到中国买股票。这就是时下美国人的逻辑。) 

    请牢记:中国股市是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股市,这个时期是:人民币在国内外诸种因素作用下被迫升值,中国产业结构开始转型,出口导向型逐步向内需为主型转型,为了化解、疏导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而理智地选择了让股市走牛的道路。根据美国、台湾股市经验:纳斯达克最高点时,美国股市市值是居民储蓄的5倍,1990年台湾股市最高点时,股市市值是居民存储的3.5倍,而中国现在的居民存款是17.2万亿,股市市值也是17万亿左右,1:1的比例,因此尚属可以接受的范围。

    此外,笔者有确切消息:QFII仍有80%仓位在捂着做长线,所谓他们已经清仓了的说法当属谣传。

采采卷耳是采采是什么关系?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菜农在2007-05-28 11:49:00的发言:
采采卷耳是采采是什么关系?

我刚刚去查证了一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我比较懒,采采卷耳比较勤快。

嘻嘻,开玩笑,应该纯属凑巧。
采采干嘛不说实话?我们就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你不懒,偶也不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