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6月11日刘亮程做客网易文化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们今天请到的是刘亮程老师,下面请来老师跟大家说几句话。 刘亮程:大家好。 主持人:我记得第一次读你的书的时候,有一种沙漠里看到绿洲的感觉,你能聊一下你对家园的感觉吗? 刘亮程:乡村的概念对我们很复杂,至少包含了家园、出身地、童年记忆这些方面的东西。我们说的村庄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村庄,我们很难在现实中找到跟我们想象中相吻合的东西了。 主持人:你说的自然中的村庄是什么样的状态? 刘亮程:体现了人们在大地上居住的自由心态,我不知道你见过没被规划过的村庄吗,那些院子一个朝东,一个朝西,乡村土路弯弯的绕着,那是原始化的村庄,人可以在大地上随便居住,看到一片地方可以选择作为生存基地,就可以圈一个院子,盖房子,他圈多大的土地不需要申请,体现了人居住的自由状态。 主持人:人就像自然界的一棵树一样,他的心态也是自由的心态。 刘亮程:乡村人所有生存理念或者心理文化都体现在乡村路上,我们看到的乡村路都是弯来绕去的,为什么要弯曲,因为不但要绕过一些东西,弯曲的过程绕过一棵树,一户人家,绕的过程中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尊重,不强行通过,要绕过去。我曾经碰到过在我们那地方,修一条高速路,要经过一个大树--百年大树,当地的人维护这棵树,最后筑路者作出了妥协,若大树在公路中间。 主持人:这棵树一定很可怜,是什么品种的树? 刘亮程:是榆树。 网友:你所写《一个人的村庄》跟唐宋诗词有什么不同? 刘亮程:当你有一个完整的内心世界以后,可以把内心世界形容为一个村庄,体现了一个人心理的完整性。当时《一个人的村庄》写作的时候有一个内心的状态,就是完成一个东西,把内心完整的感觉用散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网友:唐宋诗词中的感觉和意境对文学的表达有什么影响? 刘亮程:抒发的人是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对自然的感觉。村庄作为人的居住地,和自然联系在一起了。 主持人:我很想知道为什么很多评论家把你叫做乡村哲学家,或者上个世纪的最后一个散文家,为什么这么评价呢? 刘亮程:这我不知道了,炒作和我没有关系。 主持人说:你现在离开这个乡村的好象快十年了,你会不会一天一天的淡忘,自己的乡村情结会不会随风而逝? 刘亮程:不会的,这些都是在你的血脉中的。一个人的内心已经被一种东西占满了,当然随着我进入城市以后,对城市的感觉在我后期的写作中会涉及到,也是一个缓慢到达的过程。经历了一件事情多少年以后才会写它,经历了以后慢慢的写,当然也有很多作家及时记录了一些感受。 主持人:经过很多年再回味,感觉是不是不一样了? 刘亮程:对,内心慢慢消化了,再呈现给大家。 主持人:你说有一天牵着一头老牛出来,你把老牛丢了,你现在城市里走来走去有没有把自己丢失的感觉? 刘亮程:迷失是随时随地存在的。 主持人:这种迷失指什么?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梦境中会有不断迷失的东西,早年的情怀等等,这些东西都可以造成迷失的印象。 主持人:黄沙梁的老房子还可以回的去吗? 刘亮程:无法回去了,已经作为一个岁月消失了,很多东西多少年过去了,作为一个人的记忆被一个人完全深藏了,存在人的记忆中。 主持人:我很想知道,我们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作家沈从文,他从湘西乡村走过来,你的乡村文学跟他的乡村文学有什么大的不一样?刘亮程:我没有做过比较。 主持人:你概括一下你是什么回事? 刘亮程:说不清楚。 主持人:你跟我说说北京的风怎么样,和黄沙梁的风比怎么样? 刘亮程:我来北京的时候一下车,北京就刮风,想象中比我们那边还大。 主持人:是吗? 刘亮程:但是和北京的风做一个比较的话,北京的风看不清风向,是乱风,跟黄沙梁的风不一样,长风几万米。 主持人:黄沙梁的风是不是透着青草的香味? 刘亮程:有自然的气息,从风中可以感觉到很多自然的气息。春天的时候东风会带来春天的气息,很多动物、植物通过风可以感觉到春天的来临。 网友:刘老师感觉想起你,就想起《一个人的村庄》,想问你对一个人的生活是不是认同,散文如何承担起一个哲学思变的重任? 刘亮程:其实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关注点,都有自己的感受范围,我选择乡村作为我的文学的基础,是因为我有完整的一大片的乡村生活。 主持人:生存体验。 刘亮程:对。生活在城市可能对城市也会有相同的感受,乡村提供给大家的是相对稳定的东西,文学总是想找相对永恒的载体,这种东西在乡下找到了,比如土地、草叶,这些东西都是相对久远的,不容易过去的东西,有不过时的东西。 主持人:永远不会淡忘。 刘亮程:城市中找不到可靠的东西。一种城市现象很快就过去了,还来不及了解它,它就过去了。但是一片树叶永远不会过时,及时落下了,也会长起来。 网友:比较起来风更大的是内蒙西部的风沙,比风沙更大的是人的心灵的荒漠,你怎么看? 刘亮程:我不知道她说的荒漠是指什么。 主持人:你是写诗歌的,你以诗歌的意境写散文,有一个网友在我们的论坛里贴了一个贴子说,你在最平凡的农村生活中写自己的体验,你的散文韵味是自己的生命中的富有张力的语言,流泻了生命中的美。你在文学中做了很多的探索吗? 刘亮程:一个作家语言的形成有很大因素,比如当地的语言,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作家语言的因素之一,我受益于诗歌语言,简短的有弹性。另外受当地人口语影响也比较大,我在新疆,但是是一个汉民族的地方,是地广人稀的地方,一个村庄离一个村庄很远,人和人靠语言交往很少,所以说话的这种话语很简短,全是短句,少有形容词,这种语言都是我散文语言的特征之一,我散文中也是少有形容词,这些都是我写作的时候有意识的不用现成的词语表达自己的东西。 主持人:给我们朗诵一下你的诗歌? 刘亮程:不能记住。 主持人:见到你的人的时候有一种意外,印象中西部是很强悍的,我觉得你很优雅,上次在文学院里看到你写书法,你诗歌以外的修炼有更多吗? 刘亮程:琴棋书画是作家都喜欢的。 主持人:听说你最近编一个刊物? 刘亮程:在美国发行的华文杂志,在大陆做主编。 主持人:人走到哪里它跟到哪里? 刘亮程:主要的构架是两部分。介绍中国的地方,第二是介绍美国地方。 主持人:不是文学刊物吗? 刘亮程:是文化刊物,很好看,争取做全美最好看的华文杂志。 主持人:邀请你到这里很偶然,你在鲁迅文学院进修,时间是半年? 刘亮程:四个月。 主持人:作为作家对你影响最大的元素是什么? 刘亮程:生活本身,当然跟你自己的阅读,某几本书,当你真正写作的时候,最大的是曾经有过那种生活或者完整的那种生活。完整的生活在这个时代显得非常重要,时代很快很难完整的体验一个生活,开始到结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乡下你可以看到一棵树从小长到大,你三岁的时候树是这样粗,你十岁的时候树已经这么大了,你三十岁的已经长成巨木了,你四十岁的时候它可能被人砍掉了。当你经历了完整的过程以后,你对事物从开始到结束有一个系统的感受,这个系统的感受对作家来说很重要。 主持人:城市中搞写作的人很难有这种感受。 刘亮程:城市中的速度特别快,来不及体会。 主持人:我记得你的散文里有一个细节特别好玩儿,忘了把篮子从树上摘下来,等想摘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鸟巢。 刘亮程:可以看到时间在走,在时间中生长的感觉,不容易被人把握的时间的流动,通过一个树和一个篮子呈现出来。 主持人:你写《一个人的村庄》的时候是十年以前,现在的和你十年前的人,你作为一个作家的心态和很多概念有没有变化? 刘亮程:应该有。但是最基本的东西没有变化,而且我这种写作不是前进式的写作,生命中的很多感觉在慢慢的回来,你随时在写时光回来的感觉,你曾经有过的生活,你当时经历它的时候没有被认真感觉的东西,现在又回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可能更多的越来越看清楚的是过去而不是未来。 主持人:通常人都有这个。从三十岁以后梦见小时候干嘛,而且梦见小时候的人,而且这个人已经找不到了。 刘亮程:对,你做梦经常梦见的地方,梦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就是你的故乡。 主持人:读你的散文,你的文学心态就是村庄里长出来的一棵大树,你到城市后受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担心这样的作家会变的我们不认识了…… 刘亮程:一个人不变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你要接受现代化,要接受现有的城市生活,先在城市中生活下去,但是内心中有的一些东西是恒定的。 主持人:你说一下内心不变的恒定的东西是什么? 刘亮程:你成长过程中附加给你的东西。比如最起码的就是亲情,对待一般事物的尺度,还有你感受和接受世界的方式,这些东西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主持人:这些东西都可以恒定吗? 刘亮程:当然表面的东西在变。 主持人:你说表面的东西是… 刘亮程:说话方式,包括一个人的眼神。 主持人:眼神会变吗? 刘亮程:会变。 网友:西部楼兰美女多吗? 刘亮程:西部盛产美女。 网友:我几年前就发现你了,这个名字代表着力量和一种感觉。 刘亮程:我自己没有感觉。 主持人:没有感觉吗? 刘亮程:我代表着缓慢,一种慢的东西,一种在时光中停下来的东西。 主持人:就像你三十年前在乡村中居住的,我记得你说所有的事情都不着急做,也许你做的时候别人已经做完了,或者不做也没有关系,是这种心态吗? 刘亮程: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缓慢的东西,生活节奏,还有生活过程,都是缓慢的,这种缓慢造成了在乡村生活都有的心态,我们村里很少有心里特别急的人,如果有这种人会让他放羊,一年半以后他会变化缓慢性格的人,因为羊群永远走不快。 主持人:城市生活十年,有没有染上城市生活的浮躁不安? 刘亮程:现在浮躁是普遍的。 网友:你现在一年年收入是多少,写文字能够养活自己的老婆孩子吗? 刘亮程:应该不能。靠写作不能。 主持人:你现在属于新疆作协的? 刘亮程:新疆作协。盗版太猖獗了。 主持人:如果你的书有盗版就说明你的书成名了,否则的话书商有必要冒这个险吗?你们在鲁院学习有没有什么好玩儿的话题,大家关心什么,很多作家聚在一起,有什么好的话题? 刘亮程:我们最近开了一个研讨会,还有一个是散文研讨会,探讨散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主持人:你记忆中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书或者是人物有吗? 刘亮程:庄子、屈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屈原。 主持人:屈原怎么对你有影响? 刘亮程:屈原有神圣的东西,对我作品的气质影响很大。屈原的作品几乎过段时间都再看看,连天接地的东西,在以后的文学中可能很少能找到了。 主持人:可是你的味道跟屈原不一样,你是小桥流水的温和。 刘亮程:这个是肯定的。 主持人:生活中的人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吗?比如说妈妈,比如说父亲。 刘亮程:有些东西可能不想碰他,总有一个感觉没有到达那步。我这个人写作总是跟自己的干涉同步的,当你的感觉到达的时候,所有的感觉都复苏了,然后呈现出来。更多的生活大面积的承受中,需要一点一点等待,需要在时间中等候这种感觉的到来。 主持人:你梦境中的"心灵家园"经常是早晨还是晚上,经常有什么?家里的院门,还是一条老狗? 刘亮程:这是一种宗教意味东西,汉族没有宗教信仰,这时候家园变成一个归宿了,我们说落叶归根,老的时候都喜欢到自己的家乡。家乡的构建其实就是内心的构建,没有信仰的宗教,我不知道信仰宗教的人对自己内心的天堂,对天堂的构建是什么样的,但是在我们的内心中,我们可以让自己安定下来的可能就是早年生活的一些场所,比如一个村庄,一个早晨,还有夕阳照耀下的乡村土路,这些构成了一个人内心稳定的东西。 主持人:心灵景象。 刘亮程:是一种可以让你安定下来的东西,我们没有那种天堂的概念,我们只有让内心在现实中寻找可以作为内心天堂的东西,比如印象中的一个早晨,阳光的气味,树叶、天空的颜色,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构成了内心。 主持人:你散文里一句话,一个人总是他的冬天一年比一年冷,而且一个人过冬。 刘亮程:这是对岁月不断宁静的感觉,因为要不断的面对自己的生和死,乡村哲学很大就是生死哲学。生和死放在同一个层面,而且看待生活很自然。我上家祖坟,让村里一个老人看位置,前面是老爷的,旁边父亲的,让人感觉毛骨悚然,但是你突然感觉生命是这样的,你活的时候已经划定一块地方等着你了。有这种感觉很稳定。 主持人:走多远都想回来这个地方,你最后回黄沙梁是什么时候? 刘亮程:基本每个月回来一次。 主持人:还有什么人? 刘亮程:父母兄弟。主持人:还住在那里吗? 刘亮程:住在县城里。 主持人:人对故土有深深的依恋,为什么"心灵家园"不住现实的人? 刘亮程:乡村只是心灵依托,人总是要寻找更适合他的地方,为什么向往城市?城市带来了舒适,多好。 主持人:你在城市中生活了很长时间,有什么让你喜欢和迷恋的东西? 刘亮程:当然是城市的生活环境,和能够提供给你的东西。 主持人:图书馆、书店…… 刘亮程:乡村对我们更多是心理上的需求,你不可能回到乡村中,回去了也不可能要你,土地是有限的。现在不是你到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意居住的年代。 主持人:你骨子里的优雅是放羊放出来的? 刘亮程:差不多。 网友:屈原的东西和你有可能融合在一块吗? 刘亮程: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气质,天地古往来的感觉。 主持人:精神上的结合,而不是外在形式的结合。 刘亮程:有一个分身的感觉,屈原有一个精神分身的感觉。 网友:对张贤亮是什么感觉? 刘亮程:我对他的东西看的不多。 主持人:你说话写文章可以用一个词,不温不火,真是放羊放出来的吗? 刘亮程:差不多。每个人都有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他是小孩不浮躁干什么,老了就不浮躁了,这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就像玩儿一样,当你玩儿够了,你的中年和老年就变的很安静了。不要厌恶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东西,浮躁,还有自己认为不良的东西,因为它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要厌恶它,它是一个过程,没有浮躁怎么会有安静呢? 主持人:你的散文里说看到一棵树看长歪了你就会掰,小孩要是变坏了怎么办? 刘亮程:会吗?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七岁之前是在家庭中生活,没有上学,是单独的跟父母在一块,跟父母兄弟姐妹在一块,没有进入社会,这段经历是独自的,别人不知道的。你上学以后,和大家唱同一支歌,童年的记忆对一个人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个作家。可能一下子从整个生活中单独的挑出来这段生活。 主持人:最近的写作计划有什么? 刘亮程:写两部长篇没写完主持人:是以乡村生活为背景的吗? 刘亮程:是。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下面留一分钟上刘亮程老师和网友直接交流。说一点心里话。 刘亮程:非常谢我看不见的这些观众对我的关注,我也是每天花两个小时时间看网上的东西,收集一些资料。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聊天就到这里,祝各位网友周末快乐,谢谢刘老师到我们聊天室作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12:02:1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