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0
- 帖子
- 10035
- 精华
- 29
- 性别
- 女
- 注册时间
- 2004-4-18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1: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向疼痛的文字致敬
本帖最后由 杜雅萍 于 2010-5-12 10:13 编辑
说明:《尘世挽歌》中的文字,已经在网上读过,一半以上读过不止一遍,听说实体书出版,毫不犹疑买了一本,并想推荐给更多人:读读野夫,读读这些会刺痛你的文字。
在鼓吹成功、强调幸福、虚造和谐的盛世中,野夫的文字让我知道散文中并非所有眼泪都是做戏的道具,还记得读《地主之殇》(本书改名为《乡绅之殇》)时的震撼与感动,理性与血性比例调配得恰到好处。家族惨剧本身就是珍贵的民间记忆,野夫不局限于此,他的文章有对时代断裂、传统崩溃的深层思考,家族“旧”血书写了国之“新”颜,除了死去的亲人,像祖父一样,在变态的时代,人性、底线、伦常、尊严……凡是有价值的美好,统统死无葬身之地。因为《江上的母亲》,我在办公室电脑前悄悄流泪,当时很冲动地想去安慰那个夜半痛苦的男人。现在我知道,生命中有许多伤口,会在余生中不停淌血。许多人选择自我催眠麻木度日,记忆却不会轻易放过他们,总会在人毫无防备的时候,让人看到那血淋淋的伤口。江上的母亲,成为野夫永远无法痊愈的伤。倔强的母亲选择一个人有尊严地离去——她是那么要强的人,为了生活,为了子女,一生饱尝屈辱。生,无法选择,于是母亲选择一个人悄悄地死去,时运乖戾,一个女人只能用如此决绝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清高与尊严,夫复何言!
之后读了野夫写给异时空恋爱对象李清照的赞词,忽然有点不适应了,印象里很受伤的男人忽然写起小煽情文章来,他迷恋漱玉烹茶的优雅姿态,全文弥漫着不可救药的恋爱完美主义情绪。只是生活太粗砺,理想在里面很难左右逢源。不久,他写了他的朋友李斯,文字天才、艺术青年、特立独行的酷客、血性汉子,晚景(精神状态)难免凄凉,酒醉后打车无法找到初恋的她,风光无限的中年成功人士,不复年轻时的勇武,只能在哭声中缅怀理想主义,伤感。
……
野夫记录他身边的人物,至亲最爱、故乡的小人物、良师挚友,歌颂人性光辉,重温苦涩中一丝丝温情的甜,追问为何好人不得平安。是呀,经历丧乱后,个体生命依然很容易被新政权的大机器碾为齑粉。理想变得优柔寡断,生活必须斤斤计较,越来越物化的价值观,越来越遥远的记忆,让生命变得轻飘飘,新世纪以来,装扮得华丽的民族,丢掉了灵魂,内在荒芜一片。经历几个世纪的文祸,文字也变得抖抖索索,小心翼翼。野夫的散文,用男子汉的理智与血性洗去现代散文阴柔的小家气做派。那些带血的文字,就像旷野中受伤的野兽,发出阵阵呼喊,敲打我们那根叫做疼痛的神经。循着疼痛的神经,会找到心底的爱,找到迷失的理想,找到追问的勇气,找到拒绝同流合污的理由。
我检讨了一下自己的文字口味,是的,我有点重口味,所以特别偏爱野夫带有痛感的文字。想想看,写作者敲打键盘时不得不再次经历痛苦,他需要用理智克制情绪过度,然后用朴素干净的汉语记录不该被遗忘的记忆,尤为难得的是,写作者巧妙的感情投入,不多不少——过多则可能情浓理荒,过少的结果很可能是言之无味。一面记录一面追问,一面缅怀一面哭泣,一面追问一面思考,野夫给予新散文更多可能性;野夫的文章让我们增进对汉语表达能力的信心:只要有足够的真诚、理性、思想、学力,完全可以写出情理交融的优美散文。
“笔锋常带感情”,这是20世纪之交青年人最爱的梁启超的看家本领。梁启超没有野夫(或者说跟野夫同一时代)的经历,所以梁启超笔下,感情以慷慨激昂为主调,激励了一代代青年。野夫笔下,感情以沉痛悲悯为主,文字如小槌,击打着被扭曲和麻木的神经,很痛吧,不要怕,这是在疗伤啊。
我无力写下如此有力量的文字,能做的只有:向疼痛的文字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