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建议每年给每个农民工发一万元住房补贴

本帖最后由 jianmin 于 2011-9-30 09:27 编辑


2011-08-28 22:28:00 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北京) 跟贴 0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 于春美 北京报道
房价是被买房者自己抬高的经济适用房是席卷全国的最大腐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总是独树一帜。日前,本报专门就保障房政策及分配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中国房地产报:在5年内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背景下,大量保障房项目却被曝出违规出租和被偷食被抢占问题,如限价房被转租、经适房小区内停放奔驰、宝马等怪象。不少民众担忧:会否保障房建得越多,违规现象更多?在你看来,为何会出现保障房分配怪象
茅于轼:出现这样的怪象是由于保障房的政策设计存在偏差,现在保障房针对的是中低收入者,使得某些有权势的人混入其中,搭了穷人的便车。实际上,保障房最应该保障的是收入最低者、住房最困难者。而且住房的保障是让每个人都有起码的房子住,不是让大家都能占有住房的产权。
住房和一般商品不同,住房是必需品。如果有人因经济困难而住不起房,政府有责任提供能使其过得去的住房,这就是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由来。可以说,保障性住房的目的是缓解住房的不公平,是让最困难的人也能有起码的房子住,并不是让普通人也能买得起房。
普通人现在买不起将来应该买得起,实在买不起还可以租房。所以保障性住房的对象不是中等收入的普通人,而是住房最困难的人,现阶段主要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相比之下,他们的住房条件最差,应该是保障性住房的服务对象。但我们却把服务对象搞错了。我们把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排除在保障性住房的服务对象之外,结果是中等收入的人获得了巨大的房价补助。受损失的是国有土地,而且流失给了并非最困难的人。所以这个政策没有缓解住房的不公平,最困难的人没有得到改善。
中国房地产报:你认为目前的保障房政策存在哪些不足?哪一方面最迫切需要突破?
茅于轼:从现状来看,由于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目标存在偏失,实施以来并没有缓解住房的不平等,反而加剧了不平等,而且造成大量化公为私、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案件。更为糟糕的是,它影响了商品房市场的运营环境,将来如何恢复这一市场将是一个问题。尽管普通人也要改善住房,但那要靠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率,而不是靠政府补贴。因为补贴的钱还是从百姓创造的财富来。社会不富,谁有能力补贴广大的普通人?
目前保障房的保障群体多是具有当地户籍的人,真正需要保障的进城务工人员却得不到保障,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面是消除户籍门槛的限制。以北京为例,其保障房的分配只限于有北京市户籍的居民,而北漂族和外来农民工这些最低收入者,却因户籍问题而一直被忽略。(作者:于春美 ) (本文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广发银行举办的智者论坛时表示,中国经济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结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他提出了增加就业、广开民间投资、提高农民工补贴、节约能源等措施。其中,茅于轼特别提出,可以为农民工发放住房补贴,如果每位农民工每年可以领取一万元的住房补贴,那么GDP就可增长2.3%。
    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在不断充实调整优化中明显升级,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格局尚未根本扭转等,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党的十五大就曾提出“结构调整是主线”。
    对于结构问题,茅于轼指出我国经济中的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政府投资多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因此社会总需求存在过分依赖出口和政府投资的状况;私人消费与GDP比重较低,仅占35%;就业增长缓慢;分配差距大;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资源、能源等相对较大等。
    促就业、广投资 多管齐下促进结构调整
    针对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茅于轼建议可以采取多项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其一,促进就业。将GDP改为就业目标,使GDP增长与就业增长挂钩;创建失业率指标,用以考核政绩。通过促进就业,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内需,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良性增长。
    其二,开放民间投资。目前我国民间资本多投向第三产业,开放民间投资的行业,如教育、医疗、通讯、物流,特别是金融等行业,正确引导民间资本,不仅可以改善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流入房地产行业的民间资本,从而抑制房价.
    其三,增加对农民工的补贴。农民工群体中有巨大的房地产市场,提高对农民工的补贴,尤其是住房补贴,既可以满足农民工的住房需求,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规范化运作。据国际统计局统计,我国目前有2.3 亿农民工,如果每位农民工每年可以领取一万元的住房补贴,那么GDP就可增长2.3%。
    其四,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目前,低效发展模式是由目前扭曲的价格造成的,可通过开征资源税、提高污染费等措施,促进人们的节约意识,改善环境。(财经频道 何敏)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房价是被买房者自己抬高的”、“经济适用房是席卷全国的最大腐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总是独树一帜。日前,本报专门就保障房政策及分配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中国房地产报:在5年内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背景下,大量保障房项目却被曝出违规出租和“被偷食”、“被抢占”问题,如限价房被转租、经适房小区内停放奔驰、宝马等怪象。不少民众担忧:会否保障房建得越多,违规现象更多?在你看来,为何会出现保障房分配“怪象”?
茅于轼:出现这样的“怪象”是由于保障房的政策设计存在偏差,现在保障房针对的是中低收入者,使得某些有权势的人混入其中,搭了穷人的“便车”。实际上,保障房最应该保障的是收入最低者、住房最困难者。而且住房的保障是让每个人都有起码的房子住,不是让大家都能占有住房的产权。
住房和一般商品不同,住房是必需品。如果有人因经济困难而住不起房,政府有责任提供能使其过得去的住房,这就是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由来。可以说,保障性住房的目的是缓解住房的不公平,是让最困难的人也能有起码的房子住,并不是让普通人也能买得起房。
普通人现在买不起将来应该买得起,实在买不起还可以租房。所以保障性住房的对象不是中等收入的普通人,而是住房最困难的人,现阶段主要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相比之下,他们的住房条件最差,应该是保障性住房的服务对象。但我们却把服务对象搞错了。我们把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排除在保障性住房的服务对象之外,结果是中等收入的人获得了巨大的房价补助。受损失的是国有土地,而且流失给了并非最困难的人。所以这个政策没有缓解住房的不公平,最困难的人没有得到改善。
中国房地产报:你认为目前的保障房政策存在哪些不足?哪一方面最迫切需要突破?
茅于轼:从现状来看,由于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目标存在偏失,实施以来并没有缓解住房的不平等,反而加剧了不平等,而且造成大量化公为私、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案件。更为糟糕的是,它影响了商品房市场的运营环境,将来如何恢复这一市场将是一个问题。尽管普通人也要改善住房,但那要靠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率,而不是靠政府补贴。因为补贴的钱还是从百姓创造的财富来。社会不富,谁有能力补贴广大的普通人?
目前保障房的保障群体多是具有当地户籍的人,真正需要保障的进城务工人员却得不到保障,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面是消除户籍门槛的限制。以北京为例,其保障房的分配只限于有北京市户籍的居民,而北漂族和外来农民工这些最低收入者,却因户籍问题而一直被忽略。(作者:于春美 ) (本文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据国际统计局统计,我国目前有2.3 亿农民工,如果每位农民工每年可以领取一万元的住房补贴,那么GDP就可增长2.3%。
jianmin 发表于 2011-9-30 08:41
每个农民工领取一百万元的住房补贴,那么GDP就可增长230%。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每个农民工领取一百万元的住房补贴,那么GDP就可增长230%。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9-30 09:39
邱版怎么看茅于轼给农民工提供保障房的观点?实际上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在做了。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这个作用不清楚,是否是最低水位的福利保障?
参加交流
这些钱,即使真地发到农民工手中,谁会相信他们就一定用于改善居住,而不用于别的啥的呢?比如婚嫁啥的,比如赌博啥的,或者别的什么呢?

但凡可供搭便车的东西,将其搞成“福利”,其结果只能是两难的添乱。比如,老年免费乘车,给钱呢,他们每一个会专门用来交通乘用,不给钱而给“乘车证”呢,一定会在交通高峰时段和上班族争挤。

再想想,究竟谁是“农民工”呢?“现职”还是“闲职”的,抑或曾经的,抑或正将的,究竟是在打工所在地,还是户籍所在地给出?

呵呵
5# jianmin
我帮个忙,不过不知道怎么看,而是如果是我,会怎么用。

把它加价转租出去,或者邀别人合住,比如住上三四个,当然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收费。哪怕每个月只能净挣500,每年也能收入6000.这笔钱,回到乡村家里,可是很有效用的。比如,加上每年本来净剩的,几年下来,够讨个媳妇了吧。
本帖最后由 邱晓云 于 2011-9-30 16:20 编辑
邱版怎么看茅于轼给农民工提供保障房的观点?实际上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在做了。
jianmin 发表于 2011-9-30 09:44
给农民工提供保障房,与给二点三亿农民工每人一万元住房补贴,是不同的问题。
先说发钱。
首先是二点三万亿从什么地方出?假如问茅于轼或农民工,他们一定会说从节约公款吃喝公车公游里出,这等于是说没有地方出。因为那些开支如果能省得下来,不贴给农民工也该省下来,如果本来省不出来,不会因为多了个花钱的去处就因此省出来;那就只有印钱或加税,印钱则通胀,现在实实在在收进美元印的那点钱都不敢全放到社会上,需要用高得离谱的存准率收在央行里,如何敢凭空在多印钱?加税?现在的税率已经让企业不堪忍受,再加,企业倒了,农民工进了城也没活干。

这还只是问题之小者。一万七千美元可以买十盎司黄金,假如推论一万七千亿美元可以买十亿盎司黄金就错了,一半也买不到,因为这购买本身改变了市场;一个农民种橘子赚了十万元,县里要帮助农民致富,抓典型,补贴每户农民一万元大家种橘子,最后是家家赚十万元,还是橘贱伤农,大家破产?恐怕是后者吧。这就是不可以用微观视野推论宏观变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有这个毛病,他就是从一个企业按比例推到一个行业直到一个世界,虽然这个错在他那理论各种错误中算不得太大的,不过足可以保证他的理论无论如何不会是正确的。

那么二点三万亿发给二点三亿农民工会不会改变市场呢?当然会,首先改变的就是农民工的数量。没有补贴,有二点三亿农民出来打工,给了一万元补贴,农民工数量很可能就是三点三亿,更可能是四点六亿!因为种一年地收入也不到一万元,到城里与已经在打工的家人挤一挤,让包工头开张证明就能赚一万元,谁还脸朝黄土背朝天去种地?接下来该粮价飞涨了吧?

毛病还没结束,补贴一万元给农民工,并不是农民工没有房子,而是他们在打工的地方----好比说上海没房子,那么公平起见,就该给其它地方来上海工作没有房子的人同样的补贴,否则一样在上海打工租房,他们没有得益反而因为农民工过量涌入抬高房租而受害,那么多少是个头呢?我觉得十三亿可能比较好算,反正每个人一定会在某个城市没有房子,多半会去想法领这一万元-------自己不去领,也会有亲戚帮着领,还会出现黄牛代办,干脆每人发一万,省下大量认证费开证明费,大量调查员,公证员,反而可能是比较经济的做法,不过那也就是印钱发钱了,除了对造纸业有积极的影响,提升GDP2.3?250吧?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本帖最后由 jianmin 于 2011-9-30 17:47 编辑
这些钱,即使真地发到农民工手中,谁会相信他们就一定用于改善居住,而不用于别的啥的呢?比如婚嫁啥的,比如赌博啥的,或者别的什么呢?

但凡可供搭便车的东西,将其搞成“福利”,其结果只能是两难的添乱。比如 ...
李大苗 发表于 2011-9-30 14:44
什么是农民工,很好限定的,比如办居住证明,缴税证明等。这些都是技术性问题。现在有农民工3亿人,即使按最严格的方法,比如居住五年以上,大概也可以得到5000千万人左右。先把这部分人居住问题解决了,总可以吧?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那这个方案,章星球都不会同意了。
参加交流
5# jianmin  
我帮个忙,不过不知道怎么看,而是如果是我,会怎么用。

把它加价转租出去,或者邀别人合住,比如住上三四个,当然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收费。哪怕每个月只能净挣500,每年也能收入6000.这笔钱,回 ...
李大苗 发表于 2011-9-30 14:49
谢谢了,你肯定对农村不了解了,几万元可以讨到老婆?订亲都要三五万了。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什么是农民工,很好限定的,比如办居住证明,缴税证明等。这些都是技术性问题。现在有农民工3亿人,即使按最严格的方法,比如居住五年以上,大概也可以得到5000千万人左右。先把这部分人居住问题解决了,总可以吧? ...
jianmin 发表于 2011-9-30 17:34
钱必须有地方出,假如你说有单位愿意为本单位的五百民工提供每人一万元,我当然不反对,你要说国家负担五千万人,就有划分认证等寻租消耗的弊病,而且要知道,没有这一万元,什么是农民工比较好限定,有了这一万元,马上就不好限定了。像这样大规模划成分,灾难一定比好处大得多。善门难开,有古训的。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茅于轼对保障性住房的说法比这个合理。好比说:住房的保障是让每个人都有起码的房子住,不是让大家都能占有住房的产权,所以要搞廉租房,不要搞经适房,具体实行有困难,好比资金更无法回笼等,但对人性的理解还是对的。经适房更不可能照顾农民工,而且一套的好处就等于一人一辈子的工资,利益太大,很难廉洁得起来。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ganjue感觉茅于轼这位砖家好像不是地球人。
**

    对经济学一窍不通,随便说几句:
    1、 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贡献是大家都看得见的,因此,既然是有功之人,当然应该得到城市的关怀。
    2、 这关怀,主要在三方面:劳有所得(合理的工资水平,不拖欠他们的工资)、居有屋(为他们建造廉租房)、子女有书读(让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居民的孩子同样有学校读书,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考虑到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水平较低,城市应该大力支持农民工子女学校)。
    3、 当然,要享受这些待遇,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例如,上面就说到的要有年资的规定。
    4、 由此,虽然本人对老茅的建议不敢肯定或否定,但是,对老茅重视解决农民工待遇这一点则持肯定态度。这一原则定了,具体怎样做,是否每年每人发一万元,是具体问题,完全可以大家讨论出一个更合理的办法来。
茅于轼对保障性住房的说法比这个合理。好比说:住房的保障是让每个人都有起码的房子住,不是让大家都能占有住房的产权,所以要搞廉租房,不要搞经适房,具体实行有困难,好比资金更无法回笼等,但对人性的理解还是对 ...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9-30 18:42
如果中国有什么重要问题,我认为第一就是城市化,也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而市民化的最重要一条就他们的居住问题。
现在再讨论保障房的利弊问题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茅的这个提法的背景是要给原城里人建3600万套保障房。如果给农民工建保障房有这些毛病,那么,给原城里人建这些房子不也有这些毛病吗?把保障房给农民工是两者相衡取其轻的意思。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本帖最后由 jianmin 于 2011-9-30 21:33 编辑
钱必须有地方出,假如你说有单位愿意为本单位的五百民工提供每人一万元,我当然不反对,你要说国家负担五千万人,就有划分认证等寻租消耗的弊病,而且要知道,没有这一万元,什么是农民工比较好限定,有了这一万元 ...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9-30 18:27
现在中国财政每年10万亿,外汇储备几十万亿,钱都放在那里的,怎么会没有钱?负担的说法也不存在,农民到城里去是白吃白喝的吗?既然愿意进城就有生计,有了生计,就可以促进就业,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然后整个经济就更快的发展了。而且,这个农民本身有了居住之后,可以空出余力,谋生技能会得到更快的提高,缩短了市民化的过程。这是一种正循环。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有农村户口的每人都发一万元(具体数额可以再定),并且这个户口要五年以上,城里人剥削了农村人六十多年,现在仅仅补偿一万元,有什么不可以呢?而且相比城里人现在正在享受的各种国家补贴,这一万元还太少了呢。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给农民工提供保障房,与给二点三亿农民工每人一万元住房补贴,是不同的问题。
先说发钱。
首先是二点三万亿从什么地方出?假如问茅于轼或农民工,他们一定会说从节约公款吃喝公车公游里出,这等于是说没有地方出 ...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9-30 16:16
谢谢邱版,发钱可以促进消费,进而增加GDP,这应该已经是一个常识了吧?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谢谢邱版,发钱可以促进消费,进而增加GDP,这应该已经是一个常识了吧?
jianmin 发表于 2011-9-30 21:28
金本位的年代,不容易通胀,但容易通缩,遇到危机,大家都愿意保有现款,货币流动速度变慢,凯恩斯的想法有道理,让政府发钱解决通缩,确实可以恢复生产,增加GDP;当下政府发钱当常用手段,几乎没有通缩情况出现,而通胀不时严重到百姓要造反,发钱哪里还有增加GDP的效用?倒是时刻要防止金圆券噩梦重现,滥发金圆券能增加GDP吗?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现在中国财政每年10万亿,外汇储备几十万亿,钱都放在那里的,怎么会没有钱?负担的说法也不存在,农民到城里去是白吃白喝的吗?既然愿意进城就有生计,有了生计,就可以促进就业,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然后整个经济就更快的发展了。而且,这个农民本身有了居住之后,可以空出余力,谋生技能会得到更快的提高,缩短了市民化的过程。这是一种正循环。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有农村户口的每人都发一万元(具体数额可以再定),并且这个户口要五年以上,城里人剥削了农村人六十多年,现在仅仅补偿一万元,有什么不可以呢?而且相比城里人现在正在享受的各种国家补贴,这一万元还太少了呢。jianmin 发表于 2011-9-30 21:18
农民到城市不是白吃白喝,可也并没有白干活,我没觉得城里人剥削了农村人六十年,倒是觉得城里人被农村人推小车推出的证券害了六十年,不讨论了,这不是经济问题。要比政治正确,我都说了每个农民每年发一百万元,要是还不行,那就每人发一个亿,这个政权倒真是欠农民的。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本帖最后由 邱晓云 于 2011-9-30 23:34 编辑
**

   对经济学一窍不通,随便说几句:
    1、 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贡献是大家都看得见的,因此,既然是有功之人,当然应该得到城市的关怀。
    2、 这关怀,主要在三方面:劳有所得(合理的工资水平,不拖欠他们的工资)、居有屋(为他们建造廉租房)、子女有书读(让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居民的孩子同样有学校读书,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考虑到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水平较低,城市应该大力支持农民工子女学校)。
    3、 当然,要享受这些待遇,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例如,上面就说到的要有年资的规定。
    4、 由此,虽然本人对老茅的建议不敢肯定或否定,但是,对老茅重视解决农民工待遇这一点则持肯定态度。这一原则定了,具体怎样做,是否每年每人发一万元,是具体问题,完全可以大家讨论出一个更合理的办法来。ys1937 发表于 2011-9-30 19:47
劳有所得,对城里人农村人都一样;居有屋,市场本身基本可以解决,农民工并没有住在街上,越寄希望于政府解决问题,问题就会越严重,因为政府是个效率极差玩意儿,办一元钱的事一定会浪费一百元,改革开放前,政府管居民的住宿管成什么样大家应该还记得。现在所有问题积重难返的部门都是政府参与搅合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没一样搞得好,警惕政府瞎搀和还来不及呢。社会救济应该低水平,茅于轼廉租房只设公厕的说法挨了骂,发钱云云,是媚俗讨好吗?还是补贴一万元给农民工自己改造廉租房加厕所呢?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劳有所得,对城里人农村人都一样;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9-30 23:32
**

    理论上讲,这话是正确的。但是,正确的不等于现实的。
    “被”欠薪的事,当然,城市的工人、职员也有,但是,邱版还得承认,此类事主要集中出现于民工。
    解决这类问题,就应该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了吧?
    当一个问题偶而出现的时候,还不是大问题;而当一个问题大概率地出现时,就必有其内在的原因。政府的职责,应该是管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还市场以“公平”。
    劳有所得,对城里人农村人都一样;居有屋,市场本身基本可以解决,农民工并没有住在街上,越寄希望于政府解决问题,问题就会越严重,因为政府是个效率极差玩意儿,办一元钱的事一定会浪费一百元,改革开放前,政府管居民的住宿管成什么样大家应该还记得。现在所有问题积重难返的部门都是政府参与搅合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没一样搞得好,警惕政府瞎搀和还来不及呢。社会救济应该低水平,茅于轼廉租房只设公厕的说法挨了骂,发钱云云,是媚俗讨好吗?还是补贴一万元给农民工自己改造廉租房加厕所呢?邱晓云 发表于 2011-9-30 23:32
**

    1、 邱版说:“政府是个效率极差玩意儿,……警惕政府瞎搀和还来不及呢。”那么,在邱版意下,政府管什么呢?
    2、 国家收税干什么?偶以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用处就是“劫富济贫”,把从富人那里收来的税,用于帮助穷人。现在,城市里的“本地人”,基本上都是“居有(自已的)屋”了,要租房的主要是“外来者”,即农民工和异地“居民”。解决他们的住房方法无非二者:一是由市民和近郊农民出租房屋(这些房屋中有不少就是专为出租建起来滴),但是租价符合“经济规律”;二是由政府建造廉租房,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福利行为。为什么不可以那样做呢?其实,连资本主义国家、地区(如香港)都在那样做。
    3、 经济不是万能的,经济行动中的不正常现象是需要政府加以规范的——不然,要政府干啥?
经济活动可以持续下去,唯一的解释就是,所有持续参与经济活动的人,无论是谁,都受益。

不是没有欺诈,而是,一旦欺诈被发觉,相关经济活动就终结,没有人会去继续。

农民能前仆后继地走入城市,走入劳务的市场,只有一个解释,他们并不觉得吃亏。

麻烦且很诡异的是,当事人都觉得可以为继的状态,旁人看起来觉得很不公道,支招也就罢了,还非要动动人家的棋子,颠颠人家的棋盘。
1、 邱版说:“政府是个效率极差玩意儿,……警惕政府瞎搀和还来不及呢。”那么,在邱版意下,政府管什么呢?
    2、 国家收税干什么?偶以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用处就是“劫富济贫”,把从富人那里收来的税,用于帮助穷人。现在,城市里的“本地人”,基本上都是“居有(自已的)屋”了,要租房的主要是“外来者”,即农民工和异地“居民”。解决他们的住房方法无非二者:一是由市民和近郊农民出租房屋(这些房屋中有不少就是专为出租建起来滴),但是租价符合“经济规律”;二是由政府建造廉租房,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福利行为。为什么不可以那样做呢?其实,连资本主义国家、地区(如香港)都在那样做。
    3、 经济不是万能的,经济行动中的不正常现象是需要政府加以规范的——不然,要政府干啥?ys1937 发表于 2011-10-1 06:55
1 从尽量少管的小政府,到什么都包办的社会主义大政府,你觉得中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偏向于管的太多还是管的太少呢?你可能觉得政府管得太少,表现是它对底层民生担的责任不多,我觉得政府管得太多,他占有了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土地,对各种经济活动层层设卡层层剥皮,最后只挤得出那么一点点福利,所以我说他效率极低。只有尽量限制他插手经济,社会才有效率,农村人才有工可打,城里人才住得上房,而不是在政府管理下最终人均只剩下三平米。帮助穷人,只能帮助失业的,遇到大病的,对几亿自己有能力的农民工平均主义的每人给一万之类,是拿别人的钱做滥好人,无益有害。敞开吃社会主义大锅饭,快活几个月,结局是饿死,历史经验不可忘记。

2 你要是仔细看帖,应该看出我对廉租房与对发钱态度是不一样的。我反对发钱,并没有反对廉租房,只是奇怪茅于轼怎么突然从不给廉租房装厕所,变成按人发钱了,难道两样同时进行?那为什么不用这一万元给廉租房装上厕所呢?莫名其妙嘛!至于资本主义国家为没有能力购房的底层人民大造房子,好像造成了经济危机,到现在还没过得去吧?政府胡乱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插手,相对比较高效廉洁的政府都会闯祸,不要说我们的政府,更不要说采取比廉租房更没谱的发钱了。

3 经济活动中,政府要规范的是弄虚作假,恶意竞争,对无以为生的人收容救济,给二点三亿农民工每人每年发一万元叫规范市场吗?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我以为茅于轼的意思可能被误传了。如果发钱只是通过印钞机,那么gdp的名义上的增长,排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后并不会对gdp有任何的意义。而且,这种方式并不一定就会达到那种天真的想象的目的,首先政府的腐败是sb都看得出来的。还是巴斯夏那个常识问题,没有分清法律和慈善的区别。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你可能把茅于轼想得太善良了。他那每人发一万与廉租房不安厕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容违反经济学原理,形式却正合经济学--------吸引眼球嘛,要不怎么有争论呢?人心浮躁,平和的经济学说法大众视而不见,就算五十年后被写入教科书,却难有现实影响力。他应该是有意的。

我也把他想得太善良了。他那廉租房不安厕所理论,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节约资源,本来造十套房的可以造无厕所的十二套,使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尽可能多的人身上;另一种是有意造成不便,使有权力者食之无味,我本来觉得他的意思该是前一种,那么,只要厕所的钱居住者愿意出,就不妨代为施工;而很多他的追随者相信是后一种,他们接着完善他的思想,提出要不许有网线,限时用电,花钱花管理资源制造种种不方便,以彻底倒尽有权力者的胃口,我想照他们的意思就是装好厕所了也该花钱挖掉,这样可以保证只有最困难的人才会有兴趣住。他们不在乎资源是不是浪费,求的是绝对公平。哪怕花钱招骂。我看到一万元的说法,开始相信他们的理解可能更接近茅的本意。他是主张无差别的给二点三亿打工者每人发钱,上面有谁提出的区分出五千万农民工来拿钱多半不合茅的本意。老实说,想到他发钱却有意不造厕所,我觉得他对经济活动最终目的理解不请。根本思路还是计划经济的--------无厕所就是他的计划。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我对茅于轼了解得不多,主要是通过第三者的文章偶尔有所了解,他是工科出身,转向社会学的。我希望他不要最后又落入“山寨经济学家”一类。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美国最近三十年cpi指数大概增长了三倍,意即货币贬值为三分之一;中国完成这个过程只用了十年,似乎还在往这条死路上加速。经济学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有很多问题不是印钞票就能解决的。比如动车事故,开几天印钞机就把这个事故掩过去了,而很有家属甚至都见不到亲人的尸体,这叫哪门子事?对于那些杜甫式的“伟人”而缺乏基本的社会常识的人,我真不知道该说他们什么?多一点理性好不好?少傻一点好不好?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从尽量少管的小政府,到什么都包办的社会主义大政府,你觉得中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偏向于管的太多还是管的太少呢?你可能觉得政府管得太少,表现是它对底层民生担的责任不多,我觉得政府管得太多,他占有了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土地,对各种经济活动层层设卡层层剥皮,最后只挤得出那么一点点福利,所以我说他效率极低。只有尽量限制他插手经济,社会才有效率,农村人才有工可打,城里人才住得上房,而不是在政府管理下最终人均只剩下三平米。帮助穷人,只能帮助失业的,遇到大病的,对几亿自己有能力的农民工平均主义的每人给一万之类,是拿别人的钱做滥好人,无益有害。敞开吃社会主义大锅饭,快活几个月,结局是饿死,历史经验不可忘记。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10-1 09:15
**

    愚以为,当前的问题不在于政府应不应该管,而在于要管什么?
    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却管得紧——也就是说,错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