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引用 周 国平,支持 周 泽雄。

“对于那些在言行中表现出大使命感的人,我怀有本能的反感,一律敬而远之。”

“在我看来,真正的使命感无非是对自己选定并且正在从事的工作的一种热爱罢了。遇见这样的人,我的血缘本能就会把他们认作我的亲兄弟。”

以下是引用云的南方在2007-07-24 09:24:21的发言:
菜农,你本来就不该开这个帖。你们私下讨论结果你不满意也不用这样子乌搞。

如果不满意就要说啊,不满意又不敢说,不是有软骨头嫌疑啊。

我显然不是满意不满意的问题,而是一路思考下来想说就说,这个问题确实值得说,不是想攻击谁,只是借一下大人物的语录来展开,因为周老师点了摩罗的名字,我原先不认识,所以去百度,那篇文章看了,觉得文章不是单单打农民旗号宣传自己,而是实事求是写农民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有深刻的哲理,所以讨论开来。

我希望讨论问题本身,而不要对讨论的人进行讨论。

我真佩服云的南方,居然能点到:私下讨论结果这个敏感话题,而且这个一般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居然被云的南方发觉了,发觉了如果炒热起来,当事人肯定要背很大的罪名,好比舒芜把胡风私人信件公开一样,这样不得不会在这个细节上解释半天,解释不当,引发更大的不满,如果不小心,我和周泽雄打起来,那不得了。

云的南方就有那个本事,奇怪啊,本事真大啊,我原先以为是一个容易受伤的小姑娘,不能小看啊。

 

 

参加交流
你怎么也有假想敌了.周是不会打起来的.他不是一直在看另外一个帖子的走向.你对我的看法有反对也属于正常的.我只是希望你不要重复我以前修改标题的教训了.
太阳照常升起,世界的和平在吾辈的善念中。多吃素,多锻炼。少开车,少熬夜。   

认真读了九船城兄转贴的摩罗原文(接受胡平采访的那篇,与前一篇内容颇有重复,摩罗自己也提到了),终于有点明白了。在这之前,我说过,我只是根据那个标题,做了些随机联想,而且,还是在饭桌上顺嘴提到的,属于不思之论。

拜读完后,我不得不为摩罗先生质朴坦诚的表达所动容,这是真话。确实,就该文体现的情感而论,如泡人兄所指出的,没有什么“矫情”之处,摩罗先生说的都是自己的心里话。

要说问题,也有一些。略说两句:

作为一名创造型作家,把自己真实而独特的体验情感表达出来,永远是笔墨正道。在文学领域,情感往往无所谓优劣正邪,我们不妨只以是否真实强烈作为评判标准。

但作为一名具有当代知识分子特征的作家,要求就有些不同。对那些被书斋生涯泯灭了感受能力的知识分子,我们既有些同情,还可能有点厌恶;反过来,身为人文知识分子,感受能力超群而思维能力没有同步跟进,也会有点问题。怀揣一份农民的情感来体验人世,值得尊敬,要不得的是,把这份情感直接带入理性,竟至思考方式也带有强烈的农民方式,就不妥了。

理性的思考方式,本身是超阶级、超等级的,我反对农民式思考方式,与我反对工人式思考方式、权贵式思考方式或教授式思考方式,是一样的。你感受的时候尽可以是一个农民,但思考的时候,却无权只从农民的角度去理解。事实上,在追求真理、崇尚真知的思维殿堂里,根本没有“农民式思维”的一席之地,正如也没有权贵式思考的立锥之地。

摩罗文章中隐约闪出的仇富心态和等贵贱、均贫富心理,作为一种观点是很不成熟的。这篇文章一方面极大地帮助读者见识到了农民的苦难,另一方面又在模糊读者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在作者笔下,有钱人、城里人都快要成为农民的天敌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对农民权利的剥夺,是一种制度之症,而非阶级之恨。作者的矛头(比如在谈论教育问题时)没有更多地集中在体制和政策层面,而是以颇具感染力的文笔,把矛头聚焦到了城里人和有钱人身上。如此一来,这篇文章就很难擦亮读者眼睛了——沸腾读者的热血,倒好像已经做到了。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这不是说,知识分子的文章只要在良心领域打转就可以了。真正的知识分子永远是通过讲道理、辩是非的方式,成长为“社会良心”的。

泽兄的议论确实精彩.

我也经历过愤青角色,到现在还是某种程度的愤中,但理性和生活实践不断证明,仅仅依靠自以为是的抒情是极容易走向谬误的.摩罗身上那种刻骨的农民情感,作为浅层次的亲情我是极为赞同的,甚至应该亲历亲为尽可能在具体生活中关爱和支持农民;但在社会情感上,不能把农民的仇恨普遍发泄到社会其他成员,这就与打土豪分田地沦为为一个级别,到头来,农民又演变为新的新的皇帝.

当然,认真读摩罗那篇文章,他的仇富情结在现如今特定时期,其实有代表性,反映的也是真实情感;但容易被愤青们当作课本,起不良作用,这可能是作者未想到的;如果他想到了,那就不是摩罗了,而是魔罗.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以下是引用小儿科在2007-07-23 16:00:56的发言:

   我认为用“解救”这个词不太好,谁也救不了谁,连父子也不能相救,何况一下小文人?就是能救,也还是不要救的好,因为几千年来,百姓已经被救的次数够多了。

   摩罗这感情,不是农村人恐怕很难体会得到,即使明白,感觉也和农村人不同。我几乎可以肯定,凡是大致认同摩罗的,都是农村出身,凡是在感情上不能接受的(无论其理由是什么),都是城里出身。中国已经不但在行政上分化为农村和城市,而且在文化上,在心理上,在感情上也割裂为两个部分。

   我有一个朋友说,摩罗不过是通过向城里人贩卖苦难来成名罢了。可是,不管怎么样,我仍然要向他表达尊敬,这样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真的不明白,那些城里人,他们对虐猫惊诧莫名,可是对做为人的农民的苦难却会无动于衰。

        这种两分法是过于简单了。我同意周先生的说法,是制度问题。我前边也说过,人人都怀着不平。事实上,城市人也分成城市贫民和城市大佬;公务员也分成有权可以寻租的和只拿工资的。军队曾被说成“军官发大财,小兵发棺材(《高山下的花环》)”。

       在利益的争夺中,既得利益成金字塔形,农民是最底层。无论理性多么重要,首先,要能听见农民的呼喊。文革刚结束时有一个小说《人到中年》,后来拍了电影,述说医生的痛苦。我当时就感觉,就是在当时,医生也是特权阶级(有“一有权,二有钱,三有听诊器,四有方向盘”的歌谣)。这个小说说出了知识分子的不平,可是农民、工人的痛苦有谁来述说?知识分子有嘴呀,工人农民连嘴都没有!没见现在大学教授们已经被招安了吗?那是他们为自己群体的利益斗争的结果(“搞导弹的赶不上卖茶蛋的”的说法销声匿迹了)。而农民呢?用农民的痛苦感动中国,感动一批善良的人们没什么不好。它可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即使是最高层的既得利益者,也得注意,羊还是让他们保持能持续地被宰杀好。脱离了现实的痛苦呼喊,理性不过是空话罢了。

      小儿科的猜测不准确。我本人是典型的城里人,生于大城市,长于大城市,甚至也不是城市里最贫困的阶层。但是,我认同摩罗。

摩罗有救世主的妄想倾向.我也有.所以不适合写速食文章.
太阳照常升起,世界的和平在吾辈的善念中。多吃素,多锻炼。少开车,少熬夜。   
以下是引用九船城在2007-07-22 08:16:24的发言:

文章中摩罗先生对农民的感情流露的很自然,但看问题的角度却是俯视的。

不同意前半句,严重同意后半句。

 

正是因为这位摩罗先生俯视的态度,更觉他的不真诚。

此种“貌似真诚”尤其可恶。

拿“身份”说事儿,要么极其自恋,要么极度自卑。

看似忧国忧民胸怀天下,骨子里却透着狭隘、偏激、哗众取宠。

不知为何,刚看那篇文章时候,觉得扑面而来的是…… 是文革遗风?

 

摩罗看见城里人养宠物很不理解,认为他们应该去养一个农村的孤儿,我觉得这想法不近人情。每个人都有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权利,假如有人指责摩罗的生活方式,我想他也一定不会高兴的,比如他现在生活在城市,他可能享受着空调等家庭设施,如果有人要求他将空调换成电风扇,将买空调的钱多买几台电风扇捐献给买不起电风扇的农民,他会愿意吗?

农民很苦这是事实,但这不是城里人养宠物造成的,城里人即使不养宠物,农民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俺是灭绝师太

城里人和农民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摩罗先生在一文章开始就试图为农民找一个对立阶层。我个人认为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方法是中国人口城市化。城市化达到百分之七十五农民问题解决百分之七十五,达到百分之九十就能基本解决,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农民就能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

人口城市化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同时也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方向。过去将城里人上山下乡,是逆潮流而动。今天,农村人进城方式仍局限于读书、当官。进城务工人员如何获取城市户口,他们的子女如何获取城市居民的教育权利,如何获取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使他们获取市民待遇。解决了这些问题,农民问题才不会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城里人和农民并不是天然的对立关系,我们城里人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于农民的同情,摩罗先生并不比我们多多少。不要通过挑拨人群对立,达到个人目的。这种事是有前车之鉴的。

以下是引用丙辰龙在2007-07-24 13:17:56的发言:

不同意前半句,严重同意后半句。

正是因为这位摩罗先生俯视的态度,更觉他的不真诚。

此种“貌似真诚”尤其可恶。

拿“身份”说事儿,要么极其自恋,要么极度自卑。

看似忧国忧民胸怀天下,骨子里却透着狭隘、偏激、哗众取宠。

不知为何,刚看那篇文章时候,觉得扑面而来的是…… 是文革遗风?

我觉得摩罗先生的问题是以为:实行计划生育了,农民只有一个儿子。[em178]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5259023[/lastedittime]编辑过]

摩罗先生的文章我读得不多,但印象很好。唯一以为遗憾的是,似乎有时情胜于理,能够感人,写得颇长,但往往过一段时间后就记不得其观点了。我的感觉是摩罗先生应该是一个很感性并富于文学才能的人,批评议论未必是其所长,可惜在此时代出于正义感不得不批评议论。

关于这篇文章,我则以为是感情蒙蔽理性,即便感人,也难免偏隘。我们自古有为民请命的传统,我们从近现代有划分阶级的传统;为民请命的下一步是替天行道,划分阶级的下一步是进行斗争。我们又自古有以暴力均贫富的历史,所谓农民起义,都是以穷人代言人自居的揭竿而起,其对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性,不深读历史的人很多还不清楚,而其结局始终是王朝更替。传统与历史,是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心态与思考的。

我想,一个思想者需要反思的事情之一,是自身的局限性对理性思考的影响,“农民的儿子”对于摩罗先生来说,未始不是一个需要反思的局限。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想到那本《乡土中国》,尽管是一部1947年面世的社会学著作,现在读起来仍让人若有所思。 看那书的时候,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农民,是职业,中性词,无所谓褒义贬义。

摩罗先生标榜自己农民的儿子,实在幽默至极。看他老兄在那里慷慨激昂唾沫星子乱飞,真是好笑又好玩。

也许,他的目的达到了吧。

以下是引用丙辰龙在2007-07-24 17:12:09的发言:

摩罗先生标榜自己农民的儿子,实在幽默至极。(他确实是农民的儿子,何来标榜。)

看他老兄在那里慷慨激昂唾沫星子乱飞,真是好笑又好玩。(这是中性词还是褒义词?人家说农民的苦难,人家要痛哭流泪,你不舒服就走开得了,何必要好笑人家,有这种趁人之危好笑的吗?)

也许,他的目的达到了吧。(我看不出人家的目的,只是警惕人家不好的目的,你又是如何看出达到目的了,你的目的是什么?)

参加交流

前面的发言,有意提高一下语调。

用感情代替思考,是经不起推敲的,作为思想家的摩罗先生,不能将感情因素放在第一位。

让人热血沸腾是鼓手的事。混淆思想家和鼓手的角色,很有中国特色。

哎。。。。。。。。

无语中。。。。

这个问题还有点讨论的味道,有人继续吗?
以下是引用丙辰龙在2007-07-24 17:12:09的发言:

想到那本《乡土中国》,尽管是一部1947年面世的社会学著作,现在读起来仍让人若有所思。 看那书的时候,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农民,是职业,中性词,无所谓褒义贬义。

摩罗先生标榜自己农民的儿子,实在幽默至极。看他老兄在那里慷慨激昂唾沫星子乱飞,真是好笑又好玩。

也许,他的目的达到了吧。

支持一下丙辰龙。其实摩罗自身的名字也是一种标榜,摩罗源自于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以下是我查到的关于“摩罗”的资料:所谓“摩罗诗力说”,译成汉语就是“论恶魔派诗歌的力量”。“摩罗”一词,是梵语音译。梵语,是印度欧罗巴语系中最古老的一支。“摩罗”也有译作“魔罗”,或简化为“魔”。

  魔字,在先秦诸子及两汉以前的论著中,并无此字。魔字最早出现是在后魏武定六年,也就是公元548年。据《说文新附考》卷四载《正字通》引《译经论》中云:“魔,古从石作磨,梁武帝改从鬼。”《众经音义》卷二十一云:“魔,书无此字,译人义作,则不始自梁武。钮氏云后魏武定六年,造像颂云:‘群魔稽首’,时已有魔字。”可见“魔”字最早是出现在石刻造像上。

  “摩罗诗派”其实就是浪漫派,十九世纪初期盛行于西欧和东欧,是以拜伦和雪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积极或革命的浪漫主义流派。也就是鲁迅先生在本文中所说的“新声”:“新声之别,不可究详;至力足以振人,且语之较有深趣者,实莫如摩罗诗派。……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为传其言行思惟,流别影响,始宗主裴伦,终以摩迦(匈牙利)文士。”鲁迅在本文中主要介绍、评论了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密茨凯维支、斯洛伐斯基、克拉辛斯基和裴多菲八位浪漫派诗人,其中包括“摩罗诗人”、“复仇诗人”、“爱国诗人”、“异族压迫之下的时代的诗人”等,这些“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的杰出的诗人们。

咱就不说他自称为摩罗是不是称职了(至少我觉得汪晖还比他强得多,也没有自称为摩罗),分析“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这一段,他至少就没有做到“取媚于群”。我不反对有人说他在那篇文章中表现的感情很真挚,这其实很好解释,作为曾经农民的他,在诉说着农民苦难的时候,感情能不真挚吗?他的目的也就是要凭着这感情打动农民或者曾经的农民们。是的,农民,原本在我的眼里是个中性的词,我认为,不管是农民,还是城市人,关键都还在于他们是否具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立的人格,可是,当我看到《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样的标题时,中性的概念就被打破了,这个标题让我感觉农民比城市人低一等,但是作者明知农民比城市人低一等,他还是坚持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其情可嘉啊。否则要强调他是农民的儿子作什么,以他是农民的儿子而自豪吗?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学业有成之后不回到农村,为发展农村作贡献呢?


看了他写的看到城市人养宠物就会觉得不如领养一个孤儿,我不禁会想,当他用了空调之后,他会不会想,不如买个电风扇吧,省下的钱还可以多买几个电风扇送给农民?当我看到他说故宫是用农民的血汗堆积的就不去时,我不禁会想,他是不是不吃大米?因为大米也是用农民的血汗堆积的啊,有诗为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他家还养过猪,那么按照他的逻辑,他是一定不吃猪肉的。多么悲天悯人啊,不禁要悄然动容。

我在黑夜里拾起一把剑。

我也从农村出来的,深知农村的黑暗和农民的疾苦,我和摩罗的心情是一样的,都希望能够把他们从黑暗和疾苦中解脱出来,,过上光明的有尊严的生活.

城市和农村的对立不是中国当前才有的事情, 这个问题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 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以前也有同样的问题,他们是通过海外殖民扩张和发展工业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们起步的早, 所以比较好解决.他们把自己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转移到外部, 他们不在国内互相争夺资源, 他们在国外赚取资源.

日本工业革命搞得早,随后就是殖民扩张,在中国人民头上捞了一把,科学技术也发展得不错,所以问题也解决了.

所以西方国家和日本的农民阶级不仇恨自己的城市阶级.

可是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整个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城市和农村的矛盾历史, 在城市里面的统治阶级拼命里压榨农民, 农民到了无法生存的时候, 就揭竿而起, 把城里的统治阶级推倒,然后自己在城里做统治阶级,然后再压榨在乡下的农民,如此循环往复.他们没有想过搞海外殖民扩张,也没有想过发展科学技术. 到了近代, 又增加了持有坚船利炮的外敌入侵, 这样本来就很严重的内部矛盾变得更加严重了.

中华民国的覆灭, 也可以归结城乡问题上. 中原大饥荒, 河南饿殍遍野, 可是国民党政府依然花天酒地, 宋美龄还在洗牛奶浴,不准媒体报道. 纽约时报报道了这个消息, 宋美龄把透露这个消息的中国记者查了出来, 处罚了他.

民国政府倒台以后, 共和国的农民政府成立了. 这回又论到农民来报复自己的城市阶级了,从反右到文革,有多少城市阶层被下放,被劳改,被整顿,被迫害,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都很清楚, 年代还不是很遥远,他们很多人都还活着.

风水轮流转, 现在的中国似乎又发展到民国时期的模式了. 我们的很多农民不仇恨外国人,却仇恨自己的城市阶级;我们的很多城市阶级也不仇恨外国人, 却蔑视自己的农民兄弟.

现在世界上城市和农村矛盾对立问题最严重的国家,除了中国,还有印度.一方面是人口爆炸, 另一方面是殖民时代已经结束,没有海外殖民地可以开拓搜刮, 无法把国内的阶级矛盾转移到外部.而且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其他可以开拓的星球.在加上科学技术也遭遇到瓶颈,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有人担忧, 以地球上现有的能源, 能维持地球上现有的城市消耗多少年还是个未知数,也许几百年以后,由于承担不起巨大的能源消耗,地球上的很多大都市都要下降为农村.城市要维持自己现有的地位都有困难, 又怎么会极力地把所有的乡村都扩展成城市呢?

如果中国的印度的20亿农民都涌入城市, 那他们的城市居民怎么办? 都移民北美? 那美国的居民又怎么办?移民其他星球? 可惜人类目前还没有发现其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把那20亿农民所居住的农村全部城市化? 可惜地球的资源有限, 不可再生的资源已经在告危, 可以再生的资源的利用技术又不成熟,太阳能,化学能,生物能和核能的技术还是没有多少另人乐观的突破, 把那20亿农民所居住的农村全部城市化无疑是在人类慢性自杀的基础上再加速自杀的速度.

如何帮助我们的农民,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痛苦的问题,需要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共同的努力和探讨.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考虑到城市劳动力的剩余问题,使得人口城市化看上去不可行。考虑地球资源总量问题,就要一部分人安于贫困。有种说法全中国人都向美国人一样生活,这个世界就要垮了。让农民进城,太可怕了!

有没有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即经济,又让人们乐于接受呢?看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我认为是有的。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商业社会,正走向服务社会。当然服务社会不仅指家政服务,法律、金融、教育都是服务业。农业的育种、供销,工业的研发、设计,商业的仓储、渠道都可以计入服务业。举个简单的例子:公交系统发达,出租车足够方便,买车的人就会少很多。餐饮业发达到使家庭厨房成为摆设,资源可以节约多少。

当中国服务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像沙漏似的来个倒挂,很多问题都解决了。当然会有新的问题。

想到了两句不合时宜的口号:为人民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有种说法全中国人都向美国人一样生活,这个世界就要垮了。让农民进城,太可怕了!"

原文是这样说的: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美国人一样挥霍能源,地球将在100年之内滴尽最后一滴血.

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 美国人人均能源消费是世界最大的, 可是他们也在研究和发现新的能源,不过一直都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突破. 他们也在探索外部空间,想扩大人类居住的空间,可是也没有什么进展.

他们消耗的能源和空间比他们创造的要多, 所以从总能量的角度来看, 他们是失败的,至少在目前是这样, 虽然不排除他们在以后会有新的突破, 从而扭转盈亏. 他们必须要为自己所消耗的巨额的能源负责.

可是农民就不一样了, 他们进城, 短期内注定只能成为能源的消耗者,而不能成为生产和制造者.

所以我担忧, 我赞成把部分农民城市化,我不赞成把所有的农民都城市化. 同时,农民的人口是太多了一些, 如果谁有办法把我们的10亿农民压缩成一亿, 那问题就容易多了.

可是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以下是引用夏加坤在2007-08-12 16:48:50的发言:

"有种说法全中国人都向美国人一样生活,这个世界就要垮了。让农民进城,太可怕了!"

原文是这样说的: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美国人一样挥霍能源,地球将在100年之内滴尽最后一滴血.

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 美国人人均能源消费是世界最大的, 可是他们也在研究和发现新的能源,不过一直都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突破. 他们也在探索外部空间,想扩大人类居住的空间,可是也没有什么进展.

他们消耗的能源和空间比他们创造的要多, 所以从总能量的角度来看, 他们是失败的,至少在目前是这样, 虽然不排除他们在以后会有新的突破, 从而扭转盈亏. 他们必须要为自己所消耗的巨额的能源负责.

可是农民就不一样了, 他们进城, 短期内注定只能成为能源的消耗者,而不能成为生产和制造者.

所以我担忧, 我赞成把部分农民城市化,我不赞成把所有的农民都城市化. 同时,农民的人口是太多了一些, 如果谁有办法把我们的10亿农民压缩成一亿, 那问题就容易多了.

可是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如果单单能源的问题,我是有发言权的,全球的太阳能、风能、水力能和原子能是数以万倍于目前的能源消耗,单单风能,只要利用5%,就可以足够地球用三年,目前为什么没有大规模使用新能源,原因是石油和媒仍然太便宜,新能源营运会亏损,不是不够。

世界上科学家对新能源开发已经有多种成熟方案了,大家不用担心。

参加交流

关于能源的问题,推荐一本书:《石油的终结》

《石油的终结》这本书要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是,不仅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由于石油产能已经接近“巅峰”,石油供应的下降将不可避免。如果人类不改革现有的能源消费和生产方式,石油资源的枯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本书更多的是从美国的角度出发,对美国的石油乃至整个能源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政策做了详尽的介绍,并与西欧与日本做了比较。罗伯茨辛辣地批判了美国政府目光短浅、无所作为的能源政策。《石油的终结》还详尽地介绍了新的能源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分析了在传统能源较量的脉络。
同时,作者并不局限于美国和发达国家,而是充分考虑了石油和能源问题的全球性。作者采访了企业界和各类环保组织的专家与学者,将他们各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和意见归纳总结得恰到好处,对其他能源,特别是石油的替代能源的现状和前景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是及时提供的有关未来能源体系的佳作。本书既处于科学领域的前沿又符合各类学者的口味,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上述讨论中有所收获。
石油价格节节攀升,能源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各地报纸的头务新闻。当今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经济到底能维持多久?它向下一个能源经济的过渡会在何时发生?过渡期间会造成大规模的混乱吗?完成过渡需要多少时间,是十年还是五十年?新的能源经济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将会因为有了先进的能源技术而变得更加幸福还是因为失去了石油的黄金年代而备感痛苦?谁将主宰这个新世界?一个新的能源秩序是否会催生出一个新的经济和政治秩序?
《石油的终结》视角独特、趣味盎然:利雅得的奢华生活、伊拉克的连绵战火、华盛顿的不择手段、欧洲的污染权排放交易、德国弗莱堡的日照塔、丹麦的风力农场、日本的太阳能电池阵、加州大学实验室里的衣藻……保罗·罗伯茨把这些迥然不同的景象联系在一起,给我们带来一场关于当前的严峻形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大辩论。
本书既处于科学领域的前沿又符合各类学者的口味,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上述讲座中有所收获。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楼主太乐观了, 石油的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面翻了一倍.廉价的石油和煤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也有人计算,如果把海水里面的重水提取出来, 建造核反应堆,那么产生的能量相当于把所有的海水变成石油.可是如何提取?

同样的技术难题也存在于太阳能,化学能和生物能的利用方面.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原来在资源面前人是不平等。说人太多,我没看懂,不知是中国人太多?还是中国农民太多?
以下是引用夏加坤在2007-08-12 18:45:59的发言:

楼主太乐观了, 石油的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面翻了一倍.廉价的石油和煤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也有人计算,如果把海水里面的重水提取出来, 建造核反应堆,那么产生的能量相当于把所有的海水变成石油.可是如何提取?

同样的技术难题也存在于太阳能,化学能和生物能的利用方面.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理工科背景,如果是,那么容易共识一些,如果不是,则不必看此贴,你可以认为你的观点对。

现有能源替代是个复杂的过程,从顺序来看,石油首先枯竭,但是还有40-50年,天然气还有60-100年左右,煤炭则有200-300年,石油用于发电在中国不高,不到10%,中国主要靠煤炭,在西方国家高一些,石油主要用于汽车驱动,所以石油枯竭第一冲击波是汽车,所以汽车的混合动力已经开发完毕,等待石油枯竭时代来临。汽车将会用天然气和电池混合一段时间,电池的话来自煤炭发电。

而发电的替代,有很多种新能源,首先采用的是原子能电站(1.0元/度),风能太阳能是能源密度低的发电方式,风能在经济性上已经和核电一样(风不要钱,电费成本只是设备的折旧)(1.1元/度),但是风能密度低而且不稳定,所以需要系统解决问题,需要全电网联合并有抽水储能发电、氢气储能发电联合使用,也就是整个电力系统需要投入一次性的基础设施,没有上千亿投资不可能完成,所以风力发电目前系统使用有困难。而太阳能发电装置本身的价格还很高(5.00元/度),还需要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太阳能在中国西部发展前景好,太阳能发电材料来自砂子,西部的沙漠干燥,但是大规模的维护成本尚不清楚,如果规模投入,必然成本下降,这点和风能一样。

美国欧洲大力投入风力,日本大力投入太阳能。

至于海水发电,潮汐发电,都是能量密度问题,设备基础设施投入大,不到石油枯竭,不会有投资家去冒险的,投资家计算投资回收的。

能源与农民进城关系不大,农民进城是国家机制阻隔,不是能源阻隔,铁幕政府骗人的话怎么可以相信,只要政府的政策允许言论监督,贪污省下来的线给农民建电站已经可以啊,几千亿啊。

图为我94年亲手建造的小型海岛风力发电站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927764[/lastedittime]编辑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据测算,目前世界已探明能源储量和可开采年限分别为:
石油的储量为10195亿桶,可供开采43年,高成本油田可供开采240年;天然气埋藏量为144万亿立方米,可开采63年,高成本气田可供开采452年;煤炭埋藏量10316亿吨,可开采231年;铀的储量436万吨,可供72年使用?....
参加交流

风能发电在欧洲从1981年到2002年,由15.8欧分每度下降到4.04欧分每度,预计2010年下降到3欧分每度,1990年以来,全球风能以平均26%速度增长,2005年累积装机容量11531兆瓦。

太阳能的成本目前在26美分每度。

生物能目前也是一个教快速增长的新兴能源。

摘自《世界制造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2007年版》

参加交流

听说菜农兄有个女儿,不知会不会写篇文章《我是城里人的爸爸》。

我也有个女儿,下定决心让她出国,将来写篇《我是欧洲人的姥爷》。

这种討打的文章,更有煽动性,也是都是陈述事实。不知会不会有人反感。

以下是引用九船城在2007-08-13 10:57:09的发言:

听说菜农兄有个女儿,不知会不会写篇文章《我是城里人的爸爸》。

我也有个女儿,下定决心让她出国,将来写篇《我是欧洲人的姥爷》。

这种討打的文章,更有煽动性,也是都是陈述事实。不知会不会有人反感。

什么意思,再说清楚一些。

 

参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