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论坛
搜索
帮助
燕谈博客
燕谈
»
历史•反思
» 袁野:鸦片战争因为林则徐的错误还是九票之差
返回列表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悬赏
发布辩论
发布活动
发布视频
发布商品
兮兮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兮兮
当前离线
天高地厚,周熙
UID
8170
帖子
7200
精华
9
积分
7650
阅读权限
10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5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19
最后登录
2014-4-16
名家
UID
8170
帖子
7200
精华
9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6-7-19
访问个人博客
楼主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7-10-15 17:0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袁野:鸦片战争因为林则徐的错误还是九票之差
历史的细节总是让人扼腕:如果英国议会里多五个人投票反对战争,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了。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
因为从林则徐的错误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无论何时爆发,大清朝总还是要输的,晚打其实不如早打。早打早清醒。
禁烟任务的完成,只是整个事件的小小开始;而林则徐在这个胜利中所犯的一些错误,直接导致了最终战争的爆发。林则徐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接受了义律表示愿意交出鸦片的禀帖。这一点似乎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应当考虑到义律的身份是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接受了他的禀帖,就使得事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本来是中国官方针对普通外国人的反走私的司法行动,这样一来变成了中英两国官员代表各自国家的官方正式交涉。这就使得战争变为可能。
而义律之所以劝告英国
商人
将鸦片交出,由他一并交给林则徐,并不是打算就此遵守清朝的法令,而正是打算通过把鸦片的性质变成英国政府的财产,以此为借口鼓吹对清朝发动战争。在他被林则徐困于商馆区内的时候,他就写信给英国外相巴麦尊,要求政府立即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巴麦尊是当时英国政府里著名的鹰派,对外关系方面一贯采用强硬政策,义律的建议正合他的心意。
加上国内鸦片商人集团和棉纺业商人集团都大力支持对华用兵,巴麦尊于是就在内阁提议派出远征军,英国内阁遂于1839年10月决定派出舰队前往中国。考虑到当时的通讯条件,从英国伦敦到中国
广东
来往书信需要约四个月时间,英国内阁的决定应该是根据中国6月份的形势做出的,也就是说,当林则徐在虎门意气风发地销毁鸦片之时,战争的阴云其实已经笼罩在了大清国的上空。“日不落”帝国的军舰和士兵,从1839年10月起,源源不断地从英国本土、南非和印度,向中国南海洋面进发。然而英国内阁虽然已经开始派兵,但是战争这样的大事在英国的政治体制下还是需要议会来做最终决定的。尤其是当时的西方人对中国还怀有一种普遍的敬畏之心:毕竟是曾经取得过无比辉煌和荣耀的大帝国,盛唐的万千气象和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余威犹在,英国人对于自己能不能对这样一个大国战而胜之,还不是十分确定。1840年4月7日,英国议院就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东鸦片商人赔偿案开始辩论,经过三天的激烈争论,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提议。已经在中国南海洋面上集结待命的大英帝国舰队,等的就是这个决定。而同一时期大清最高决策者道光帝对战争的认识是怎样的呢?其实早在1838年7月,就曾有过英国军舰开到广东虎门之事。当时的英国驻印度海军司令马他仑应义律之邀,并奉伦敦方面的命令,率领军舰两艘来华,意图炫耀武力,支持鸦片
贸易
,并支持义律对中英两国平等交往的要求。
这个举动的含义其实是十分清楚的,即英国方面为了鸦片贸易是可以不惜动用战争手段的。但可惜的是大清朝上下-从广东的地方官员到道光帝-由于完全不具备近代外交知识,没有人明白这个信号的真实含义,根本无动于衷。两广总督邓廷桢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对马他仑和义律维护鸦片贸易的意图仅一笔带过,倒是对义律给他的公文不用“禀帖”的形式大发议论,说“在臣一字之更,何关轻重,唯平行于疆吏,即敌体于天朝,体制攸存,岂容迁就”等等,还是典型的天朝思维模式。而道光帝对此也并不重视,只是嘱咐了邓廷桢几句就算完事。他们的表现再联系到之前各省督抚在讨论鸦片问题时无人提及英国的反应,可以想见,大清朝当时举国上下并无人想到此事可能引发战争,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如何在维护天朝尊严的前提下妥善解决鸦片及其所带来的白银外流的问题。然而尽管如此,道光帝召林则徐进京觐见的时候,还是嘱咐林则徐“不得轻启边衅”。
道光帝是个守成之主,治国策略是能省就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登基之初,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结果花费了一千万两银子,动用军队四万人,才抓住了张格尔,平定了叛乱,道光帝对此心疼不已。而清朝此时的财政状况也不好,所以虽然会过日子的道光帝并不怀疑清军再一次获得战争胜利的能力,但是钱他是不舍得花了。所以他给林则徐的指示是,鸦片务必杜绝,边衅决不可开。其实道光帝所担心的也只是边衅一开,大清国又要花费不少银子,根本没有考虑到会战败并且割地赔款的问题。所以说大清国上下,至少在林则徐赴广东之前,对于战争可以说毫无准备。
等林则徐到了广东,不多久道光帝就得到消息:林则徐收缴鸦片两万多箱!道光帝龙颜大悦,给林则徐加官进爵,大大地封赏了一番。正好当时的两江总督出缺,道光帝就任命林则徐为两江总督,准备派他去督办盐、漕、河三务。这三件事可历来是中国的大事,派林则徐去办这三件事,说明了道光帝对林则徐的重视,而两江总督在地方官当中是仅次于直隶总督的位子,把林则徐由湖广总督调为两江总督,实际上也就是升了林则徐的官。在道光帝看来,鸦片一事林则徐自然很快就能彻底解决,不久即可到两江总督的位子上赴任。不料林则徐之后在广东纠缠不清,总有些不大不小的事情报给道光帝,最后道光帝终于忍无可忍,给林则徐下令说“即将英吉利国贸易停止”!干脆什么贸易也别做了,一劳永逸,以绝后患。
为了不再让鸦片事务来烦扰自己,这位一向俭朴的皇帝甚至打算放弃
对外贸易
所能获得的税银,说“区区税银,何足计论”?然而道光帝根本就不会知道,拒绝通商给大清朝带来的是怎样的后果。再来看林则徐。林则徐的第二个错误,就是他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得出结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只不过是“私约夷埠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弋,虚张声势”。这个结论是如何作出的呢?林则徐到了广东,与英国人打过一些交道之后,还是了解了不少情报的。从史料上看,当时林则徐至少雇了四名翻译为他翻译英文书报,林本人也很重视这些情报,把情报整理编辑成册,以供随时阅读参考。在对西方世界了解极其模糊的大清朝,作为一名天朝的封疆大吏,钦差大臣,能做到这些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然而可惜的是,即使是了解情报最多、最详细的林则徐,对于即将爆发的战争也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相反,他从他了解的情报中倒得出了英国人不敢开战,只是虚张声势,企图进行军事讹诈的结论。首先,林则徐从情报中已经大概了解了英国的地理位置、国家大小、军队和舰船数量等等情况,但是林则徐没有亲眼见识过英军强大的近代军事力量,仅从这些字面数字的比较上,很容易就得出了英国远远比不上大清朝强大的结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他看来英国距离大清达六万里之远,如果英国人劳师远征,主客之势,众寡之数实在过于悬殊。其次,从情报中林则徐了解到英国是以贸易为立国之本的,对华茶叶贸易利益尤大。因此他又认为,即使断绝了英国鸦片贸易的利益,仅仅为了正当的贸易能够继续进行,英国也要慎重考虑,不会轻易开启战端。对于这一点应当注意的是,林则徐得出的这个结论是建立在他认为英国开战必败的基础上的,他并没有想到如果英国获得了战争胜利,正当生意和鸦片生意都将获得巨大利益。
在他看来,天朝在战争中会失败是不可想象的。再次,他注意到了情报中介绍的一些英国人士反对鸦片贸易的声音,并且对英国女王要求商人们遵守
中国法律
的规定格外重视,甚至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都有所谈及。据此他认为,鸦片贸易不过是一些不法商人勾结英国驻印度等地的地方官员所做的非法勾当,并非英国的官方意思。而他根本就无法想象,英国社会的民主与法治导致了上述情况的产生,而这些情报所反映的事实并不影响英国议会和政府做出对华用兵的决策。最后,他还分析过在华的英国鸦片商人的背景,认为这些人都是一些散商,并无影响政府决策的能力。他还提醒道光帝说,义律此人常年在华,对大清的局势颇为了解,算得上是个中国通,他听说有“边衅”之论,就借此讹诈,希望道光帝不要上当。在给其密友广东巡抚怡良的信中,林甚至对义律的强硬态度表示出无法理解,认为“然替义律设想,总无出路,不知因何尚不回头”?这就是在电影中忧国忧民一脸正气的林则徐!然而他已经是在当时的大清朝对英国最了解的一个人了!就在这样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大清朝遭遇了鸦片战争。
(文章摘自《透过细节看清朝》 金城出版社 出版 作者:袁野 )
收藏
分享
评分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showcraft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howcraft
当前离线
UID
12226
帖子
6753
精华
10
积分
7253
阅读权限
220
性别
男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60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4-12
最后登录
2019-12-30
总版主
UID
12226
帖子
6753
精华
10
性别
男
来自
上海
注册时间
2008-4-12
访问个人博客
沙发
发表于 2008-4-13 09:42
|
只看该作者
林则徐,张学良,本质上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但一者,错估了英国人,一者,错估了日本人,结果酿成大祸。
回复
引用
TOP
李大苗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李大苗
当前离线
UID
14
帖子
4410
精华
14
积分
5110
阅读权限
15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160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5
最后登录
2015-1-27
版主
UID
14
帖子
4410
精华
14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3-12-5
访问个人博客
板凳
发表于 2008-4-14 10:33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阅读那时的纪实文献,总体说,这位作者不过是承袭了现有的一些说法而已,不仅无新意,而且片面甚至扭曲。早在英国决定出兵之前,英国人已经知道,大约需要20000兵力就可以像满族那样整个征服天朝,但他们相信,那并不符合英国的利益。第一次鸦片战争之所以发生,是英国政府要用武力把天朝摆到谈判桌上来,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别的办法实现这个平等谈判意图。英国议会辩论中,反对武力的那些议院之所以失败,就是在于他们没有办法找到另外的有效解决办法。
包括义律、困于广州的英国商人,以及英国议会的议员们,从来没有否认天朝以及林则徐治理鸦片泛滥的正当性。他们所不认同的是,林则徐和天朝官员采取的倾轧的、粗暴的和枉顾事实的办法治理鸦片问题。林则徐收缴并销毁鸦片的同时,广东沿海的鸦片走私又形成一次高潮,市场价格是林到来之前的四五倍之高,这是林则徐始料不及并令其恼羞成怒,于是偏执地要彻底整治英国商人,鸦片战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激起来的。
以义律用政府的名义或者林则徐从义律这位政府官员手中缴得鸦片,来认定民事事件转变成为国是问题,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保护国民在海外的正当利益,是所有国家的正当义务。虽然义律的做法受到商人们的抨击,但英国议会议员们对此是有谅解的,认为是在不测环境下的一种可以作出的选择。
鸦片战争的背景,就我看到的资料,远比当下的任何叙述都要复杂。这些资料给我的感觉是,林则徐这个人是相当负面的,并不仅在于他对国际或世界知道多少,而是他用了卑劣官场手腕来处理鸦片问题,因而必然导致争执,并酿成战争。
从未成材
回复
引用
TOP
showcraft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howcraft
当前离线
UID
12226
帖子
6753
精华
10
积分
7253
阅读权限
220
性别
男
来自
上海
在线时间
60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4-12
最后登录
2019-12-30
总版主
UID
12226
帖子
6753
精华
10
性别
男
来自
上海
注册时间
2008-4-12
访问个人博客
4
楼
发表于 2008-4-26 14:44
|
只看该作者
从抗战时代的蒋廷敝到8,90年代的茅海建,对林则徐大多批判,林本人亦曾在友函中称,大清绝非英国对手,但此话不能对外讲(大意),可见其内心还是明白的,而由于各方的力量撕扯,自己也在人格行为分裂的边缘。
回复
引用
TOP
返回列表
人文区
阅读•创作
作品会馆
文教•科技
科技天地
艺术•收藏
收藏交流
学术区
经济•管理
历史•反思
综合区
品茶•乌搞
走马•观花
论坛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