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孙中山究竟是“革命者”还是“反革命者”?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49455.shtml
   一、
革命是近代最时髦的词语之一,就连金三角、南美的许多毒贩武装,也都自称是革命军。法国大革命期间,许多革命者,却被其他的革命者以反革命的罪名砍了头颅。
  
  1640年,英国爆发了针对国王企图加强集权的革命,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带领下,打败了国王军,绞死了国王,建立了共和国。按理来说,英国的革命算是胜利了。可是,共和制的英国却是其有史以来最独裁的时期,议会被解散,反对者被大肆屠杀。这个时候,难道还能够称之为革命者吗?
  
  所以,判定一个人、一个事物是否革命,最简单易行的方式,是看他的基本目的是什么,是否符合最基本的革命目标。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推翻专制王朝,建立民主制国家。回顾我们的历史,我们很无奈地发现,推翻专制政府相对来说要容易许多,而建立民主政府却十分困难。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是谁阻碍了民主体制的建立?
  
  二、
  1911年前的孙中山无疑是革命的,但他不是唯一的革命力量。反满力量势力最强大的,是会党组织,除此之外,立宪党人因为很多都是清政府军政人员的缘故,势力也不可小视。虽然立宪党人并不以推翻满清为目的,但他们支持宪政,更愿意和普通民众和工商界人士站在一起,在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大多又站在了革命的一边。此外,湖北新军革命党大多属于独立政治团体,江浙一带革命党人属于光复会的范围。
  
  孙中山的影响力主要在广东和海外,组织了几次广东的起义失败后,其麾下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当然,孙中山的作用在于他的影响力,他是革命象征性的人物,他通过同盟会将各种形形色色的力量泛泛地统一起来了,所以才有武昌起义的一呼百应。
  
  辛亥革命表面上是同盟会的胜利,但实际发挥作用的,是孙中山不能控制的其他力量。湖北的主要力量是独立的文学社和共进会,湖南、陕西是会党组织的起义,云南、贵州是立宪党人发动的起义,广西、江苏是前清朝官吏宣布独立,而浙江、上海、安徽是光复会的势力范围。北方新军策应起义发挥重要作用的吴禄贞、张绍曾也都是亲近康梁的立宪党人。当然,各派势力都有同盟会的联络,也缺乏具有足够影响力的领袖人物,当临时大总统位置空缺的时候,大家一致想到了孙中山。当革命遇到劲敌,而南北和谈可以尽早化解危机的时候,大家又很自然地选择了实力人物袁世凯。
  
  从落魄的流亡者,突然成为天朝大国的大总统,又突然被迫让出了这个位置,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这样的落差有的人能承受,有的人未必能承受。不论孙中山是怎样的心态,这个时候说革命成功还为时过早,因为共和制的基本框架还没有建立,那就是共和国的宪法、权利的制衡机制都没有确立。如果孙中山把精力放在这上面,革命才有真正成功的可能,但孙中山没有这样做。制定的临时约法主张的是大总统集权制度,没有确定中央与地方的权利界限、没有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制定约法的,也是一个草台班子,使得制宪工作变得儿戏一般。这为日后袁世凯势力的不受制约,并成功驱逐孙党确立了很好的基础。
  
  三
  辛亥革命期间的孙中山虽然还不算背离革命道路,但他的所为和他革命领袖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临时约法是一个无有效制约的集权约法,地方官员不能民选,事后的隐患自不待言,但熟谙宪政原则的孙没有去校正这一点。也许这样的解释更为合理,他很可能会是下一届大总统,或者是内阁制的总理,制约性的宪法将同样也不利于他的野心。
  
  孙很快就品尝到失败的痛苦。宋教仁被暗杀,几位国民党籍的督军被撤免,孙的势力遭到了巨大打击。孙很生气,但是暗杀事件中袁世凯只是被推测的幕后嫌疑(就如同孙是暗杀陶成章的幕后嫌疑一样),撤职事件也是在袁世凯的合法职权范围内的。孙中山要武装造反,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黄兴认为应该寻求司法,走和平路线。而梁启超、蔡锷等更认为孙的行为如同叛乱。
  
  依靠微薄力量进行的“二次革命”很快失败了。这造成了最坏的后果是,约法成为依照武力就可以去推翻的东西。更何况,孙的力量被驱逐,唯一有可能形成制约力量孙系党人势力瓦解,袁世凯可以无所顾忌地独裁了。人的抉择往往取决于环境,当了不受限制的大总统,袁世凯才有可能想要当皇帝,同样,如果有强有力的制约力量,说不准他也可以成为较称职的总统。
  
  孙后来的行为有些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了,他要成立一个绝对服从他的政党。黄兴、李烈钧等拒绝加入,虽然他们依然反袁,但他们不愿意帮助孙膨胀其专断心态。孙不愿意遵守虽然有很大缺陷,但却是其自己参与制定的约法,对待自己的同伴,他开始变得专制起来了。他就是革命,而反对他的,就是反对革命。他似乎想要成为克伦威尔一般的人物。
  
  四、
  在缺乏制约力的情况下,袁世凯也终于确定要恢复帝制。此时,孙系已经毫无力量了。但一度主张推进法理的宪政党人却无法容忍了。在袁世凯公开废弃民国约法之后,梁启超和他的学生蔡锷、戴戡谋划了云贵两省起义,并进军四川、湖南、广东。梁启超还说服了广西陆荣廷,并获得袁世凯干将冯国璋等人的鼎立支持。冯国璋联合五将军发布反袁复辟声明,彻底击垮了陷入帝制泥潭的袁世凯。
  
  在护国运动中,虽然孙系也在积极响应反袁,无奈连黄兴也弃之离去后,其实力非常有限。护国运动的主要人物是梁启超、蔡锷、唐继尧、戴戡、陆荣廷、冯国璋、段祺瑞等。他们自然也成为了主宰新的政治格局的势力。其中较具有宪政精神的是梁启超和蔡锷,而其他的人都是实力军阀。
  
  此时,中国资本主义民主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宪政建设。临时约法的先天不足已经充分显现,省县不能民选,行政权高度集中,如此庞大的权力,袁世凯、段祺瑞又怎么情愿受制于议会呢,就是换上变得越来越主观霸道的孙中山上台,依然也会是如此。另外还有冯国璋等一大批权力觊觎者。
  
  蔡锷病逝了,梁启超和孙中山之间存在很大的私怨和理念的巨大差异,他只能和野心勃勃段祺瑞合作,这种合作自然没有结果。孙利用段祺瑞、冯国璋之间的矛盾,网络了一些失意议员、联合西南军阀,开始了护法运动。中国再次陷入内乱。
  
  问题出在哪里?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缺乏广泛的民选基础,省县不能自选官员,没有基层民主。地方行政权集中在中央;二是没有法律精神,连孙中山都可以随意去违反自己为主制定的约法,又怎么能指望别人去尊重它呢?既然法律不如实力,孙中山自然也不愿意费力推进法制建设,而是联合各种军阀,发展自己的实力。以发展实力为唯一目的的革命,离军阀已经没有多少差异了。
  
  五、
  护法运动并不在于护法,而在于培植一股属于自己的军政力量。孙中山并不去思考法制建设的缺陷,而是要求组织集军、政、财为一体的军政府,他自任为大元帅,他要在南方诸省称老大。至于设计怎样的国家制度,怎样完善法制,他已经不再不关心了。
  
  孙的野心连他的合作者都不能接受。在护法运动的几年里,孙中山的主要敌人不是他反对的北洋军队,而是他的合作者。他和他的继任者在不断地和自己的合作者作战,他今天的部下就是明天的敌人,如陆荣廷、唐继尧、刘震寰、杨希闵、沈鸿英、陈炯明、熊克武等等,其中陈扃明是孙最信任的部下,而熊克武是一直追随孙的信徒(被孙的继任者消灭)。当护法运动不能给他带领利益的时候,他也就再也不提约法二字了,他继续自己的事业,但与民主体制和法律建设的距离越来越远。他需要的是能送自己到权力巅峰的革命。
  
  混战在继续进行,在军阀之间,在孙和他的部下之间。其中湖南、广东是最主要的战场。在战乱中,人们会发现,当外军和外来督军统治一地的时候,人们会遭受更大的痛苦。1920年,湖南各派势力趁北洋系的纷争,收复了湖南。谭延闿提出了湖南自治的主张,获得了省内各派不同势力的认同,更获得了包括毛润之等在内的知识界、学生们的支持。
  
  然而,好事多磨。我们今天通常斥责联省自治不过是地方军阀割据的幌子,当然也是有道理的。谭延闿就是这样的心态,他并不打算真的实现省内民主,他的态度激怒了湖南其他势力。程潜部队与其发生了冲突,梁启超、熊希龄等施加了压力,更有数万长沙市民的颜色集会的抗议,最终谭延闿灰溜溜地离开了湖南,由蔡锷的前部下赵恒惕来继续推动自治工作。
  
  赵恒惕是一个很特别的军人,除了反清、反袁义无反顾外,人品也很受称赞。他一样也有野心,那就是亲手设计一种宪政民主制度。民主制度设计是一项繁大的工程,何况是毫无民主经验和基础的中国,更何况省内外还有强大的反自治势力在破坏。赵建立了由著名学者组成的立宪委员会,借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研究了一个多月,拟定了湖南省宪。又经各方审定,全民征询等等,中国第一部按照较严格程序制定的宪法出台了,尽管这只是一部省宪,尽管有许多瑕疵,包括运行中的问题。
  
  1921年,省宪通过了公投。1922年,赵恒剔成为了湖南乃至中国的第一位民选省长。不可否认,赵在其中运用了自己主持制宪和掌握军权的有利地位,但他在随后的日子里至少比较遵守这部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宪法。赵在任期间,拒绝外军入湘、裁军、发展教育(教育经费战总支出的21%)、修建道路等等,湘地战事大大减少,湖南进入相对安定时期。虽然他也镇压工农运动,残杀数位工人领袖,但湖南的工人运动都最终获得胜利。1926年,湖南遭到孙系(孙已经去世)军队的大举入侵,为避免更大战乱,赵离职,湖南省宪被孙系势力废弃。
  
  六、
  自治运动在湖南的推行,使得孙少了许多关注,投奔者也少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孙军不能进入湖南,全国各地的军阀们、还有饱经战乱的士绅学民们也都要以湖南为榜样,其中包括孙的亲信部下陈炯明。
  孙在广东的革命,让广东承担了巨额的军费,也让成为广东战乱的重灾区。陈炯明成为广东主政者后,不愿意自己的家乡再承受这样的压力,也确定了学习湖南的决心。在陈炯明的推动下,广东也成为了联省自己的模范省,1921年,广东80余县实现了县长民选。此外,经济、教育、社会风气等也在逐步改善之中。
  
  陈扃明的所作所为违背了孙的意志,两人矛盾激化。孙指责陈背叛革命,而陈表示孙是想效仿北洋军阀,两人决裂。广东是孙的大本营,孙借助流亡在广东的外地军队,几番厮杀后驱赶走了陈炯明。
  
  孙中山和北约军阀都非常厌恶联省自治,厌恶自治运动中心湖南的赵恒剔。可是赶走民选省长,又怕招致大家的反感。因湘鄂战争(湖南协助湖北自治),吴佩孚的大军打到了湖南的门口,梁启超、熊系龄等人竭力劝阻,碍于面子的吴佩孚只好罢兵。可是孙系却有办法多了,被赶走的谭延闿投奔了广州,孙支持谭不断袭击湖南。1926年,孙的继任者策动湖南师长唐生智反叛,并派遣强大军队进攻湖南,中国第一个初步实现民主宪政的地方政府,被追求“民主革命”的孙中山的部队消灭了。
  
  通过各种手段,孙中山终于如愿以偿地掌握了强大的军队。遗憾的是,1925年,孙先生去世了,他的继任者很快发动了北伐战争,开始横扫全国。孙的军政合一的教主地位令人垂涎,很快,孙的追随者们,如蒋介石、汪精卫、李宗仁、唐生智、冯玉祥、阎锡山、陈济棠、李济深又开始互相厮杀起来,更兼要绞杀曾经一起合作的异党分子,血腥的内战再次升级,直到蓄锐已久的日本人开始大举入侵中国。
  
  孙先生临去世前,“革命尚未成功”中革命的含义,是遗憾尚未一统天下,还是痛惜民主中国还不能建立?我想不会是后者,因为孙先生的晚年时期活动,几乎很难看到包含民主制度建设和宪政设计的内容了。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什么时候“革命”这个词臭了,就不会有究竟是“革命”还是“反革命”这样的纠结了。
革命,是取人性命的意思。革命者,就是专门要别人命的人。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革命,是取人性命的意思。革命者,就是专门要别人命的人。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0-7-21 13:57
这个确实,解释非常正确。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革命,是取人性命的意思。革命者,就是专门要别人命的人。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0-7-21 13:57
反革命,就是反对取人性命。所以,我们都是反革命。
反革命,就是反对取人性命。所以,我们都是反革命。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7-21 14:11
反革命,也可以解释成“反过来取想取别人性命的人的性命”。这样的话,我们不是反革命。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罗伯斯庇尔想革路易十六的命,于是说,路易必须死,因为祖国需要生。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反革命,也可以解释成“反过来取想取别人性命的人的性命”。这样的话,我们不是反革命。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0-7-21 14:28
反革命,从字面看,就是反对革命。有刀这么曲折迂回的解释,说明还是不想沾上反革命这个词,呵呵。
是滴,是滴,偶不想被看作反革命。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是滴,是滴,偶不想被看作反革命。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0-7-21 16:41
所以回到我最早的跟帖,说明“革命”这个词还没臭,而“反革命”这个词还让人心有余悸。
呵呵,“革命”这个词也挺让人害怕的。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呵呵,“革命”这个词也挺让人害怕的。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0-7-21 18:36
所以要反对啊。
孙中山终其一生都迷信暴力。
邹峰还是纠结在马教中的“革命”含义,那确是与暴力紧密挂钩的。
革命的最初含义是恢复秩序和回归正义。
广义上的革命一词,更是褒义的。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时尚革命等,很好很香滴。
对了,还有捷克的“天鹅绒革命”,虽然改朝换代,可也没有人头落地。
孙中山终其一生都迷信暴力。
邹峰还是纠结在马教中的“革命”含义,那确是与暴力紧密挂钩的。
革命的最初含义是恢复秩序和回归正义。
广义上的革命一词,更是褒义的。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时尚革命等,很好很香滴 ...
施国英 发表于 2010-7-21 19:10
在英文里,“革命”是revolution, 来自revolve, 转动。

到了中文,就成了removing life.

我反对的是removing life, 不反对revolution.
“天鹅绒革命”:“1989年11月17日,大学生们从布拉格查理大学阿尔贝多夫校园出发举行游行,纪念1939年的反法西斯事件。当他们来到民族大街时遭到警察拦截驱赶和棍棒殴打,造成600多名学生受伤。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示威抗议活动。前捷克斯洛伐克政权短短几天之后即宣告崩溃,捷克举行多党选举,哈维尔领导的公民论坛取得选举胜利。”

前捷克的大学生们真是不务正业,竟然放弃了张耀杰先生规定的“本职任务”去游行。啊啊啊。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0-7-21 20:10 编辑

今年第7期《读书》介绍了三本打破“光荣革命”的,更准确地说,whig establishment作家们建构起来的和谐形象的著作,心甚向往之。
在英文里,“革命”是revolution, 来自revolve, 转动。

到了中文,就成了removing life.

我反对的是removing life, 不反对revolution.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7-21 19:54
那你以后最好就说反对暴力革命。
那你以后最好就说反对暴力革命。
施国英 发表于 2010-7-21 20:10
我改说法没有问题。

问题是,很多人讲革命的时候,嘴上不说暴力革命,心里想的就是暴力革命。
哈,那就是你。
哈,那就是你。
童志刚 发表于 2010-7-21 20:16
不知道你记不记得,有一次你在一个帖子里提到一个说法,我问你是什么意思,你说就是要革命,我问你:你是指暴力革命吗,你表示不方便表达,只能自己意会。

所以我写这个跟帖,确实是想起了我们那次的对话。
不知道你记不记得,有一次你在一个帖子里提到一个说法,我问你是什么意思,你说就是要革命,我问你:你是指暴力革命吗,你表示不方便表达,只能自己意会。

所以我写这个跟帖,确实是想起了我们那次的对话。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7-21 21:05
记得。你是在任何情况下反对暴力,你不仅仅是反对暴力革命,对吧。这个方面我们已经交流清楚了,我的观点就是,不流血的革命固然好,但必要的时候,我赞成暴力革命。回这个帖子的时候我正在看一部叫《战士天使》的电影,那个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让鲜血沾满手中的长剑,我支持她并且钦佩她,对于邪恶的魔鬼,天使奉上帝旨意出手惩罚,非暴力不足以让恶魔伏法,这个时候,暴力革命是必须的。
唉,既然你都知道我反对暴力,而且承认自己赞成暴力革命,为啥要在前面的帖子里倒打我一耙呢?学猪八戒啊?
“很多人讲革命的时候,嘴上不说暴力革命,心里想的就是暴力革命。”
这个就是你呀,有什么错吗?

我说革命的时候并非都是指暴力革命,这个以前有帖子有证。所以,是谁在倒打?
正是由于你把所有革命都等同于暴力革命,才有人奉劝你改说法的,不是吗?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7-21 21:45 编辑

正是由于有很多人说革命的时候其实是指暴力革命,比如你那个帖子里,我才用反对革命的说法来表示我反对暴力的态度。

说法,我已经答应改了。

改说法是容易的,改变缺乏改良的耐心,热衷于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改变现状的态度,是最难的。
呵呵,两位看来是卯上了,天热,还是消消火。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7-21 21:52 编辑
呵呵,两位看来是卯上了,天热,还是消消火。
showcraft 发表于 2010-7-21 21:40
没事,对我们来说,这个状态属于亲切友好的会谈,而且会见大厅还打着中央空调呢。
某种主义,至少该主义的某个信奉者根本否认改良的可能和需要,还反口指责他人,真是笑话。
铜版和邹峰,燕谈的掐架高手,吵吧,闹吧,俺喜欢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