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余氏散文,包装得光怪陆离,骨子里还是微言大义的路子,屁大的事最后都要上升、升华到文明、中华、千年等宏大概念上去,那是一种高级蒙事,焉能不累? 说散文在乎一个“散”字,也是老套说法了。这里面大概90%是正确的,但还有10%的地方值得存疑。如果不清楚那10%的可疑处,只在所谓“形散神不散”上用功夫,最终也难臻上境。以国人偏重东方文艺的思维方式,我们较少认识到:逻辑本身也是一种美,条理精当、理性焕然,并非一种天然与文学为敌的东西。西方随笔家因为不存在对逻辑、理性的文化拒斥,所以,他们一旦“散”起来,与国内散文家的“散”,就不是一种“散”法。看一个思维能力原本不济的人频频强调“形散神不散”,就像听性无能者讴歌“坐怀不乱”一样,味道不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