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侃价(4):通涨,全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通涨,似乎是一个令货币经济体系十分头疼和紧张的事情。但是,理性地分析结论是:通涨是全社会共同努力、主动促成因而应该乐观其成的结果。

  先看一个倒闭在被逼迫的暴利之下的商业案例。

某服务业。

房租设施费用为C,通常占到销售收入的~30%,地段好的旺铺就更高达50%以上;员工工资V,行业惯例是按照营业额的30%~40%提成,并且附带最低工资水平条件。由于水电及消耗材料仅占销售价格的23%,因此,被外界视为暴利行业。

在“暴利”的引诱之下当许多人踏入这个行当之后才发现,这个行业是如此的艰难以至苦苦支撑一段时间后不得不血本无归地退出。为何会出现倒闭在暴利之下这种怪事?

任何行业,都有一个销售额逐步爬升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销售额较小。但是,房租和工资是刚性的,决定了起步阶段通常有一个由亏到赢的时期。然而,即便是老板认识到要克服这个阶段,也只有他自己在努力,应该的利益共同体内部并不和他协同一致。房东不管你起步如何艰难,房租一分不让,否则你马上搬家;员工不管你能否坚持下去,保底工资一分不少,不然立马辞工。是啊,在利润链条当中,谁愿意放弃自己的那一环?如此一来,微薄的营养收入不足以覆盖房租和员工工资,为维持下去老板只好再投入资金补贴亏损。

这时候,就看老板手头的流动资金是否充足了,是否可以熬过这个头三脚难踢的艰难时期了。不少人就是这样在所谓的暴利行业里拼杀,最后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了。

前几日被媒体披露的眼镜行业有点和此案类似。大家都看到开着的店铺,没有看到纷纷关闭的店铺。同样,被斥为暴利的房地产业中,大家都只看到几个寡头的荣耀,可知有多数人铩羽而归?  

再看经济学理论:市场价格中包含着全社会的价值认同

简化的价格构成模型P=C+V+M把销售收入分解为三个构成部分。C反应对生产资料的价值判断,最低取值要获得所有者的认同;V表现的是对劳动者的价值判断,最低取值要获得劳动者的认可即最低工资制度;M是生产者的利润,利润水平要取得生产者的认同,否则他宁可关门。而一旦销售完成,意味着三个利益方面的价值判断都得到认同。

哪一个方面愿意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不断减少?没有。每一方面都希望自己的那一块尽可能地增大,最终的结果必然是P的不断增长。对比上面的商业案例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房屋出租者不愿意降低房租,租客不接受这个房租他就去寻找其它人租用做其它行当;员工有一个保底的工资,老板给不了保底工资,他就另谋高就;当然,老板自己勿庸置疑地也是希望属于自己的利润越大越好。

这样一来,惟有一个高价格可以维系三方面的共同利益。那些弹劾高房价的人可曾想过,房地产产业链条上有多少兄弟姐妹?他们会赞同人为地压低房地产价格,以满足那些非要住在某地段非要住某种档次的房屋里的住房者的要求吗?

但是,就“交换”的角度来看,这里分析的依然是交换双方之一方的情况,即CVM的所有者其实都是产品交换当中的一方,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即生产系统。厂商出面销售,仅仅是这个利益共同体的销售代表而已。而价格是交换双方决定的,作为另一方面的消费者认不认同是决定是否能够成交的另一半关键所在。

但是,每一个老板追求的不是单次单件产品的销售额利润率的高低,而是一段时间内(月或季或年等等)的利润总量增大。如果单价提高,客户群就会缩小到高消费能力的少数人群当中,市场变的越来越狭小,总销售量还是上不去,最终倒闭在所谓的“暴利”之下。 

我们这个社会,除了科长多过科员的政治笑话之外,企业里打工者远远多余老板。经济学把老板看作是厂商和居民双重身份者,但是,经济学之外的认识往往是把消费者和老板阶层分割开来,并赋予“大众”“百姓”的尊荣。一个就业者正常心态应该是不希望自己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越来越低,这样老板要么压低工资,要么关门大吉,对为其打工者并非一件好事。但是,当打工者走出工厂变成一个消费者居民的时候,他就会抱怨这也贵那也贵,痛恨物价上涨,忘却了自己和老板其实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而这个通涨其实有自己的一份推波助澜的功劳呢。

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一个和谐的社会,是大家都富裕的社会,因此,应该是CVM都增大的社会。在一个私有权得到尊重的社会里,几乎任何物品都是有主人的,任何物品的价值上涨都被主人看成是财富增殖,故而,真正的“通涨”就是“共富”,你好我好他也好,大家才能和谐相处。而遭到大家反对的通涨其实是不“通”的,它不包含劳务和货币这两类极其重要的商品,是部分膨胀,而非通涨。

什么?通货是指货币?这我知道。只是不知道明明是通货缩水为何经济学会给出一个通货膨胀的术语来。什么?货币不算商品?是的,我知道有这么一种商品“三分法”,商品是“货物、劳务和知识产权”。但是,如果居民的劳务和知识产权不缩水的话,还会担心货物价格上升吗?为何三分之二的商品都在“缩”还要声讨“涨”?为何用同样的货币可以买到更多的劳务和知识产权了,还说货币贬值了?难道经济学早就不会有话好好说,时兴正话反说的学术“恶搞”了吗?

斯密说过,人人自私的结果是促成公共利益的发展。通过追求个人利益,却无意识地增进的社会利益,其效果比真地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要好。这种微观上看来是坏事但宏观合成之后的事情却是一件好的情况被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然而,在通涨这件事情上好像恰恰相反,人人都在追求微观高价值的时候,促成了宏观的似乎令人生厌的通货膨胀。

看来,看不见的经济幽灵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长着两只手——两只看不见的手。其实,这个幽灵就在我们自己心中,是既要马儿跑又要它不吃草、追求两全其美、希望鱼和熊掌兼得、只许自己放火不容他人点灯的贪婪心理。

很多宗教门派都讲因果报应。通胀,假如是一件坏事,那也不过是一个货币拜物教社会自作自受的结果。大家在批评经济泡沫的同时都在鼓足腮帮吹大属于自己的那个泡泡,只是希望这个越来越大的泡泡最后不要破在自己手里,在破灭之前赶紧转给他人。

 

[em05]阅读链接:

http://ecoblogger.bokee.com/5840078.html 侃价(3)生产过剩的社会主义版本

http://ecoblogger.bokee.com/5840073.html侃价(2)价格运动和扳手腕

http://ecoblogger.bokee.com/5840065.html侃价(1)消失在经济学沙漠里的变量

 

[此贴子已经被邱晓云于2006-11-16 11:51:09编辑过]

在通涨这件事情上好像恰恰相反,人人都在追求微观高价值的时候,促成了宏观的似乎令人生厌的通货膨胀。

==============================

同意楼主的大部分说法,但这句似乎可以商榷,通胀的唯一原因是货币当局多发了货币,如果货币量不变,生产率的提高会使货品价格不断下移,光凭侃价出现不了通胀。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以下是引用金丝铁线在2006-11-11 8:24:00的发言:

在通涨这件事情上好像恰恰相反,人人都在追求微观高价值的时候,促成了宏观的似乎令人生厌的通货膨胀。

==============================

同意楼主的大部分说法,但这句似乎可以商榷,通胀的唯一原因是货币当局多发了货币,如果货币量不变,生产率的提高会使货品价格不断下移,光凭侃价出现不了通胀。

你好,金博士:

货币量从来都不是问题。请参阅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6344

通涨其实和货币发行量无关。古典的这种看法,其实是在默认产品单位价值不变而且产量增加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价值是可变的,商品的总数量也不是总在增加的。

比如粮食市场,当减产歉收的时候,货币并没有多发,但是粮价会上涨,粮食制成品也会减少,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价格变化是供求速度相对变化的结果,与其绝对值没有关系。

===========

另:侃,聊也。侃价,聊一聊“价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1 23:22:27编辑过]

所谓货币多寡,全是对社会商品总供应量而言。既然经济是动态的,或者不均衡,那么理论上的货币供应也应当是不均衡和动态的。当然,能做到这点简直是不可能。经济学一个基本立论就是“增长”,自发的和本能的增长,所以可以单方面理解为货币供应的增量是否恰当。于是,在假定货币供应不变的前提下,出现的会是通货紧缩而不是膨胀。

国家足够大,或者国家足够开放,局部乃至更严重的自然灾害,也不会因粮食匮乏造成通货膨胀,其实也就是说不大会出现明显的粮食价格上涨现象。前一个条件是局部灾害是大国粮食供应的常态;后一个条件呢,显然,粮食价格是全世界供应和需求总量决定的,而不是某一个局部决定的。

目前比较成型的说法是,轻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经济发展。因为的确可以提高投资预期和消费预期。

事实上,从经济史所看到的,人类社会总的通货供应就是不断膨胀的,并由此出现人类前所未有的繁荣。

物价涨跌不一定与货币量有关,但货币量激增一定可以引起物价上涨,这是不言而喻的。

最佳货币量无法确定,因为物价(平均物价)是由货币量与流通速度共同决定的,货币当局不敢说自己的货币量适合,是因为无法知道流通速度会有怎样的变化,流通速度对货币量作的反应不是线性的,当货币量刚开始增加时流通速度是减慢的,可过了某个不固定的点,流通速度会突然转为加速。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美联储就像世界发钞行,美国在向全世界收铸币税。当流通速度减慢时(被别国收藏起来)美联储就要多发美元,增加一个阿富汗使用美元,美元就要多发一点,中国宣称要部分改储其他货币,美元就只好少发一点。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以下是引用金丝铁线在2006-11-13 1:38:00的发言:

当流通速度减慢时(被别国收藏起来)美联储就要多发美元,增加一个阿富汗使用美元,美元就要多发一点,中国宣称要部分改储其他货币,美元就只好少发一点。

如果流通速度加快了,已经多发的美元怎么办?美国是否要回收美元?如何回收?

按照习惯说法,货币少发一点时货币就增殖了。现在美国因为中国改储它种货币而少发,为何美元反而对人民币在逐步贬值?

参阅:“投资及货币流动”系列文章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9650

以下是引用钱皮在2006-11-13 10:0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金丝铁线在2006-11-13 1:38:00的发言:

当流通速度减慢时(被别国收藏起来)美联储就要多发美元,增加一个阿富汗使用美元,美元就要多发一点,中国宣称要部分改储其他货币,美元就只好少发一点。

如果流通速度加快了,已经多发的美元怎么办?美国是否要回收美元?如何回收?

按照习惯说法,货币少发一点时货币就增殖了。现在美国因为中国改储它种货币而少发,为何美元反而对人民币在逐步贬值?

 

如果流通速度加快了,减慢发钞速度,提高利率减慢流通速度,发行国债回收流通的美元(将问题推到将来)

美国因为中国改储它种货币而少发,但数量不足以抵消中国改储消息引起的流通加速,这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如果少发的数量抵消甚至超过这种流通加速,中国就会有一个很舒服的价格实现改储,现实是,只要你改储,美元就会下跌,你就是在以低价抛售自己的美元资产。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以下是引用金丝铁线在2006-11-13 11:50:00的发言:

如果流通速度加快了,减慢发钞速度,提高利率减慢流通速度,发行国债回收流通的美元(将问题推到将来)

美国因为中国改储它种货币而少发,但数量不足以抵消中国改储消息引起的流通加速,这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如果少发的数量抵消甚至超过这种流通加速,中国就会有一个很舒服的价格实现改储,现实是,只要你改储,美元就会下跌,你就是在以低价抛售自己的美元资产。

嗯,可以看出,金博士对西方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学得不错。

请博士注意以下问题:

1:货币的概念是广义的,国债也是一种货币,只不过流通性有些不同而已。用现钞换国债,只是改变了储蓄的方法。

2: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储蓄”概念是不可取的,是一种循环定义。所谓储蓄,即保持对货币的所有权。而货币所有权一经获取,就处于被储蓄的状态。居民取得货币所有权之后,这个所有权是不可剥夺的,否则就违背了私有制的原则。

3:减慢发钞速度,并不能减少货币存量,货币依然在增多,即总储蓄在加大,只不过是增速慢一点而已。

4:流通速度和货币存量无关,是流通体制的问题。用泵把水从一个池子抽到另一个池子,抽水的速度和池中的水量无关,是“泵”的问题。

阅读链接:流理论和宏观经济学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700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4 8:13:17编辑过]

国债,可以理解为广义的货币,也可以理解为广义的商品。后一点可以从国债截流用于消费的货币通量上可以证实,至于发行国债回笼的货币是否会回流到货币供应上,我以为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毕竟有另外一个不回流的抉择。即使回流,通常用于投资的国债,在增加消费资金的同时,更增加的是商品供应,可以在新的平衡上做追究。

阶段性作判断,货币存量当然和货币发行速度没有直接的必然关系。但发行货币的依据却一定是社会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存量状态。在另一个帖子里,我提及电子货币的问题。在电子化条件下,货币发行的方式和流入社会流通的方法,都和以往的货币相当不同。货币瞬间发行是一个方面,货币的瞬间回笼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意思是说,货币发行当局比以往有着更神速和简捷控制能力。

以下是引用钱皮在2006-11-14 8:09:00的发言:
 

 

 

1:货币的概念是广义的,国债也是一种货币,只不过流通性有些不同而已。用现钞换国债,只是改变了储蓄的方法。

2: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储蓄”概念是不可取的,是一种循环定义。所谓储蓄,即保持对货币的所有权。而货币所有权一经获取,就处于被储蓄的状态。居民取得货币所有权之后,这个所有权是不可剥夺的,否则就违背了私有制的原则。

3:减慢发钞速度,并不能减少货币存量,货币依然在增多,即总储蓄在加大,只不过是增速慢一点而已。

4:流通速度和货币存量无关,是流通体制的问题。用泵把水从一个池子抽到另一个池子,抽水的速度和池中的水量无关,是“泵”的问题。

阅读链接:流理论和宏观经济学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7006


流通性与货币量同样重要,如果流通速度为零,等于货币被窖藏,货币量再大也不影响物价的。

那几个连接似乎看不到全豹。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讨论]储蓄

以下是引用金丝铁线在2006-11-14 20:11:00的发言:

流通性与货币量同样重要,如果流通速度为零,等于货币被窖藏,货币量再大也不影响物价的。

“窖藏”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近似的“储蓄”概念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里是一个循环定义的东西。

“窖”,即所有权“域”。如果按照拥有所有权来界定,货币一经发行,即处于储蓄(或说“窖藏”)状态,不是被你窖藏就是被他窖藏。没有游离于“窖”外的货币。

流通性其实是一个泡沫经济下的伪问题。作为理性人,需要窖藏就窖藏,说明他没有交换需求。从外部推动的流动或者需求不符合理性人假定,因为理性人是自主的人,用心理学的语言讲,理性人行为是“操作行为”而非“反应行为”。流通性是理性人行为的结果描述,而非一种外部需要。

现实当中的流通性,可以通过改进辅币结构、改善“泵”系统得到提高。但是,这种外部改进,只能增加货币经济的泡沫性。

新链接:http://ecoblogger.bokee.com/2081962.html流理论和宏观经济学

窖藏的问题是含糊的,但也是具体可见的。拿股票来举例吧,一支股票三亿股,一天成交三百万股,就是说百分之九十九是窖藏的----在那一天,应该说有部分仅是没有成交-------挂在高处了,理解上我们仍可当它是窖藏了;出了个好消息,开盘无量涨停,等于那天所有的股票都窖藏了;当然,出坏消息的日子我们也见过,窖藏的股票全部出来排队在跌停上!可见,股票多了还是少了,不但要看盘子大小,还要看流通速度,更夸张的例子也有,T+0的武钢认沽权证,一天成交十六倍于盘子总量!货币也是同理,钱发得虽多,只要窖藏得多,流通慢,感觉钱就不多,金圆券带来通胀最厉害的时候,货币一天要周转四次!可不是满世界铺天盖地都是钱,物价怎能不涨?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谨编辑为红色醒目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