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枭雄传 蔡丹宙 前言 如罗贯中所说,天下大势,是“久分必合,久合必分”。想我中华,自辛亥革命推翻满清专制皇朝以来,国内多为地方势力各据一方,长时期的军阀混战,弄得民不聊生,又使得日本强盗趁机入侵。人民希望驱逐倭寇,又希望国家统一,借以修养生息。自民国二十六年开始,经过国人的全民抗战,再加上国际合作,至民国三十四年,终于驱除倭奴,给国家带来一丝统一的希望。然而有些当权者只为一己之私,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国共纷争又起,使我人仍旧陷于水火之中。至民国三十八年,国民党被驱入海岛,共产党一统大陆,大陆的战火方息。但只有十七年的和平时间,有人突然心血来潮,头脑膨胀发热,竟然无事找事,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从此全国大乱,代表不同势力的帮派、队会、司令部、委员会以及各种各样的联络站都纷纷应运而生,于是遍地狼烟再起,生灵涂炭。自中共中央发出5-16通知以来,最初引发火种的,虽然是北京大学所谓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然上海的运动,很快后来居上,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这主要是上海产的造反英雄,很快得到了上面的支持。这样上下联手又呼应,使上海的运动,很快走在全国的前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上海的文化大革命,特别是上海工人中文化大革命,究竟是怎样搞起来的? 第一回、潘国平露脸显潇洒 王洪文出手甩金牌 凡是经历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人,说到上海工人中的造反派,一定都知道王洪文。这主要是因为后来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副主席,其表面上的排位,甚至比第一夫人、张春桥和所谓的人民宰相周恩来还要高;他与万岁爷的距离,仅差一步之遥,已经是到了伸手可及的地步。而潘国平,即使是在革命造反派最为得势的时候,也没有跑出上海半步,到北京混个什么官当当。这个小人物即使是做梦,也不敢想象能做一个平肩王! 其实论资格,潘国平的造反经历要比王洪文更长;论上台演讲的口才,王洪文根本不是小潘的对手。1966年11月初,上海一些工厂的造反派头头,应首都红三司驻沪联络站之邀请,参加“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经验交流大会”。会上有人提议:“我们造反派工人光是串连和交流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成立上海工人造反派的全市性组织。正如马克思所说,无产者只有联合起来,才会更加有力量” 这个提议刚刚提出,立即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响应,并决定马上筹备成立“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至于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当然成了众目汇聚的焦点,人们一看,发现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上海市内江路上海玻璃机械厂里的风云人物,厂里的“造反有理战斗队”的年轻头头潘国平。潘国平当年只有24岁,他19岁参军,22岁复员到玻璃机械厂工作刚满两年。小潘不但他的提议得到拥护,而且其能说会道的那一副风流倜傥的勃勃英姿也博得众人的齐声喝彩,以致当场就有几个从北京来的红卫兵建议,要他担任“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的临时召集人。还有几个上海本地的女红卫兵,主动投靠到他的身边,成为他的文字顾问和秘书。 但是参加会议的还有一个人,在讨论选举“工总司”临时核心成员时,他提议道:“今天我们还是第一次见面,彼此还不十分了解。我建议各人都来一个自我介绍,简单汇报一下自己的家庭出身和简单经历,说说是不是共产党员?在厂里担任何种工作,以便大家在选举的时候做一个参考。”提出该建议的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成为中共副主席的王洪文。 王洪文是上海国棉十七厂“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战斗队” (以后简称为“永忠”)的头头,1935年出生在长春的一个贫苦家庭里,1951年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先是当某一个团长的警卫员,后来当通讯员,还入了党。朝鲜战争结束后复员到上海国棉十七厂当保全工,后来担任保卫科副科长。不久前搞四清运动时,驻国棉十七厂的四清工作队就是由张春桥领导。所以王洪文和张春桥在四清时就认识并有了联系。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张春桥调到中央文革小组,王洪文积极响应,在厂内第一个贴出批判党委的大字报,从此就成了上海国棉十七厂的风云人物。他最先是反厂党委,后来又反上海纺织局派来的工作队,并当上了“永忠”的头头。 王洪文的建议自然又得到众人的赞同,于是,参加会议的工人造反英豪都自报门户。当轮到王洪文介绍时,他一下子扔出了三块响当当的王牌──中共党员、复员军人、保卫科副科长。由于他的三块金牌非常硬,是一般的造反英雄所无法具有的,这就使他很快被与会者刮目相看,并与潘国平一起,立即被选入“工总司”的核心组。 但这毕竟是高叫“造反有理”的特别时期,也有许多人对王洪文响当当的三块金牌并没有太多的理会,再加上潘国平能说会道,许多人还是看好潘国平。所以1966年11月9日中午在文化广场召开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成立和“批判上海市委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大会,还是由潘国平一手主持。老实说吧,那时候的王洪文,因为身上背着“共产党员”的红牌子,做起事来多少还有点患得患失,顾虑重重,不敢面对面的去造上海市委的反,所以有些事情他都不公开抛头露面,只是躲在幕后煽风点火。这无疑在客观上抬高了潘国平的地位,所以潘国平的大名,还是远远的盖过了王洪文。所以那些老造反还说,潘司令除了造反经历超过王洪文,其他如随机发言和即时辩论等快速应变能力,都大大超过了王洪文;最后有人还说,即使是两个人的长相,咱们的潘司令也要比姓王的帅得多。 第二回、 协大样黑夜丢红布 长江社白天刻大印 自从首都红三司驻沪联络站召开“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经验交流大会”之后,上海有几家销售棉布的百货店,出现不少怪事。11月5日清早,上海西藏南路八仙桥协大祥和金陵东路的几家百货店的员工上班时,发现他们的店门已经开启,只是被虚掩着,显然是晚上有梁上君子光临。可是当他们检查账台上过夜的现金时,发现分文未少;但检查到货架上的货物,才发现少了几匹红布,其他货物却丝毫未动。在短缺几匹红布的地方,还留下一张纸条,上面用非常蹩脚的汉字书写着: 协大祥棉布店广大要革命造反的无产阶级战友们: 我们是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的造反队员,为了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坚决批判上海市委所执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今天我们以革命的名义,向你们借用红布两匹。等我们彻底批倒上海市委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等上海的无产阶级真正掌握上海的大权之后,我们一定如数奉还。此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敬礼! 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11月5日凌晨 几个商店的经理用最快的速度,把情况和纸条汇报到公安局,可是此时的公安局内,也正在争论两条路线斗争的大是大非问题,哪有人会去理会这些区区小事?经理们的汇报和不汇报其实是一个样的。除了棉布店,上海长江刻字社在白天也有不速之客光顾,他们要刻一颗“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的圆形大印,社经理看到这是一枚公章,按规定要来人出示介绍信。可是十几个身强力壮又自称是造反队员的小伙子说: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做文章。我们造反没有人批准,也不需要批准。当年毛主席造蒋介石的反,蒋介石能批准吗?能给他开介绍信吗?我们现在要造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反,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上海市委会能批准吗?能给我们开介绍信吗?因此我们要刻的印没有介绍信。你如果站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立场上,一定会马上帮助我们刻好这棵印;你如果站在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立场上,我们只好委屈你,也要刻好这棵印!” 经理感到十分为难,可是造反队员们团团围住这位身材并不高大的刻字社经理,说这是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头等大事,情况急如星火,立时三刻要去了这颗大印。等十几个小伙子们离开之后,惊魂未定的刻字社经理,赶快跑到黄浦分局,向分局领导汇报了刚才所发生的一切,可是他所得的结果,也像棉布店经理一样。
[此贴子已经被杜雅萍于2007-1-17 17:19: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