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这类事,早有人在做了,无需在主帖里加以拓展。出版社给作家签约,就像唱片公司和歌手签约一样,目的正是为此。但是,你不必把自己充满策划意识的想法强加给我们富有文学理想主义精神的作者。你要谈论这个话题,可以另行展开,但最好不要为作者虚构一个正好符合己意的想法。” ----------------------------------------------- 【评:】与其说是主帖作者的帽子好看,倒不如说是周兄式样的“名家”有其冠冕堂皇的心理欲望。 若放在美国、日本的书市中考察,难道“文学理想主义”的红帽子没有人喜欢吗? =================================================== “——抱歉,这段话外行了。是的,传媒多数会指出画家与音乐家之间的师承关系,但为什么“传媒”(这个词不准确,算了,随你凑合着用用)极少指出文学家之间的“师承关系”?难道文学家是个新兴行业,以至传媒还来不及发现这类情况? 想清楚了,你应该会发现,为什么““文学名家”就不能在一种教学体制中产生呢?”是一个多余的问题,你越是拓展,有可能离题越远。信不信?” ----------------------------------------- 【评:】这里说出了一种名家心目中的“大白话”,就是对“文学笔法”的迷信。 所谓名家的“风格、技法”近似无形,虽然有“流派”的概述,但“师承”脉络却不能直白承认,因为与“绘画”、“琴艺”相比,“文字抄袭”的罪名总是让“名家”丧失了“独立”至尊的地位。 另外,还有一种“无知”的缘故,就是中国式的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存在一道难以沟通的门槛--文学作品的诞生,很难理解为一种流水线上制作的观念产品。 这也是“文学名家”需要刻意罩上的神秘面巾。 尽管当代书市上已经屡见不鲜各种各样的“精神娱乐产品”,但许多信徒们仍然在翘首等待未来的“戈多先生”--名家名作,用来填充一座痴迷精神崇拜的艺术圣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6 12:13: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