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原创首发]也谈“农民穷活该”

曹国奇先生一篇“农民穷,活该!”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9697很是一鸣惊人,虽说骂声一片,但是毕竟吸引了不少眼球,在各个网站上都被众目所瞩,在“人大经济论坛”上更是跟帖讨论长达26页之多(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56&replyid=650051&id=77593&page=1&skin=0)。

无论是马克思的错误的客观的劳动价值理论还是西方经济学矛盾百出的需求理论,都不可能给出中国农民穷或富的解释,这个原因惟一的是政治性的。经济学也不可能给出解决农民经济地位的办法,否则它就不是科学的经济学了。

但是,无论曹国奇错得如何离谱,我还是要附和一声“农民穷,活该!”

 

 

早两年一位教授在地球经济论坛上说到农民的白菜贱到何种程度云云,我就说“活该”,质问谁让他种那么多的大白菜了,用珍贵的土地去生产没人需要的大白菜是浪费资源,是用资源赌博,现在他赌输了,就应该愿赌服输。附和“农民穷活该”,并非不同情农民的经济地位,而是这种地位的形成有农民自身特性决定的因素在其中,农民自己要负很大的一部分责任。

 

 

农民要改变这种境况,必须从自身做起,而不能坐等外部条件和施舍。

之一,要政治觉醒,政治觉醒才能经济翻身。要敢于对不平等的城乡二元户籍分割政策说“不”。要对在城市务工的二等公民“农民工”身份说“不”。

实证的经济学是在默认现有所有权结构合理的情况下展开的,而规范的经济学是在假定一个合理的所有权结构下展开的。都是以“公平”为前提的。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所有权禀赋并不公平,所有权获取的途径并不干净。近代中国农民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公平的社会地位定位之上。

土地改革曾经给中国农民在局部创造了一个公平的所有权结构局面,但是,现在是“胡汉三又回来了”,农民手中的所有权随时都有被无偿再剥夺的可能。农民的政治权力几乎没有安全保障,因此,经济权益受到侵害是难以避免的了。

之二,农民要善于利用经济手段。粮食是必要需求品,离开粮食大家都得死。口粮本来是无法商品化的,商品化了就对农民不利。因此,在国家要推行粮食商品化的时候,要尽可能采用随机应变的对策,即实行完全的“订单农业”方法进行生产。现在的问题,就是由于在没有订单时就开始生产这种盲目行为造成的。如果继续盲目生产,形成库存积压再为销路发愁,就是自己的事儿了,自己要为自己的盲目行为负责,抱怨没有用。

必需品是没有价格的,或者说是以无价的生命作为交换的。如果农民完全实行订单生产,粮食价格就是农民说了算,你要价1001kg也无妨,如果没人愿意出价,你就只种够自己吃的就行了,看看谁可以抗得住。如果有农民愿意签订11kg的合同,那就说明有人觉得这是合算的。而如果你签订了生产合同,就不要再抱怨价格高低如何了。这时候再抱怨,就只有说你“活该”了,谁让你自己吃饱了撑得,非要去给他人生产粮食?!

千万不要相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是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市场这种经济学屁话。效率是基于公平而言的,公平才是最大的社会效率。现在,公平的前提就不存在,你还和他谈什么效率?避谈公平的效率只是对某些人或者阶层的“效率”,粮食生产者充分竞争,对市场上的粮食消费者来说是最大的“效率”,而不是对粮食生产者自己的“效率”。

之三,要把以上两项结合起来运用。外国的农民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敢于把番茄土豆堆到市政府门口,而中国农民只有自己默默流泪把它倒在河里,还要偷偷地倒;外国农民敢于把拖拉机开到城里堵住交通要道声张自己的权力,中国农民则只会被城管打得到处跑。如果敢于用政治手段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农民的地位就会得到根本改变。

 

 

什么?钱皮是否在倡导新的农运?不是了,你不要扣这个大帽子好不好?中国农民最好打发了,农民运动都是逼出来的,不是谁想倡导就能倡导出来的。虽说钱皮认为中央政府现阶段的轻税薄赋多予少取的农业政策尚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至少缓解了一部分社会矛盾和推延了矛盾的爆发。因此,钱皮并不像教授那样反对政府的现行农业政策。

[em05]

[此贴子已经被邱晓云于2006-11-15 11:44:32编辑过]

欢迎原创!编辑为标题醒目。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楼主应该是很久没和真正的农民打交道的人。

实际上,在人均不到1 亩的的情况下,仅仅生产口粮是不可能有什么前途的,如果粮食真的可以由农民自己说了算,那中国农民就不具备中国特色了。

当一家n口在等着消费的时候,谁能挺住粮食的价格?谁最后挺住了,谁是傻子。因为中国农民太多了,但从来就没有什么野心,充其量只是想有个温饱。谁都不愿意做出头鸟,谁都是因小失大,你让中国农民如何?不要说农民,就是城市中,见到小偷,大家不也都不管吗?道理不是一样吗?

曾经他们可能会站起来,但是历史证明,他们不过在一次被当成猴耍了一八,而且被狠狠的利用了一票。他们会相信什么?他们相信,活下去就可以。

农民很卑微,他们很少有远见,所以,他们定会受穷。但是远见是什么造就的?

是知识。可没钱,没有了传统,拿什么维系知识?

农民穷真的活该。但是,是他们的错吗?

我知道,楼主没有说是他们的错的意思,但是还是看了很生气。

流年里,期待你不变的笑容。
楼主应该知道,曹先生原来的想法与你相近,尤其是“之一”。事实上,恰恰是论辩,使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他认识到正是城市不发达才使得农民穷。楼上这位的逻辑不成立:即便农民人均占有土地更多,无论是粮食还是蔬菜,譬如工业品,超过需求后必然是谷贱伤农。因此,只要农民所占的比重大,产品相对单调,更重要的是分工相对单调,从而需求匮乏,那么,农民靠土地就不可能富裕。在工业时代尤其如此,全世界没有一个大国能靠农业致富,那与户口等东西毫无关系。
non omnis moriar

[讨论]

以下是引用章启晔在2006-11-15 23:21:00的发言:
楼主应该知道,曹先生原来的想法与你相近,尤其是“之一”。事实上,恰恰是论辩,使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他认识到正是城市不发达才使得农民穷。楼上这位的逻辑不成立:即便农民人均占有土地更多,无论是粮食还是蔬菜,譬如工业品,超过需求后必然是谷贱伤农。因此,只要农民所占的比重大,产品相对单调,更重要的是分工相对单调,从而需求匮乏,那么,农民靠土地就不可能富裕。在工业时代尤其如此,全世界没有一个大国能靠农业致富,那与户口等东西毫无关系。

1。谷贱伤农,大家都知道。但是,为何要有超过需求的生产呢?这种生产其实已经脱离了经济学的对象“理性人”的行为模式。

2。国家或许无法靠农业致富,但是农民可以靠农业致富,例如占人口比例较少的美国农民。户口障碍,恰恰是维持高农业人口比例的重要政治因素。如果没有户籍障碍,大量的农业人口会更加顺利地城市化,农业资源会集中在少数农民手中有利于集约经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7 9:15:19编辑过]

第一个问题,要是你能回答出来,你就是中国仅有的经济学大师了。

第二个问题,你的逻辑出问题了,农民靠农业致富在个体上当然是可能的,在总体上是不可能的,美国的农民至少在当前是要政府补贴的。户口障碍其实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的反映,上海人均月薪不过2000有余,而上海的房价是多少?给你上海户口,甚至让你进入公务员队伍,你就城市化了?想当然。

有次我去超市,黑车老板讲好了价钱,打工的司机认为太少,我同意加2元,因为我去的时候乘的是公共汽车,觉得好像是远了些,事实上是我错了(因为公共汽车是绕道的)。他是湖南人,很明显属于认为社会不公平的那类,他谈到离我家不远的房子的价格,我告诉他那里大多是外地人和被赶出市中心的上海人,我买房时还是靠贷款30万才买下的,当时房价不到40万,而现在要90多万,好像我富裕了,但我只有这么一套房子。当我问他在附近垃圾桶里捡东西的老太是不是上海人时,他的脸色彻底平和了:哪里没穷人!?

请问那老太没城市化吗?有户口问题吗?可她显然比大多数农民都不如。在城市里连草都是有主人的!而中国除了赤贫的数百万农民外,大多数贫困农民现在起码饿不死了,难道改革开放没惠及农民?何况至少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都是最近25年进城的。他们进城就富裕了?

别以情绪代替思考。

non omnis moriar

  城市化有两个途径:农民进城和农村城市化。这个大趋势说明城市化是一件好事,否则就无法解释这个事情的存在。既然连乞丐都往城里跑,你说进城是不是好事?

  当然不是说进了城就是富人了,城市里也是贫富有别的,但是,不能因此剥夺了公民的迁徙自由和选择权力。这是公平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8 9:50:08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章启晔在2006-11-17 22:33:00的发言:

第一个问题,要是你能回答出来,你就是中国仅有的经济学大师了。

这不是一个什么难题,答出来也不是什么大师。

我要说的意思是,超额需求问题已经不是经济学的对象了,经济学一开始就是研究有效需求的,理性人的需求是有效需求而非超额需求。现代经济学的均衡理论建立在超额需求概念之上,这一点已经和理性人假定自相矛盾了。

主贴的意思就是因为农民无订单盲目生产才“穷,活该”,希望农民走订单农业之路。如果继续盲目生产,后果只有自己承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8 23:20:36编辑过]

老兄,我们不知道财富在宏观层面上到底是怎么构成的,也就是说财富是什么。但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财富的多寡取决于社会分工,所以大国是不可能靠农业富裕的。既然财富来自人群,那么人多的地方相对而言必然财富多,因此即便在1978年的中国也是城市富于农村(哪怕上海的富裕程度不如荷兰的一个小镇)。

第一个结论必然是在产品同质化程度相对高的农村至多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这正是现在大多数农村的现状:农民不至于饿死,但缺乏现金去购买诸如教育和医疗服务。要农产品有出路,中国的问题恰恰在于城市消费能力不足,曹先生就是因此转变观念的,当然,他一向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二点,我们考虑城市消费能力为什么不足的话,我们很容易把握人聚集在一起并不意味着更富裕的事实。据说有过改革的设想,以是否拥有住宅为条件确定户口,可您想有多少人能够在上海靠自己买房子住下,而且要住若干年(就是说还能在城市赚钱),那真会比现行制度更好吗?城市消费能力不足的因素很多,其中肯定有一条,在中国新近城市化的人口太多。即便美国让您自由移民,我不怀疑您今后能够立足乃至富裕的能力,但第一代靠劳力(哪怕是脑力)的移民往往是为子孙打基础而已。再说,放开必然是双向的,听我认识的某个人说他在安徽的地每亩涨到了五万元,要是允许随便买地,您认为土地兼并造成的动荡在中国历史上还不够多吗?

non omnis mori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