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个已婚妇女的华丽自淫

 

在看的书是严歌苓的《密语者》:故事很老套。一个结婚多年,处在婚姻深处的女人,已经进入了夫妻关系的真正安全期了。这时,她沦为一个密语者。密语有两层含义:一,对自己的丈夫,她呈守势,她已经习惯和他淡然背对,不再交心,不再交流 ,对彼此的感觉都已经钝化成最安全的粘稠沉默。这里的密语。是秘密的密,她从未向他倾诉过自己心底的一些陈年波澜,倒不见得是戒备,或是保持距离以获得安全感或审美快感什么的,我看更多是老夫老妻,感情陈旧,以至于倾诉欲疲劳。连平地生风波的兴致都没有了。

 

 

怎么形容这样一个女人呢,她茕茕于人世,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泡图书馆,一个人在网上游逛,她表情戒备,她凛然难犯,她眼神笔直,她唇角紧闭,她的身体是封闭的,她对外部环境是封闭的,她对丈夫是封闭的,也可能是经历了太多的磨折,她已经止住了贪欲,不再饕餮,在生活中只求安,不求爱了。总之,从一切表象线索来看,这都是个体内已无爱情余火的,类似于精神阉人的无欲者了。

 

 

实际上呢?这是个色心不死的女人,表面上的灰烬,无法扑灭她内心的余火……精心挑选的一件衣衫,看似低调,在不同光线下却会异色,用窗帘上拆下的玻璃珠自制的精巧凉鞋,衬的一双纤脚真是嫣然百媚,这些淡然不经意的物化细节,正是那些内心余火的余温。呵呵,她物质富足,她前景明丽,她的未来一马平川,她还需要什么呢?不外乎一双注目的眼神,使这些暗自用心的细节得以被照亮和关注,这时,第二个密语者就出现了。他无色无味,他无影无型,他没有质感和形态,可是他无所不在,他是她的网络情人。

 

 

密语的第二层含义是:泄密。她的身体,她的记忆,她的背景,她体内一切奢侈的细节,都在华丽的泄密,对他。我实在懒得复制情节了,这是书尾页上的简介:“《密语者》是女主人公乔红梅收到网上陌生追求者的来信。他那近乎神的感知能务,使她第一次产生了打开自己的欲望,倾诉属于自己内心的秘密:她童年的江南小村,她与丈夫格兰的异国情缘,他们稳定平淡的婚姻生活隐藏的创痛……他是谁?几乎幽魂一样熟知她的一切:她臂部的胎记,焦虑时咬指甲的习惯,她脚上饰缀的玻璃球散发的“惊人的性感”,甚至情感世界微小的波澜”。

 

 

你一定很失望,就象我一开始那样,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可是看着严歌苓这样一个处处求工,险中求胜,从不落旧窠的人,来玩一回别人玩剩的题材,恰恰是我的阅读动机。如果用一句话压缩这个故事,那就是:一个已婚妇女的华丽精神自淫,通过文字的手脚,完成抚摩,注目,厮磨等挑逗手势,达到话语调情的高潮,最终得到意淫的快感,所有的网恋,不都是这个路数么,不稀奇。

 

 

我在想的事情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能素质,好象体质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它只能与某种爱情模式匹配。有些责任心和妻性超强的女人,不论是嫁给张三,李四,王二,爱的,不爱的,她都会相夫教子,贤惠持家。而你让安娜.卡列尼娜或是《陌女来信》中的那个女人去履行这样一个模式,她们不是搞婚外晴,就是沉闷致死吧,他们的爱能太多,婚姻的容器太浅,消耗大的自然食欲大,食量也大,喂给她一点婚姻的小盘小碗装的碎食,她是真的吃不饱,饿的慌,挣扎的结果,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这是个容器使用不当的问题,或者说,是容积和货物不配套的问题。撇开对婚姻的不适,他们都是本性纯良的好女人爱情好比光波,每种颜色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并没有高低尊卑,一个人的爱情并不卑下,柴米之爱也不见得比精神之爱更理直气壮,每个人顺应自己内心格局去布局,选择适应自己的模式,并尊重他人,这种屈身理解的善意和柔软度,在我看来,就是温情所在.我无意故意大家搞婚外恋,我只是觉得,很多事,应该有人性化的理解,不要把人生观的落差扩展到人身攻击的高度.所以,我一看到那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摆出天下头号大贤妇兼温情代言人的态势,拿婚姻责任那套狗屁装逼理论去劈杀别人的暴力分子,就烦。

 

 

就比如这个故事里的红梅,她就是必须在两角以上(也就是说,至少是三角)恋爱中才能得到满足和快感的人。她只能爱上作为第三者介入的男人。她最初爱上格兰(她的后夫),因为他介入了她的第一次婚姻,她后来爱上网络恋人,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她需要平静无波的安全婚姻,更需要失重带来的震荡,她体内最鲜活的那部分生命,深埋在一种妖性之中,这种妖性在平直的生活里,被催眠了,只有当平静的生活被外遇划破时,这种妖性才会被激活,它附于型,就是表达欲的复苏,在和密语者的对话中,自己刻意去回避的,对同床共衾者也不能提及的,在大脑里已经消隐的一些信息,被重新组合复制还原了。陈旧的苍白生命被去皮了,被惯性催眠的生命之流被截断了,一个彻底被翻箱倒桂,把生命的底部都打翻在地的人。带着新鲜的痛感和生命的腥气。

 

 

所以,这个外遇带来的,还是良性后果,她在和前夫离婚后,才真正的和他享受了一次彻骨快感的性爱,和网络情人恋上以后,也是一样,她疲塌的性生活质量,迅速被提高了。最垃圾的还是结尾,你一定已经猜到了(就象我一样),这个密语者,居然还是枕边人,老公到底还是最了解她的人,看破她妖异的本性,只好再扮一次第三者(这次是插足自己的婚姻了),总算才重新激活她沉睡的爱欲,但是故事还是太残破了-----老夫老妻耍花腔的网络恋爱海外华人版,真他妈的。这本书故事尚可,技术不错,可是太配不上严歌苓了,而且我通篇读下来,觉得口感不适。我反复的踌度,到底这个不适的感觉缘何而来呢?也许我的思路过于免责,我是不是也该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有可能是:因为阅读量的增大,磨损了我的阅读快感,我是一个被精细的精神食粮过度喂哺,以至于食欲恹恹的,阅读味蕾迟钝,变成难侍侯的吃主儿,呵呵,越来越难有阅读的惊喜感,真他妈的。

 

 

但在严歌苓方面,我觉得她这个中篇确实远逊于她早年的短篇。严歌苓少时从过军,当过舞蹈演员,又婚变,老大出国,经历过很多磨折,算是直接经验储备比较丰富的了,但是,再优秀的作家,也有新鲜题材库被耗尽的时候,我在想,严歌苓的高潮期,是不是已经过去了。可是甘于臣服于生命力或创作力退潮的人又有几个,写字本身就是一种华服盛装的演出,习惯了聚光灯的人,只觉得日光也是苍白的,那种喷薄的倾诉欲枯涸之后,就用写作惯性和技术去延续自己的创作生命。真悲哀。

 

 

这个《密语者》的故事,格局和她早年的《女房东》《失眠者的艳遇》。其实很象,都是非常精彩的对手戏,而戏中的一个主角,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场,对手戏变成独角戏,两个人的戏份,全落在一个人的肩上,靠他的臆想,情绪涨跌,心理微微的转角,来代替情节承重,这样可以给一个人的内心空间,留下最大的活动余地,也给严歌苓擅长的心理白描留下空间。

 

 

这种心理白描技术,在两万字左右的小短篇里,只是出没于细节之中,平行于故事的情节线,为人物的行动做一些动机的阐释,或是丰满一下他的性格,润滑一下情节,使笔法显得轻悄佻挞,手脚利落的舒张开故事,可是这种发光添趣调味的小聪明,到了中篇里就成了一种滑腻,为了不再费尽心思编排故事,就用流丽之极的文字技术来运作,成了咀嚼过度的细节癖,想想看吧,如果是同样尺寸的故事格局,而篇幅却被放大到三四倍,那么加肥增宽的部分在哪里呢?〈密语者〉写的不过是一个深闺闲妇的婚外幽情,附着在网络上的,她的臆想,情绪涨跌,心理微微的转角,也不过就是闲妇的那点深闺幽思,杯水风波,这些琐细的心思,被放大过度以后,反而显得不健康,苍白,显出了叙事者的小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5 9:23:28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黎戈在2007-2-5 9:19:00的发言:

 密语者〉写的不过是一个深闺闲妇的婚外幽情,附着在网络上的,她的臆想,情绪涨跌,心理微微的转角,也不过就是闲妇的那点深闺幽思,杯水风波,这些琐细的心思,被放大过度以后,反而显得不健康,苍白,显出了叙事者的小器.

 


 

对于一个深闺闲妇来说,爱情可以主宰她的一切。她的这些婚外幽情绝不仅仅是琐细的心思,弄不好会占有她生活的全部。

俺是灭绝师太

“这是个容器使用不当的问题,或者说,是容积和货物不配套的问题。撇开对婚姻的不适,他们都是本性纯良的好女人爱情好比光波,每种颜色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并没有高低尊卑,一个人的爱情并不卑下,柴米之爱也不见得比精神之爱更理直气壮,每个人顺应自己内心格局去布局,选择适应自己的模式,并尊重他人,这种屈身理解的善意和柔软度,在我看来,就是温情所在.”

——深以为然。对人间情人或夫妻,我一直不愿意用是否“配得上”来形容他们的关系,也拒绝任何与“高攀”或“俯就”相关的概念。经常,一些在外人眼里貌似很不相谐的夫妻,却具有超稳定结构,而那些表面上符合人间佳侣模式的夫妻,关系却非常脆弱。男女间的情感匹配,遵循某种古怪的神秘模式,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世俗结构,往往敌不过一道瞬间相遇的目光。“呀,正撞上五百年前风流业冤。”借用黎戈的概念,就是一个容器相当的问题了。

但在严歌苓方面,我觉得她这个中篇确实远逊于她早年的短篇。严歌苓少时从过军,当过舞蹈演员,又婚变,老大出国,经历过很多磨折,算是直接经验储备比较丰富的了,但是,再优秀的作家,也有新鲜题材库被耗尽的时候,我在想,严歌苓的高潮期,是不是已经过去了。可是甘于臣服于生命力或创作力退潮的人又有几个,写字本身就是一种华服盛装的演出,习惯了聚光灯的人,只觉得日光也是苍白的,那种喷薄的倾诉欲枯涸之后,就用写作惯性和技术去延续自己的创作生命。真悲哀。

——就一位作家来说,能够得到如此体己的解读,哪怕内容是批评性的,也该萌生最大的温暖。换个说法,这也是一位作家所能得到的最佳回头率了。

以下是引用周泽雄在2007-2-5 19:06:00的发言:

对人间情人或夫妻,我一直不愿意用是否“配得上”来形容他们的关系,也拒绝任何与“高攀”或“俯就”相关的概念。经常,一些在外人眼里貌似很不相谐的夫妻,却具有超稳定结构,而那些表面上符合人间佳侣模式的夫妻,关系却非常脆弱。男女间的情感匹配,遵循某种古怪的神秘模式,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世俗结构,往往敌不过一道瞬间相遇的目光。“呀,正撞上五百年前风流业冤。”借用黎戈的概念,就是一个容器相当的问题了。

实在是天籁之音.

两岸麻雀鸣不住,一泉活水下边来。

黎戈mm好文章.

泽雄妙评也!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哦,我说的只是心理描写技术

我是说严的心理描写太铺张浪费了不是针对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