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原创首发]此番如果是真的!!!

此番如果是真的!!!

 

 

据传,当下粮食类基本生活物品在涨价。这和一段时间以来对通货膨胀的呼吁有前后脚的呼应一样,尽量不想去做这样的推测,但这样的涨价一定和货币流通总量与速度有关,形成整体的或者局部的货币供应相对过盈。可能的缘由有两类,其一:政府打压房地产价格战略取得初步成果,冗余在房地产领域的资金退出后,在其他某些领域作祟。当然这也和银行未及回收信贷有某些相辅相成的关联;其二是另一种可能,居民手中积蓄的美元和其他外汇被抛售,使得银行放行更多量的人民币出笼,致使消费领域的货币供应增长。

 

不得不作更不想做的推想,也就是政府有意松弛货币控制,冀望于通货膨胀来舒缓强制汇率的压力。说到底,通货膨胀就是“物贵钱贱”。如果是政府有意的话,则就是政府有意识地使得货币贬值,从而相对提高物品的价格。其道理是,既然美元物品因人民币低估而价格高昂,那么经过人民币贬值,则国内物品的价格也就提高起来,从而使得美元物品不再能体现“高估”。这是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樊纲在内的衙门经济学家们的呼吁和主张,故此番生活物品价格升涨令人不得不产生某种联想。

 

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股市走高。较之去年最低时,现今的指数已经翻了一倍。这是在增量发行新股情形下的变动,意味着相同指数状态下,股市的资金总容量增加了很多。再有,近几年来,银行存款的利率极低,比照同期的通货膨胀指数,存钱在银行恒等于倒付给银行钱。绝大多数民生商品长期呈现供过于求,加之垄断和投资门槛坚固,民间资金早已经走投无路。这样情形下,拥挤在房地产儿致使房屋价格攀升,从经济学上看也是有其道理。所有这些问题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存量资金缺乏保值的安全感,遑论投资升值。

 

资本现在处于极度困惑和艰难中。如果持有美元,显然美元现在在贬值,保不准日后继续贬值。至少在人民币已经相对升值情形下,保持美元已经造成一定的损失了。那么,持有人民币呢?持有人民币,一段时间是相对美元贬值得到了好处。但显然,渐进中的通货膨胀又同时吃掉了人民币的资本价格。所以,持有人民币也有着不安全的风险和现实。在货币价格关系随时可以人为操纵情形下,可以说,任何种类的货币都没有安全。在所有形式的保障都不再安全的情形下,资本最大的愿望就只剩下投机。所谓投机,就是短期寻利,以快速移动方式寻利乃至造利。

 

这就意味着,已经出现货币供应过盈的时候,货币流动的速度会异常加快。而异常加快则意味着货币通量更为增加,则通货的膨胀规模和膨胀的速度被放大,造成感觉上和事实上的通货膨胀愈发强烈。其结果,全体国民的积蓄被席卷,无论是个人银行存款还是已经缴纳的各类强制保险和养老金,经由通货膨胀之后,大抵上可以被掠夺一空。

 

人民币被低估的强制汇率,造成国家外汇积存急剧膨胀。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则可以有不同选择。很多人以为这需要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之间做博弈,且中国方面最终至少要有所获胜。而问题的实质呢,并非是中美两个政府间的博弈,或者至少并非仅仅是中美两个国家的政府作博弈,而是政府依据自己的利益与国民做博弈。简单说,政府愿不愿意将按照8块钱人民币买进的美元便宜地,比如6块钱或者4块钱,卖给中国国民。

 

8块钱买入的美元低价卖出给国民,绝非仅仅影响在汇率和外汇积存,而必然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低价美元的本质就是低价的外国商品进入,一部分行业要受到相对严重的冲击。但国民总体上的福利和生活水平会有所提高,生活和作业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关键是哪些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哪些产业、行业和企业会受益。正是这样的利益比较和政府在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利益存在,这些在主导着现今政府的抉择。在这个利益抉择面前,国民的福祉必然是第二位的。

 

能否简单地将人民币升值而不影响国民经济么?确切讲,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货币的本质是国民经济自身的状态和结构。货币的总量和流转速度出自国民经济常态需求,在忽略效率和流通速度变异条件下,国民经济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货币增量也应当同步增加相应的指数。这样,就保证了货币购买力的稳定,也就是货币自身比价的稳定。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增速,就会逐渐显现通货紧缩症状;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量,则会呈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会使得交易时感觉货币稀缺,增加的是交易成本,反过来抑制经济增长。同时,物品的价格表现相对下降,货币受喜爱,更易于沉淀,进而加重货币稀缺状态。

 

反过来,倘若货币供应过剩呢?货币的信用和信誉就必然损害。但问题并不止于此,人们会更选择其它物品形式来保持自己的财富,而不将财富寄放在货币形式下。社会经济的信用链被肢解然后重构、再肢解、再重构,直至国民经济找到一个全新的稳定层面。换句话来说,货币的稳定与否,根本在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否,其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及结构所决定。货币的意义在于,在经济整体领域里构造符合市场意志和市场状态的比价体系。当下之所以人民币相对于外币被低估,其根本原因是既有的国民经济结构状态和社会生活及福利状态所致。

 

比如讲,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的农村人口实质在减少,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化或者准城市化的社会结构比以前更贴近现代社会;比如讲,必须生活品的支出比重日益降低,高档一些的消费品乃至奢侈物品的消费已经占据支出很大的比重;比如讲,服务行业从无到有,人们愿意也正在支出更多的收入来享受社会化服务;比如,非物质的享受型消费已经出现,诸如旅游、度假等等,并正在快速增长;比如讲,更多的公共物品的出现与需求;比如讲,社会福利的需求已经成为民众关切所在。等等这些,都意味着经济结构的现代性,使得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比以前更接近西方发达国家。而正是这些东西决定了货币的价格性质。

 

可以想象,如果能瞬间将所有流通的货币的数字符号加一个“0”,那情况会如何呢?会改变人民币被低估的状态么?答案是否定的。只要保持出口和进口的现有状态,保持现有的消费和生产的关系,保持同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保持相同的物品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关系,人民币依然还是被低估。其实,瞬间减去一个“0”,情形也是如此。表面上看到的数字符号比价关系,其本质和这些数字符号的比价没有关系。而真正要害是变化过程和变化方式。

 

当下经济结构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强制汇率下低估人民币,造成出口取向的经济结构。这样的结构发生、成长乃至成熟,是因为强制汇率给出的商品价格信号。取消掉这个价格信号,经济资源自然就不再向出口过度倾斜。但以更宽泛的视野判断,构成国民经济更大的那部分,也就是在充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那部分经济体系,比如权重日益增加的服务业、零售业等等,正是这样的经济结构和状态,才使得我们比以往更接近现代社会。松弛直至最后解除外汇和外汇价格管制,会愈发提高这些产业和经济物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力度,愈发使得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富有现代气息。

 

而如果为了保持汇率控制而故意将人民币贬值,则将彻底摧毁或者轻度一些损害这些经济结果。显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提高,将消食人们其它物品的消费能力,进而将危害到服务业乃至将其摧毁殆尽。且要清楚,现代经济的特点就是经济链条愈来愈长,愈来愈复杂,信用关系是经济体系及其结构的根本保证。货币信用是一切商业信用的条件和依据,一旦人们不知道明天的一块钱会否等于今天的一块钱,乃至不知道等于多少钱的时候,经济将彻底崩溃,直到大家确信自己知道等于多少钱,而且还要滞后地重造国民经济的结构。

LZ似乎没有考虑生产领域的问题,即目前产业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名义价格之下的价值是否足价? 简单的说,国内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

我估计是没有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困顿!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关键是如何理解“国际竞争力”。在自由经济下,没有汇率管制,商品的价格上的“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会自然趋同,形成相对公平和自由的竞争,真正有否“国际竞争力”也就一目了然了。经济机制告诉我们,有失公平的竞争,不可以也不可能造就自身的竞争力。

若以所有商品为条件谈论“国际竞争力”,那么就意味着“天朝无所不有”,根本不需要任何进口。且不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或者曾经做到,倘若所有国家都能如此,国际贸易的意义何在?如果所有国家都采用强制汇率的话,强制汇率的意义又是什么?

看着中国那么大的外贸顺差,可以说在目前的价格上,很有国际竞争力。竞争力并不是比质量,而是比性价比。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我也认为通胀时代正在到来,如果政府是为了解决币值的问题有意为之,那是玩火。因为那就是有目的的造成通胀,完全不记得历史了。历史证明,八十年代两次通胀超过百分之二十,都造成了动乱和政府改组。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如果都实行强制汇率的话,那货币之间如何对话,这是个问题,全都在自说自话啦,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人家自由汇率的情况下,咱们强制实行强制汇率,其实是占人家的便宜,一边加入WTO,经济越发的多样化,一边强制汇率,只怕这样的自说自话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毕竟大人说过天朝的水准还在钱多物贵这搭儿捏~~~~

大苗同志,现有问题如下:

1.在世界格局长期处于不均衡的情况下,"自由竞争"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证?

2.竞争的其它基点性因素,如资源、制度、人的素质,如何能够等值换算?我想不出,大苗同志有何高招?

3.大苗同志明显误解了我在2楼提出“商品”这个词时候的语境,我还提到了“服务”,这说明我在此强调了人的行为因素。你敢说"国际竞争力"不是人决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6 16:51:07编辑过]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没耐心看了,顶一下再说。

[em06]

“国际竞争力”,其实是一宗很蛊惑人心的说法。如果连家门口的生存都艰辛,何谈“国际竞争力”?大宗底端的劳动密集产品,其竞争优势仅仅在生产过程中的廉价劳动力的质量和效率。商品,更复杂和精湛的是经营,将平俗无异的有形和无形物品经营出“意义”,用现在时髦的术语叫做“产品的生命周期”,就是一直追踪到包括消费完成的整个过程的商业化经营。这些东西肯定不是“国际竞争力”,而是关于经济和商业的理解与经验。当然,这样大而化之的说法令人觉得很空洞,涉嫌站着说话不腰疼。即使微观讨论,所有成功的案例都是基于面向客户的经营,而不是别的什么,尤其不是那些振奋人心的口号。

简单说,所谓“经验”就是经历加体验,训练并最终积累起来的知识体系。不经历过残酷无情的竞争,培育起来的知识体系是偏狭脆弱的,歪曲真实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理念,根本不可能在真实竞争面前形成自己的对应能力。清末民初以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关税和汇率都“不利”于“国际竞争力”,但也就在那时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私人企业,他们的经验和工商业经营知识体系,直至企业被彻底消灭三十年后,依然为“改革开放”的起步提供了有效平台。

今天很多琅琅上口的术语,诸如“物业”、“物流”、“连锁”等等什么的,全都是外国资本带入进国内的,几乎没有一件是伸手出去拿进来的,服务业尤是如此。比如“物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和小城镇的青年人进入,使得无数的农民子弟有机会获得城市经验和商业化劳动的训练,这难道没有提高素质么?正是他们的进入和参与,使得国民经济发展出新的内容,社会的整体效率得到提高。而这些,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不可想像”这句话来得很好,真切的意思是,靠想象是不能领悟和知晓的。

所以,“国际竞争力”是靠想象所不能明白的,用想象来竞争,没有出路。

大苗一语中的。但不管叫“国际竞争力”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当前大陆的实力其实是不行的。因此新一轮经济危机只是轮回中的又一个圈而已。

要彻底摆脱轮回,我以为磨磨嘴皮子是没有用的。还不如多造点好纲,多培育些基本面不错的人强!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此番如果是真的!!!" 想到"与民争利"这四个字,想到关系到民生的生活用品一涨再涨,想到那些垄断行业一口一个与国际接轨(不管是真接轨还是假接轨),我觉得,此番果然是真的!!!

但楼上讲到了国民了,于是必须要说"此番如果是真的!"

讲到国民性了,大树不但要落泪,而且更伤心,最深的是无奈!

[em19]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