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 截至1948年7月的中国210所高校名录

一、国立大学(31所)

校名       所在地

中央大学 南京
重庆大学 重庆
政治大学 南京
四川大学 成都
北京大学 北平
南开大学 天津
清华大学 北平
北洋大学 天津
中山大学 广州
山东大学 青岛
西北大学 西安
河南大学 开封
交通大学 上海
山西大学 太原
同济大学 上海
兰州大学 兰州
暨南大学 上海
厦门大学 厦门
复旦大学 上海
广西大学 桂林
浙江大学 杭州
贵州大学 贵阳
英士大学 金华
云南大学 昆明
安徽大学 安庆
东北大学 沈阳
中正大学 南昌
长春大学 长春
湖南大学 长沙
台湾大学 台北
武汉大学 武昌

二、私立大学(25所)

校名       地址

金陵大学 南京
震旦大学 上海
燕京大学 北平
圣约翰大学 上海
成华大学 成都
华西协会大学 成都
岭南大学 广州
成华大学 成都
广东国民大学 广州
齐鲁大学 济南
东吴大学 上海
福建协和大学 福州
沪江大学 上海
东北中正大学 沈阳
光华大学 上海
江南大学 无锡
大夏大学 上海
珠海大学 广州
大同大学 上海

三、国立独立学院(23所)

校名            地址

北平师范学院 北平
中正医学院 南昌
国立师范学院 衡山(湖南)
湘雅医学院 长沙
湖北师范学院 江陵(湖北)
贵阳医学院 贵阳
南宁师范学院 南宁
沈阳医学院 沈阳
贵阳师范学院 贵阳
兽医学院 兰州
昆明师范学院 昆明
成都理学院 成都
西北师范学院 昆明
唐山工学院 唐山
长白师范学院 兰州
西北工学院 西安
女子师范学院 重庆
西北农学院 武功(陕西)
社会教育学院 苏州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北平
上海医学院 上海
上海商学院 上海
江苏医学院 镇江

四、省立独立学院(24所)

校名                  地址

江苏省立江苏学院 徐州
福建省立农学院 福州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无锡
广东省立法商学院 广州
安徽省立安徽学院 芜湖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 广州
湖北省立医学院 武昌
广西省立医学院 桂林
湖北省立农学院 武昌
广西省立西江文理学院 南宁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重庆
新疆省立新疆学院 迪化
湖南省立克强学院 衡阳
台湾省立师范学院 台北
河北省立农学院 保定
台湾省立农学院 台北
河北省立工学院 天津
台湾省立工学院 台北
河北省立医学院 保定
山东省立农学院 济南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
天津 浙江省立医药学院 杭州
福建省立医学院 福州
山东省立师范学院 济南

五、私立独立学院(32所)

校名               地址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南京
福建学院 福州
建国法商学院 南京
乡村建设学院 重庆
求精商业学院 重庆
铭贤学院 成都
朝阳学院 北平
天津工商学院 天津
东北文法学院 北平
天津达仁商学院 天津
北平协和医学院 北平
焦作工学院 焦作
广东光华医学院 广州
南华学院 汕头
上海法政学院 上海
辽宁医学院 锦州
上海法学院 上海
华侨工商学院 香港
诚明文学院 上海
湘辉文法学院 四川北碚
同德医学院 上海
中国纺织工学院 上海
东南医学院 上海
辅成法学院 四川万县
新中国法商学院 上海
川北农学院 四川三台
南通学院 南通
中华文法学院 广州
之江文理学院 杭州
正阳法学院 四川巴县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福建闽侯
广州法学院 广州

六、国立专科学校(20所)

校名            地址

国立音乐院 南京
边疆学校 南京
戏剧专科学校 南京
中央工业专科学校 重庆
药学专科学校 南京
中央技艺专科学校 四川乐山
东方语文专科学校 南京
自贡工业专科学校 四川自贡
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北平
西北农业专科学校 兰州
艺术专科学校 杭州
西康技艺专科学校 西昌
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上海
康定师范专科学校 康定
上海音乐专科学校 上海
体育师范专科学校 武昌
福建音乐专科学校 福州
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 天津
海疆学校 福建晋江
辽海商船专科学校 辽宁葫芦岛

七、省立专科学校(32所)

校名                              地址

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 苏州
陕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 西安
江苏省立蚕丝专科学校 常州浒墅关
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西安
北平市立体育专科学校 北平
陕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西安
江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南昌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福州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南昌
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桂林
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 南昌
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 广州
江西省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 南昌
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广东高要
江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 南昌
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广州
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 长沙
广东省立海事专科学校 广州
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成都
云南省立英语专科学校 昆明
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 成都
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 上海
四川省立会计专科学校 成都
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 上海
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 天津
上海市立体育专科学校 上海
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济南
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 上海
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 太原
河南省立商业专科学校 河南开封
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 江西景德镇
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安徽淮南

八、私立专科学校(23所)

校名                  地址

重辉商业专科学校 南京
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 武昌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上海
知行农业专科学校 陕西户县
立信会计专科学校 上海
信江农业专科学校 江西上饶
中国新闻专科学校 上海
汉华农业专科学校 重庆
上海牙医专科学校 上海
西南美术专科学校 重庆
中华工商专科学校 上海
西南商业专科学校 桂林
诚孚纺织专科学校 上海
西北药学专科学校 西安
南方商业专科学校 广州
东亚体育专科学校 上海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无锡
上海纺织专科学校 上海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苏州
光夏商业专科学校 上海
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 江苏丹阳
海南农业专科学校 琼州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 武昌

民国政府正式颁布法令命名的国立大学(按命名时间排序)

1927年以前民国政府正式颁布法令命名的国立大学:

  1、国立中山大学 1926年8月,广州
  2、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7年3月,南京(1928年2月改名江苏大学,1928年5月更名国立中
央大学)
  3、国立劳动大学 1927年5月,上海(1931年解散)  
  4、国立同济大学 1927年8月,上海
  5、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1927年8月,杭州(1928年4月改名浙江大学,1928年7月称国立浙江
大学)
  6、国立暨南大学 1927年9月,上海(1949年8月解散)
  7、国立第二中山大学 1927年11月,武汉(1927年12月解散,1928年成立国立武汉大学)

  ......
  
  1928年-1930年民国政府正式颁布法令命名的国立大学:
  8、国立清华大学 1928年,北京
  9、国立青岛大学 1928年,青岛(1931年更名国立山东大学)
  10、国立北京大学 1929年8月,北京
  ......
  
  1930年-1940年民国政府正式颁布法令命名的国立大学:
  11、国立四川大学 1931年,四川
  12、国立东北大学 1937年5月,开封(同年6月迁西安)
  13、国立湖南大学 1937年,长沙
  14、国立厦门大学 1937年,厦门
  15、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1938年,西安(1939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
  16、国立云南大学 1938年7月,昆明
  17、国立交通大学 1938年,贵州(指交通大学唐山分校、北京分校。另外,抗战期间交通
大学上海分校为汪精卫汉奸政府接管,并命名为伪“国立交通大学)
  18、国立广西大学 1939年,桂林
  ......
  
  1940年以后民国政府正式颁布法令命名的国立大学:
  19、国立中正大学 1940年,南昌(1949年更名国立南昌大学)
  20、国立河南大学 1942年,开封
  21、国立复旦大学 1942年1月,重庆(1946年迁上海)
  22、国立贵州大学 1942年,贵阳
  23、国立重庆大学 1942年,重庆
  24、国立山西大学 1943年4月,陕西韩城(1946年3月迁回太原)
  25、国立台湾大学 1945年,台北
  26、国立安徽大学 1946年,安庆(1949年迁芜湖)
  27、国立兰州大学 1946年,兰州
  28、国立政治大学 1946年,南京
  29、国立北洋大学 1946年,天津
  30、国立南开大学 1946年10月,天津
  31、国立长春大学 1946年10月,长春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1952年院系调整

  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许多综合性大学都蒙受损失,而中国也一夜之间冒出许多专科
院校。院系调整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不过,以52年规模最大,时间最为一致,评价也比较容
易统一,所以,我们尽量以52年的数据为准。这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情况暂时不考
虑在内。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各家都有个家的损失,各家都有个家的收益;究竟谁占了便宜?谁吃了
亏?我们用事实说话。为了还历史本源,我们且来看看各家的历史。如果有不确切的地方,还
请各位朋友指正。  

一、浙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
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  
    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学院。  
  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并入之江大学相关工科及
厦门大学电机系。  
   评价: 七大学院只保留工学院,并入的之江大学工科一般,并入院系较少。  

二、南京大学  

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南京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南京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独立为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工学院水利系和兄弟院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2)、师范学院独立为南京师范学院。  
3)、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组建为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并入南京工学院。  
   农学院的森林系与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森林系合并,组成南京林学院。  
4)、医学院改称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迁至西安并入第四军政大学。  
5)、法学院经济系调至复旦大学。  
法学院的法律系和政 治系调至华东政法学院。  
6)、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调整后的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主体,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并且并入复旦大学德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浙江大学地理组以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  
评价: 七大学院只保留文理两院,并入的金陵大学实力较强,并入院系较多。  

三、清华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拥有五个学院(理、工、文、法、医)。  
清华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文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2)、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3)、法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调整后的清华大学只保留工学院,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工科各系并入清华大学。  
评价: 五大学院只保留工学院,调入多所学校工科,工学院实力大大增强。  

四、武汉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武汉大学拥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  
武汉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  
  文学院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  
2)、工学院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  
法学院的法律系和政 治系调至华东政法学院。  
6)、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五、同济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同济大学拥有五个学院(理、工、文、法、医)。  
同济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医学院迁往武汉,成立同济医科大学。  
2)、文、理、法学院等调入复旦等校。  
3)、工学院测绘系迁往武汉,并入武汉测绘学院。  
调整后的同济大学调入华东十余所高校土木建筑系,遂成为国内最大的以建筑土木工程为主的工科大学。  
评价:损失实力强劲的医学院,工学院土木建筑实力增强。
同济医学院——>1000余人连同当时在校的11位一级教授和当时上海乃至全国最好的同济医院(宝隆医院、中美医院)由上海迁至武汉+武大医学院(尚未培养出1位毕业生)的几十人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武汉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同济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一部——>留在上海参加组建第二军医大学(在同济宝隆医院基础上建立长征医院,在同济新生院校舍建立长海医院,二军大副校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为同济医学毕业)——>今第二军医大学。
同济工学院造船系——>上海造船学院——>上海造船学院为主体+小部分西交留在上海的师生——>今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工学院测量系——>在同济当时校长、中国测绘奠基人夏坚白带领下迁至武汉,加入1956年建立还未培养出毕业生的青岛工学院测绘部分,组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同济工学院机械、电气两系——>调入西安交通大学。
同济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数理化三系——>调入复旦,文学院院长任复旦中文系主任,物理系主任任复旦物理系主任(建国时统一撤销学院一级,校直管系)。
同济理学院动物学系、植物学系——>调出组建华东师范大学。
同济理学院化学系——>除一部调入复旦外,一部分去组建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
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化学系。
同济法学院——>调入复旦后,又有一部调出组建华东政法学院。
同济附属高级职业学校——>上海机械专科学校——>组建今上海理工大学。
同济护校队等机构——>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组建今南京工业大学。
同济工学院土木系水利部分——>调出至南京,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  
......
另,同济医学毕业生于1918年在上海建立了同德医学院——>1952年在同德医学院基础上组建了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960年代,同济铁道建筑系调出组建上海铁道学院——>1970年代,上海铁道学院部分迁至南昌——>今华东交通大学。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同济工学院院长倪超等一批同济教授迁往台湾——>组建台湾成功大学,倪超任校长,现年已105岁的老校友、台湾“工学之父”张象贤任成功大学工学院院长——>今台湾成功大学。  
  ......  
此时,上海第1所国立大学(1927年),拥有医、工、理、文、法5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同济,只剩下了1个土木系,并陆续加入了上海地区其它11所大学的2、3流土木。好在同济土木还有40年代就已经闻名于国际桥梁界的“悬索桥李”、当时同济仅剩下的一个一级教授李国豪大师在,同济人发扬“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建国后几十年又顽强崛起、迅猛发展!

六、天津大学  

1951年8月1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天津大学拥有两个学院。  
天津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  
      理学院地质组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  
2)、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并入清华大学。  
工学院采矿系采石油组并入清华大学。  
工学院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调入北京钢铁学院。  
工学院水利系农田水利及土壤改良专业调至武汉水利学院。  
工学院矿治工程系调至唐山成立河北矿治学院。  
工学院纺织工程系调出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  
工学院化学工程系造纸专业调往天津轻工业学院。  
调整后的天津保留工学院主体,并入南开大学工学院,津沽大学工学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化学工程系,北京铁道学院的建筑工程系等院系。  
评价: 两大学院只保留工学院,工学院部分院系实力受损,部分实力增强。  

七、中山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山大学拥有八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师、研)。  
中山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工学院。  
2)、农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农学院。  
3)、医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医学院。  
4)、师范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师范学院。  
调整后的中山大学保留文理法研学院,并入岭南大学文、理学院,并将广州以及中南地区部分高校的有关系科调入。  
  (著名教授陈寅恪、陈序经、姜立夫、容庚、梁方仲等调入任教。)  
评价:文理法等学院得以保留,并且实力有所强。  

八、四川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四川大学拥有六个学院(文、理、法、工、农、师范)。  
四川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航空工程系调往北京组建北京航空学院。  
2)、工学院化工系、农产品制造系科与兄弟院校化工系共同组建四川化工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铁路建筑部分调出,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1954年工学院独立为成都工学院。  
3)、理学院地理系并入南京大学、重庆大学。  
4)、师范学院本科调往西南师院;专科调往南充师院。  
5)、法学院调出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组建为西南政法学院。  
6)、农学院的园艺、农经等系调往西南农学院。  
1956年,农学院独立建校,名为四川农学院。  
调整后的四川大学保留文理法学院。  
评价:文理法学院大致留存,院系调整损失居多。  

九、山东大学  

1951年, 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名为山东大学(地址在青岛)。  
1952年院系调整前,山东大学拥有五个学院(文、理、工、农、医)。  
山东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文学院政 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 治学校。  
文学院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参与组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  
文学院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参与组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2)、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  
3)、工学院和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  
并入武江测绘学院。  
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  
4)、农学院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并入山东农学院。  
5)、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  
调整后的山东大学保留文理医学院。56年医学院独立。  
评价:文理学院大致留存,院系调整损失居多。  

十、厦门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厦门大学拥有 个学院()。  
厦门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航空系并入北京航空学院。  
工学院电机系并入浙江大学。  
工学院土木、机械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部分拆入河海大学和华东化工学院。  
2)、政法学院(包括政*治、法*律两系)归并入华东政法学院。  
3)、航海学院与集美水院合并。  
4)、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  
5)、理学院海洋系中的物理组并入山东大学。  
6)、农学院与福大农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学院。  
7)、1954年,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学院。  
调整后的厦门大学保留文理学院,并入浙江大学、中南矿冶学院部分师生及福建协和大学财政学院。52年之后陆续又有院系调出。  
评价:文理学院得以保存,但陆续受损。

复旦大学当然是最受益的学校之一。从解放前一所上海滩的野鸡大学(实事求是,并没有褒
贬)一跃成为名牌大学。其实还有人大和解放后成立大部分工科大学,如北航,哈工大,哈工
程,中科大等等。
清华大学等后来的工科大学有进有出,虽然剥离了文科,但并入了工科,综合实力有增无减。
受损最大的是一些老牌院校,如中大武大厦大南大浙大,号称是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
,工科基本被剥离,文商管法医各科也大大受损,尤其是厦大,纯粹的有出无进。
其他老牌大学如河南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大学更是一蹶不振,至于各个教会大学和私
立大学,如岭南燕京圣约翰东吴等等,更是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严重致哀一下!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那时也有独立学院啊?不知那时的独立学院和现在的独立学院是不是一个概念?
那时也有独立学院啊?不知那时的独立学院和现在的独立学院是不是一个概念?
金秋 发表于 2009-8-15 15:48
那时的独立学院是指单科的高等学校。现在虽然也在这个意义上称呼,但一般是指挂靠在名牌高校名下的一些“二级学院”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52年院系调整很明确的方针就是削弱民国时期的名牌国立大学,消灭教会及民办大学。是整个有计划抹销民国这个朝代的措施之一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扶桑 于 2009-8-15 16:49 编辑

1949年,中国(大陆)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为17万7千,同时还有2400万小学生和104万中学生——可以计算一下(G·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另,根据应星和罗志田的研究(木匠师傅肯定知道),新式教育的费用只有“士绅”能够负担。


作为比较,1943年的台湾儿童就学率是71.3%(张宗汉:《光复前台湾之工业化》)。
7# 扶桑

原贴哪里涉及到入学率问题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扶桑 于 2009-8-15 16:53 编辑
7# 扶桑  

原贴哪里涉及到入学率问题了?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8-15 16:47
谈教育问题不谈入学率的话有什么意义呢?莫非木匠师傅欣赏的是为极少数人服务的教育?比如印度式的文盲率50%+“印度理工学院”的“模式”?但愿我是错的,呵呵。
哦,看来我的“民粹主义”帽子又多了一个铁证,谢谢。
哦,看来我的“民粹主义”帽子又多了一个铁证,谢谢。
扶桑 发表于 2009-8-15 16:55
那是你自找的帽子

我倒觉得你更合适的是去做一下全面的身心检查,先不要忙着给自己或其他人戴帽子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扶桑 于 2009-8-15 17:13 编辑
那是你自找的帽子

我倒觉得你更合适的是去做一下全面的身心检查,先不要忙着给自己或其他人戴帽子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8-15 17:06
木匠师傅的建议很合理,总之呢,认为1949年前的中国就像是伊甸园就是身心健康的表现,我明白了,谢谢。
木匠师傅的建议很合理,总之呢,认为1949年前的中国就像是伊甸园就是身心健康的表现,我明白了,谢谢。
扶桑 发表于 2009-8-15 17:10
自己还没有去检查,又开始随意开诊断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自己还没有去检查,又开始随意开诊断了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8-15 17:20
哦,木匠师傅原来兼职医生(而且还有行医执照)啊,失敬失敬。
哦,木匠师傅原来兼职医生(而且还有行医执照)啊,失敬失敬。
扶桑 发表于 2009-8-15 17:23
我只是一个友好的建议,哪里有过要行医的念头?只是看你老是义愤填膺的要给人或自己戴帽子,觉得你有必要去就医而已。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我只是一个友好的建议,哪里有过要行医的念头?只是看你老是义愤填膺的要给人或自己戴帽子,觉得你有必要去就医而已。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8-15 17:32
哦,看来我需要解释一下,对于木匠师傅你呢,我分明是在提问,而且已经说了,“但愿我是错的”;至于我自己呢,我只不过是把某些人(当然不是木匠师傅你)的话提前说了出来罢了。
木匠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作为比较,1943年的台湾儿童就学率是71.3%(张宗汉:《光复前台湾之工业化》)。
扶桑 发表于 2009-8-15 16:29
台湾儿童就学率高是因为,说起来脸红,被日本殖民地了很久。
日本当年不遗余力的在台湾普及教育,即使是原住民的山区,依然政府出资兴办一个教师的小学,灌输日语及皇民文化。学校都由政府包下来,据说从教师的住房到锅碗瓢盆都包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数量占了全部高校的1/7左右,中央政府对高教的投入还是比重很大的。相比之下,90年代搞211工程,中央政府是对1/10不到的高校进行重点投入。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对扶桑这种脑残,根本不用理会。
木匠兄“有计划地……”这一评价中肯。注意到浙江大学“法学院停办”一句,证明有计划的社会主义不需要法律嘛。
台湾儿童就学率高是因为,说起来脸红,被日本殖民地了很久。
kemingqian 发表于 2009-8-15 21:01
大哥你真逗嘿,“光复前”是啥意思你不懂你以为其他所有人都不懂?
有点吃惊的是国立大学中竟然半数是在抗战期间创办的,这一点颇让人感动。
不是新创办的,是原有的学校的迁移和合并、改建等等,认真看一下就知道了。
本帖最后由 扶桑 于 2009-8-15 16:49 编辑

1949年,中国(大陆)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为17万7千,同时还有2400万小学生和104万中学生——可以计算一下(G·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另,根据应星和罗志田的研究(木匠师傅肯定知道),新式教育的费用只有“士绅”能够负担。


作为比较,1943年的台湾儿童就学率是71.3%(张宗汉:《光复前台湾之工业化》)。



台湾儿童就学率高是因为,说起来脸红,被日本殖民地了很久。
kemingqian 发表于 2009-8-15 21:01

大哥你真逗嘿,“光复前”是啥意思你不懂你以为其他所有人都不懂?


扶桑 发表于 2009-8-16 09:13
小弟,老哥是看不懂你想说什么。

你能告诉我大陆儿童就学率达到70%的是那一年吗?
本帖最后由 扶桑 于 2009-8-16 11:31 编辑
小弟,老哥是看不懂你想说什么。

你能告诉我大陆儿童就学率达到70%的是那一年吗?
kemingqian 发表于 2009-8-16 10:58
俺是觉得吧,把1949年前说成伊甸园不怎么高明,也不是表明自己勇气的方式。
入学率是思考教育的一个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

就大学教育而论,由公立,私立,教会等等不同组织来兴学,是保障学问自由的必要条件之一。“52年院系调整很明确的方针就是削弱民国时期的名牌国立大学,消灭教会及民办大学。”也就是说政府完成了对大学的接管控制。这和就学率根本没有关系。

你可以这样想,把整个中国办成一个大集中营,100%的人都学一本书。入学率到顶了,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
本帖最后由 扶桑 于 2009-8-16 13:07 编辑
入学率是思考教育的一个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

就大学教育而论,由公立,私立,教会等等不同组织来兴学,是保障学问自由的必要条件之一。“52年院系调整很明确的方针就是削弱民国时期的名牌国立大学,消灭教会 ...
kemingqian 发表于 2009-8-16 11:39
俺的意思是说,这么美妙的教育,为什么能够享受到的人如此之少呢?


至于“只读一个人的书”,我不清楚那些反……英雄们是不是人?哦,上帝不是人,美妙的中世纪啊……
中国大学就学率1949年是0.3%;1958年是1.6%;1965年是1.4%;1981年是1.6%。1966年后还有好几年为0%的。这就是小弟爱好的就学率。比1949年以前多了多少?

“俺的意思是说,这么美妙的教育,为什么能够享受到的人如此之少呢?”=  这么漂亮的女人,为什么能娶到的人如此之少呢 ?小弟自己想想吧,我就不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