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德勒茲論培根:感覺的邏輯

    偉大的藝術是被巧妙地規劃的,即使在規劃中也有大量屬於直覺和意外的東西,然而這些東西來自對規則的欲求,以及用一種更劇烈的方式將真實回歸到神經系統之上。
??
??——
培根(Francis Bacon, 1909-1992)
??
??
 
??
??1.0
引言: Mobius strip,經過摺曲,產生一種內裡翻出,內外交錯的空間。拓樸學的啟發,拉岡很喜歡用的比喻,德勒茲也曾用過。非歐幾里德幾何學的發展,歐氏與非歐無所謂對錯,只是各自有不同的公設而發展出不同的空間觀。作為一個主體的人與外在物理世界的關係,其實不只一種 感覺也有自身的邏輯。我們由此進入培根的世界。
??
??1.1
培根作品中的形體(Figure):培根與未來派的相異之處(時間的問題)、與立體派的相異(時間與空間的構成)、與抽象或抽象表現主義的相異(如何繞過知覺,直接作用於神經,感覺的問題;如何避免再現與符碼的指涉)。雖然我用的是所謂的流傳下來的技法,我還是試著用它創造出截然不同的東西來,那是這些技法以前所未曾做過的。(培根)
??
??1.2
形體的狀態:培根如何製造隔絕的空間,避免再現以及隨之而來的敘事。(圖例)
??
??1.3
形體的「變」(becoming
??
??1.3-1
形體如何變成無器官身體:培根的形體或許仍然是有關主體的,但這個主體卻是破裂的,溢滿了能量與強度性,與有機的組織無關,而是一個逃離既定器官功能的無器官身體。或者毋寧說,培根的形體是個開放式的無器官身體,身體的內部不斷地在扭曲變形,同時也經受著各種外部力量的侵襲,一切的暴力與強度在此交會、摺曲,形成一個彷彿在捲曲或抽慉扭動的形體。因此,一個正在嘔吐的形體(圖例),或是一塊腐爛的肉塊,其中並無明確的主體的疆界可循。這點而言,培根筆下的(或說德勒茲詮釋下的)無器官身體,就像是一個鏡像階段之前未成形的主體。從這裡,德勒茲從藝術作品中讀出了逃離僵滯固化的主體與世界之間關係的一種可能性。
??
??1.3-2
形體如何變成動物:德勒茲認為培根所畫的形體並不是那種表現主義中絕望焦慮的主體;相反的,這是一種尼采所謂的自我肯定的酒神式的肉身。人變成動物,不是一般意義下的獸性的出現,而是要讓身體中不斷流動的生命力得以湧現。培根的呈現方式,是將再現式的形象扭曲化,並讓創作的痕跡,包括隨機式的手法,如用手、用布塗抹,拋擲、噴灑顏料,讓顏料自由流動 這一切只是為了要讓時間在這些會腐朽的形體上面所施加的暴力得以呈顯,而且這些歇斯底里的場景全是在一種劇場式的隔離空間中出現,讓人的視線無從逃避,也不會把這當成是一段故事。唯有在肉舖中,培根才是個宗教畫家。德勒茲如是說。
??
??1.4
一個身體或兩個身體:兩個身體的交合糾纏,或似角力扭打,亦如交歡媾和。(意圖回到前鏡像的原初狀態?融合又推離?)
??
??2.0
力(force
??
??2.1
如何使看不見的力量得以被看見:超越具像(figurative)與切斷引發敘事的聯想,直接專注於力對於形體的作用。
??
??2.2
吶喊:培根所畫的吶喊,彷彿是整個軀體都要從吶喊的口裡逃亡出來,或者說,透過吶喊,身體的最內部與外在的世界接觸。這個張開的口,卻是一個空隙,讓具體再現的形象消失,變成流動的力,引向不止息的變異。(圖例)
??
??2.3
吶喊中的兩種力:一、吶喊本身可感的力量(這在Munch那裡已得到清楚的表現);二、使人叫喊的那種無法直接感覺得到的力量。
??
??3.0
身體 感覺(sensation
??
??3.1
感覺的暴力:當我們說繪畫的暴力時,它與戰爭的是毫無關係的;感覺的暴力對立於聳人聽聞、陳腔濫?#123;的再現下的暴力,感覺的暴力與它對於神經系統的直接作用合而為一。
??
??3.2
不斷生產的多層次感覺:作為一種無器官身體的形體,只能以自身的可見性使不可見的力量得以呈顯,讓外在的力與自身的能量相遇、對撞,產生層層的縐折,或者說,各種層次、各種領域的感覺,當這些感覺相互激盪、迴響之時,也才產生了新的生命力。(cf. chapter 7.
??
??3.3
三聯畫(triptychs)的節奏:使不可見得見,即是在繪畫中引入時間(作為一種力)的概念,同時,形體自身也有其時間性,也就是形體的節奏。要畫出感覺,在根本上就得畫出節奏。(德勒茲)三聯畫是肉體的多重繁衍或相互交織、指涉,而沒有支配的中心。打破敘事、沒有先後連慣性的相連圖畫,更增加了變向、振盪與迴響的可能,為作品提供新的節奏。(cf. chapter 9
??
??
 
??
??
萬物都在享用你的那句名言:
??
??
它道破一切生的意義:死和變。
??
??——
馮至

??
??
 
??
??
參考資料:
??
??
黃海鳴,從「時間」、「空間」來談培根的作品,現代美術36
??
??Sylvester
,培根訪談錄,台北:遠流,1995
??
??
羅貴祥,德勒茲,台北:三民,
1997
??
??Ernst Van Alphen
Francis Bacon and the Loss of SelfLondon:Reaktion Books1992

 

     转自中国教育人博客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