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老钱走了

这就是换回钱学森的四位美军飞行员

2009-01-24 网易历史
















1955年5月,也就是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两年后,在深圳罗湖口岸这四名朝鲜战场上被俘的美军飞行员到达香港重获自由(他们至少在华住了三年以上),同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获释,返回祖国。


钱学森

当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要求回国被美国无理阻拦时,中国也扣留着一批美国人,其中有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中国政府依法拘禁的美国侨民,也有侵犯中国领空而被中国政府拘禁的美国军事人员。美国政府急于要回这些被我国扣押的美国人,但又不愿意与中国直接接触。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联想到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于是就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

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6月5日开始与美国代表、副国务卿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商谈。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国在华侨民和被中国拘禁的一些美国军事人员名单,要求中国给他们以回国的机会。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6月15日举行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

然而,中方的正当要求被美方无理拒绝。7月21日,日内瓦会议闭幕。为不使沟通渠道中断,周恩来指示王炳南与美方商定自7月22日起,在日内瓦进行领事级会谈。为了进一步表示中国对中美会谈的诚意,中国释放了4个被扣押的美国飞行员。

1955年7月25日,我外交部成立了一个中美会谈指导小组,由周恩来直接领导。8月1日,中美会谈由领事级升格为大使级。

中国作出的高姿态,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人耍赖了。尽管中美双方接触了10多次,美国代表约翰逊还是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回国的真实理由,一点不松口。

正当周恩来总理为此非常着急的时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他拆开一看,署名“钱学森”。他禁不住心头一震,他迅速地读完了这封信。信中的内容,原来是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

这封信是钱学森当时摆脱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寄给在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给陈叔通副委员长的。对于这样一封非同寻常的海外来信,陈叔通深知它的分量,当天就送到周总理那里。“这真是太好了,据此完全可以驳倒美国政府的谎言!”周恩来总理当即作出了周密部署,叫外交部火速把信转交给正在日内瓦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王炳南,并对王炳南指示道:“这封信很有价值。这是一个铁证,美国当局至今仍在阻挠中国平民归国。你要在谈判中,用这封信揭穿他们的谎言。”

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一开始,王炳南率先对约翰逊说:“大使先生,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国政府在7月31日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决定提前释放阿诺维等11名美国飞行员,他们已于7月31日离开北京,估计8月4日即可到达香港。我希望,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这个措施,能对我们的会谈起到积极的影响。”可谈到钱学森回国问题时,约翰逊还是老调重弹:“没有证据表明钱学森要归国,美国政府不能强迫命令!”于是,王炳南便亮出了钱学森给陈叔通的信件,理直气壮地予以驳斥:“既然美国政府早在1955年4月间就发表公告,允许留美学者来去自由,为什么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博士在6月间写信给中国政府请求帮助呢?显然,中国学者要求回国依然受到阻挠。”在事实面前约翰逊哑口无言。美国政府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梦寐以求的回国愿望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确实算一流的物理学家。一流的物理学家,中国历来匮乏。
美国人“五个师”的说法,是按美军价值来说的,换成擅长人海战术的中国概念,值十个军,毛泽东也不会皱下眉头的。
到底是造导弹的,我个人无甚哀情可表。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
这个也算钱先生的“隐性贡献”,否则不知道还要再多折腾死几千万人。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毛的脖子骑不得。
“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以表达我们的哀思。”
也许就这样了,也许不是。毕竟他的一生还是有很多值得哀思之处。
祝钱老冥福。
转过来是为了乌搞的。

主贴有意误导,主题实际上是4名飞行员。

至于最后那句推进20年,是笑话。钱的特长是空气动力学,是设计火箭外形的。而当时苏联已向中国移交了全部的导弹样品,有了现成的设计与工艺,外形设计已不是关键。需要的是材料与加工、安装技术,钱帮不上忙的。即使真的20年,也不过是比老金他们早了20年——金氏北朝80年代末开始向两伊出口导弹技术。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5# 老木匠

呵呵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钱学森这样的人物,究竟对国家作过什么贡献,是件很难弄明白的事。一般来说,造原子弹是一项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以美国的科技水平,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多达数万人,耗资惊人,才最终造出了核武器,所以,认为中国是因为钱学森归国而拥有了核武器的说法是很可疑的。之所以长期这么胡说,可能是想借此淡化苏联提供全方位支持的作用,突出“自力更生”的主题。

总之,官方一直在给钱先生戴高帽子,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他和原子弹项目没有关系的,他是空气动力学学家,只是和导弹有关。

导弹制造主要是一个工艺技术问题,事实上最早制造出导弹的德国的冯·布劳恩根本就是个工艺工程师,没有系统学习过空气动力学。

这人的厚黑学本事远超过他的空气动力学本事——回到厚黑大本营后,他再也没有任何的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值得称道的贡献。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98的人了,民间要称之为喜丧了。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8# 老木匠
这篇稿子我该咋写呢,杯具啊。。。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毛的脖子骑不得。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中“七月十日讲话与第一次召见”一章中有一段提到钱老:“周小舟谈:农业是根子。粮食“高产”引起钢铁高潮。(毛泽东说:也不尽然。)刮共产风不能怪公社书记,主要怪上面。哪里有什么万斤亩。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关于万斤亩,上海会议时,我问过毛泽东为何轻信。他说,钱学森在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说是太阳能利用了百分之几,就可能亩产几万斤,因此就相信了。)”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09-11-1 02:23 编辑

龙龙说过的一个故事,: 钱老的一个学生去看望他,  钱问他:  你今年多大拉?   学生答: 70拉.  钱说: 啊, 70,  真年轻,  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钱学森乃吾高中本朝最著名校友,咸以为荣,吾独鄙之。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确实算一流的物理学家。一流的物理学家,中国历来匮乏。
周泽雄 发表于 2009-10-31 19:01
**
    1、 悼!
    2、 愚见:周先生所说的“一流的物理学家”,如果换成“一流的技术物理学家”可能更贴切。
    3、 钱先生的一生,有大功;也给了人们一些教训:一个专业有大成的人,不可能是通才,他们在非专业领域所说过的话,和一个普通人说的,应该一样看待。
    总之,名人说的并不一定就是名言,名人干的事,也不一定就是名事。
钱的特长是空气动力学,是设计火箭外形的。而当时苏联已向中国移交了全部的导弹样品,有了现成的设计与工艺,外形 ...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10-31 21:43
是的,七十年代早期,我去长沙工学院,也就是内迁后的哈军工,碰到戒严,说是什么绝密的宝贝运进来,结果是苏联给的缴获的德国V2,都三十年了,还当宝贝疙瘩呢。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美国人“五个师”的说法,是按美军价值来说的,换成擅长人海战术的中国概念,值十个军,毛泽东也不会皱下眉头的。
周泽雄 发表于 2009-10-31 19:01
毛泽东让钱学森当将军 称其比五个师力量大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zhonggong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钱学森家中,代表党中央衷心祝福这位为中国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 97岁高龄的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胡锦涛坐在钱老的床边,同老人亲切交谈。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回忆起上个世纪毛泽东与钱学森的深厚友情。

  “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1956年。菊香书屋。“主席,”周恩来满面笑容进门,“我将你久盼的贵宾请来啦!”“啊!钱学森同志,”毛泽东走上前去,紧握着站在周恩来身旁有点拘谨和紧张的钱学森的双手,“盼了你好久罗!……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5个师呢!”毛泽东伸出五个手指头,“我看呀,对我们说来,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我现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导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呢!”

  毛泽东的平易近人,令钱学森初来时的拘谨渐渐放松。“学森同志,你那个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天工业的意见书》,我仔细看过了。写得很好呀!”毛泽东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国家决定根据你的工程控制论,组织各个学科各个部门一起奋力搞导弹。学森同志,我想请你这个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来牵这个头,有信心吗?”钱学森有点紧张:“主席,这么重要的任务,我怕干不好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用筷子在空中重重一晃:“你钱学森是工程控制论的开山鼻祖,还怕干不好?”

  在毛泽东磅礴气势的感染下,钱学森终于坚定地点了点头:“主席,我一定努力工作!”

  解决钱学森的军衔问题

  聂荣臻拿着一份名单,匆匆向菊香书屋走去。“主席,为了争取苏联对中国发射导弹和火箭技术的援助,我们准备派人到苏联去谈判,您看这代表人员名单该怎么定?”

  毛泽东想了想说:“聂老总,你就来做这个代表团的团长,你的代表团应该把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还有原子工业的人员包括进去。学森同志也应该去,很多问题只有他去才搞得清。”“我们也考虑到应当请钱学森同志参加我们的代表团。只是,苏联方面参加谈判的,既有职务,也有军衔。”聂荣臻认真地向毛泽东陈述着,“而我们的钱学森同志现在虽然是国防部五院的院长,可是却没有军衔。为了与苏方对等,钱学森同志必须解决军衔问题。”顿了顿,聂荣臻接着说: “我们为这个问题请示了恩来同志,恩来同志说:‘钱学森早在十多年前,美国就授予他上校军衔,我们共产党人为什么不能让他当将军?我看钱学森同志身负重任,又是世界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论他的资格和贡献,至少应授予中将军衔。此事你回去和彭老总商量一下,必要时开个军委会,我也参加,把这个事定下来。’”毛泽东想了想,说:“恩来同志考虑得很周到。我想钱学森同志作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至少也得授予中将军衔。”就这样,作为科学家和工程控制论创始人的钱学森,经过毛泽东批准,穿着威严的将军服,戴着中将军衔,参加了中苏关于军事尖端技术的谈判。

  在生日宴上表扬钱学森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毛泽东特别高兴。一向反对为其做生日的他,这一年一反常规,破例地请了大家一次。

  宴会前,工作人员拟定了一个入席者名单给毛泽东审定。毛泽东看了3桌客人的名单后,十分郑重地用铅笔将钱学森的名字从另外一桌划到了自己所在桌位的名单上,而且让钱学森坐在紧挨自己的身边。

  宴会在喜庆的气氛中开始。毛泽东坐在座位上,笑着说:“今天,请各位来叙一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我们的火箭试验成功了,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说话,更有底气了!”接着,毛泽东话锋一转,指着自己身边的钱学森,笑着对大家风趣地说:“我现在特别向在座的诸位介绍一下我们的钱学森同志,他是我们的几个王呢!什么王?‘工程控制论王’,‘火箭王’!他这个‘王’用工程控制论一发号令,我们的火箭就上天。所以各位想上天,就找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王’和‘火箭王’钱学森同志!”

  摘自《党史天地》 严农/文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亦工亦农 于 2009-11-1 11:48 编辑

交通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西安交大展出了老钱当年的成绩单,几乎每课都是第一。当时第三代正在任上,但只展出了一张油印的有他名字的点名册。当时我们还狐疑这家伙的成绩是不是不宜出展?
曾经的教委主任、时任国务委员的李铁映出席了西安交大的庆祝仪式,讲话中一句“感谢交大为祖国的交通事业培养了众多人才”把台上台下雷得都差点昏过去。

老钱是科学大匠人,学会的文武艺全卖给了帝王家。
1、钱学森的学术贡献

    笔者学生时代时,就对大科学家钱学森无限的崇敬。也听人讲过有关这位大科学家的传奇经历,在美国留学、工作、和受迫害的那段已经妇孺皆知,是用朝鲜战争的战俘交换回来的,不再赘述。关于苏联那段,我听到的故事是这样的:50年代的苏联老大哥,在导弹和原子弹制造方面卡中国人的脖子,并故意刁难,达成了协议,只准一个人来参观,还不准记笔记。用钱学森自己的话说:开始我们想争取原苏联的援助,但他们后来不给了(钱学森:关于两弹一星和伟人的一些回忆)。于是周总理就派搞导弹出身的钱学森到苏联去偷学技术,为了让苏联老大哥看得起,临时还给钱学森授了中将的军衔。结果这位大科学家过目不忘,参观一遍,就把老大哥的导弹技术给复制了过来,为国争了光。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可能与事实,相差甚远。(据网友说这段故事是这样:好像是到美国去参观,双手揣在兜里就用铅笔芯将设计图什么的全画到了自己的裤兜内侧……——编者按)

   钱学森在我国导弹和火箭研究领域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在新华网两弹一星元勋的介绍中说:钱学森是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1956年钱学森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了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任该院院长。此后钱学森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有人认为,钱学森的这种贡献,被新闻媒体本身无限度夸大了。例如大多数舆论说,中国把钱学森的“控制论”用到了导弹技术方面。钱学森还曾经向中央建议,在航空和航天技术之间,应优先发展导弹技术。该建议被周总理所采纳。第三是说,钱学森在中国发展导弹过程中普及了导弹技术知识,因为中国当时没有懂导弹的。一些舆论也极度夸张地说钱学森是“核弹之父”、“两弹之父”、“航天之父”、“火箭之父”等。据说对于这些称号,钱学森都一一地笑纳了,没有做任何的解释(李德成:关于“钱学森现象”的讨论)。

    其实,在有心人仔细地研究了中国火箭与导弹的发展史以后,发现钱学森不是任何一型导弹或火箭的设计师,也没有迹象显示钱学森曾经参与过导弹或火箭的设计过程,同时也没有在中国的导弹与火箭发展过程中有重大的理论建树。因为资料显示,迄今为止,中国全部的国产火箭、导弹都是有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的。遗憾的是,没有一型导弹或火箭,有钱学森的名讳。

    如前所述,中国第一型导弹完全是仿制的,苏联给了图纸、技术、实弹和模型,而不是应用的美国的技术。我们的火箭和导弹技术的最初起步就是从这里开始。而钱学森在美国研究火箭的真实历史,就是1948年在美国空军从事过探空火箭研究。钱学森并不是主导的研究人员。探空火箭的水平是可想而知的。没有任何一种资料说明他本人在美国接触过导弹技术。也没有资料显示钱学森一开始就是爱国的。相反,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钱学森正式地申请加入了美国的国籍(蚕丝:评钱学森,资料来自张纯如:THREAD OF THE SILKWORM)。

    有人指出,邓稼先之所以被誉为核弹之父,与钱学森有极大的不同,因为邓稼先是中国氢弹的总设计师。中国的第一枚氢弹是邓稼先主导设计的,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因此,给人的感觉是,和李四光在发现大庆油田中的作用相似,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钱学森最多起到了建议和管理的作用。不过按照当时的惯例和规律,不是共产党员的钱学森能起到多大的管理作用,至今还仍然是个谜。对于钱参与美国航天和导弹研究的历史和学术上的地位,以及后来钱学森为什么不再赴美国学术交流,和接受传说中的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程院的双院士,也有人提出过质疑。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钱学森是世界一流的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也对领导中国的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我特别欣赏的是钱学森对一些事物的创造性思维和前瞻性假设,是作为一个大科学家和优秀学者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在笔者接触过的和钱学森同辈的大学问家中,都不难看到类似的特质。可是若从严格的科学的角度来审视钱学森对自己专业以外学科发展的论述、对一些现实世界中重大事件的表态、和他公开发表过的一些论文,他只是一个不太懂科学的科学家(涂建华:中国特异功能二十年),这同他在年轻时受到的严格的科学训练,也应该是不相符的。

席琳:《李四光的霸道与钱学森的胡说八道》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钱学森的不务正业

    以前看过一个笑话,是讲前苏联的赫鲁晓夫的。他对了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发脾气,说我原来不懂艺术,是因为我没有当总书记,现在我当了苏共总书记,我就是艺术家,就懂艺术了。意思就是,权力和荣耀催人奋进,权力和荣誉也使人自我膨胀。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和诗人,解放后他就不仅仅是懂打仗,也不仅能填诗作词,而且连炼钢炼铁和施肥浇水这些下里巴人的勾当,他也都是行家里手了,大笔一挥,就是一部《农业八字宪法》。

    笔者和一位搞专业的前辈有过交谈,这位前辈不无感慨地说:现在是有些人讲自己的专业讲不出来,但讲别的专业,就特别来劲。例如也是两弹一星功勋之一的中科院前院长、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搞的是原子弹的数据计算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控制,也是目前拥有外籍院士头衔最多的中国人,90年代周院长代表中科院到美国访问时,在大学里做报告和学术交流,讲的就不是理论物理,而是大讲特讲中国的国情。我想前中科院院长的这个毛病,可能就来自于他的同行和业师钱学森先生。

    我从前一直以为钱学森先生只是导弹方面的权威,等到有一天突然看到钱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目为“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 的谈中小学校教育改革的文章,才认识到钱先生原来也是一位教育家,因而对钱先生更是刮目相看。在1990年的这篇文章中,钱学森先生侃侃而谈:“从现在到下个世纪中叶以后,假如我们要在世界有竞争能力的话,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是硕士文化水平”。他说:“现在我们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不够的。但是我觉得总结我们过去的经验,完全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4岁就上学,我看经过14年到18岁,就可以达到硕士水平”。呵呵,幼儿们哪里都会如钱老人家说的那样聪明,18岁就都硕士水平,个例可能是有的,但作为教育的制度普及,实在也是拔苗助长,恨铁不成钢了。这不是瞎说,又是什么?

    到1994年,看到钱学森先生出版的一本学术专著:《论地理科学》,书上洋洋洒洒数十万言,谈得可都是“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和“地理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研究方向”。看了几篇地学方面的文章,就俨然地成为了地学大师,为地理科学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八字宪法”。接着,在《大自然探索》、《地理学报》、和《地理知识》上还有许多一流的地理学院士和专家们跟进,为钱学森的理论和指示做注释。如全国地理学理事长任美锷院士就说钱学森是“从世界科学的高度”,建立了“大的地理科学系统”。前几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建立地理科学学院时,钱学森还亲笔题写了院名,现在就挂在该院大楼的门口等等。可见这题字和赠诗之风,也不自年轻有为的搞基因的陈竺院士起。

    看到最近的纪念钱学森90周年诞辰,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防科工委联合庆祝。不是纪念钱学森在发展两弹一星和“神五”载人飞天上的贡献,而是庆祝钱学森在地理科学、在教育学、在沙产业理论、在“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在“人体科学”、和“天地生”科学方面的“划时代贡献”!

    不好好的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认真地总结和反思一下如何去登火星登月球和破解人家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和全球定位系统,瞎谈什么八竿子也够不着边儿的沙产业、草产业、地理科学、人体科学、和大成智慧等等前所未闻的其他专业的新名词。可真是有点儿不务正业和自欺欺人了。

    可悲的是,有钱老先生一个人在那儿胡说八道也就是了,后面还竟然就有那么多的博导和院士级别的崇拜者。以至于一夕之间,中华大地上竟出现了很多的沙产业研究会,草产业研究会,人体科学研究会。就连大名鼎鼎的中国科学院的地理研究所,也跟了钱老瞎起哄,改成了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asp?boardid=1&id=3089758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钱学森和亩产万斤

    钱学森的胡说八道,最搞笑的事情是在大跃进期间,论证一亩地产万斤粮。这不但是尽人皆知,而且钱老在年轻时有意无意间犯的这个错误,还时不时的被他的论敌如经济学家于光远辈,引用了来诋毁钱学森(涂建华:中国特异功能二十年)。

    据说大跃进能够发生的一个原因是人们的科学精神丧失殆尽,包括钱学森这样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著名物理学家。1958年,钱学森曾在《大众科学》和《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粮食亩产会有多少?”和“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两篇文章,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释了亩产百万斤的可能性。

    尽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对大跃进不积极,有不少农业方面的专家,包括著名的物候学家竺可桢和植物生理学家罗宗略都撰文反对。例如植物所罗所长说:“万斤粮只能用农艺学来分析,以植物生理学总结,不是从实际因素出发,不可轻信”。但钱学森这位既不是农艺学家、也不是植物生理学家的导弹专家却大胆声称:粮食产量可以无限地增加,太阳光能射到地表,只要利用其30%,亩产就可能达到“两千多斤的20多倍!”(钱学森: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其实在农业和生物学上的事情,远没有工业生产过程和弹道导弹计算那样来的精准。而问题就出在那个光合转化效率的30%上:以目前的生产力水平,高产农田植物的光合转化效率也不过0.5%,50年代,撑死了也不超过0.3%,而钱学森把0.3%一下子就提高到了30%!

    一年后,钱学森的计算又使亩产潜力精确为5.85万斤(钱学森: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从而为“大跃进”和粮食产量“放卫星”作了科学上的背书。钱先生以他科学家的名誉作担保,让千千万万的人相信“大跃进”政策的“科学性”,其效果极为恶劣(南冠客:为什么中国大陆和诺贝尔奖无缘?),也是极度不负责任的。但受此影响和激励,而且怕被拔白旗和打右派,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知识分子,也先后都不争先恐后地加入到深翻土地和放人造卫星的群众运动中去。

    在李锐的《反思大跃进》的文章还有这样的记载,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问毛泽东:“你也不是没当过农民,你应当知道亩产万斤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说:这是我看了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文章,才相信的。同样的记载还有后来执掌中央文革小组的陶铸等高层领导人,也是引用了钱学森的文章(陶铸:驳“粮食增产有限论 ”,1958)。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人于是便对下面虚报的粮食产量信以为真,担心起“粮食多了可怎么办呀” 的问题。后来毛泽东检讨说,他是上了科学家们的当(中国青年报:理性照耀中国)。

    这场唯心主义闹剧,以上千万农民的饿毙而告终。虽然当时的政治领导人毛泽东等人要为领导“大跃进”造成的大饥馑以及上千万生命的不幸死亡负主要责任,但钱学森这位身居高位、曾经获得“国家杰出贡献奖”、并在当时积极地“科学”论证了亩产上万斤的科学家,也难辞其咎。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转贴]2007年的中国航天和钱学森 (与中方说法不太一样)
文章提交者:marcoqiu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2008年一月份,媒体突然对钱学森 (Tsien Hsue-shen,Qian Xuesen)发生了兴趣,几天之内,我看到三篇文章:科学网上的“钱学森当选美国权威航空传媒年度人物”(2008.1.16),新华社的“胡锦涛看望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吴文俊纪实”(2008.1.19),环球网的“钱学森:我是被驱逐出境的 今生绝不再去美国” (2008.1.23)。这里,科学网上的的文章实际上是1月7日出版的《航空周刊》上的文章的编译,新华社的报导是春节前我国领导人的传统节目,环球网的文章则是重复了流传已久的旧闻。所以这里最有意思的是《航空周刊》把他选为2007年的年度人物(印刷版标题:SEA CHANGE The biggest change in the new ocean of space is China's rise to the fore,在线版标题:Qian Xuesen Laid Foundation For Space Rise in China)。我想,还是把科学网上编译时遗漏的内容在这里做一个介绍。

《航空周刊》的文章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在2007年的成就以及钱学森被选为 2007年年度人物的原因。第二部分讲的是钱学森回国前后的经过。科学网对第一部分的翻译基本上是全面的,除了在2007年1月份的一件航天行动后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外都提到了。那些反应太负面了。(有消息说,2007年的太空碎片状况有所好转。)第二部分其实是更长的部分。作者认为,尽管这段历史已经被提了很多次了,在我们注视中国的进步的同时还是值得再回忆一下。但这部分几乎完全没有翻译出来。下面东升就把这部分翻译一下。我决定尽量终于原文,但由于自身文笔不好又不懂技术,所以翻译得不能自我满意;再者本文明显是按照美国人的观点写的,与中国方面的说法有出入。所以请勿转贴,以免以误传误。本文写好后发现已经有人出色地(几乎)全文翻译了这篇文章。英文见《航空周刊》,这里略去。
钱出生于1911年,就在最后的封建王朝结束前的最后几周里。在23岁的时候,他以奖学金到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学。因为他倾向于学习理论,而麻省理工那时的重点是实践,他不久就转到加州理工并开始了他的最终成为美国最杰出的火箭科学家的道路。

当他的国家先处于军阀割据,又被日本侵略,最后变成了一场内战的时候,钱在加州理工的匈牙利裔美籍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arman)领导的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Guggenheim Aeronautical Laboratory)里成为了一个明星学生。1930年代,在他还是20多岁的时候,钱就参与了当时很少有人重视的领域,火箭试验。

但是美国陆军航空队(U.S. Army Air Corps)在1939年开始认真对待起来,他们指定有钱在内的加州理工开发出火箭来以帮助轰炸机起飞。火箭助推,既后来很快被称为喷气助飞(JATO)的概念,看起来简单,但是为让它真地工作起来则让这群人深深地卷入到艰难的推进和燃烧的稳定的协调中,以至于“火箭科学”变成了挑战极端技术的代名词。

1943年德国火箭方面活动的被发现加速了美国的工作和在加州理工的喷射推进实验室的成立,其中钱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成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Private A”的研究部门的负责人。

对包括火箭在内的喷气推进的潜在地位的突然认识把钱推到了美国军事技术编制的高层。为了帮助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在1930年代几乎被忽略了的技术到1944年上升到了一级发展的重要地位。

到1945年,钱在五角大楼(Pentagon)具有了高级别的安全权限(high-grade security clearance),他就全国的最新保密技术及其对军事发展的影响书写报告。

在结束战争的时候,作为美国调查德国机密的小组成员,他审问了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没有人意识到美国未来的空间计划之父正在被中国未来的空间计划之父讯问。

冯·卡门担保钱加入了为空军首领做参谋的科学顾问小组。“在36岁的时候,他是公认的天才,他的工作为超高速空气动力系统和喷气助推的进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冯·卡门后来为解释他的动议写到。

1949年,钱描述了他的空间飞机,一个带机翼的火箭,的想法,这被认为是启发了1950年代后期的“戴纳-索尔计划(Dyna-Soar project),而这个计划正是航天飞机的前身。

这时,他的美国前程突然被搅乱了。1950年,当威斯康星州的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Joseph McCarthy)横扫假定的共产主义对美国政府的渗透时,中国正好变成了共产国家,当局取消了钱的安全权限。

张纯如(Iris Chang)写到,移民规划局并没有一丁点证据指控钱是共产主义者。

但是政府确实有某种证据,尽管它远不是具体的。(东升注:据维基百科,联邦调查局在1938年的一个美国共产党的文件上看到了他的名字。)美国显然发现在钱的问题上处于一个难于取悦的处境。当中国和美国是盟友的时候,他可能具有的任何爱国的感情都不会对美国造成什么伤害。但是现在中国成了敌对的了,还有理由让他知道更多的美国机密吗?也许。那时候,他正在申请美国公民。

显然他感到受了侮辱,钱在失去安全权限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试图返回中国,但是他被政府阻挡住了,政府要把他知道的东西留在美国。随后,双方都改变了想法。移民局无视其他部门的担心而寻求将他递解出境,钱则试图留下来,显然是想为自己得到清白。

钱试图留下来的举动几乎肯定证明了他事实上没有想要回中国工作。到那个时候,他本来可以带着他的专业知识和美国的机密回去。没有安全权限,他如果想要为中国得到什么而留在美国是不太可能的。

“这是这个国家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试图将钱留下来的副海军部长Dan Kimball说,“他不比我更象共产主义者,但是我们强迫他离开。”

移民局赢了这个案子。但是政府仍然不愿把他送回去。经过几年的监禁之后,这位科学家自己再一次决定回国并寻求中国政府的帮助。中国政府在韩战战俘的谈判中得到了美国的同意。(东升注:据维基百科,他在这个期间是被事实上地软禁在家里。)

当然,中国非常高兴他的归来。当他最后于1955年被递解出境的时候,他被当作了英雄迎接。

他的不情愿的回归很难被看成是爱国行动,但是这一点过去和现在都在中国的政府的历史文件里被忽略了。2003年,新华社在回忆他的经历时仅仅是平平地说,“1955年在新中国成立六年后,钱学森回到了他的祖国。”

另一个在中国被忽略了的事实是他在粮食产量上给出了坏的科学意见,他的意见可能鼓舞了毛泽东的灾难性的1968-61年的导致两千万人饿死的大跃进经济政策。

事实上,美国对钱回国的担忧的有些方面可能被夸大了。第一,他回国的时候知道的东西已经五年旧了,而那是一个技术迅速变化的年代。

第二,没有一个科学家或工程师具有设计空间发射器或导弹所需要的全部知识的。所以,他只可能是一个带头人,而不会是一个单人的火箭建造人。事实上,他的角色成为了中国空间部门的主管。

而且,张纯如写到,在许多情况下,他告诉向他提问的同志说,他们需要的技术答案已经发表了;他们只需找到正确的,通常是美国的,书籍。

最后,在他身为主管而领导中国取得大的成就的同时,这些成果可能也最后使美国获益,因为中国在他回去后的大约五年后成了苏联的敌人。在他创立的科学-工业基地上建造的火箭被送到这个国家的西部以便使莫斯科进入射程之内。

但是,如果中国现在成为了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他的成就就比以往更为重要,特别是当中国的经济令人无奈地进身世界前沿和中心舞台的时候。因此继续与这位老人息息相关。

《航空周刊》的这一期上其实一共有四篇关于中国的文章。“行动和反应(Action and Reaction)”讲的是中国2007年1月份的一件航天行动,“嫦娥一号将面临月蚀的挑战(Chang'e 1 To Face Eclipse Challenge)”则是讲的2007年10月的嫦娥一号(印刷版的标题是:Deep Freeze)。对嫦娥将面临的月蚀,中国早已做好准备。我不能理解的是,科学网和空间技术研究院都可以明说1月份的那个事件,但是我一写出来就被删掉。显然这两篇文章是辅佐《航空周刊》的选择的。中国在2007年里以这两个事件为中心,取得了航天领域里举世瞩目的成就,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第三大航天大国。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作者在最后特别提到了月照被网民质疑的事情,还说官方回应说照片上有NASA照片上不存在的新的月坑(Officials responded by pointing out craters in their pictures that had appeared after NASA's were taken.) 这显然是指的“欧阳坑”。还有一篇评论:“中国是否将在空间开始一场战争?(Would China Start a War in Space?)”。很可能这是两位作者William B. Scott和Michael J. Coumatos即将出版的《空间战争》上下两册的书籍的一部分。这篇文章反映了美国人对中国在航天的某些方面发展的担心。对这个问题,两位作者是冷静的:“简言之,空间的射击战对两国都将是财政上的灾难,因此两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In short, a shooting war in space would be a financial disaster for both China and the U.S. Consequently, the likelyhood of conflict in space is slim.) ” “如果两国领导人都看到美国和中国的共同利益,那么相互理解和合作将会避免慢慢增长的怀疑和最终的冲突。空间是培养这种合作的好地方。(If leaders see a convergence of U.S. and Chinese interests, then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engagement will avoid chronic suspicion and eventual confrontation. Space is a good place to foster such engagement.)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位在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实验室工作过的中国人钱伟长,方舟子最近写了一篇“谢绝高薪聘请,毅然回国”的先驱钱伟长。

突然看到有关两位钱先生的文章,就一起介绍给网友们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
    在钱先生的贡献、钱先生的不足处上,帖主的意见是对的。
   只有一个地方有些想法:中国有句话叫“死者为大”,何况是一位近百的老者,人们可以客观地评价他,但是,必要的尊重还是要的。
   因此,尊一声“钱老”似乎并不为过,主帖标题上的“老钱”似乎过了,托大了些。
   供木匠兄参考。
一个科学家,工程师,在木匠看来和木匠一样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叫声老钱不更亲热。

至于死者云云,木匠更喜欢英国的谚语:“对死者不存在诽谤。”人一死,就该进入公共领域任人评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哈哈,在天朝的眼里,“科学”的最好作用就是取代“巫术”,钱老夫子的身份就是水浒宋江的御用军师之一——入云龙公孙胜。
本帖最后由 许刚 于 2009-11-2 06:27 编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转帖) 揭草仙:从钱学森去世想到的……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09-11-2 10:37 编辑

中国一代力学巨星钱学森走完他的98年人生后,终于离开我们了。一位自然科学家一生能有如此轰轰烈烈内容,确实不易,也应该算中国特色。他在力学领域,特别是在空气动力学,火箭理论上的成就,应该说举世所知,无可争辩。但是在加上中国特色后又成了像有人说的“只欠缺一个道歉的伟大科学家”。当然,这个“道歉”其实就是指他在大跃进初期鼓吹“亩产万斤”并由此带来极坏后果的错误。

据说钱学森有三次“论证”亩产万斤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1958年6月16日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第四版上一块巴掌大文章:“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附后)这种充其量就是类似科普幻想的小文章,本来不应该起到多大作用的,竟然在中国大地上为“农业大跃进”火上加油,起到极大的坏作用,最终造成饿死几千万人的大悲剧。本文不去讨论农业大跃进的是是非非,只谈这个“粮食亩产万斤”理论。

钱是从植物光合作用中对光吸收效率这个单一因素作为出发点来论证他的“理论”的。这十分容易理解。不要说一个力学家,就是植物学家也很难用简单叙述来谈植物生长中其它问题。能量问题才是最基本,最容易被理论家说清楚的东西。对钱的“亩产万斤”的批判这几年在网络上有过不少。有人甚至设计方法计算钱应该对60年代饿死人承担多大“血债”。今天,钱老刚刚走了,我不想在这个时候再给他“算帐”,也不同意那种简单的“算帐办法”。我完全以好心来理解,解释他的错误。对于一位刚离开我们的逝者,不要太苛求。

从钱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立足的假定是如果植物可以利用太阳光能量的30%的话,农作物的产量将大大提高。因为,通常的这种光合作用光利用效率很低,可能只有2-3%。那么,他的假设(光利用效率提高到30%)有没有可能?答案是否定的。实验和理论都证实这是不可能的。首先,植物只能利用太阳光中可见光这部分,并且是其中主要在440纳米附近的蓝区和680纳米附近的红区,前者位于蓝光区域,后者位于紫光区域,而对于处在500-600纳米之间的绿光吸收的甚少,所以我们看到的植物基本上都是绿色。这部分能量仅占全部自然光能量的30%。即使这部分照射到植物叶面的可被用作光化反应的光,也只有不到30%被植物利用。这是被实验证实的,我不知道上世纪50年代是不是知道了这点?所以,经过这两个大约不到30%的利用,植物叶面能够利用的太阳光能量大概就是10%多些。再考虑阴天下雨,以及植物叶子并不是整齐面向阳光去吸收太阳能(物理学中所说散射截面问题),植物光化合利用效率最高只可能达到5-6%左右。一般比这要低很多。当然,植物光合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上面只是非常简单分析。因此我们知道,钱犯了一个极大错误-随意设想光能转换效率,这又是他的“理论预测”的关键。对于一个理论家,这是致命的错误。

但是我还要再为钱老辩护几句。自然科学中一些新理论的提出都是在实验发现了旧理论无法解释实验事实之后提出来的,一般会在当时看来像是“离经叛道”。从钱学森文章看到,他是在“有报导河南某地小麦打出2105斤和3530斤小麦”,以及同样是河南某地一亩地里收160万斤蔬菜的“实验数据”提出来的。这其实也算理论家的“正常”工作,只是不该是力学家-当然,这不是不允许的。不过这里他又犯了一个理论家致命的错误:对于“实验事实”,特别是不同寻常,需要建立“新理论”来解释的“实验数据”,没有经过“重复实验结果”的核对!没有检查真假。

斯人已去,我不想在这个时候去批评他。愿他一路走好。
关于钱学森同学海归的调查报告
---去年的老文了,借此时机发一次-------

钱同学诺贝尔奖的堂侄概括的基本正确,“他当时因为和共党有关,最后回中国了”。

1950年,钱同学被吊销了接触机密的安全许可。理由是他和当时美共活动在湾区的一个党支部有关联。FBI找到了一份名字是 H.S.Tsien 的党员登记表。有证人说和钱同学一起啃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另外FBI还拿到了钱同学1947年回国奔丧期间写给美国同事的信件,里面流露了钱同学对当时中国国民大会选出的合法政府的极度失望和不满。

钱同学的反应是预定了加拿大航空飞温哥华的机票,以及从加拿大到香港的船票。还请了搬家公司来打包。这个时候他犯了第一个错误。他同时决定去首都走走关系,看能不能重新拿回安全许可。据 “China Cloud“一书(BY WILLIAM RYAN and SAM SUMMERLIN, 1967),这一决定是加州理工校方的建议,钱同学 ”He did so, but with reluctance“。 钱同学要找的关系是Dan A. Kimball, then Under Secretary of the Navy。 不知道他这个官衔中文咋说。钱同学和他是老熟人了。

Kimball告诉钱同学,”我不相信你是共党“, 并答应尽力帮钱同学努力。但是钱同学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透露了回国的打算。 原话是 ”I'm Chinese, I don't want to build weapons to kill my countrymen. It's that simple.“。 等钱同学一离开,Kimball立刻打电话给国务院,”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Tsien be permitted to leave the United States.“。 还有就是那句著名的 ”I'd rather shoot him than let him leave the country; he knows too much that's valuable to us; he's worth five divisions anywhere.“。

钱同学回家在洛杉矶机场知道了见Kimball的结果,移民局的官员向他传达了禁止离境的命令。 由搬家公司运往香港的总重1800磅的行李被由八家执法机构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扣留。

1950年9月6日,钱同学在家中被逮捕。罪名是”a member of an organization ... that advises, advocates or teaches the overthrow by force of the Government of United States.“。 两星期后,以15000元取保候审,钱同学被释放回家。数周后,美国政府对钱学森一案开庭。下面就是那段庭上著名的问答

"Do you owe your allegiance to Communist China?"

"I do not," Tsien replied.

"To whom do you owe allegiance?"

"I owe allegiance to the people of China."

检察官 sparred with Tsien for a moment and then demanded: "In the event of a conflict between this country and Red China, would you fight against Red China for the United States?"

Tsien parried. The situation had not presented itself. There was no such war. Again, Tsien's lawyer protested. His client would need time to think about such a question.

"We will wait here six months," 检察官 snapped.

But Tsien volunteered that it would take only moments. The room fell silent. Five minutes ticked by. Finally, Tsien said, "I can't answer the question now."

"You can't or won't answer the question now?"

"I can -- c-a-n -- answer the question now," replied Tsien, stung, "and the answer is as follows: I have already said that my essential allegiance is to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if the war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mmunist China is for the good of the people of China, which I think is very likely to be, so then I will fight on the side of the United States. No question about that."

"But you will make the decision first? You will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for the good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at decision, yes, I would make."

"You will not permit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make that decision for you?"

"No, certainly not."

1951年4月26日裁定 “Tsien was an alien, a native and citizen of China, who was :(ct to deportation on the grounds that he ha:(een found to have been, prior to entry ... an alien who was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钱同学被判递解出境,但考虑到美国的国家安全,钱同学被禁止离开他当时居住的洛杉矶县(COUNTY)。

1955年司法部撤销了禁止钱同学外出的命令, 驱逐钱同学的判决立即生效。钱同学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与此同时11名被扣押的美军飞行员跨过了罗湖桥进入香港。

"It would be totally contrary to our principles, The United States has not been engaged and is not now engaged in swapping human beings." 这是美国国务院对此事的正式答复。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
    1、 悼!
    2、 愚见:周先生所说的“一流的物理学家”,如果换成“一流的技术物理学家”可能更贴切。
    3、 钱先生的一生,有大功;也给了人们一些教训:一个专业有大成的人,不可能是通才,他们 ...
ys1937 发表于 2009-11-1 07:41
老先生高见!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钱学森不仅是科学家,他自65年任七机部副部长,至70年转任国防科委副主任,69年“九大”任中央候补委员。在九届二中全会上,“钱学森同志首先建议在宪法上,第二条中增加毛主席是国家主席,林副主席是国家副主席”。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吴稼祥:带走了一个时代的人
——悼念钱学森逝世

钱学森可能有许多“绝无仅有”,但如果你想要为他作传,查阅他的年表,你会发现他另一个“绝无仅有”:他是中国知识分子里唯一一个被资本主义的美国迫害过,而从未被各种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迫害过的人。这大概就是他如此爱国的原因,也是他如此爱国的结果。

在不少有良知有才气的知识分子都难逃一劫的1957年,我们伟大的钱博士所获甚丰: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1956年度)一等奖;2,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3,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兼任该院一分院(即今天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4,在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学部委员(院士)大会上,被增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69年,1970年,几乎所有学术权威不是在牛棚里,就是在“坐飞机”,有的还失踪投湖,我们的弹父星父呢,1969年,当选为GCD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并不再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院长。

1991年,已经改行搞人体科学多年的钱老,突然被中央军委想起,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以及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假如你对此感到困惑,我想提醒你,这些荣誉追认的可能不是他30多年前的业绩,更可能是2年前的态度。

一个以爱国著称的精英人物何以能如此在多波多浪的当代中国不仅善始,而且善中,更且善终?奥妙无它,爱国首先爱党,爱党首先爱党的领袖,而且是最后控制住局面的领袖。用当年家喻户晓的一副对联,或者说“政治公式”来表达,就是“听某某某话,跟共产党走”。我不认为钱老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时,从未经历过内心的挣扎,我也不认为,他像他自述的那样,一生只激动过3次:

“第一次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可以回国了。我拿着一本我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他翻了翻感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我钱学森在学术上超过了这么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为中国人争了气,我激动极了。

“第二次是建国10周年时,我被接纳为GCD党员,我激动得睡不好觉。

“第三次心情激动,就在今年。今年,我读了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解放5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能跟他们并列,心情怎不激动?”

如果是这样,那他就只有对国对党的爱,没有对科学对人的爱。这是不可能的。假如可能,那只能说,钱老的一生,对他所爱的政党和国家是一件幸事,对他本人和家人,则是一个悲剧,尽管他自己可能不这么认为。

我们这个时代无论伟大,或者渺小,肯定不会再产生钱学森这样的人。他属于他自己的那个时代。他的逝世,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