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584
- 帖子
- 519
- 精华
- 8
- 注册时间
- 2010-2-3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7:15
| 只看该作者
[首发] 升秀才感言
本帖最后由 去意无边 于 2011-2-28 20:26 编辑
来《燕谈》一年多,发帖满三百,终于升秀才了,很想发一通感言。
去意我读书少、又没有什么著述,几乎“一文不名”。但不知为什么,这些年来,不时有人说我是文人。对这样的称呼,我的心情有点复杂,“敏感”到:人们之所以将我和文人扯在一起,多半是因为我从政不升官、从商不发财,而给我“落实政策”的。起初,我对这样的“安慰奖”很“感冒”,在心里说:“你才文人呢!”
这年头,什么都涨价,只有文人越来越掉价。迎合这个时代的,早已没有心思从文;一门心思从文的,迅速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文人没有“销路”,小地方的文人尤其如此。纵然像老范这样声名遐迩,在“县五套班子”挂上号的笔杆子,也只是“预用文人”,需要时(比如写“生态广场碑文”、《县城变迁记》电视片脚本等)招之即来,不需要时就到一边凉快去。对这样的待遇,老范当然不满意,趁领导要紧要慢时就“掼炉子”,声称自己“最近思路很不活跃”,作另请高明状。不过,“掼炉子”只能争取到“临时性涨价”,并不能形成“长效机制”。老范想要、朋友们也为之呼吁多年的“车马费”,至今尚无着落。至于如我这样不上正道、不成“正果”的所谓文人,最多被人当成“野生动物”,远远地“欣赏”。
然而,即便如此,我思前想后,终于还是从心理上接受了“文人”。我这大半辈子,郎不郎、秀不秀,一事无成,倘若再不顺杆子往上爬,戴上文人的帽子,就真的什么也不是了。不过,接受一顶帽子,同时也要接受这顶帽子的重量。为了像个文人,除了讨生活、养家糊口以外,我有了额外的负担,常常要提醒自己去看几本书、写几篇不那么文的文章。酒喝高的时候,偶尔还发宏愿——有生之年,写一部长篇的《百年小溪口》。好在酒醒了,理想也醒了,并不当真去做。为了斯文不扫地,哪怕与别人争食,我也要注意“吃相”,不敢做太坏的坏事、不敢沾太大的便宜,常常在舍与得之间举棋不定。我感觉做文人有点累。
虽然努力了,但提起文人,我仍然底气不足,因为没有东西足以证明我具备了文人资格。“秀才”来了,尽管只是虚拟的网上秀才,但我还是有得了职称的喜悦——老底子的人,倘若中了秀才,就算真正的文人了。我建议《燕谈》不妨发一张证书,让我可以示人。比起上级“举人”和“进士”来,我还是偏爱“秀才”。“举人”太累、“进士”太俗,还是秀才好,顾名思义,优秀之人才。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武林外传》里的吕轻侯都是秀才,在我眼里,他们都很可爱。
尤其是吕轻侯秀才,他简直是我的偶像。中国有句老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样的定势,到吕秀才这里被彻底颠覆了。吕秀才硬是靠说理,把“天下第一江洋大盗”、“武林一代绝顶高手”姬无命说死了。这段故事似乎荒诞,却反映了人类走向高度文明的理想。这样的理想,最近在非洲的一些国家实现着。埃及人民主要靠“说理”(抗议是特殊方式的说理,是因为长期没地方说理而逼出来的),把穆巴拉克赶下了台。“武功”比穆巴拉克更高深的卡扎菲,也朝不保夕了。这位中东的“姬无命”,在民众的抗议声中,“武功”似乎被废了八成,始终不敢大开杀戒。从全球范围看,用“武功”作保障的专制制度快要走到尽头了。今后的世界,属于“秀才”和公理,不属于暴力和强权。
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获奖感言的套路上来。升了秀才,我首先要感谢将我领进《燕谈》门的老范(并由此追溯到大虫);其次要感谢泽雄兄、杨林兄、大兴兄、网事兄、老程兄、梦游兄、西安兄、半醉兄、梅班主、tian班主、剑影班主、平平MM、水色MM、水笺MM、风雨MM、金秋MM的支持,让我得以在《燕谈》“发展”(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不周全处还望海涵);最后,我还要感谢所有不惜浪费时间,读我帖子的人。
是为感言,再一次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