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手把脉、点评:一篇被江苏省委高度肯定的党校学习体会文章

             认识服务业 发展服务业

省发改委副主任  朱晓明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举措和主要途径。但目前,一些认识偏差以及由此形成的体制机制仍阻碍着全省干部群众放开手脚地全力推进服务业的加快发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仍是当前服务业工作的重大课题。这里,根据党校的理论学习,结合我省服务业发展实际,就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供参考。
一、充分认识当代世界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进一步把握当代世界服务业发展的大势,进一步探索新世纪服务业发展的规律,才能增强推动服务业发展自觉性,也才能进一步理清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找到战略重点。
(一)服务业概念和特点    服务业的概念。是指所有产出为无形产品的经济活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一样,也生产产品,不同的是服务业生产的产品是无形的,是非实物的劳动成果,这是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最基本、最本质的区别。正是基于此,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增长机理很不相同,这是必须了解和把握的。
    服务业的特点。①非实物性。服务产品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像有形产品那样看得到、感觉到、触摸到。因此,它很难管理,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不能申请专利,同时不容易进行展示,难以评估其质量,从而难以定价。②非贮存性。服务产品不能被贮藏、转售或退回。因此,它难以复制,再生产受到严格制约,不可像工业品和农产品那样只要生产出来,既使产品没有销售出去都可以被计算到GDP中。③同时性。大多数的服务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三个环节是同时进行的,服务产品只是在被购买时才被创造出来,在交换和消费中产生增加值。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几乎没有距离,产品是效用,与生产过程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供给和需求之间缺乏缓冲机制。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现代服务业是个相对概念。一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发展起来的、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新型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如网络通信、数字影视、网络传媒、IT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远程教育、电子商务、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等,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改造、更新、提升的一些传统服务业,如金融、通信、房地产、商业连锁等。因此,现代服务业很难完全按标准行业分类进行界定,很难区分哪些行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哪些行业属于传统服务业,既要发展新兴的服务业,也要特别注重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这是我们在推进服务业发展,特别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时要特别注意和把握的。
(二)全球经济已进入向服务经济转变的历史时期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两百多年来,席卷全球,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和主要推动力,并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始于美国的服务经济,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全球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国际上一般认为,服务经济,就是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或者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形态。其特征是:从需求来看,就是服务产品取代物质产品,成为满足人们需要的主要产品;从增长动力看,就是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推进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就业结构看,就是服务业取代工业和农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各种迹象表明,服务经济将会取代工业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和主要推动力。
    第一,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4年,全球服务业总规模为2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达到68%,比199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期间,全球GDP年均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9%,第二产业增长2.3%,第三产业增长3.2%,第三产业高于GDP增长0.4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餐饮、旅馆等传统服务业占比下降,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在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占到全部服务业的50%以上。总体上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等收入国家,甚至低收入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最快、占比提高最多的都是服务业。
     第二,发达国家率先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新兴国家加速向服务经济转型。发达国家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确立了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普遍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率先进入服务经济时代,2004年服务业占比已达77%;英国20世纪80年代服务业超过60%,2004年为72%;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服务经济时代,2004年占比为68%;德国在20世纪末进入服务经济时代,2004年服务业占比为69%;其他发达国家中,法国服务业占比为73%、澳大利亚是71%、意大利是70%,均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OECD的30个成员国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确立了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韩国2004年达到62%。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接近或达到80%。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国家也呈现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俄罗斯服务业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35%,提高到2004年的60%;捷克由1990年的45%,提高到59%;匈牙利由1990年46%,提高到66%;巴西2004年达到78%,印度也已达52%。
     第三,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服务业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体。2000~2006年间,世界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长10%,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33万亿美元,为2003年的3倍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44.1%。现代服务业出口比重上升更快,计算机、信息、通讯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占商业服务出口的比重由1990年的32.1%,上升到2003年38.8%,增加6.7个百分点。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结构也已发生重大变化,服务业比重提高。1990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中,农业占9%,制造业占44%,服务业47%。2002年,农业为4%,下降5个百分点;制造业为29%,下降15个百分点;服务业为67%,增加20个百分点。
(三)生产方式的深刻变化是服务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如同蒸汽机的发明开创了工业经济时代一样,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则开创了服务经济时代。信息革命,既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为服务业的发展开拓了空间,而且深刻改变了工业、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导致世界财富的创造机制和分配体制发生重大而深刻地变化。
     第一,工业生产简单化。信息革命造就了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的融合。在以机械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技术时代,人类必须靠技术人员控制机械,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配方等都需要技术人员根据生产情况进行批次的设定、下料等,机械只能替代那些要求准确性、速度、力量、重复性等的作业。微处理器(芯片)的诞生,推进了产业技术的信息化,使得原来由技术人员掌控的技术、配方等,可以被分解成数据输入芯片里,而芯片则可以镶嵌在机器中,使得生产过程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大为降低,产业技术信息化时代的生产过程相对机械技术时代变得更加简单,从而革命性地提高了工业的生产能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个企业只要购进了先进的机器设备,拥有几个懂技术的专业人员,按照机器设备所显示的技术、配方等要求,就可以高质量地生产制造。
     第二,服务业成为可贸易的产业。如前所述,服务业具有生产、交换、消费同时性的特点,因而许多的服务产品是不可贸易的。1970年,全球服务贸易规模较小,仅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10。信息革命以来,光纤、网络、数字交换等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使得远距离提供服务成为可能,传统上一些难以贸易的服务业也变得可以贸易了。服务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另一国生产,生产完成后再传回到发包国,服务业的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实现了彻底分离,从而革命性地提高了服务业生产率,服务业获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1980年-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增长了近400%,占全球贸易总规模的比重上升到1/4。全球FDI中,服务业的比重也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5%,上升到21世纪初的70%。印度在工业经济很不发达的情况下之所以实现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正是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的成效。
     第三,国际分工出现新变化。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是原料可能来自别的国家,研发、制造和营销过程在本国完成。就是人们常常描述的印度产棉花,英国从印度进口棉花,在英国进行生产加工形成制成品,再销往世界各国。而今,国际分工发生变化,过去国与国之间的产业分工,已经演变为产品生产制造链条的某一个生产过程之间的分工,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研发、设计、采购、销售、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法律、财务等原来属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环节,如今已可以外包。大公司靠建立供应链体系控制生产、获取财富,实现资源的全球配置。“做你做得最好的,其他的让别人去做”,正是当今世界产业分工的真实写照。而这些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环节则都属于服务业,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
    第四,现代服务业成为财富分配的核心。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聚敛财富和分配财富的核心。用微笑曲线分析,制造业分离出来的生产环节也正是高附加值、高增值的环节。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图景,在全球产业布局中,发达国家转移的是附加值较低的环节,是加工制造或简单重复的服务环节,是需要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和大量使用人力资源的生产环节,保留的是高附加值的环节,是知识创造环节,是品牌、研发设计、营销网络等环节,建立的是全球供应链体系,控制的是全球的生产过程。在国际上一种称为“级联效应”的产业集中度正在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在高附加值、高技术和强品牌的市场领域中,少数大公司——系统的整合者——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全球市场。集中过程波及整个价值链。它们通过扩大研发和对全球生产网的投资来完成的。主要是构建研发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使得在世界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和地位进一步提高,在世界价值链和利润分配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力和支配力进一步提高。正是因为此,今天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与英国、美国、日本等前“世界工厂”相比,在数量上是等量的,但在内涵上、在发展质量上、在聚敛财富的能力上是不能等值的。
二、厘清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偏差     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水平不高,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从主观上看,存在着对服务业的认识不清、了解不多、把握不准的问题。由于我们没有认清信息革命以来国际上生产方式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仍固守传统实证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并把这些原理教条化、片面化,以致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实践上的走入歧途。
     (一)机械地认为没有发达的农业和工业作为基础,就没有服务业的发展。按照联合国的分类,服务业分为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运输与分配服务业,由于“运输与分配服务业”这个名称过于专业,根据它的属性和特点改称为“基础服务业”。顾名思义,生产服务业就是针对全部工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的服务活动,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科技研发、商务、金融、软件、信息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就是针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的各类服务活动,包括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旅游业等;公共服务业就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既为生产又为生活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等。基础服务业就是为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性服务的活动,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包括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水利环境等。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四大分类中,除生产服务业是针对生产活动外,生活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则主要针对人的活动,基础服务业是两者兼而有之。因此,只要有人类存在、有人类活动就有服务业,只要这种服务是交换的,不是为自己和家人提供的就有服务业。
     (二)片面地认为工业化过程就是发展工业的过程。配第·克拉克定理和霍夫曼定理是实证经济学的产物,是根据发达国家早期和中期工业化的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提炼的。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内容是: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配第·克拉克定理所揭示的是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演变规律,但并不是说某个发展阶段只能是某个产业“单兵突进”式地发展,是非此即彼式的发展。而且,信息革命以来,生产方式的变化已打破了这一定理所揭示的规律。如,印度1990年服务业的比重为41%,2004年提高到52%,而同期的工业比重没有变,仍然是26%。霍夫曼定理是指资本资料工业(主要是重化工)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主要是轻纺)所占比重,提出了霍夫曼比例,即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根据这个比例,提出工业化进程的四个发展阶段,消费资料工业迅速发展——资本资料工业快速发展——资本资料工业和消费资料工业规模大体相当——资本资料工业占比超过消费资料工业。而霍夫曼定理在现代经济中已经不能得到很好的印证。有专家运用20世纪40年代确立的“产业三分”的框架进行分析,其结果是:无论是作为工业化第一梯队的英、美,第二梯队的德、法,还是第三梯队的日本,增长最快的产业并不是工业,更不是资本品工业或重工业,而是服务业。不论从就业结构还是从产值结构看,服务业都是很快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产业。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先行工业化国家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交易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简单地认为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就是工业的单兵突进在我国很多研究人员简单运用配第·克拉克定理、霍夫曼定理,导致人们普遍认为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引进工业项目、上工业大项目、发展工业的过程,同时,传统观念也认为服务业就是理发、娱乐、餐饮、宾馆、休闲等,是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对服务业的认识严重不足。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仔细分析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演进,可以清楚地看到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二、三产业的变化情况(详见下表)。

1         英国工业化中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1851年
1871年
1881年
1891年
1901年
1924年
农业

20

14

10

9

6

4

工业

34

38

38

38

40

40

服务业

45

48

52

53

54

56



2        美国工业化中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

1839年
1859年
1869年
1879年
1889年
1900年
农业

35

41

34

30

24

29

工业

16

16

22

20

28

25

服务业

50

43

44

50

48

46



3    部分发达国家1950—1974年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74年

美国

7:38:55

4:37:59

3:35:62

4:33:63

日本

13:44:43

7:46:47

5:44:51


西德

10:49:41

6:54:40

3:54:43

3:50:47

英国

6:49:45

4:43:53

2:38:60

3:37:60

法国

15:48:37

9:48:43

6:46:48

5:46:47



     表1、表2给我们揭示的是,英国和美国在长达六十年的工业化进程中,服务业的比重一直高于制造业比重,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制造业比重高于服务业比重。从表3中使我们看到,第一,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实现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第二,从1950年—1974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三次产业演进的普遍现象是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说明在这一时期增长最快的是第三产业;第三,二、三产业比重的数值差距较小,且三产比重几乎都大于40%。这充分说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不是工业“单兵突进”式的发展过程,而是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
三、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一)基本思路    根据服务业的属性,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生产服务集聚化、生活服务连锁化、基础服务网络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生产服务集聚化。生产性服务业是四类服务业中脱离传统服务增长方式最明显、最易分离、最可贸易、最具竞争性和增值最大的服务业,是典型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作为支撑,是发达国家获取财富的重心和经济命脉的重点。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服务业中最薄弱的,同时,由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距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完全靠市场的力量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细化还需时日,为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必须跳出传统服务业的增长方式,从增加供给入手,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法,以产业集群理论为依据,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现代经营理念,借鉴我国建设开发区的成功思路和做法,重点在开发区、城市、港站、综合性交通道口等区域,布局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吸引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
     生活服务连锁化。在我省,生活服务是四类服务业中发展相对较好、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同时,生活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要求相对不高。但是,生活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巨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生活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发展生活服务业的重点是树立品牌、提高档次、提高水平、推进扩张。连锁经营是重要的现代经营理念,是增强品牌、提高服务档次和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扩张的有效途径,为此,要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苏宁、苏果、金陵饭店类的服务企业,促进这类企业加速实现规模扩张。
    基础服务网络化。网络化是这类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一条公路、一条铁路、一个通信机站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不成网络的基础设施产生的效益将会大打折扣。这类服务的网络化涵盖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推进硬件的网络化,也就是公路、铁路、机场、通信设施等属于基础服务范畴的硬件设施要按照网络化的要求进行布局和建设,让企业、老百姓等社会各类成员能够便捷地使用,从而发挥更大效率。我省在硬件网络化方面特别是公路、通信的网络化方面做的较好,下一步的关键是推进铁路、污水处理设施的网络化。网络化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利用这些设施进行经营的企业,是“软化”了的网络化,这类企业发展起来,不仅可以为当地服务,也可以为其他地区服务,甚至可以为国外服务,“软化”了的网络化是可以实现分离的服务业。目前这是我们的短腿,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重点是组建发展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壮大整合资源,实现网络化发展,扩大基础服务业规模。
    公共服务均等化。这类服务业的发展取决于公共财政的规模和能力。目前的问题是供给不充分、布局不均衡、分配不均等。一是要加大公共财政的供给,增加财政对公共服务产品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布局,按照各类城市、县城、城镇、乡村的人口规模,确定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和配置,均衡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近期要重点向农村倾斜,同时,通过改善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三是城市内部,要按照人居分布,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等。通过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扩大公共服务业规模。
(二)战略重点     根据上述思路,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是:
     第一,把研发设计、商务、现代物流、金融作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突破口。我省制造业规模较大,发展优势较为明显,但技术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自主研发设计能力不强,商务服务支撑能力较弱,物流成本较高,金融业对产业创新作用较小。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建设现代服务业高地是我省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看,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基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研发设计、商务、物流、金融则是提高制造业附价值的关键,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义。
     研发设计,一是要树立研发设计也是产业的理念,不仅要重视其在制造业内部的研发设计活动,支持和鼓励企业设立研发设计中心,而且要加大对独立法人的研发设计机构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对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业企业转制出来(或分离出来)的独立研发机构,要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壮大。二是要加快研发设计集聚区的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平台的建设,以及各类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吸引研发设计企业进入集聚区发展,为研发设计企业打造交易成本低、商务成本低、服务规范高效的产业集聚区。三要采取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引进国外和国内著名研发团队。比如,我省有很多城市都有建设城市轻轨的计划,省里可以将其集中“打包”,形成一笔大订单,有了这样一笔大订单,我们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家拥有最先进技术的企业谈判,成立合作公司。我们要价是买断技术,引进研发团队,机车的生产基地放在我省,对外方企业的最大诱惑是它可以持续研发生产机车,可以获得持久的效益。同时,我们可以采取专业设计、租赁经营、专业化维修、产业融资支持等方式建设各城市的轻轨系统。这样,不仅加快了城市轻轨的建设步伐,降低各城市建设轻轨的成本,而且派生出许多新的服务业态,既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商务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增长最快的部分,是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商务服务业中小企业居多,受需求的多样性、个性化制约难以扩大专业化投资、规模化生产和网络化服务。同时,在我国,这些行业中的大部分没有主管部门,即使有主管部门的,也往往不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而是从规范管理的角度考虑,严重制约了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为此,迫切需要从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度,把商务服务特别是其中的市场中介服务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中之重,加以重点扶持和培育。
    物流业,要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角度、从降低企业流通成本的角度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核心是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通过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整合社会、企业的物流资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我省虽然制造业企业居多,但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的采购、配送、分销、运输等仍是企业自身完成,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制造业而且涉及农业,导致社会物流成本很高,企业流通成本较大。发展现代物流业,一定要树立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理念,从社会物流的流程进行设计,从促进企业物流分离的角度进行规划,将企业内部物流与社会外部物流进行整合,把社会上批发零售业与企业的采购、配送、分销、运输等结合起来,重点建设和发展采购中心、分销中心、营销中心、电子产品市场交易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把我省有优势的批发市场,改造成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实现由传统消费市场向现代生产资料市场的转变,把我省建设成为生产资料产品交易中心、主要生产资料产品定价中心。整合运输企业,注入现代经营理念,把运输企业改造成第三方物流企业等。
    金融业,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业支持。江苏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实体经济规模较大,但围绕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为此,我们必须着力构建为实体产业融资的金融业,不仅要扩大银行的融资支持力度,还要大力发展由社会资金成立的各种科技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积极发展直接金融市场,不断提高证券信用等级,提高金融中介专业化服务水平,推进我省金融体系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形成多层次的产业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把我省建设成为产业金融中心。
    第二,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建设世界办公室国际服务外包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服务业发展模式,它是全球化大趋势下服务业细化、分化的产物,推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服务贸易的新生力量。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可以不受本国、当地的需求限制,不受本国、当地的劳动生产率不高社会分工不深化、不细化的生产需求限制,且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增长快速、规模不断扩大,是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争夺世界服务市场、进入服务经济的捷径。我省人力资源充裕,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能力较强,而国际服务外包属于“白领”岗位的劳动密集型环节,正是我省现阶段的比较优势所在,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有利于我省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我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本大省的转变,有利于我省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为此,应高度重视着力加以推进。
     国际服务外包,既包括离岸外包,即发包商与服务提供商(也称接包商)来自不同国家,外包工作跨国界完成;也包括境内外包中发包商是外资企业,服务提供商是本国企业,外包工作在境内完成。我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要“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立足国内,就是要充分挖掘我省近8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潜力。据调查,这类企业的生产性服务大部分由驻在国企业或境外的服务企业提供,小部分由设在我国的服务企业提供或国内企业提供。对于承接这类企业的生产性服务外包,首先是做好这类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进境外为它服务的企业,积极推进我省有条件的企业承接服务。开拓国际,就是积极开拓美国、日本、欧盟等重点发包国市场。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总值达到1.2万亿美元。抢占这一国际市场份额是当务之急。开拓国际,可采取重点突破的方式。由于我省具有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的城市较多,如果每个城市都开拓美、日、欧市场,势必过度竞争,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可以采取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的优势,集中力量主攻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做法,这在现阶段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引进的企业和国内承接国际外包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吸引企业进入,发展壮大我们自己的企业。
     第三、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产业集聚功能越来越强,产业集聚度越来越高,这表明,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特征大大高于制造业。同时,从服务业增长的特点看,具有人口的规模性、功能的集中性、空间的集聚性和中小企业居多性。因此,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符合服务业的增长机理,符合降低交易成本的市场规律,符合提升城市功能的要求,是发展服务业的直接有效途径。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是要做好规划,包括建设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布局美观、生态、环保,且交通便捷,产业发展定位清晰、目标明确。二是要有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班子,按照“政府规划、公司开发、市场运作”的方式,将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发展职能合并,为进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大力吸引企业进入,积极促进企业发展。三是建设与产业发展内容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如信息平台、技术平台、融资平台、物流平台、专业服务平台等,努力降低进区企业的生产成本、流通成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等。
     第四,积极发展总部型企业,强化服务品牌建设。服务企业是发展服务业的主体。总部型企业,无论在规模扩张上、还是税收分配上,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同时总部型企业的集聚,还有很强的“吸管”效应,能将非本地要素吸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东京圈,集聚经济、产业、人口的力量更加强大,在日本实施空间均衡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东京圈的经济、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上升。这充分说明了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特大城市集聚经济、人口的能力越来越强,而这些特大城市正是拥有了一大批总部型企业。为此,我们必须把发展总部型企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重点,一方面积极吸引,给予总部型企业优惠政策,吸引它们到我省安家落户。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下大力气组建、培育我省的总部型企业。要充分发挥我省制造业规模和制造业企业众多的优势,发挥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发挥拥有特大城市和一批大城市的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整合相关企业,成为大型总部型企业。发挥国有资本的优势,组建股份制大型总部型企业。比如,可以发挥我省的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均居全国第一的优势,组建大型远洋运输公司、大型陆路运输企业、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再比如,可以发挥我省制造业企业货物采购量大的优势,组建大型采购集团,建设电子产品交易市场,这既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降低流通、交易成本,还可以促进总部型服务企业发展。同时,还要大力推进我省现有的总部型企业向外扩张。发展总部新企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我们的总部型企业发展不起来,当我国向服务经济时代迈进时,我省现有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在国内的产业分工中将会处于不利地位。
     在发展总部型企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由于服务产品是无形产品,难以像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可以标准化、可以重复生产、让人们有直观感受。那么如何体现它的品质、它的好坏、它的信誉?重要的就是品牌。比如,希尔顿饭店,是一家全球连锁的饭店,你只要驻进全球的任何一家希尔顿饭店享受到的服务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服务品牌的魅力。同时,希尔顿饭店不仅可以自己直接投资建饭店,而且可以与投资方合作,输出希尔顿品牌经营饭店。为此,要高度重视服务品牌建设,把品牌建设作为促进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着力形成一批著名服务品牌企业,为我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地基础。
    第五,加快枢纽型港口、机场、站场、机站等建设。枢纽型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或者是区域十分重要功能,也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关键,这些功能就像总部型企业那样,具有强烈地“吸管”效应,处在企业分工的高端。比如,上海港,由于是枢纽型港口,在其周围云集了一大批物流公司、船贷公司、货贷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律师事务所等商务企业。每吨货物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增加值、吸纳的就业人数要远远大于喂给港。所以,建设枢纽型港口、机场、站场、机站等基础设施,不仅要看到它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更要看到它本身是服务业,以及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但是不是所有的港口、机场、站场、机站等都能成为枢纽型,能成为枢纽型的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就需要发挥省级政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作用,在全省选择具有突出区位优势、优越的资源条件、城市功能较为强大的地区,着力培育、重点规划、重点建设,形成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枢纽型港口、机场、机站、站场等。
    第六,加大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人才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的主要载体是土地,没有土地农业发展不起来;工业经济时代的主要载体是机器设备,没有机器设备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是不可实现的。那么,服务经济时代的主要载体就是人才,没有人才现代服务业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目前,我省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但人力资本较为欠缺。为此,一方面,要加大引进人才,不仅要引进工程技术人才,还要引进懂得现代经营理念、善管理的现代企业经营人才,同时,还要引进善于资本市场运作的金融人才。这次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一些经营了百年的金融企业破产,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虽然这些金融企业破产了,但金融衍生产品的经营模式是不会破产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肯定会重整金融企业,规范市场操作,就像历史上的经济危机,一定会造成大量企业破产,但就是在这样的破产过程中,又有一大批新的企业诞生,社会又会制定出新的规则防止类似的危机发生。金融企业破产,必然导致大量的金融人才失业,而这正是我们引进这类人才的大好时机。另一方面,要加快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力度,重点是继续加大力度兴办各类高等院校。韩国人口4800万,面积9.96万平方公里,但却拥有1429所高等院校,在校生近360万人。我们要鼓励各个城市兴办大学,不仅要办好综合性大学,还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兴办各类专业性大学,特别要加大对理工科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大学、研究所与企业联合培养锻炼技术创新人才的机制,引导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把我省建设成为建设人力资本大省。





朱晓明,女,1960年生,zhonggong党员。东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江苏省行政学院经济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江苏省计经委规划处、国土处副处长、处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展规划处处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处处长,省苏北发展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现任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不是高手的评论:写得不错

当然,文章结构还是体制内的八股式的,主要是发展服务业正好切中了当前解决危机的关键点。

回顾我党历史,经济危机反而促使我党采取一些符合经济规律的政策,如六十年代自然灾害,对农村自发的包产到户和城市黑市也眼开眼闭,就靠这个眼开眼闭,让几千万人免于死亡的厄运。七十年代文革结束后,经济在崩溃的边缘,国家对知青回城采取宽松的政策,个体户出现,就是现在服务业最早的一批先驱,这个要命的服务业解决这些红卫兵的生计,消解了这批觉醒了的红色暴动力量。

今天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发展制造业已经没有市场,促进内需最关键的一招就是发展服务业,其实,国家什么也不要做,只要转变观念,把城管解散了,把文化局管制文化市场的功能取消了,包你服务业繁荣,人民生活幸福。

当然这些本质多少在文章反映了,政府只要不动摇不易旗不折腾就好了,至于旗帜嘛就邓小平旗帜高高飘扬是可以的,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也是对的,关键是不折腾,对服务业就是放水养鱼即可。
参加交流

再来看一篇地方经验交流文章

   常熟市努力实现服务业新三年新跨越

   周勇军


    2008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年。常熟市委、市政府据以前三年的经验和体会,结合未来发展前景,确定了常熟服务业新三年新跨越计划。
    一、全面完成服务业三年(2005-2007年)跨越计划
    2005年常熟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服务业三年跨越计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建设和服务业发展成果均超过了预期目标,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产业和经济总量提升、质量提高的重要支撑。三年来,全市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18亿元,年均递增18.5% ,占GDP比重达38.5%。实现服务业一般预算收入45亿元,年均递增28.2%,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5%,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相比超过8.4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其主要特点:
    (一)商贸流通繁荣兴旺。三年来,全市商贸流通业坚持错位经营、品牌经营、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商贸服务功能,繁荣活跃消费品市场,基本形成了大商场大市场并举、品牌代理与零售经营并重、连锁经营与传统业态同步的发展格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亿元,年均递增17.5%,13家市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111亿元,年均递增16%,上缴税收1.9亿元,年均递增15%。全市拥有总经销、总代理商品400多只,仓储式超市6家。三年来常熟市先后成功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沃尔玛、法国欧尚和香港华地百货以及大润发超市等商业企业,给市民带来了全方位的现代消费。
    (二)旅游产业方兴未艾。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按照建设中国休闲名城、旅游度假基地的目标定位,不断培育旅游品牌,壮大旅游市场,实现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跨越,形成了沙家浜、尚湖、虞山三大旅游品牌,培育出沙家浜旅游节、尚湖牡丹花会和虞山宝岩杨梅节三大节庆精品。常熟市以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游的典范—蒋巷村,高起点规划,配套设施完善,已成为常熟乡村游的一大亮点。全市景区景点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年均递增45%,旅游总收入230多亿元,年均递增56%,旅游门票收入1.6亿元,年均递增25%。三年来,相继建成(改造)了天铭、中江、时风、虞山锦江等一批高星级酒店,其中华联宾馆、虞城大酒店、森林大酒店和天铭大酒店已分别荣膺四星、五星级酒店,一批已建和在建的高星级酒店都聘请酒店高级管理公司,更新经营理念,提高了服务水平。在全国2000多个县级市参加的“品牌中国—县域旅游品牌评选”活动中,常熟荣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在全国“百家旅游文化示范地”创建活动中,常熟成为首批30家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常熟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全国城市湿地公园2个。
    (三)有形市场亮点频现。大市场是常熟市服务业的强势产业,近年来一直走在全省同类型城市前列,已成为常熟经济强有力的“助推器”。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市场136个,其中年商品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8个,超10亿元的市场6个,超300亿元的市场1个。三年来实现商品成效额超1350亿元,年均递增20%。
    (四)招商城面貌变新颜。按照“再造一个新商城”的目标,三年来共投入40多亿元,改造改建市场面积120万平方米,实现了从大棚市场到现代商厦市场的跨越,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全省最大、设施最优的八达、新丰两家专业鞋类市场和全国单体最大的新服装市场—时装中心以及天虹服装城、九龙市场、汇龙新城、佳和大厦等新市场已全部投用。三年来,招商城实现成交额920多亿元,年均递增19%,上交税收7.5亿元。目前商城内设有5000多个服装服饰品牌,其中国内外知名品牌2000多个。
    (五)新办市场繁荣兴旺。三年来全市相继建成了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汽配城、华东食品一期、福徕乐家居生活广场、好美家、建材市场三期、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辛庄旧机电设备交易市场等一批新市场,累计开工面积超过220万平方米,总投资30多亿元。其中华东食品城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一级食品综合采购中心和全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大市场这一产业优势,还为常熟市百姓提供了广阔的就业舞台,据统计,常熟在大市场内就业或从事服务的就有30多万人,并带动了市场周边金融、房地产、餐馆、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办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地百姓”的联动效应。
    (六)物流产业初具规模。依托常熟市沿江发达的制造业和成熟的有形市场,商城物流、园区物流和港口物流三大物流已形成相当规模。三年来全市客、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完成旅客运输量1.4亿人次,货物运输量5200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7%和25%。常熟港目前码头泊位已达到28个,其中万吨泊位15个,年吞吐能力2524万吨,泊位总长4017多米。常熟港至欧洲、美洲、中东及东南亚6条杂货直达定期航线正式开通,截止年底常熟港累计开通30多条集装箱内外贸航线,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251个国际港口实现通航通商。三年来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8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6万标箱,年均分别增长28%和47.5 % 。目前常熟港进港航道疏浚工程全面启动,港口现代物流园框架已经形成。
    (七)利用外资有新突破。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领域由房地产开发拓展到现代物流、社会服务和研发中心等领域。芬欧汇川(常熟)研发公司注册成立,夏普、诺华研发中心相继设立,常熟中法水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三年来,全市服务业新增外资注册资本9.63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48.5%和150%。
    (八)金融保险业持续增长。全市有10家银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344家机构网点,截止年底共实现存款余额858.35亿元,年均增长13%。其中居民存款425.22亿元,受股市影响,与上年相比增幅为6.4%,贷款余额580.9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中长期贷款164.05亿元,年均增长15.5%。三年来全市太保、人保、大众、中保、平安、中华联合等15家保险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5亿元,其中人寿保险收入25.9亿元。
    (九)房地产业稳中有升。全市目前拥有130家房地产企业,其中51家为外来房地产企业,房屋中介企业40家。三年来,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120亿元,年均增长14%,其中住宅投资72.96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1493.6万平方米,竣工450万平方米,销售478万平方米,销售额208.3亿元。全市二手房交易活跃,三年来实现成交面积215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9.5%,二手房成交额43.13亿元。
    (十)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确定的三年服务业重点项目投入200亿元的目标,按照创新服务业运行机制、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产业领域、增强竞争力的要求,三年来共排出50多个市服务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45亿元。各部门、服务业重点企业做到对市重点服务业项目明确责任、强化督查、序时推进。截止12月底,已有40多个服务业项目竣工投用。三年来,全市完成服务业项目投入210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投入153.8亿元,年均增长25%。
    二、努力实现服务业新三年(2008—2010年)新跨越计划。
     ㈠目标任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1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50亿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10年占GDP比重达到42%;服务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每年100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到2010年力争达到200亿元;港口吞吐量到2010年达50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50万标箱。
  ㈡发展重点:
  商贸流通业。构筑以市区为主体,辐射带动各镇(场)和开发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社区)商业连锁网络建设,推动商贸流通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构建优势明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商贸流通网络。重点发展专业批发市场,依托常熟港优势,着力打造沿江钢材、有色金属、化工产品、木材制品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加快推进常熟服装城国际化进程,建立专业外贸促进机构,加大国际营销招揽、对外宣传和形象包装力度,重点向东南亚、迪拜、欧洲等地区推介市场,提高服装城的外向度,吸引国际经销商扎根落户。优化东南片区市场资源配置,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市场集群。
    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和形成港口物流、园区物流、商城物流基地。加快推进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全面实施常熟港进港航道疏浚和边滩整治工程,合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重点建设以进出口贸易为主导方向的公用码头。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培育壮大本地物流企业。整合商城物流资源,强化辐射能力和配送效率,针对专业批发市场提供仓储、加工、分拆、包装、打包等增值服务。
    旅游度假业。以“走进沙家浜、感受山水城、体验新常熟”为主题,着力打造旅游精品体系,依托山、水城资源和文化特色,加大虞山风景区和“三湖(尚湖、昆承湖、琴湖)”开发保护力度,加快游客参与性项目建设步伐,丰富提升景区景点内涵。形成红色游、山水游、乡村游和购物游融为一体、紧密互动的旅游线路,有效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加快完善旅游要素配套,在推进高星级饭店建设的同时,合理布局并鼓励兴建商务型、经济型宾馆。强化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合理选址并筹划兴建专业旅游购物中心。紧紧抓住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上海世博会举办的有利机遇,切实强化区域旅游协作。持续开展旅游宣传促销,精心策划旅游节庆活动,着力营造“沙家浜”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常熟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力打造“中国休闲名城”和旅游度假基地。
    科技服务业。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工程中心、设计中心、检测中心,力争到2010年建成3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5家。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境)外组织在常熟设立研发机构,力争到2010年设立外资研发机构20家,其中省级5家。
    其他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促进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现代金融业发展。积极支持服务业企业上市,力争到2010年有1—2家服务业企业上市。稳步发展房地产业,积极推动楼宇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动漫、节庆会展、文娱演艺等文化创意产业。加速推进社区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㈢工作措施
    深刻认识发展服务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意义,紧紧抓住国家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切实把服务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动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越。
  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优化配置服务业管理机构,加强服务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快组建服务业各类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健全各镇(场)和开发区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局)工作机制,形成全市上下完整、高效的服务业组织管理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和考核体系,以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投入、服务业税收等为核心指标,加强考核和督查。
  完善规划体系。以常熟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修编完善旅游、物流、商贸流通等行业发展规划。各镇(场)和开发区按照“一镇(区)一品”的原则编制服务业发展详规,形成全市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指导和引领全市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充满活力、适应市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突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继续把抓重点项目作为推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强化考核督查,确保项目尽早发挥效益。建立和完善服务业重点项目储备库,收集整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积极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和推介工作。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拓展服务业利用外资领域,加快推进公用事业、旅游度假、基础设施等项目吸收外资的步伐。切实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创新服务业招商方式,积极组织有效的招商推介活动。抓住服务外包市场迅速扩张的机遇,落实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引进一批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大力拓展服务外包业务,推进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
  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不定期调整并公布服务业产业发展目录。调整完善扶持政策,实行分类指导,对重点行业实施重点扶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008年到2010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不包括专项奖励资金),作为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引导和扶持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中成长性、示范性强,对增加地方税收和扩大就业具有明显成效的项目,以及国家、省、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的配套。
  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坚持每年选派相关人员赴服务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现代服务业知识培训。大力引进服务业管理人才,建立健全服务业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与服务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作者简介:
周勇军 男,1973年出生,常熟市发改委副主任,常熟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省委党校在读研究生。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前面那位女干部气质不错,有点专业化知识化的感觉。
后面那位青年干部长得有点帅哥,满腹经纶,肚子显得有点大。
参加交流
另一个非高手的粗略看法:

前面那个大部分是抄来的,甚至可能是网上荡的。后面那个还有点自己的想法。

常熟服务业搞得还行。90年代集中搞了个尚湖的度假休闲区,2000后凭空弄了个老大的沙家浜景区,配合红色之旅公费旅游。新老城划分比较明确,虞山一带还算保留一些老样子。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俺不是高手,不过俺觉得,这个论文给俺们的学生抄一把,做毕业论文最合适了,如《论常熟的。。。。》。
老师知道学生肯定是要抄袭的,这个里面的一些东西,一看就是有抄袭的东东,但不是很明显。而且格式还是比较规范符合论文要求。再者,套话、空话、废话、数据特别多,能起催眠效果,估计学生就是这个水平吧。大笔一挥,论文合格,通过。
不过木匠师傅那块,学生做出来的质量应该比这个高很多了

[ 本帖最后由 永德 于 2008-12-29 18:00 编辑 ]
跃入我的海洋~~~
原帖由 永德 于 2008-12-29 17:58 发表

不过木匠师傅那块,学生做出来的质量应该比这个高很多了
哈,差不多的,就是因为这样的文章看多了,一看就知道抄到了什么程度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俺这个外行一看两看三看,脚得都是七拼八凑的东东~~~网上搜搜一大把,文字特色一点也无。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文字特色怎么会一点无呢?八股特色非常浓。
参加交流

回复 10楼 的帖子

俺是指属于作者本人的文字特色。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领导点评

呵呵,江苏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国中对主帖文章的点评是:“这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好读本,是学习培训与实践、个人思考的总结”。副部长郭广银(原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的批示:“朱晓明同志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多次汇报其学习情况。请干教处商有关处室,看此类学习成果怎样让大家共享。”
旧苗把你们领导的照片网上乱贴,不怕引发肖像权问题?你把朱晓明的照片撤了吧。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江苏省发改委专门成立有服务业发展工作小组(正式名称现在想不起来),这篇文章应该主要是那里的工作人员起草的。
朱晓明一心一意想给江苏省的产业发展升级,想通过政府推动服务业发展改变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她的出发点还算是有些战略性的。问题是这不是政府想推动就能实现产业升级的问题。
她人还是很好学的,性格也很朴实。基本上没有什么官架子。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迅弟儿交游广阔,竟然和朱晓明打过交道。
旧苗,突然看到我很熟悉的人的照片出现在这里,很不习惯。当然更多的问题是肖像权纠纷问题。她如果不高兴的话,这个网站都可能受影响。所以我的意见是你还是把照片都删掉吧。
而且你的发帖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看他们的肖像,对吧?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拉动内需确实很重要,但从长远讲,我是说,从国家,似乎还丢了点儿什么。而且诚如上面跟贴,怕不是政府能直接带起来的,倒是负面影响(贫富差距)可能会更大。
即使下地狱,也要微笑的表情,只为你放心。
原帖由 迅弟儿 于 2009-1-4 15:22 发表
旧苗,突然看到我很熟悉的人的照片出现在这里,很不习惯。当然更多的问题是肖像权纠纷问题。她如果不高兴的话,这个网站都可能受影响。所以我的意见是你还是把照片都删掉吧。
而且你的发帖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看他们的肖像,对吧?
没看见我赞美之词吗?容貌不错,怕什么侵犯肖像。
迅弟儿告诉她,我说她写的文章不错。至于坏话就不要转达了。
参加交流
原帖由 菜农 于 2009-1-5 20:22 发表

没看见我赞美之词吗?容貌不错,怕什么侵犯肖像。
迅弟儿告诉她,我说她写的文章不错。至于坏话就不要转达了。
好啊,我一定转告她,她是我的老朋友了。我估计她会很高兴菜农的赞美之词的。女人嘛,都喜欢听人说她漂亮。至于她的文章,一半可能性不是她自己写的。同样的内容我已经读了很多江苏版本了。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迅兄,刚看到你的帖子,正准备删掉朱的片片,又看到菜农兄的回复,觉得不必删了。这照片是朱自己放在网上的,对于我的转贴,估计她不会太计较吧,呵呵,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也许她会计较。迅兄这两年在忙什么,怎么对我们江苏的服务业也竟然会感兴趣?什么时候方便,来我们江苏实地考察一番吧。
政府的手伸的浅一点就行了,这个政府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
原帖由 李旧苗 于 2009-1-6 15:58 发表
迅兄,刚看到你的帖子,正准备删掉朱的片片,又看到菜农兄的回复,觉得不必删了。这照片是朱自己放在网上的,对于我的转贴,估计她不会太计较吧,呵呵,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也许她会计较。迅兄这两年在忙什么,怎么对我们江苏的服务业也竟然会感兴趣?什么时候方便,来我们江苏实地考察一番吧。
仔细想一想,朱晓明也算是公共人物,所以她的照片转载问题很微妙。如果她在网上没有注明要求转载者必须事先征得她的同意,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起初我以为你是从政府内部的什么地方不加思索的转载的。

另,为了你们江苏省的产业升级等诸多问题,我已经访问了很多次了。只是没有去过常熟。也许会有机会去看一看。届时再与你联系。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迅兄,我最近正在做的课题,恰与产业升级相关,你既然关注过江苏的产业升级问题,必对此有独到的研究心得,有机会向你当面讨教。说见面说好几年了,一直没有见到,两个月前你去上海考察期间,我恰好外出,否则倒是可以请你过来一叙。你把在国内的联络方式发短消息告诉我,以后方便联系。
可疑的迅弟儿的可疑立场
一个国家之所以落后,往往不是由于其民众落后,而是在于其精英落后。精英主义应受到公平竞争的约束,以防止精英走向特权垄断;民粹主义应受到法治的约束, 以防止民众走向极权暴力——这才是一条造福中国之路,这才是中国未来的光明之路。
原帖由 奥列克 于 2009-1-8 15:49 发表
可疑的迅弟儿的可疑立场
可疑什么? 两个月前去上海的事情,俺在茶楼里向燕民们作过解释的。
到前天为止,俺本来预定了11号飞上海的机票,但是昨天突然变更,改成飞北京了。不过二大是10号,俺本来就赶不上的。

[ 本帖最后由 迅弟儿 于 2009-1-8 18:06 编辑 ]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朱晓明副主任在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开了一天的会,听了47家集聚区的工作汇报,我认为这次分析会开的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回顾了今年以来各个集聚区的各项工作,研究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我相信,这次会议将对全省集聚区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今年年初,我们确定了47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从总体情况看,形势还是比较好的,主要表现在发展步伐在加快,规模在扩大,成效也在逐步显现,管理机构建设、平台搭建及招商引资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集聚区还是个新兴事物,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加以解决。会上大家提了很多好的建议,我们会认真的消化吸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工作。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集聚区建设中的几点意见
    1、深化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认识。我们现在讲的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但我感觉有的地方对这个概念认识较为模糊,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并不十分清楚,认识并不十分到位。在座的47家集聚区是我们全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是我们的品牌形象,但是否真的发挥了这个品牌效应,是否具备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条件,这个还需要大家认真思考。我们要把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区别开来,要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工业开发区区别开来,我想,只有这样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才有章可循,方向更加明确,举措更加得当。
    2、科学看待土地问题。今天不少集聚区都谈到土地问题带来的制约因素,我们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必须遵循利用存量、节约发展的原则,不新增建设用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必定是在依托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不是重新占有、开发土地搞建设,因为这样就远离了消费需求,交通问题也无法解决。因此我们重点是在现有的工业开发区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利用存量土地和老厂房,建设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现代物流园、产品交易市场等6种形态的集聚区,这才是在集聚区建设中对待土地问题的科学理性的态度。
    3、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什么是公共平台?这点大家一定要充分的理解。公共平台一定是为进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平台,包括检索、检测、设计、信息等,比如常州动漫基地的三维动画制作的技术平台,无锡工业设计园投入2000多万购置的大型计算机,为企业提供数据分析的服务平台等。需要说明的是,公共平台必须符合集聚区主体功能,都是与集聚区内产业发展内容相关的,如果没有公共平台,那也就谈不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了。今年的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我们将把集聚区的公共平台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希望大家把这方面的工作重视起来。
    4、健全管理机构。今天听了大家的汇报,大家总体上都有了一个管理模式、管理班子,但有些管理的主体并不是很明确,当然我们并不反对管理机构是多元化的,或者说是某些企业,但你这个企业必须能承担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是要为进区的企业提供服务的,如果只顾自己的利益,那管理肯定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要求每个集聚区都要有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班子,按照“政府规划、公司开发、市场运作”的方式,将行政职能和开发职能融合在一起,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5、认真做好基础性工作。要通过调查,把各个集聚区的情况了解清楚。这次我们发了几张表,是关于集聚区入驻企业、投资、税收等方面的情况,包括水价、电价等,大家要认真的填写,这将对我们今后出台政策提供依据。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统计工作,把47家集聚区的基本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和分析,并编成小册子下发。同时,要按时按质地报送集聚区的季度报表和工作动态等相关信息。
    二、今后工作中的几点要求
    1、建立健全服务业集聚区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对集聚区的考核管理,我们将分门别类的、根据不同形态集聚区的不同特征,制订一整套评价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每年对各个集聚区的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达不到标准的,第一年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黄牌的将给予摘牌。同时,对发展好的集聚区,将给予奖励,以此有效引导和推动全省集聚区的快速发展。
    2、组织对不同类型的集聚区进行调研。我们将组织不同类型的集聚区管理机构负责人赴省内外进行专题调研,加强学习和交流,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好的经验,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找出差距。同时,将这些宝贵经验合理运用到我们发展集聚区的工作中,带动我们的工作更好的开展。
    3、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今年我们共组织了6次培训,这大多都是针对各个市发改委的,下一阶段我们将把重点放在集聚区的培训上,结合集聚区的自身特点,开展境内外的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人家又是怎么建设集聚区的。
    4、加强与有关部门联合调研。今年年底我们将带会同有关部门,对47家集聚区进行现场督查,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办法,并出台一些政策。
    5、突出服务业引导资金导向作用。2007年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安排,我们将把重点放在重大项目和集聚区的平台建设上,促使各地真正把公共平台建设重视起来,以此推动集聚区的整体发展。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聚区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因此加大对集聚区的招商引资,将对进区的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下一步我们将组织赴香港进行招商,希望大家精心准备,抓紧包装好一批集聚区,争取签约一批好的项目,确保招商活动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7、建立联络员制度。各市发改委要与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联络员制度,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后面那位青年干部长得有点帅哥,满腹经纶,肚子显得有点大。
菜农 发表于 2008-12-29 15:35
这位仁兄放弃仕途,去金融单位任职了。
原来官转商去了,不过金融也是官商,小心啊。
参加交流
江苏省省管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
为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经省委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
1、朱晓明,现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兼江苏沿海地区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女,1960年10月生,汉族,江苏镇江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3月参加工作。拟任省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看来,我当初的标题起得不错,高度肯定,所以很快就提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