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探索培养文学名家的新途径

探索培养文学名家的新途径
2006-09-22 作者:杨剑龙

    ——我观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

    ■杨剑龙

    ●重要的并非作家研究生班该不该开设,重要的是作家研究生班如何开设如何教学,即如何精心设计课程、安排学习,作家研究生班的课程应该以如何提高作家们的文学素养、创作水平为主,与一般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有区别。

    ●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得硕士学位,如果仅仅是为了改变目前的生活环境,因此而降低了文学创作的水准,那将会是与作家研究生班创办的目的背离的。

    杨剑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导,著有《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论》《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等。

    近来,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面向全国招生,成为了文学界的重要新闻。对于作家进研究生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写作境界,作家进研究生班会扼杀作家的创作能力;一种意见认为作家进研究生班,经过几年系统的学习与创作实践,会使其创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我是赞成后者的,作家走进学堂专门从事写作与研究,成为探索培养文学名家的新途径,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曾多次举办文学创作研究生班,莫言、余华、刘震云、毕淑敏、徐星、迟子建等许多活跃于中国文坛的名家就曾进过该研究生班,这对于他们创作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作家研究生班并非一般作家的学习班,而是作家的提高班深造班,因此其招收对象为已经发表和出版过较高质量文学作品、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作家,而非仅仅是一般热衷于文学的青年,已有相当创作实绩的作家进入作家研究生班,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系统地阅读分析经典名作,聆听名家讲座,展开专题研讨,集中精力创作,经过系统学习与研究会使作家们的创作更上一个台阶,应该说这是一条培养文学名家的新途径。多年前,文坛就曾经有人提出作家学者化的倡议,大概也是感慨于作家缺乏文学素养而造成创作的浅薄浮泛。

    甘肃作家雪漠以长篇小说《大漠记》《猎原》等引起文坛瞩目,以其作品丰厚的生活、西北的风情等构成其创作的特色。我曾经与雪漠聊天时说道,作家的创作倾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主要以生活创作,作家丰厚的生活积累形成其创作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种主要以思想创作,作家对于人类的现实与未来的深刻思考形成其创作深邃的思想内涵;一种主要以技巧创作,作家对于文学技巧的探索与运用形成其创作的形式追求,虽然此三种类型并非截然割裂的,但是作家的基本倾向是存在的。我当时指出雪漠基本属于以生活创作的作家,认为他应该努力向以思想和技巧创作的作家学习,小说创作能够将生活、思想、技巧融合起来的是最佳境界。我想已有一定创作经验的作家经过系统的学习与研究,是走向将生活、思想、技巧融合的途径。

    英国作家阿诺德·本涅特在谈到小说家的素养时认为,“第一,是美感,这对创造性的艺术家是必不可少的”;“跟任何艺术家一样,小说家应该具备的另一素养,是对于生活视野的强烈热情”;“除了美感和对生活的强烈热情以外,小说家还必须具备美好的心志。”(《论小说写作技巧》,见汪培基等译《英国作家论文学》,三联书店1985年10月版)已有创作实绩的年轻作家大多对于生活视野有强烈的激情,但是他们往往在美感与美好的心志方面有所缺憾,研究生班的系统学习必定会提高他们在此两方面的水平。

    我认为重要的并非作家研究生班该不该开设,重要的是作家研究生班如何开设如何教学,即如何精心设计课程、安排学习,作家研究生班的课程应该以如何提高作家们的文学素养、创作水平为主,与一般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有区别,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的课程内容包括经典作品赏析、名家讲座、体验生活、写作实践、作品指导、文学活动、专题研讨等,每学期根据培养计划和教学安排穿插进行,在对于经典作品的赏析中学习与借鉴创作技巧,在名家讲座中体悟文学创作的经验体会,在专题研讨中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在作品指导中发现自己创作中的长处与短处,这对于提高学员的创作水平,使他们逐渐走向文学名家之途,有着重要的意义。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需要通过毕业作品和论文答辩、外语考试合格,才能被授予硕士学位。我想作家研究生班的学位论文应该与提高作家创作水平密切相关,而非一般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或文艺理论专业研究生的论文,应提倡作家班学员研究世界名家名作,在研究与总结名家名作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创作有所启示与借鉴。

    对于申请进作家研究生班学习的作家们,首要的目的应该是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准,寻找通往文学名家的道路,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得硕士学位,如果仅仅是为了改变目前的生活环境,因此而降低了文学创作的水准,那将会是与作家研究生班创办的目的背离的,对于作家本人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如果通过作家研究生班似的举办,多了一批批评家,而少了一批作家,那并非文学的幸事。

    当下社会呈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急功近利、迎合读者、关注市场等等,都影响了当下文坛的创作,许多作家已没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降低品位粗制滥造金钱至上等,快餐式的读物走俏市场,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文学精品力作的产生。作家研究生班的开设,让一些作家在两年中可以潜心学习埋头创作,对于探索培养文学名家的产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效益和意义。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9月22日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课堂里是培养不出作家的。这个杨剑龙先生认为作家学历越高创作的作品越好,简直荒唐。世界名著有几篇是硕士博士创作出来的?
俺是灭绝师太

“学历越高创作的作品越好”当然不是个值得肯定的判断,但硕士博士创作的“世界名著”还是不少的,如果算上死前有博士头衔的,就更多了。

“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曾多次举办文学创作研究生班,莫言、余华、刘震云、毕淑敏、徐星、迟子建等许多活跃于中国文坛的名家就曾进过该研究生班,这对于他们创作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进过某种班,只是一种人生履历,与是否“对于他们创作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不是一回事,两者不能划等号的。每一位优秀的作家,其精神履历往往都是独特且不可复制的。——参考一下,当然可以。如果上述六位作家自己承认“起到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我才会没话可说。

“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需要通过毕业作品和论文答辩、外语考试合格,才能被授予硕士学位。”

——可叹,大量已经证明为是名家的作家,很可能是通不过这道槛的。比如,要求赵树理“外语考试合格”,就非常残忍。用中文进行写作的作家,为什么非得“外语考试合格”呢?这还是为了“培养文学名家”吗?

“……在对于经典作品的赏析中学习与借鉴创作技巧,在名家讲座中体悟文学创作的经验体会,在专题研讨中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在作品指导中发现自己创作中的长处与短处,这对于提高学员的创作水平,使他们逐渐走向文学名家之途,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类预支意义、透支意义的思维习惯,真是非常要不得。就像领导话甫出口,到底是否正确还八字没有一撇,就经常被抢先宣布为“发表了重要讲话”一样。在我看来,这类举措,充其量只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意义”云云,还是交给后人来说吧。

“作家研究生班的开设,让一些作家在两年中可以潜心学习埋头创作,对于探索培养文学名家的产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效益和意义。”

——又来了,除了意义,竟然还出现一个经济类名词“效益”!不知是笔误,还是不慎流露出真实的想法。在我看来,开设这样的班,培养出几个文学小家,还是可能的,且不说有资格报考的,本身已有“文学小家”的地位了。若能培养出“文学名家”,管见所见,至今尚无先例。除非,按照某种政治式的捆绑认定法,把所有的个人荣誉都归结为党或领导的重视、栽培之类。那样,只要曾经进入过该研究生班的学员中有一个日后有了大出息,哪怕完全取决于个人努力,有关方面一定会毫不手软地把功劳归到自己身上的。假如曹雪芹在世,他们把《红楼梦》的写作归结为自己的重视和领导有方,也绝不会脸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5 13:00:52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25 12:36:00的发言:

“学历越高创作的作品越好”当然不是个值得肯定的判断,但硕士博士创作的“世界名著”还是不少的,如果算上死前有博士头衔的,就更多了。

真是这样?世界名著有多少是博士写出来的?这个“不少”究竟是多少?愿闻其详。[em07]

接着要做的工作是:1、对“世界名著”的定义,带引号的世界名著恐怕很别致。2、对“博士头衔”的定义,童兄没用引号。

[em09]

俺觉得名家是可遇不可求的,现代工业化生产线弄出来的产品长得都差不多,作家要都写差不多的东东,得多没劲啊。

老童大哥,学历和写作好像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呵呵,我看老童未必认为“学历和写作”存在“必然联系”。

再来看看这段话:

“在对于经典作品的赏析中学习与借鉴创作技巧,在名家讲座中体悟文学创作的经验体会,在专题研讨中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在作品指导中发现自己创作中的长处与短处,这对于提高学员的创作水平,使他们逐渐走向文学名家之途,有着重要的意义。”

——表面上看,这段话句句入理,似乎依法施为,果然就会有“名家”应时而出。其实,这么做是把作家平庸化了,也昧于作家的职业特性。正如一个虚怀若谷的教练未必是好教练一样,对作家来说,一定程度的偏执、自恋、幽闭和狭隘,也未必是缺点。作家学者化固然好,作家非学者化,也未必就不好,关键在于:他属于何种类型的作家。举例来说,对王蒙这样的作家,我希望他最好再学者化一些;而对马原、刘亮程这类作家,他一旦读得太多,并养成谦虚好学的习惯,整天想着“借鉴创作技巧”,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坏事了。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25 12:36:00的发言:

“学历越高创作的作品越好”当然不是个值得肯定的判断,但硕士博士创作的“世界名著”还是不少的,如果算上死前有博士头衔的,就更多了。

 

怎么没见童版举例说明啊?童版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来,实属罕见。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6-9-25 13:4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25 12:36:00的发言:

“学历越高创作的作品越好”当然不是个值得肯定的判断,但硕士博士创作的“世界名著”还是不少的,如果算上死前有博士头衔的,就更多了。

 

怎么没见童版举例说明啊?童版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来,实属罕见。

不举例就是不负责任?比如说,例子都摆在那儿干吗非让俺来举,你就不能自己翻书查一查?

先举几个(手头没有书,如果需要我再查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名字,他们写的书算不算“世界名著”再商量。

1902年,特奥多尔·蒙森(Theodor Mommsen 1817-1903) ,德国,法学博士。

1910年,保罗·海泽(Paul Heyes18301914),德国,1852年大学毕业时获博士学位,

1981年,伊利亚斯·卡内提 Elias Canetti 1905-1994),保加利亚,1929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 

2003年,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南非,1965年至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

请问童版:你的这些博士们写的文章都是文学创作么?你确定不是论文?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25 15:54:00的发言:

不举例就是不负责任?比如说,例子都摆在那儿干吗非让俺来举,你就不能自己翻书查一查?

 

谁主张谁举证。[em07]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6-9-25 15:58:00的发言:
请问童版:你的这些博士们写的文章都是文学创作么?你确定不是论文?

请问金网友:你说的“世界名著”曾经有过“文学创作”的限定吗?(麻烦你再回头看看楼上你的帖子)

我参加过北京师范大学作家班,给我们上课的是教莫言、余华那拨的博导。

事实证明,我没有被培养成作家。

1902,由于他是“现存的最伟大的历史写作艺术大师,特别要提及他的里程碑著作《罗马史》”,蒙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认为,《罗马史》“既有完整而广泛的学术价值,又有生动有力的文学风格……他的直觉能力与创作能力,沟通了史学家与诗人之间的鸿沟。”(颁奖辞)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25 16:23:00的发言:

请问金网友:你说的“世界名著”曾经有过“文学创作”的限定吗?(麻烦你再回头看看楼上你的帖子)

 

回童版:我说的世界名著指的是文学名家的文学作品(麻烦您回头看看主贴的题目)。

如果写论文,肯定是学历越高写得越好,这还用说啊?

俺是灭绝师太

认可金秋关于她的“世界名著”就是文学名家的文学作品的解释。

现在需要金秋来举证证明上述博士们的作品不是“文学创作”以及诺奖发错了。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25 16:26:00的发言:
1902,由于他是“现存的最伟大的历史写作艺术大师,特别要提及他的里程碑著作《罗马史》”,蒙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认为,《罗马史》“既有完整而广泛的学术价值,又有生动有力的文学风格……他的直觉能力与创作能力,沟通了史学家与诗人之间的鸿沟。”(颁奖辞)

 

《罗马史》写得再好,也不能称为文学作品。而且这位蒙森先生在作品里表现出来的文学才能不是博士学习阶段学到的,这我可以肯定。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6-9-25 16:2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25 16:23:00的发言:

请问金网友:你说的“世界名著”曾经有过“文学创作”的限定吗?(麻烦你再回头看看楼上你的帖子)

 

如果写论文,肯定是学历越高写得越好,这还用说啊?

这话大错,显然还非得说不可。钱穆先生(著书75部,累计1600万言)连大学学历都没有,当然更谈不上硕士博士了,但他的“论文”比那些博导都强了不知道多少。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6-9-25 16:3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25 16:26:00的发言:
1902,由于他是“现存的最伟大的历史写作艺术大师,特别要提及他的里程碑著作《罗马史》”,蒙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认为,《罗马史》“既有完整而广泛的学术价值,又有生动有力的文学风格……他的直觉能力与创作能力,沟通了史学家与诗人之间的鸿沟。”(颁奖辞)

 

《罗马史》写得再好,也不能称为文学作品。而且这位蒙森先生在作品里表现出来的文学才能不是博士学习阶段学到的,这我可以肯定。

这事你得跟瑞典皇家学院理论去,你认为“史学家与诗人之间”有“鸿沟”,他们认为该博士“沟通了”。
汤显祖:太常寺博士。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25 16:31:00的发言:

认可金秋关于她的“世界名著”就是文学名家的文学作品的解释。

现在需要金秋来举证证明上述博士们的作品不是“文学创作”以及诺奖发错了。

回童版:主贴说的是培养文学名家的新途径,不是培养科学名家、历史名家的新途径呀,所以我举的例子肯定不包括论文。

俺也不能确定您的那些博士们的作品有没有文学创作在里面,俺只是有点怀疑。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25 16:35:00的发言:

这话大错,显然还非得说不可。钱穆先生(著书75部,累计1600万言)连大学学历都没有,当然更谈不上硕士博士了,但他的“论文”比那些博导都强了不知道多少。

俺的意思是,是……如果钱穆学历更高点,他会写得更好。难道您不承认?

俺是灭绝师太
据说写了《浮士德》(算“世界名著”吗?)的歌德也是博士。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25 16:44:00的发言:
汤显祖:太常寺博士。

这下俺逮着真的了:太常寺博士好象只是个官职。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6-9-25 16:5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25 16:44:00的发言:
汤显祖:太常寺博士。

这下俺逮着真的了:太常寺博士好象只是个官职。

这本来就是当真的提供给你逮的.

童版这么一说,我还真以为中国古代的博士都是在硕士(相当于进士?)以后才能考上的,比如韩愈就是中了进士后,才可以当博士的。很明显,王安石的学历就没韩愈高,他好像没做过博士。再经金秋一提醒,我发现汤显祖的学位是倒着念的,先当博士,然后才中进士,乱了套了,真是的。唉,中国历来不重视知识分子,太常侍博士竟然不过是个七品芝麻官。
又错了,汤显祖还是先中了进士后,才混了个博士的。[em04]
金秋是博士,却不是版主,老童是版主,却不是博士。
还是古代好啊,学士学位居然比博士吃香呢,比如大学士是正一品,内阁学士是正二品,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规矩,羡慕啊~~~
我大清没有女学士,也没有女状元,也没有女驸马,不羡慕。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