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探访我国最冷小镇:温度计冻裂触屏手机失效(图)
零下46.6℃ 到底什么感觉 本报记者探访中国最冷小镇 特派记者 许康平 摄影报道
新华社1月16日报道:内蒙古呼伦贝尔现零下46.6℃极寒天气。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街头冰雾弥漫,行人呼出的气瞬间凝成了霜花。1月16日,呼伦贝尔市局部地区夜间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6.6摄氏度,这已是从1月8日起当地气温连续第9天低于零下40摄氏度,为入冬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低温极寒天气。
这个局部地区,其中就有图里河镇。零下46.6摄氏度,图里河镇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冷成名”。
本报1月17日A8版《北方的冷是真的冷 零下46.6℃是什么感觉》的报道中提到一篇网上关于图里河寒冷的文字:树木、枯草上满是霜挂,这样的风景已经无人去欣赏。匆匆行走的人都像圣诞老人一样脸上都挂满了白霜。平日里柔软的鞋底也变得僵硬,走在雪地上总有会随时摔倒在地的感觉。
寒冷的气温让你无法在室外停留很长时间,若你的双手裸露在外,只需短短的两三分钟就会让你感到钻心的痛。室外的金属你可不要轻易地去用裸手接触,那种寒凉会让你受伤,若你的手上潮湿还会瞬间被粘在金属上。
你若是男儿,在这种寒冷的天气下,还会体验到你的“小宝贝”也怕冷得藏到了肚子里……
1月18日,也就是这篇报道见报的第二天,我就踏上了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图里河镇的旅程,亲身去体验零下46.6℃究竟是什么感觉。
我是一个喜欢冬天的人,自认为很能抗寒。但零下46.6℃,出发前,还是让我胆怯了一阵。
出发前一天,我就打电话给在内蒙古海拉尔市居住生活的朋友,问她我需要准备些什么。根据她的嘱咐,我去超市买了保暖内衣、冲锋裤、登山鞋、厚帽子、厚手套和很多双袜子,再加上同事提供的防寒服,这就是我的“装备”了。
我穿上五件衣服四条裤子四双袜子
图里河镇位于内蒙古东北部(距漠河约390公里),属亚寒带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年平均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50.2℃,是全国最冷地区之一,每年只有90天左右的无霜期。
那里的气温有时比中国最北的漠河县还要冷,这和两地的海拔高度、地理环境有关。
我从杭州到图里河镇走了差不多两天的时间:第一天早上从杭州飞往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下午又飞往呼伦贝尔的海拉尔,第二天早上从海拉尔到图里河,需要坐6个小时的火车。
飞机在呼和浩特落地前,乘务员说地面温度零下15℃。我穿着保暖内衣、外套和防寒服,在机场室外体验了一下,不是很冷,感觉良好。
飞机在海拉尔落地前,乘务员说地面温度零下28℃,我又添了一件毛衣。一出舱门,风吹在脸上,就感觉到冷,一定要戴上手套和帽子了。一眼望出去,整个城市就是白色的,走在路上,就听到咔嚓咔嚓踩冰的声音。
第二天下午终于到了图里河。那时太阳开始落山,温度下降很快,我将背包里所有衣物全穿在身上:五件衣服、四条裤子、四双袜子、两顶帽子和一双防寒手套。
手套是杭州买的,200多元钱,著名户外产品,营业员说可以抵御零下20℃的气温。只是手套非常笨重,使用不方便,我在当地又买了一双便捷的手套,4元钱,也非常暖和。
带去的5支温度计全冻裂了
在这个只有一万多人的小镇上,年轻人很少,他们大多数人到附近的牙克石、海拉尔等城市工作,或者到山东、河北等地打工赚钱。
一到晚上,路上就看不到人了,寂静得可怕。晚上10点后到清晨7点间,是温度最低的时候,路上会弥漫起霜雾,当地人称之为冒白烟,“冒白烟最大的时候,路上,我和你面对面在街道两旁站着,谁也看不见谁”。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当地人拿出了当时用手机录的画面,从画面上看,能见度确实不到两三米。
路上的人们基本都只露出一双眼睛,如果逆风行走,他们的哈气会立刻变成白色的霜雾挂在口罩、眉毛、帽子等等所有有毛须的地方。
我在呼和浩特买了五支温度计,在我到达图里河的第二天早上就全冻裂了。
因为要拍照,我的右手没有戴手套,手部露在外面的时间不能超过两分钟,不然会麻木失去感觉,需要许多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我也不能戴口罩,因为如果戴上了口罩,呼出的气就会往上蹿,没一会儿我的眼镜、眉毛和头发上就结起了冰。
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室外,相机工作正常,但镜头的对焦功能和相机的连拍功能失效。相机的电池性能会迅速下降,没拍几张就显示只剩一格电了。手机也一样,如果是触屏手机,可能会无法操作或者反应变得很慢。
不过回到温暖室内,相机电池、手机功能就会恢复。不过镜头上会有雾气,得过半个多小时才能使用。
棒冰冬天卖得比夏天好
图里河的街道上,有不少小摊贩在室外卖一些山货、干货、瓜子等,他们穿的比我厚实多了,在等待生意的时候,需要不断地跺脚。
路上遇到一匹拉煤的马,主人正在修理工具,全身布满白霜的马站在那里不停哆嗦,四只脚中的两只是踮起来的,或者腾空几秒。主人说,马也怕冷,只有跑起来才不会哆嗦。
过了一会,那匹马突然倒在地上,我以为被冻坏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是马在打滚,把身上的白霜抖掉。
这个季节镇上有许多地方可以买棒冰。棒冰都是摆在室外的,开店的人说,这些棒冰冬天卖得比夏天好。
我没见到有人在路上吃棒冰,遇到两个年轻人,我问了一下,对方说:“我们这里,夏天吃冰激凌,冬天吃棒冰。”
当地人吃的都是些干货或者肉类,很少见到蔬菜。镇上有一些农贸市场,都是室内的,有暖气。
每家每户里都有土暖气,烧的是煤。土暖气用来供热,也用来做饭。室内温度二十来摄氏度,室内外的温差达到六十多摄氏度,进屋的人第一件事就是脱衣服。
午后,图里河的气温升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有阳光相伴的话,对当地人来说,就是“太暖和了”。
大家都会出来晒太阳,不过方式可不像我们,坐在阳光下喝喝茶,聊聊天,他们需要不断走动,否则脚指头会冻麻掉。
所以,我没有在大街上看到当地人站在室外聊天的。在图里河,如果你在大街上遇到个熟人,得边走边问:“嗨,你吃过了吗?”
听到另外一个传说
网上说,不能在室外解手,否则会被冻住。
这个我也试了一下,事实上没有发生这种情况。
有一位当地开饭馆的大伯对我说,听说在图里河零下62℃的时候,有人在外面“嘘嘘”,结果真的冻住了,后来是拿着木棍敲掉的。
但这只是一个传说。
不过皮肤确实不能长时间暴露在外,我戴的连体帽,鼻尖露在外面,回到杭州至今,我的鼻尖上还有被冻伤的痕迹。
图里河已经连续几年因为天气冷被全国媒体关注,有当地的人路上跟我开玩笑,说帮他们申报个“全国最冷城镇”的称号,这样也许能开发一下当地的旅游。都市快报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