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明 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年纪念,作为头三界的考生,肯定有很多值得纪念的回忆,恳请77、78、79年的考生们写写自己的考试经历。在这个不允许纪念的国度,总会有一些方法留下什么的。 高考三十年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散文随笔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03941 高考三十年
沐 杉 敲打这篇文字的兴致,缘于前几天与天益几位年轻人的聊天。大家聊到自己儿时的“可怜”,勾起了我的回忆。现在的年轻人,小时候再怎么可怜,与我们那一代人还是无法相比的。
我出生、生长在一个偏僻的小矿山,直到高中毕业才离开那里。那段漫长的岁月,使我充分体验了什么是从物质到精神的极度贫困!我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正好是文革十年。对那段历史稍有了解的人,便可想象得到当时物质匮乏的程度。几乎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要凭票购买,使处于生长期的我们几乎个个营养不良。相反,我们男孩子还要时常帮家里干砍柴、扛柴等重体力活,后来一个个都长成了“二等残废”(七八十年代指称找对象时个头不高的男人)。当时,广播里几乎天天宣称,外国人民、台湾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开放之后才发现,真正在水深火热之中煎熬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物质的匮乏,熬一熬也就过去了。真正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极度贫困。 经过了历次政治运动的洗礼,小矿山里所有过去遗留下来的书籍几乎都被清剿殆尽。而我从小又是一个特爱学习、求知欲特强的人。那时候上学,没有正规的教材。《毛主席语录》、《老三篇》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历史、地理课从未上过。数学、物理、化学课还是70年代邓小平临时主政时断断续续上过一些。对此,我极不满足,便钻墙打洞、四处找寻散落民间的各种书籍。找到一本便会如获至宝,手不释卷。即便如此,当时的阅读面之窄、知识面之浅也是可想而知的。实在无聊,我又开始自学起了绘画。当地没有老师,只好自己瞎琢磨,并经常外出写生、画速写。那时,小矿山里时常放映露天电影,几个样板戏来回地放。我很少去看,总是一个人躲在家里看书、画画。 而这一切,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当时的政治气氛是“读书无用论”,崇尚的典型是张铁生(“白卷先生”)、黄帅(“反潮流勇士”)。但父母当时反对的理由则是出于更为实际的考虑:“读书、画画又不能当饭吃!”他们经常这样训斥我,并责令我去经营自家开垦的自留地(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又排行老大)。我只好每天放学后便先到公共厕所去偷粪便(当时那可也是公共财产),挑到菜地去施肥、灌溉。干完活再偷偷看书、画画。为此,还真没少挨过父亲的揍。 若干年后,父母说起此事时总是很懊悔。但我理解他们。他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从没读过书的人,怎能料到日后还会恢复高考?怎能预见还会有读书有用之时? 1975年我高中毕业,正赶上开始实行每家可有一名子女留城的新政策,不用上山下乡了。家里便想方设法为我去找份临时工做。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养路工,每天都要在烈日下、风雨里碎石、铺路,月工资16元。这在当时养活自己已不成问题。但我老是不小心砸伤自己的手指,只好又去找别的工作。后来又陆陆续续干过砖瓦窑的挑夫、机械厂的车工、民兵连的巡逻队员等。因为发现我能写会画,后来矿里一个车间把我调去专门出墙报,并兼任食堂管理员,居然享受了临时干部的待遇。到1977年国家宣布恢复高考时,我已由劳动部门分配到一家机械厂,成了一名正式工人。要知道,那时候有一个正式编制可是非常不容易的。 也许是过于自信,第一年我报考了理科。因为,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都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只要是考试,我就是第一名。但事实无情地击碎了我的自信。考试结果出来,我名落孙山。第二年,我只好改报文科。对此,我并没有把握,不敢放弃正式工作,只好白天坚持上班,晚上自己复习。那时也不知市里办有补习班,全凭自己死记硬背。尤为可气的是,我们集体宿舍所在的区域属于贫民窟,几乎一到夜晚就停电。我只好跑到一家电影院的候映走廊去看书。那里的阿姨也许是被我的精神所打动吧,一见我去就主动倒杯水给我。 努力终有回报。那年我终于考上了本科,成绩还超出了本科录取线20多分。可惜的是,数学只考了36分。否则也许可以进一所更好的大学。但我当时已经非常满足了,哪想得到那么多!当时的录取比例极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说的就是那时的情形。在我的同伴,乃至整个小矿山的所有学生中,我是当年唯一考上大学的。这能不让我异常满足、极度兴奋、彻夜难眠么? 我终于有机会进入知识的海洋,彻底摆脱精神的贫困!所以,我们那几届大学生尽管年龄参差不齐(我班上最大的与最小的相差16岁),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习异常刻苦!因为我们都是经受了苦难而换取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们异常珍惜! 岁月的流逝如白驹过隙,一晃三十年就匆匆过去了。三十年前的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后来的人生轨迹应验了“知识改变命运”。在这么多年的打拼中,我们那批人基本上都成了同龄人中的中坚。但有些遗憾是那场高考改变不了的,有些先天不足是后天无法弥补的。我们儿时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古文、古诗、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很不扎实(少数家境较好、父母有知识的除外),外语普遍都很差(上大学才开始学ABC,毕业后又长期用不上——用进废退)。这对我们日后的发展以及工作、生活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比如,外语不行,电脑操作就时常遇到障碍,一看到那些英文提示就傻了眼。 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非常感激三十年前的那场高考。它使我摆脱了苦难,获得了重生。从此,它也使一茬又一茬的中国人通过相对公平的渠道走向了更加宽广的舞台!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1896420[/lastedittime]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