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北进开始
  
  232.霹雳作战(第十九章1)
  李奇微将这次北进计划称为“霹雳作战”。
  因为麦克阿瑟的指示要求寻找中国军队的主抵抗线,所以首先向各方向派遣营一级的侦察分队。一旦遭遇有力的敌人,就实施第1军、第9军的师级火力侦察。前进到一定的距离,如果还没有和敌人接触,那么第8集团军的大部将在第一线展开向北推进……即本次作战以火力侦察为基础,寻找机会转入反攻。
  李奇微于1月21日向各军内示了“霹雳作战”命令,1月22日,第9军令第8骑兵团团长H.约翰逊上校指挥的支队向北进发。交给约翰逊支队的任务是侦察以北方的京安里为顶点、金良场至利川为底边的三角地带。根据航空侦察,这个地区的敌人正在匆忙进行部队移动和补给品的调集。但是,当约翰逊支队在金良场、利川地区小心搜索时却没有发现敌人存在,只看到韩国市民在村庄灭火以及从山中搬取隐藏的家产。航空侦察似乎把住民的行为误认为是敌人部队了。
  东部战线下着大雪,韩国第1军和第3军连着两日在雪中派出侦察部队,因为积雪的缘故只侦察到24公里距离前的地区,而且没有发现敌踪。
  李奇微获知以上情况后,1月24日,正式启动“霹雳作战”计划。按照计划,首先以第1军的土耳其旅和第25师、第9军的骑1师北上展开火力侦察。
  麦克阿瑟立即发表了“我军开始进击敌人补给线”的声明,翌日,1月25日又声称“我们将在朝鲜南部的某个地方给与中国军队以大的打击”。这些发言都是寄希望于“霹雳作战”的。
  巧的是,25日,和谈特使J.达莱斯抵达了日本,26日则是麦克阿瑟71岁生日。日本很快就能“独立”了,麦克阿瑟也就可以卸掉占领日本的责任了,而且70岁已到了军人的退休年龄了,到了这个时期麦克阿瑟很希望在军旅生涯的最后阶段再能获取一些战果,所以他很期待霹雳作战的成果。
  不过第8集团军的行动一点也不像作战名字“霹雳”那样,而是慢吞吞的甚至是有些延迟的。火力侦察是有讲究的,各部队前进数公里后停下,然后做好充分准备向下一个预定线进发,采用的是所谓“定制前进”方式。依然没有发现敌人的身影,而慢吞吞行进的士兵们的士气倒是高昂了起来。
  1月27日,李奇微得出结论,汉江南岸地区不存在中国军队主力,指示第8集团军转入反攻态势。第3师和第24师分别编入第1军和第9军,第1军自左至右为土耳其旅、第25师、第3师,韩国第1师为预备队。这种配置显示了李奇微对“疲惫的韩国军队”没有信心,姑且不论这点,总之,“霹雳作战”由火力侦察转变为五个师起头并进向北进攻的反击作战。
  “太棒了!真的太棒了!”麦克阿瑟得知第8集团军转入攻势后,连声欢呼。
  1月28日,麦克阿瑟又到前线视察去了,他和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亚、参谋长黑奇、霍特尼一起于上午七点三十分从羽田出发,十一点二十五分抵达水原机场。李奇微前来迎接,麦克阿瑟右手握着李奇微的右手,左手抱着李奇微的右肩,带着亲切的语调说道:“马特,你给了我最好的生日礼物,如果作战成功,我会给你回礼的。”意思是要推荐李奇微升上将,李奇微两眼放光,回答说很荣幸。
  麦克阿瑟乘上李奇微的吉普前往水原北方的第一线,在听说第25师正在水原西方做进攻修理山的准备时,连声称“好”。麦克阿瑟对第8集团军转为积极作战感到很高兴,前线视察中“好”声不断,并激励部队长官“只有攻击才能获取胜利”。下午四点,麦克阿瑟回到了东京。
  麦克阿瑟的视察访问更是激发了李奇微和第8集团军的斗志,下决心要使“霹雳作战”获得成功。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33.双子隧道(第十九章2)
  ——然而,北进的第8集团军的战斗能力却意外的低下。
  前文已述,第8集团军进行了再编和训练,李奇微向科林斯报告说除了韩国部队,士兵的士气都恢复了,现实是,补充来的新兵缺乏实战体验,和老兵之间的磨合还没有完成。北进中的第8集团军就是“新兵蛋子”和“老兵油子”的混合体。
  作为军队,战斗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而第8集团军具备不具备这样的团队合作呢?关于这点,李奇微也是很担心的。虽然进行过“我们为何而战”的训示,“霹雳作战”也没有采用直接进攻而是分阶段实施,他的胸中还是隐约有些不安的。而他的不安在麦克阿瑟前来视察的次日更加现实化了。
  而发生的事件仅仅是个排规模的战斗,战斗内容把第8集团军内藏的危险要素显现了出来。
  汉城至原州的京原铁路沿汉江北岸延伸,在杨平向东进入山地,然后经砥平里到达原州。砥平里的东南约四公里有一个“双子隧道”,从砥平里出来先进前阳砚隧道,出了前阳砚隧道立即再进下东隧道,两个紧接着的隧道称为“双子隧道”。
  联合国军前线的配置自西向东依次是第1军、第9军、第10军、韩国第3军、韩国第1军,第9军第24师的右侧邻接第10军第2师。“双子隧道”几乎正好在第24师和第2师的作战分界线上,1月28日夜,两个师都向双子隧道方向派了侦察兵。
  而在27日,第2师23团1营C连的J.米切尔中尉已经侦察了隧道附近,并报告没有异常。28日下午,侦察机报告敌人部队在集结,所以再一次进行了侦察活动。第2师的侦察分队仍是昨天参加侦察的米切尔中尉带领,共有44人,其中步兵30人,D连派来的9人,3营的驾驶员3人,炮兵营的通信员2人,30名步兵中有20人是四天前刚补充进来的新兵。装备有75毫米无后坐力炮、57毫米无后坐力炮、3.5英寸反坦克火箭炮、60迫击炮各一门,50毫米重机枪2挺,30毫米重机枪3挺,轻机枪2挺,士兵各自还配有步枪或卡宾枪。米切尔分队乘九辆吉普,重武器装在两辆0.75吨武器运输车上,1月29日上午九点,从基地出发了。1营作战副主任M.斯塔伊上尉为了和第24师的侦察队接头随队同行。上午十一点十五分,米切尔分队到了双子隧道南方约17公里的梨湖里。
  第24师21团F连的H.缪拉中尉等14人带着步枪及六支冲锋枪、一挺轻机枪已经在那里了。米切尔分队穿着脏污的野战服,而缪拉分队反穿着外套,将白衬里冲外,钢盔上套着白色的兜帽。这两种雪地战斗装束的差别于日后具有重要意义。
  米切尔分队和缪拉分队一起乘车前进,中午十二点十五分左右,到达双子隧道南约一公里的新村三岔路口。途中经过左侧的453高地,米切尔中尉因为前天从此走过所以没有派兵侦察,而且连侦察方法中最基本的前哨、侧哨警戒也没有安排,很悠哉的在山道中行进。三岔路口向右去往新村,向左去往双子隧道中间。斯塔伊上尉说了声去村子看看,就一个人到新村去了,米切尔中尉并不知道,斯塔伊进了新村就成了俘虏。
  米切尔分队和缪拉分队向双子隧道进发。前阳砚隧道由西向东通过左前方的333高地,下东隧道则通过右手的279高地的山腹,左后方是453高地,侦察分队行进在三个高地包围的山道上。吉普车队很快就到了双子隧道中间的连接路,就在到达之时,前方出现了15到20名中国士兵,并向他们射击,同时10多发迫击炮弹落在车辆附近。
  侦察分队的头顶上是第2师23团1营副营长M.安肯少校乘坐的侦察机,安肯少校除了看到侦察分队面前的敌人外,还发现333高地有约50人、453高地约有150人。安肯通过无线电呼叫侦察分队“快逃啊!”,但是侦察分队却没有收到这个信号。
  米切尔中尉向周围看了一圈,立刻意识到地形很不利,需要就地隐蔽,他喊着“快撤”跳下了吉普,遭到射击的侦察分队显得有些慌乱,在山道上又不能立即掉头,反而像串珠一样撞在了一起。头顶侦察机上的安肯少校拼命的呼叫无线电,因为后方453高地上的中国士兵正向三岔路口跑去,显然是要切断侦察分队的退路。“米切尔,向东面的山上逃,后面不通!”但是侦察分队依然没有接收到安肯的呼叫,而侦察机的燃料不够了,只得飞走。侦察分队想用50毫米重机枪应战,但因为寒气加上润滑油又涂多了,根本无法发射。23团D连派来的W•潘龙德中尉准备操起75毫米无后坐力炮开火,当发现后方被切断后便放弃了。米切尔注意到中国士兵的动向,“跟我来!”米切尔决心登到右手的山上即下东隧道上方的高地,率队上了斜坡。距离山顶约有160米,最初的90米是缓坡,后面是陡坡,还覆盖着约一英尺厚的残雪,不过,攀爬并不是很困难。
  缪拉分队听到这边的喊声,也开始爬山,缪拉用望远镜向南方观察,一下子发出了悲鸣。“中国人朝这来了,要是让他们先上去的话我们就完了!”从453高地冲下来的中国士兵正沿斜坡南面向上攀爬,想爬到侦察分队的顶上。缪拉扯着嗓子给米切尔打气,美中双方展开了“登山比赛”。双方的不利条件上,中国军队方面要少一些,侦察分队一侧是西斜面,有积雪,中国军队攀爬的南斜面虽然比西斜面陡峭一些,但雪都融化了。侦察分队丢掉了吉普和重装备,带着各自的武器,加上两挺机枪和反坦克火箭炮开始登山,分队中有七名新兵,初次面临战斗场面,有些不知所措,蹲在侧面的沟里怎么喊都不肯出来。前面讲过,米切尔分队穿的是深绿色的野战服,在雪中登山相当显眼,因此不断遭到中国士兵的狙击。米切尔和两名士兵负了伤,其中一人是机枪手,他的机枪只得放弃,分队的机枪只剩下了一挺。
  缪拉分队的十四人因为反穿着外套,白色在外,所以没有遭到阻击,下午两点不到,首先登上了山顶。中国士兵因为在途中朝米切尔分队射击耽误了攀登,即便如此,在缪拉分队登顶的同时,他们也登上其南方约170米的台地。缪拉登上山顶以为获得了“登山比赛”的胜利,但很快就为地形不利而感到失望。缪拉的位置虽然在下东隧道的上方,但要比北方的333高地低约20米,比中国士兵占据的南侧台地也要低一些,而且顶上的面积不大,连一个班级帐篷所需的面积都不到,如果侦察分队50个人都集中在这的话,将显得很拥挤。“我们就像被赶到了山上的鸟巢里,如果被两三发迫击炮弹击中的话……想想都觉得后怕。”缪拉中尉回忆道,东侧是近乎悬崖的陡坡,几乎不会有攻击从这个方向来,和南侧台地之间有道狭窄的山脊连接,小股攻击的可能性很大。为防备333高地的攻击,缪拉将数人配置在北侧,一挺机枪和八支冲锋枪中的三支集中在南侧的“攻击口”上,等待中国士兵的进攻。十几名中国士兵在侦察分队在山顶集中的同时沿山脊排成一列而来。缪拉等他们到了手榴弹投掷距离内,同时开火,将其消灭。随后轻机枪调到北侧,击退了中国士兵的迂回。中国军队为消灭侦察分队机枪的威胁朝他们集中射击,机枪手次第负伤,前后换了七名。这期间,中国士兵的小股攻击不断,一度,潜入阵前的中国士兵突然跳出来用步枪乱射,使缪拉等五人负伤。
  第2师23团团长P.弗里曼上校接到返回的安肯少校的关于侦察分队危机的报告后,立即命令2营营长J.爱德华兹中校前去救援。侦察分队遭到攻击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所以23团没有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等S.塔莱尔上尉指挥的F连接到营长的命令出发已是下午三点十五分了。爱德华兹营长接到团长的指示再给塔莱尔上尉下命令的时候,正是侦察分队和中国士兵“展开登山竞赛”的开始时间——下午一点多,即F连的准备工作化了两个小时。爱德华兹营长认为救援行动会持续到晚上,指示塔莱尔如果不能和侦察分队取得联络就不要贸然行动,可以等到天亮后在出动。F连增配了两门81迫击炮,另有八辆0.75吨武器运输车和十三辆吉普,兵力共167人。
  下东隧道的侦察分队开始察觉到弹药不济了,虽然往山上搬了不少弹药,但在防守中国军队的进攻时消耗很多。特别是,中国军队为了消耗侦察分队的弹药,经常跑过来又跑走,或故意在树木间露个脸等等实施伪装攻击。米切尔中尉指示部下从山脊向后撤了数英尺,这样缩起头就不会去主动射击,而且这样看不见敌人,更不会射击了,等监视的人发出信号再射击,这样就节省弹药,提高效率。虽然这是非常常识的想法,也可以说是初等战术,但在战场上等适时应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米切尔的处置使原本暴露在山脊上的士兵增加了安全保障,虽然靠在雪上,但能安静的休息一下。预计中国军队会在日落后发动夜袭,大家瞪着眼睛,数着弹药。“只有50发了……,我们地狱见吧。”随着日暮和寒气加重,一个士兵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双子隧道地区当天的日没时间是下午五点三十六分,就在日没前的五点半,一架蚊式侦察机飞临米切尔分队的头上,在上空盘旋,接着两组各四架战斗机向周围的敌人阵地投掷了汽油弹并进行了扫射。原来是安肯少校向23团团长弗里曼报告侦察分队危机的同时,请求了航空支援攻击。米切尔分队对突然出现的新情况欣喜若狂,接着又飞来一架联络机,投下了步枪和机枪的弹药以及带着长长的黄色彩带的通信筒,因为高地顶上的阵地太小,弹药和通信筒都扔到了敌侧斜面,士兵们冒着被狙击的危险跑出去抢了回来。“友军正从南方赶来,很快就能和你们会合。”通信文字很短,意思很清楚,米切尔向士兵们传达了通信内容。似乎是为了印证通信内容,南方453高地传来了枪声,山顶上还冒起了似乎是迫击炮炮弹的爆炸火光。“是友军!”“我们得救了!”士兵们站起身来,在黑暗中欢呼。“别叫,趴下!别被敌人看见!”米切尔和缪拉同时叫道,差不多同时,夜空中响起了军号声,阵地内被扔进了手榴弹。
  前往救援米切尔分队的塔莱尔F连于晚上七点二十分到达453高地东北麓的三岔路口,冒着中国士兵的射击,开始攻击453高地。米切尔他们看见的正是F连的炮火。塔莱尔上尉令第1排攻占453高地,等第1排爬到顶上,报告说敌人已经不见了,似乎是被迫击炮炮击下逃走了。塔莱尔令一个班确保453高地,第1排和第3排担任侧卫和后卫,第2排前去接应米切尔分队。
  第2排做完准备工作已是晚上九点多,而隧道上方米切尔分队的情况出现了恶化。中国军队像定式一样以迫击炮、机枪准备,然后吹着军号发动突击,被米切尔分队打退了几次。敌人人数不多,还能够击退,到了深夜,寒气加重,衣服冻了起来,出汗的鞋子冻伤了不少人的脚。负伤者躺在阵地东侧,有被冻死的危险,而且东侧面是陡坡,敌人会仍手榴弹上来。米切尔中尉的脚被弹片贯通,左眼也受了伤,不时会“眼冒金星,失去意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34.米切尔分队的“覆灭”(第十九章3)
  453高地山脚下的塔莱尔上尉详细指示了第2排排长A.琼斯中尉,特别关照他“深夜里在敌人面前登山是危险的”,因此不要乱来,然后命令出发。
  正在这时,黑暗中从新村方向传来了声音,“你们是美军吗?”“你是谁?”塔莱尔从口音中感觉对方是美国人,三个士兵走近前来,两人负了伤,其中一个好像受了重伤,扶着另两个人的肩膀。这三个人说米切尔分队已经“覆灭”了,他们说有数百名中国士兵像大浪一样冲入阵地,米切尔分队在弹雨中全部覆灭,只有他们三个人逃了出来,隧道高地上已经没有美国兵了。
  琼斯中尉又想起了爱德华兹营长“不要贸然行动”的指示,下令第2排中止出发。而且隧道高地方向已经没有了枪炮声,似乎证实了那三个人所说的事情。
  然而,十五分钟后,第1排排长L.奈皮中尉的无线电话里传来汇报说接应到一名从隧道高地逃出来的卫生兵,卫生兵说侦察分队还在坚守。塔莱尔和那名卫生兵通了电话,卫生兵说自己是缪拉中尉的部下,侦察分队四分之三的人负了伤,阵地还在他们手中。塔莱尔立即命令第2排出发,第2排从南侧开始登山,一边警戒一边前进,比较缓慢,晚上十点半左右到了隧道高地南方的台地。
  米切尔分队遭到了中国士兵最后的攻击。中国士兵发觉第2排正在接近,便向米切尔分队的西侧移动并发动了进攻,第一次进攻被击退,第二次进攻虽有三名中国士兵突入到阵地内,但两人被开枪打死,一人被刺死,缪拉分队里的一名上士将中国士兵的尸体推出了阵地,并说:“不愿和他们呆在一起,不管是死是活。”正在此时,西方天空中升起了两颗红色信号弹,美军士兵以为中国军队将开始总攻,流露出了绝望的神情,有人提出了投降的建议,被上士马丁森喝止了。晚上十点半刚过,南斜面传来了踏在冻雪上的脚步声,米切尔分队余下的人一起开始了“最后的射击”,回应即不是射击也不是中国军号声,而是“别开枪!我们是美军!”有人问哪个队获得了橄榄球联赛的冠军,不过回答是23团F连,大家都站了起来。红色信号弹似乎是中国军队撤退的信号。
  头顶上下弦月淡淡的月光洒在战场上,黢黑的山岭一片寂静。“一刻都不想待在这个地方。”缪拉中尉的话说出了全体侦察队员的心声。把受伤的人运下山很困难,轻伤者不时唠叨寒冷和步行的痛苦,重伤者则感谢战友的营救,这让F连很感动。米切尔分队于1月30日凌晨三点三十分下到山下,塔莱尔把米切尔分队三十多名死伤者装上了卡车、吉普,下令返回,F连的三个排在车队两边步行。为了迅速和敌人脱离,F连的步伐比较快,凌晨五点回到了梨湖里。一行人在2营营部前停下时,天亮了,阳光照耀了基地。
  ——以上就是“双子隧道”战斗的概要。美军的记录认为是遭到了伏击,就战斗本身来看,倒更像是米切尔分队的疏忽冒进而招致攻击。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事情开头所提到的美军战斗能力不高的事实。虽然在战术上呈现出美军训练不足的情况,但在战略上却发觉了中朝军队配备稀薄的事实。
  李奇微由此推测中部战线正面也不会有敌人,因此在1月31日命令第10军军长阿蒙德中将(1月16日晋升)展开火力侦察。
  2月1日,阿蒙德命遭遇双子隧道战斗的第2师23团前往隧道至砥平里一线,命特别编成的装甲支队从原州向横城进发。两支部队在推进途中没有和敌人相遇,进展很顺利。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35.确保修理山(第十九章4)
  2月1日当天,联合国全体会议以44票赞成、7票反对、9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中国和朝鲜侵略的决议。这个“谴责中国”的决议案是美国在1月20日提出的,1月30日联合国政治委员会同意进行表决,决议案要求中国从朝鲜撤军,如果不撤军,联合国“为了对抗侵略将继续在朝鲜展开行动”,这个决议可以说是个把中国列为联合国敌人的决议。
  但是这项决议并不代表联合国将直接对中国实施制裁措施,也没有授权美军及联合国军攻击中国本土,而是为了设置朝鲜和平调停委员会。决议一方面职责中国拒绝接受和平提案,另一方面又明确表明为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尽量不使用武力而使用政治调解来达成和平的姿态,同时也促进强化西欧同盟国团结的目的。
  但是,不管通过了什么样的决议,仅凭一个决议是无法决定朝鲜半岛情势的。和战场有关系的话就必须在战场上来决定——这是自古以来的兵理,联合国政治活动的成败就必将受到联合国军在战场上获得的战况优劣情况所左右。
  “谴责中国”的决议在1月20日就提交了,直到2月1日才通过,这期间中朝军队攻击减弱的迹象对通过这个决议起了很大作用。这也意味着在朝鲜战场维持和促进军事优势是实现决议所必备的条件。
  2月2日,中部战线,从原州出发的装甲支队按计划占领了横城,23团派出了双子隧道附近的轻微抵抗后继续北进。
  西部战线,第25师正在进攻水原西北偏北的修理山。半圆形山地的修理山下是通往永登浦的国道和通往仁川的碎石公路,是一个战略要地。西端266高地和185高地并排,北端山脊延伸和440高地、431高地构成一个平台,向东南绕一个弯是474高地即修理山,再往南是突出的253高地。253高地的山脊向左右延伸,分别形成250高地和210高地。半圆形的山梁的中央凹地是修理寺,431高地在其北,266高地在其西,253高地在其东。
  第25师计划以土耳其旅进攻西端的266高地,35团向东侧山岭进攻,然后合攻修理山(474高地)。中国军队主要集中440高地和431高地的岩石工事里,土耳其旅正好遭到了“伏击”,出现溃乱,而35团则占领并确保了包括修理山在内的整个山地的东半部。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36.止步汉江(第十九章5)
  李奇微于2月3日得知中部战线的23团已进至砥平里,另外装甲支队报告说北朝鲜军的抵抗越来越强烈。李奇微判断进展顺利,决定发起“围捕(round up)”作战,以第10军和韩国第3军并列北进,前进至杨平、洪川、江陵一线。
  这次作战的名字比西部战线的“霹雳作战”显得现实的多。根据俘虏的交代,洪川附近集结有北朝鲜军第2军和第5军,如果实施“围捕作战”,就将在三八线一带围歼这些北朝鲜部队。
  另外,东侧的围捕作战和西侧的霹雳作战如果能连接起来一起推进,第8集团军就将进到汉江至江陵一线,确保夺回汉城的态势,如此则朝鲜战线又将迎来新的情势变化。
  李奇微并没有期待以上战势的发展,当天发给麦克阿瑟的关于发动“围捕作战”的电报内容如下:
  ——第8集团军以最小的损失给予敌人最大的打击,成功阻止敌人的进攻;
  ——中部战线正在策划尽快确保杨平、洪川、江陵一线的作战计划;
  ——我认为进至汉江或推进到杨平一线的作战付出的代价应加以控制,这才能使获得的战果有意义、有效果。在杨平以东至日本海的地域,大规模推进是没有意义的;
  ——向汉江以北发动总攻是不明智的,危险因素太多,除了中国军队主动向三八线以北撤退,没有好办法;
  ——同样,向三八线进军已超出了第8集团军的能力范围,同样保持三八线将付出很大的损失;
  ——关于夺回汉城,从军事角度看只能是“愚蠢的尝试”,同样,想要确保汉城就必须在防线内侧和后背设置不能渡过的河流;
  ——因此,设置圈套,发动突袭击破敌人主力,从中寻机夺回汉城是有可能的,也只能等待这种偶然的机会,所以,把汉城暂时当做“中国人的所有”是适当的。
  李奇微以以上意见为基础条件,列出了五条项目:(1)敌人仍在进攻中;(2)第8集团军大规模兵力增强目前不现实;(3)交给第8集团军的基本作战指令没有变化;(4)现有兵力不足以守卫三八线;(5)汉江以北的地区就算是付出允许范围内的损失也很难确保……。
  李奇微以这些要素为前提,得出见解和结论,并汇报给麦克阿瑟。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37.麦克阿瑟的说辞(第十九章6)
  麦克阿瑟带着闷闷不乐的表情读着李奇微的报告。
  霍特尼回忆说,李奇微的报告“使麦克阿瑟陷入了尴尬境地”,麦克阿瑟的本意是一直向北推进并歼灭中朝军队主力,而李奇微止步汉江的意向使他感到不解和困惑。麦克阿瑟的意愿需要靠第8集团军来实现,而现在第8集团军却要反对他的意图,这使麦克阿瑟失去了倚仗。而麦克阿瑟与李奇微的关系不像以前与沃克的关系那样,李奇微接任时是从麦克阿瑟那里获得过口头委任状的,并不是只能单方面接受麦克阿瑟的命令和指示。
  翌日,2月4日,麦克阿瑟给李奇微回电,内容的修辞相当慎重:“我完全同意你的一般作战计划。”首先表明原则同意,接着提出了以下几点希望再做深刻考虑:
  ——我所理解的你攻击前进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敌人的主抵抗线……
  ——我认为汉江是你的次要目标,并不是你最终的目标,如果在汉江以南遭遇敌人主抵抗线,再做向前推进的尝试就没有必要了;相反,如果未遇抵抗,那么一直推进到汉江北岸去接触敌人的主抵抗线不是很好的选择吗?
  ——关于汉城,夺回金浦机场和仁川港具有很大的价值,确保这两处地方可以大幅解决补给问题和增强对你的航空支援能力。
  ——夺回汉城确实缺乏的军事上的具体效果,但在外交及心理上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对于李奇微提出的在东部地区作战有困难的问题上,麦克阿瑟也很乐观的说:“困难的地形不仅仅对联合国军不利,对中朝军队同样不利,因此,夺回汉城、仁川增强补给能力和航空支援能力,可以不断强化东部地区的制空权、破坏敌人的补给线、使东部地区的补给变得更容易。”结果是麦克阿瑟要否决李奇微的计划,并且要李奇微按他的想法“前进直到击溃敌人”。
  霍特尼认为麦克阿瑟的这番说辞,充分考虑到了第一线面临的困难,显示出对现地指挥官的尊重,可以成功让被说服者换位思考,是一个“表现领导艺术的典型事例”。“李奇微肯定会立即接受将军的见解,并且乐意从命。”但是,霍特尼的这番想法却没有成为现实。
  麦克阿瑟的电报到达第8集团军司令部的时间是2月4日下午四点左右,李奇微的“围捕作战”命令已经下发了,作战开始时间是2月5日。第1军军长米尔潘看完递给他的电报,向李奇微询问是否有必要变更作战计划,李奇微耸了耸肩,说道:“为什么?这可是我的作战!”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38.围捕(第十九章7)
  “围捕作战”按计划于2月5日上午八点开始了。
  第10军军长阿蒙德对本次作战的前景感到乐观,作战的主要任务是让指挥下的韩国第5师、第8师向北并进至洪川地区,与左侧美第9军的前进线持平。韩国第5师的前进目标是洪川及其东方的丰岩里一线,第8师的目标是洪川西方的龙头里至洪川一线。美第2、7师为助攻兵力,在韩国第8师左侧方行动。美第2师23团已在两日前到了砥平里(龙头里西南13公里),确保了左翼安全,所以阿蒙德认为没有什么障碍可以妨碍作战进行了。虽然已发现面前有北朝鲜第5军,但该军在一月攻势中损失巨大,所属的三个师中第12师正在洪川附近重整,另外的第6、7师的兵力和战斗力已大幅衰减。
  “剩下的问题只有雪和山了。”阿蒙德在接到“围捕作战”的内部通报时就判断作战的障碍中地形问题比敌人更重要,这样对第8集团军副参谋长W•科里阿上校说。作战区域内有汉城通往春川和堤川的两条铁路,而且是山岳地带,超过千米的山重叠不断,其间群立的略低一点的岩石山也都超过五百米,并且每座山都覆盖着30-50厘米的积雪。行军的难度是可以预见的,但阿蒙德预计除了行军有些困难,其他不会碰到什么问题。
  韩国第8师师长崔荣喜准将接到军部的作战命令后,起草了师作战计划——指挥的下的三个团中以两个团齐头并进,另一个团作为预备队。可以预想行军的道路很艰难,还要安常规防备敌人的埋伏。阿蒙德看了韩国第8师的作战计划后,指示崔成信:“不要留预备队,全面攻击推进!”理由是韩国第8师攻击正面约24公里宽,两个团并进会留下缝隙。而崔成信正是基于这点考虑才留出一个团做预备队的,如果三个团全部铺开,一旦被突破就缺乏应付的手段了,崔成信的辩解只被阿蒙德的一句话就否决了:“那无关紧要。”
  崔成信没有办法,只能指示各团各营自己考虑预留一些兵力。韩国第8师以第21团(河甲清上校)为右翼、第10团(权泰顺上校)在中央、第16团(李存一上校)为左翼向前进发。第21团沿横城至洪川的五号公路推进,第16团沿西侧的六号公路向龙头里进发,第10团在两团中间向洪川与龙头里之间的阳德院里进攻。
  另一个方向,闵机植准将指挥的韩国第5师则在横城至洪川一线的东侧向北推进。计划是左翼第36团(黄烨上校)在横城东侧沿下大里、上下佳里、山田里、浦洞里、柳洞里前进,右翼第27团(李相喆上校)在36团东侧沿鸟项里、所恩里、屯坊内里、禾洞里北进,两团目标是洪川及其东方的丰岩里一线。第35团(朴炫洙上校)为预备队。
  韩国第8师的兵力约11300人,第5师的兵力约7500人,北朝鲜军第7师和第6师分别配置在韩国第8师和第5师的前面。北朝鲜第7师自西向东配置在横断于五号公路和六号公路之间的圣至山至大三马岭、五音山一带的山岳里;第6师则正配置在韩国第5师的两条进攻路线上。不过,美军并不了解这些敌情,这两个韩国师在阿蒙德的鼓励下实施起“围捕作战”来。
  第一天,两个韩国师的进展很顺利,第二天,2月6日,除了第5师36团碰到小规模的抵抗以及第8师16团遭到侧背方向的攻击外,全线推进没有受到阻碍。然而根据航空侦察的情报,一队由牛车和马车组成的长列正从洪川南下,有可能是西部战线的一部分中国军队正向中部战线转移。
  阿蒙德开始担心起来。这种队列反映出情况就像以往一样,中国军队惯以北朝鲜军为助攻,然后从美韩军的右侧和后方展开攻击。“中国军队的计划很可能是向洪川、横城、原州、堤川而去,其右侧由北朝鲜军插至提川与宁越之间。”阿蒙德判断情况就是这样的,下令美第2、7师加强左右侧方的警戒,同时给韩国第5师师长闵机植去了电话:“将军,必须迅速突进至目标一线,部队就是为了突进而存在的,你应该明白吧。”
  “突进将按计划完成。”闵机植明显感到了话中的“讥讽和不满”,郁闷的答道,然后下令27团和36团全力进攻,预备队的35团给予36团以援护。27团和36团踏着齐膝的雪,冒着冻伤的危险,攀着岩角和树干徒手登山,翻过300米的山丘面前又是400的山岭,登上绝壁一样的山崖后又是山崖矗立在面前,经常是头顶上一个北朝鲜士兵躲在岩石后面就能阻止一个连的行动。尽管如此,韩国第5师缩短了休息、睡觉、吃饭的时间,一直在突进。2月8日,27团到了禾洞里,36团到达下弓里(山田里东方2公里)。
  左翼的韩国第8师的21团进至了五音山、大三马岭,10团到了圣智山南麓,16团到了圣智山东南侧。不过,韩国第8师遭遇了埋伏的北朝鲜第7师的抵抗,前进受阻。而韩国第5师也遭到了北朝鲜第6师的反击。
  韩国第5师27团团长李相喆命令1营营长李南周少校攻击敌人后方的柳洞里,目的是搅乱敌阵给27团和36团创造前进的机会。李南周指挥的1营于8日上午八点进至柳洞里东南的301高地,被发现并遭到了进攻,转移至北侧的364高地,又被营规模的敌人所包围,只得退了回来。1营的退却使守卫禾洞里的3营及其东侧正门巨里的2营发生了动摇,师长闵机植只得让27团后退,27团拖拖拉拉的退到鸟项里西北约四公里的右用里附近。而第二天,2月9日,36团获得了惊人的进展。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39.到达汉江(第十九章8)
  36团面前是连在一起的317、412、247高地群,1营组织了以第1连连长李寅德为首的15人特攻队,发动了进攻,特攻队于凌晨四点开始进攻,沿412高地的斜面的雪地向上逼近,呐喊着冲了上去。“手榴弹和刺刀搅乱了喷出火舌的敌人机枪阵地……”《韩国战争史》是这样描述这场“奋战”的,随着特攻队的呐喊声,1营营长李承雨中校下令突击,一口气占领了高地群。
  “敌人把十七八岁年幼士兵的脚脖子和机枪铐在一起,以此来督战,但是正义的铁锤扑灭了敌人的据点,敌人丢下了126具尸体、8挺机枪、35支步枪,狼狈而逃。”《韩国战争史》是这样记述36团1营夺取高地群的状况的。
  36团1营继续前进,下午六点进至熊谷、蔚屯一线,逼近北朝鲜第6师师部所在地浦洞里。35团进展也很顺利,到达了熊谷西侧的306、242高地一线,并与右侧36团1营取得了联络。北朝鲜第6师主力似乎已向柳洞里、草岘里、栗洞里方面撤退了。
  “恭喜,就像九回下半的反超本垒打(译者注:以棒球比赛来形容逆转形势)!”这次阿蒙德向崔成信表达了祝贺。崔成信在第二天,2月10日,来到了第36团1营,向李寅德特攻队的15人颁发了奖金和十天休假的奖励,以表彰这次成功。
  而且,2月10日这天对全体美韩部队来说是个好日子。
  韩国第8师的前进虽然被阻止在圣智山到五音山一线的山岳地带,但韩国第5师以35团接替36团继续进攻,占领了当面的目标浦洞里。
  西部战线,霹雳作战结束了。右翼的美第3师和骑1师虽然没有攻陷南汉山和杨子山,而左翼的美第25师35团确保了永登浦,美第24师确保了金浦机场,已抵达了与汉城隔江相望的汉江岸边。因为美军进抵汉江,仁川的北朝鲜军撤走了,傍晚时分,在港外德积岛待命的金钟琪少校指挥的陆战队一个连登陆并占领了仁川。
  中部战线,围捕作战虽未完成,但第8集团军占据了汉江南岸等于表明已将中朝军队驱逐至了汉江北岸。
  “敌人绝不是自发撤退的,而是在我军的紧逼下不得不后撤。”麦克阿瑟司令部情报部长威罗比这样向华盛顿作了得意的汇报。威罗比认为西部战线的中朝军队是被击退的,中部战线的中朝军队肯定也会后撤,“第8集团军如能确保汉江,对敌人来说,除了沿三八线设立的原北朝鲜军防线以外,将失去其它防御阵地,而且敌人向三八线撤退,人员和物资的损失将引发其进一步在战场上的失利。敌人已被彻底驱逐了,联合国军应继续施压,不给敌人恢复战斗力的机会,这样,战争的主导权将仍然掌握在麦克阿瑟将军手中。”——一个类似“胜利宣言”的汇报。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40.麦克阿瑟的意图(第十九章9)
  也许麦克阿瑟自己也觉得“风向变了”。
  2月11日,华盛顿的陆军作战部长M.狄拉少将感到威罗比汇报的意思是在通报将要向汉江以北进攻,便询问部队准备前进到什么位置,麦克阿瑟立即发来了回电:“我的目的是发现敌人的主抵抗线,如果在三八线以南没有发现,那么地面推进将继续进行。”利用“绝不松懈的进攻”,阻止敌人恢复战斗力,维持联合国军的火力优势,采用空袭把敌人逼出来。
  但是在这之前曾和麦克阿瑟确认过,当在三八线以南没有发现敌人的主抵抗线之际,会有两项措施需要执行:(1)立即将这个事实报告参谋长联席会议,请求获得继续北进的许可;(2)如果没有上级司令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授权,不允许跨越三八线……
  当狄拉少将得知麦克阿瑟仍然在考虑扩大霹雳作战的思想时,不禁皱起了眉头。原来说到汉江,结果到了汉江就说要到三八线,到了三八线接下来就说要到平壤,接着就该是要到鸭绿江了吧。狄拉少将的表情随着麦克阿瑟的电报越变越难看,麦克阿瑟在后面又要求道:
  ——由于没有获得攻击满洲的权力,我们的地面部队为了安全不能在北朝鲜进行主要作战,这是基本事实,我们必须接受。敌人在朝鲜已失去了实施决定性军事手段的机会,这是明确的,但是,由于其满洲作战基地不受威胁,中国有能力再次组织逼迫联合国军撤退的行动。
  ——我们准备继续保持在汉江一线进行决定性大会战的态势。
  ——即使在汉江会有暂时性的后退,但我们能很轻易的恢复,敌人的补给能力和与鸭绿江的距离成反比关系。
  麦克阿瑟所要强调的是希望获得轰炸满洲和向三八线以北进攻的许可。
  读完麦克阿瑟最后的几句,狄拉耸了耸肩。麦克阿瑟在最后希望华盛顿不要随便发表关于上述计划的公报,避免对作战造成阻碍。“我认为必须提醒东京注意,东京方面曾多次发表了和华盛顿的政策相悖的言论,给政府造成了不少麻烦。”狄拉不得不佩服麦克阿瑟的“强词夺理”,同时又觉得有些讽刺,麦克阿瑟在霹雳作战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要求继续北进,但是西欧各国和国内舆论都不希望战争扩大,能把中朝军队击退就足够了,不然可能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当前,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也是主张将敌人驱逐过汉江就必须停止脚步的。
  狄拉少将已预想到要想统一华盛顿和东京的思想得费一番功夫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41.中国军队的大逆转(第十九章10)
  就在麦克阿瑟给狄拉回电几个小时后的,2月12日未明,朝鲜战线的事态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军队发动的“二月攻势”开始了。
  东部战线,之前就已侦察到从洪川地区南下的牛马车队,之后在杨平、砥平里北方地域发现有大部队集结,另发现数列纵队正从洪川西方向横城进发。
  情报显示汉城市内为中国第50军,周边地区北朝鲜第8师、第47师在集结,摆出了反击的架势。
  中部战线的韩国第8师正面依然处在胶着状态,然而各团都开始报告说面前出现了中国军队。
  11日晚上十点左右,韩国第8师师长崔荣喜准将根据收集的情报分析得出中国大兵力正在机动,立即建议阿蒙德将前沿后撤至梨木洞、苍峰里一线,并采取防守态势。韩国第8师自右至左依次是21团、反坦克炮营、10团、16团,布防在五音山至曾安里一线,正面宽约21公里。如果遭到大部队攻击,可能很快就会被突破。阿蒙德没有在意崔荣喜的报告和建议,因为第8集团军司令部和麦克阿瑟司令部都没有任何关于中国大部队将会进行反击可能性的指示。
  而中国军队正如侦察和情报所反映的那样在中部战线展开了。李天佑将军指挥的第13兵团中,萧新槐将军的第66军三个师(第196师、第197师、第198师)在洪川南方约三公里的三岘里、韩先楚将军的第40军三个师(第118师、第119师、第120师)在阳德院里附近集结,吴信泉将军的第39军三个师(第115师、第116师、第117师)将攻击起点选在了砥平里北方。
  2月12日凌晨两点,中国军队三个军同时发起了进攻。军号、哨子、喇叭、钲鼓声响彻中部战线,枪炮声和爆裂声震动了夜空,炮火和照明弹照亮了战场。中国军队第66军杀向大三马岭的韩国第21团,第40军翻过葛基山进攻韩国第10团,第39军向韩国第16团发起攻击,每一个团都有三个师进行攻击。
  中国军队虽有坦克和炮兵伴随,但真正让韩国人感到害怕的不是火力而是从四面八方袭来的“人海”。中国军队在攻击前利用黑夜派出一部分兵力潜入韩国军队的侧方和背后,当韩国军队意识到敌人袭来时他们已被枪炮声、喊杀声、哨子声所包围了。第10团由于团长全泰顺上校阵亡而陷入溃乱,第21团被击溃而四散后撤,孤立的第16团在第39军的攻击下向后退去。
  阿蒙德乘侦察机飞到横城是上午十点前后。“将军,再这样下去我们就将被‘围捕’了!”崔荣喜告诉阿蒙德,第8师右翼的韩国第5师、第3军同时遭到了北朝鲜军的攻势,已经在向后退了。阿蒙德恨恨地嘟囔着什么,然后命令韩国第8师向作战开始前的位置——周浦里撤退。
  联络和通讯都已断绝,崔荣喜将撤退命令装在袋子里,再填了点石头,亲自上了侦察机到前线去空投。命令有没有传达到不得而知,等到命令投完,崔荣喜离开了战场,正午时分降落在周浦里。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毛泽东关于第四次战役问题致斯大林电?
(1951年1月28日)
发自北京  1951年1月29日18时40分收到?
致菲利波夫?
目前美军正企图向汉江南岸通往汉城和仁川的地区实施进攻。已形成的情况是:我军已无法继续进行休整,被迫立即准备第四次战役。现将我1951年1月28日给彭德怀同志的电报寄给您。请您一阅,这样做从国际形势的角度来看是否合适,请将您的看法告我。
“彭德怀同志:?
1、你1951年1月27日的电报及给各军关于准备实施军事行动的命令,均已收悉。?
2、我军必须立即准备发起第四次战役,其目的是消灭2-3万美军和伪军及占领大田-安东一线以北的地区。
3、在准备此次战役过程中,必须保持仁川、汉江南岸桥头阵地和汉城,还必须诱使敌军主力进入水原-利川地区。战役开始后,北朝鲜和中国军队必须突破敌在原州地区建立的防线,尔后向荣城-安东方向发展进攻。?
4、中国和北朝鲜军队向北后撤15-30公里及发布关于赞同暂停军事行动的公报,这对我们是不利的,因为敌人恰好希望当我军向北撤至一定距离,以便使他(敌)能封锁汉江时才停止军事行动。?
5、结束第四次战役之后,敌人有可能同我们就解决朝鲜问题进行和谈,那时再进行谈判将对中朝有利。但敌人现在就指望夺回汉城-仁川一线以南汉江南岸的桥头阵地,并对汉江进行封锁,以便使汉城处于敌方炮兵火力的威胁之下,进而迫使我们停止军事行动和开始和谈。敌人想借此使中朝处于不利地位,对此,我们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6、我部队尚未得到人员补充。调动转移也不够。在这一方面尚有很大困难。但我们能够做到集中主力,向原州-荣城方向突击,消灭部分美军和4-5个南朝鲜师。?
请你在高级指挥人员会议上做出解释。一定要把这一会议引导到准备第四次战役上来。?       
7、中国和北朝鲜军队占领大田-安东一线以北地区以后,必须再进行2-3个月的准备,此后才能实施带有决定性的最后一次即第五次战役。从各方面来看,这较为有利。?
8、第9兵团必须于最近转移到平壤、汉城、仁川、水原地区,以便进行休整。同时,该兵团必须担负防守该地区的任务,以防止敌军在仁川和镇南浦登陆。在第五次战役期间,该兵团必须参加前线西段的战斗行动。?
9、在进行第4次战役期间,请您考虑一下:中国和北朝鲜军队主力分为两个梯队,这是否更好一些?第一梯队部队必须携带5天干粮。第一梯队部队负责完成突破,将敌军追击到一定地区,而第二梯队部队则负责继续追击敌人,以使战役能持续10-12天时间,并利用这一时间尽量歼灭更多的敌军。?
你意如何,盼复。?
毛泽东?
1951年1月28日19时”?                        毛泽东?
第478号电  1951年1月28日
??
斯大林关于同意第四次战役作战方针致毛泽东电?
(1951年1月30日)
北京?
扎哈罗夫?
转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同志!?
您1月28日给彭德怀的电报已收到。同意您的看法。从国际的观点看,不让敌人占领仁川和汉城,以便中朝部队给敌人的进攻部队以重大打击,是完全正确的。?
菲利波夫?
第60号密码电报  1951年1月30日
??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42. 砥平里(第十九章11)
  麦克阿瑟于2月13日上午八点离开羽田机场前往水原,为了应对中朝军队的“二月攻势”进行前线视察,主要是受了陆军司令佩斯的提醒。
  佩斯是华盛顿方面强力支持麦克阿瑟的一员,非常赞同麦克阿瑟的“北进论”。根据佩斯的记述,最近有关朝鲜战线的有利报道使美国舆论偏向乐观,这个结果可能将导致联合国军无法北进,“‘战斗的实情’必须被报道……这样的话,舆论对有关问题的错误思考倾向将失去控制。”强敌当前,必须引导舆论强调北进的重要性,这点佩斯与麦克阿瑟的意见是一致的。恰好此时敌人的“二月攻势”开始,麦克阿瑟决定亲临一线视察“战斗的实情”。
  麦克阿瑟于正午时分抵达水原机场,在和李奇微会谈后,乘吉普车到金浦机场和永登浦绕了一圈,再返回水原机场,晚上六点五十五分回到东京。
  晚上九点麦克阿瑟发表了声明:“朝鲜战争的将来取决于联合国的考虑和总司令部没有获得批准的诸项建议。”麦克阿瑟在一开头就这样强调,然后指出现在的作战成功的拉长了敌人的补给线,但是“敌人的潜在力量”是不能忽视的,接着又说:“有一部分主张认为我们可以在朝鲜设立了一条防线,但是为了维持这条防线我们必须进行对攻战,这完全是非现实的空想!”这个声明响应了佩斯的意见,也表明了麦克阿瑟的态度。佩斯对这则声明当然感到满意,但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杜鲁门却很不高兴。
  麦克阿瑟声明中只有“敌人的威胁”这点是恰当的,第8集团军所面临的“战斗的实情”确实很严酷。
  突破中部战线的中朝军队于2月13日当天早晨从平昌、原州逼近堤川。中部战线的最左翼是位于砥平里的美第2师23团,而且是突出在敌阵中,吴信泉将军的第39军对砥平里采取了包围态势。侦察兵在东、西、北三面发现敌人的大部队在集结,侦察机通告从北方和东方有大纵队正在接近。第23团团长P.弗里曼上校考虑向骊州后撤,并向师长C.拉夫那少将(注:1月10日从第10军参谋长调任而来)提出了此建议。第23团的兵力以1营、2营和R.蒙克拉尔中校的法国营为基干,另有第37野炮营、第82高炮营B连、第503野炮营B连。由于右翼的韩国军队被击溃,和以师为单位的中国军队交火只能说是力不能及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43.三个师的包围(第十九章12)
  正午时分,也就是麦克阿瑟抵达水原机场的时候,阿蒙德接到美第2师师长拉夫那少将的连络,随即乘直升机飞抵砥平里。
  阿蒙德听取了23团团长弗里曼的情况包括,对后撤建议沉吟起来,“那么,什么时候后撤……”“明天,14日早晨,我认为在此期间我们还有后撤的时间。”阿蒙德了解情况后告诉弗里曼他要向李奇微征求意见,然后乘直升机走了。对阿蒙德来说,他不打算让已经孤立的23团固守阵地,而是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后撤。
  李奇微此时正在接待前来视察的麦克阿瑟,阿蒙德打电话来的时候他正在陪同麦克阿瑟一行吃午饭,时间是下午一点半多一点。
  略早一些的时候,弗里曼紧急联络了第2师师部,报告说从梨湖里北上的侦察连在砥平里南方六公里的曲水场与敌遭遇,退了回来,这个情况表明敌人正准备包围了砥平里并切断给及线,希望能立即后撤而不是等到翌日早晨。第2师师长拉夫那马上将弗里曼的意向转达给了阿蒙德,而这个时候李奇微的命令已经下来了:“不许后撤!失去砥平里将使第8集团军的作战完全失败!”李奇微在听了阿蒙德的汇报后,当即否决了他的意见。
  砥平里是西部战线和中部战线的分界点,确保了砥平里,就将牵制住涌入中部战线的敌人,敌人将必须防卫后方的安全而不能轻易进至第8集团军主力的第1军和第9军的侧背。一旦失去砥平里,敌人将像钉子一样一下子进至西南的利川方向,第8集团军就会被分为两截。“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决不能丢掉砥平里,绝对不能!”李奇微严令电话那头的阿蒙德不许后撤,强硬的口吻近乎呵斥。放下电话,李奇微皱着眉头对参谋长阿兰少将说:“围捕作战遭遇了反围捕,如果丢了砥平里,那么这里的霹雳作战也就变成‘被电击’了。”
  阿蒙德接到李奇微的严令,立即改变了决心,指示拉夫那派遣第38团(G.佩普罗上校)向砥平里增援。但是,第38团又遭遇了一月摸发生的“双子隧道”事件,在隧道前的453高地被中国军队伏击,无法前进。
  第23团团长弗里曼也改变了决心,并不仅仅是因为接到了固守阵地的命令,而是觉悟到砥平里的重要性。侦察结果显示,包围砥平里的中国军队至少有两个师,甚至是三个师即一个军。三个师对三个营——美国陆军战史上难见先例,结局是不是显而易见的呢?“各位,我们必须直面困难的情况,救援一定会来的,只有勇者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让我们祈祷吧。”弗里曼召集连以上军官进行了动员,然后强化了圆形阵地等待敌人的攻击。
  砥平里的圆形阵地并不大。砥平里是个以南侧火车站为起点向东北方向延伸的一个小村庄,沿铁路向东南双子隧道方向的公路和通往南方曲水场的公路在此交汇,周围有八个平均850英尺高的山丘,将这些山丘联系在一起是个很好的防御阵地,那样的话圆形阵地的直径将有3至4英里,周长约12英里。由于只有三个营的兵力,无法形成紧密的圆形阵地,弗里曼将指挥下的兵力收缩成一个直径约为1英里的圆形。铁路和公路的走向基本是东西向和南北向,在南北向道路的西侧是法国营,铁路的北半部是第1营,铁路的东北部是和南部由第2营守备,营部设在停车场,炮兵设在中心可向四周开火。圆形阵地的西侧北部是一片水田,东部的棉衣谷也有一片水田,只有南侧是丘陵。
  可以预想特别惯于通过夜间下山攻击的中国军队多半会把主攻路线放在南侧,因此弗里曼将团里最精锐的第2营摆在了南部。第2营营长J.爱德华兹中校将E、F、G分别布置在东、东南、南侧,尤其是布置在丘陵地带正面的G连另外加强了第503野炮营B连的六门155榴弹炮,G连连长T.西斯中尉将第1、第3、第2排自右至左排列。第1排和第3排各在一块小土丘上布防,两个排中间的凹地成为自然分界线,从凹地经水田有一条通往到一个叫马山的小村子的道路,第3排的前面是望美山(406高地)的斜面。第3排在水田里构筑阵地,第1排沿通向曲水场的道路两侧布阵,并和法国营相衔接。
  团长弗里曼、2营营长爱德华兹推测中国军队首先会从望美山的山上冲下攻击第3排,从马山小村庄沿第1、3排的结合部进攻,以一部兵力侵入圆形阵地内部,然后再从四周发起总攻。爱德华兹下令在第1排前面的道路和第2排正面的水田里各埋置了一个汽油桶,一旦敌人按推测的那样前来攻击,就点燃这两个汽油桶,这样可以照亮敌兵的身影。
  砥平里一带积雪很深,寒风飕飕,气温在零下二十二、三度左右。第23团在2月3日即进驻砥平里,圆形阵地早已准备完毕,现在又重新埋设地雷、挖战壕、调整射击诸元,等待中国军队的到来。圆形阵地四周高地的山脊上炮弹爆炸的烟火林立,炮声似乎被山间的积雪吸收了,砥平里沉寂在一片寂静之中。侦察机不断报告着中国军队正在移动接近的消息,那是山脊另一头发生的事情,第23团仍然没有看到敌人的影子。
  日落之后,侦察飞走了,消息断绝,砥平里静静地迎来了寒夜。随着时间推移,气温下降,踩在雪地里的脚步声也发生了变化,反映着地面的积雪转化为冰雪的过程。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44.六个火把(第十九章13)
  ——晚上九点刚过
  也就是东京的麦克阿瑟发表声明的时候,第2营G连散兵线后方的第503野炮营B连的帐篷里,连长R.马奇尼中尉正在折叠床上休息,为了应急所以只脱掉了鞋子合身而睡,帐篷里另一名军官皮特斯中尉正在给家里写信:“……总之,一定要告诉弟弟吉姆,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地狱的话,那么我现在就在这个地狱里,我真不知道地狱是如此的寒冷和肮脏,我第一次知道了这么冷的地方还有臭虫和虱子,这些家伙就在我的身体里安了家,无论你怎么抓都不可能将它们抓尽……”皮特斯中尉自登陆朝鲜半岛以来就一直饱受臭虫和虱子之苦,泡在DDT里虽能一时驱除,但只要一换地方,就算是废墟化的村庄,只要帐篷一立,它们就立即上身了。砥平里也不例外,B连三天前刚到,就被这些虫子缠上了。皮特斯中尉在信中写满了对砥平里环境恶劣的牢骚,便笺快写满时总算停了笔,他躺下身去准备休息,还没入梦,枪声灌入了他的耳中。看看手表,晚上十点不到。皮特斯探出头去,看见望美山方向有六个火把正沿山梁下来,六个火团摇曳着闪耀着静静地从黑暗的山上移近,无声接近的火把看上去显得很美,皮特斯呆呆地凝望着黑暗中晃动的火光。
  与此同时,在水田的战壕里G连2排担任警戒的士兵听见前面有响声,“嗨,快起来,好像有谁在挖洞。”二等兵D•尼尔森捅了捅同伴J.华德的肩膀,在他耳边说道。
  后方帐篷里的皮特斯虽听不到挖洞的声音,但是火把已引起了他的主意,他赶紧去找连长马奇尼,“起来,马奇尼!来啦来啦!”突然第1排和第3排的正面手榴弹炸裂开来,机枪的声音响了起来。火把和挖洞的声音很可能是中国军队的佯动。皮特斯主意到火把、尼尔森听到挖洞声的时候,中国士兵已经偷偷进至了G连第3排的前面。
  攻击第3排的中国军队以班为单位,排长P.马基中尉和连长西斯中尉取得联络,然后指示各班长确定敌人后再射击,要节约弹药,指示完毕,敌人也后退了。似乎是敌人的火力侦察,真正的攻击肯定在后面,不仅是G连,整个23团都进入了警戒状态。
  弗里曼向第2师师部汇报了中国军队开始攻击的情况,希望重新派救援来。
  砥平里之战,中国军队三个师对美军三个营(正确的说是美军两个营加法国一个营),这是朝鲜战争史上一个特例。特别是三个营顶住了三个师三天的进攻并守住了砥平里,除了体现美军的英勇外,还有一个特点,中国军队因为完全包围了砥平里,所以没有采用惯用的“人海战术”,而是只盯着G连的正面反复攻击,其他方向只有枪声没有行动。连着望美山山腹的G连正面第1排、第3排的阵地遭到集中攻击。在狭窄战斗面以小兵力做波状攻击可以说是砥平里攻略失败的主因,为什么占尽优势的中国军队会采取如此消极的战术呢?其他三个方向的水田里埋设有地雷,难道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就放弃攻击了?
  砥平里战斗被认为是朝鲜战争中中国军事行动的一个谜不是没有原因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45.法国营的警报器(第十九章14)
  中国军队在进行了几分钟的火力侦察后,差不多一个多小时没有任何动作。
  晚上十一点,其他正面都没有发生什么状况,只有G连3排的前面冲来约一个班的敌人,并投来了手榴弹,只有一个人受伤,3排一齐开火将敌人击退。
  排长马基位于阵地右翼靠近和1排分界线的位置,在黑暗看见眼前有几个身影,“路特南.马基!(马基中尉)”那几个身影中有人喊道,马基问身边的士兵那是谁,士兵轻声答道:“是‘钦克’(中国士兵的蔑称)!”马基将去掉安全拉扣的手榴弹沿阵地前的斜坡滚了下去,火光中可以看见中国士兵被炸倒了。
  1排的50毫米机枪响了起来,3排同时向前方开火,中国军队那侧也开始射击了,圆形阵地内的火炮开始也响了起来。砥平里枪炮声一片,弹道的光亮在夜色中交错着。
  中国军队并没有发动突击,就这样时针指向了2月14日凌晨两点,这时,G连右翼的法国营正面遭到了攻击。约一个排的中国士兵展开在宽一百五六十米的幅面上,在喇叭、唢呐、钲鼓的声音下挺着刺刀突来。
  “又是‘钦克’,真是吵啊!”马基身边的士兵皱着眉头唠叨着,不过‘吵’的并不是中国兵,而是法国营。发现中国士兵开始突击之后,法国立即摇动了手动警报器,呜呜的叫了起来,因为周围是山丘环绕,警报声的回响声异常响亮,警报器发出的声音像数十台救护车或消防车一起拉警报一样,响彻了整个砥平里的夜空。可能是因为以前没有听到过这种警报器的响动,中国军队的喇叭声、唢呐声一下子停了下来,突击中的士兵的步伐也散乱了。
  美国士兵也是大吃一惊,警报声直灌第3排士兵的耳朵,射击一度中断。连停车场团部的弗里曼团长也跑到屋外四处张望。弗里曼回忆说“以为是纽约的警察前来增援了”,日后回想起来都认为那是一个玩笑,但在当时那阵响彻朝鲜战线的警报声真的是很异样的。
  敌我双方都屏住了呼吸,哑然以待,这时约一个班的法国士兵冲出阵地,发出呐喊,端着刺刀,投掷手榴弹,向中国士兵冲去。那一个排的中国士兵正呆立着,当法国兵接近到还有二十米距离时,迅速撤走了。
  从法国营正面遭到攻击至中国士兵撤退,其间只有五分钟左右而已。中国士兵似乎对警报器的声音感到恐惧或是厌恶,在这之后再也没有对法国营发动过进攻。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46.战壕(第十九章15)
  中国军队对砥平里圆形阵地发动的攻击在2月14日天亮后归于平静。
  遭到夜袭的不仅有G连和法国营的正面,基本整个圆形阵地的四周都遭受了进攻,但是攻击兵力基本是班一级规模,而且还吹着哨子和军号,美军方面应战相对比较轻松的。
  中国军队的主攻对象是G连,到14日早上,第一次夜袭结束,这个时候还无法判定中国军队的企图。似乎是火力侦察,连23团团长弗里曼上校也是这么认为的。
  G连的西斯中尉相当戒备,上午十点前后,3排排长马基报告,在3排阵地前面的一条干涸的小河里发现埋伏有四十多名中国士兵,在火箭炮和机枪的射击下被歼灭。另外马基排长向马山小村方向进行了侦察,途中发现了18具中国士兵遗体,是被巧妙伪装的机枪阵地打死的。
  第37野炮营的联络官J.艾利吉上尉注意到第1排和法国营交界处南方约七百米的一间小房子,他认为这个地方如果在夜晚被中国军队利用做攻击据点很麻烦,所以命令迫击炮第5班J.武普中士摧毁它,武普中士使用了白磷燃烧弹,三个齐射命中了小房子,果然,约15名中国士兵从房子里跑了出来,法国营的机枪打死了其中8人,其余的逃走了。
  西斯中尉听到艾吉利炮击小房子的事情后,结合了马基排长的报告,汇报给了第2营营长爱德华兹中校,“‘钦克’如果今夜来袭的话,肯定会集中在我们的正面吧?”西斯分析,前夜其他营、连正面都没有遭到中国士兵的集中攻击,也没有发现中国士兵埋伏,“特异的现象表明特别的意味。”“我同意西斯的意见,昨天晚上,‘钦克’虽全面攻击了圆形阵地,而反复的突击只集中在西斯的正面,我方强力的支援炮火也意味着告诉敌人西斯的阵地很重要。”艾利吉上尉也支持西斯的意见,但是爱德华兹营长打了个响指,依然维持着怀疑的表情。“你们的意思是要我加强G连吗?现在哪有多余的兵力?这你们也是知道的。”他要再想一想,并向四周望去。
  砥平里四周的山丘上满是因为昨晚炮击而显露出的山石,像是雪中撒了芝麻一样,已经和昨天雪中寂静寒村的样子不一样了。圆形阵地内的士兵和火力配置没有异常,炊事车正冒着炊烟,士兵们的神情和脚步看不出有动摇的迹象。昨晚的攻击虽可以说是火力侦察,但也可以认为中国军队的后撤是因为美军强大的炮击“威力”造成的。“G连正面发现的‘钦克’可能是丧失后退机会的残兵。”爱德华兹给出了结论,西斯和艾利吉敬礼退去。路上艾利吉对西斯说,他将会把自己的一部分炮兵提供给西斯,西斯很高兴。而大部分23团的军官和爱德华兹一样都认为中国军队已经败退了。
  联络机陆续飞来,共投送了24次弹药,而中国军队向低空飞行的飞机射击的枪声不绝于耳。午饭和晚饭都是热饭热菜。能够进行补给和正常炊事是不是说明敌人并不多呢,而且23团得到了进一步的好消息。因为接受救援砥平里命令的第2师38团在双子隧道陷入包围正在苦战,所以李奇微命令第9军军长穆阿救援砥平里。穆阿决定出动放在骊州南方的预备队——M.克罗姆伯茨上校的第5骑兵团。第5骑兵团连夜行军,经曲水场正向砥平里急进。消息传来,砥平里的乐观气氛弥漫开来,G连也是这样,炊事兵们也不理会挖掘战壕的命令,悠闲的聊着天。
  但是,中国军队的进攻再度开始了。日落后不久,南方的山丘上燃起了火焰并传来了喇叭声,之后一个半小时又维持着安静。突然,望美山山脊上机枪开始了齐射,G连3排正面和以及与1排的交界部分别由一个班的中国士兵突击而来。G连的八个炊事兵慌忙跳进垃圾坑,也不顾脏臭,扒开垃圾拼命往里面钻。中国士兵是选定好攻击点的,进入1排和3排的守备线的缝隙后,用爆破筒爆破了1排左翼的两段战壕并予以占领,接着架起机枪向3排的侧翼射击。
  第1排排长跑到了离连部不远的一个小房子,也不到阵地上指挥,只是通过电话和阵地中的D.肖米特中士联络。第3排排长马基中尉因为遭到了右侧的射击,怀疑第1排出了什么状况,就向连长西斯询问第1排的情况,西斯打电话给1排排长,1排排长再打电话给肖米特中士,中士汇报说敌人进入了左翼对侧的道路边,但是不知道左翼的具体情况,第1排没有特别情况,1排排长报告给西斯,西斯在转告给马基。
  但是马基并没有打消疑问,因为如果不是敌人的话,为什么自己排会遭到射击呢。马基站起来朝那侧喊了起来:“是1排吗?”没有回答,倒是发现四名中国士兵正从1排发现往第3排右端的战壕里跑,马基叫了起来,其他人赶忙开枪撂倒了那四个人,接着发现约15至20名敌人正从前方的小河床向第3排右翼接近。敌人的目标是第3排右端与第1排交界部的战壕。等到阵地里的士兵回过神来,已经被占领了第1排左翼的敌人的机枪压制了,无法抬头射击冲来敌人。靠近的中国士兵开始投掷手榴弹,第3排的阵地混乱起来。马基制止着逃下来的士兵,命他们回头应战。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47.山丘(第十九章16)
  晚上十一点多,马基中尉派出传令兵向西斯连长请求增援,西斯中尉联络了第37野炮营,调来了15名炮兵组成的救援队。当传令的二等兵J.马钦带着这15人跑到第3排阵地所在山丘的斜面时遭到了中国士兵的攻击,一发迫击炮弹炸死了一人炸伤了一人,还没习惯步兵作战的炮兵们掉头向山丘下退去。
  山丘下的西斯中尉将剩下的13名炮兵召集在一起,亲自率领他们向第3排阵地进发,但是快到阵地的时候,这些炮兵又掉头跑了。西斯中尉叱责他们的表现是美军战史上“无法记录的糟糕表现”,一直追到半山腰,但是谁也没有回头。西斯追上了两三个人,抓住他们的衣襟嚷道:“混蛋,快回来,要死也得给我死在山丘上面!”
  2月15日凌晨零点三十分。中国军队的攻击集中在G连的正面,前面山脊上火舌不绝,排成一排像有人在开关街灯的样子。
  西斯中尉对畏缩的炮兵又打又骂又是开导,同时向第37野炮营的联络官艾利吉请求帮助,艾利吉跑到迫击炮阵地召集了十几个人,但也只能让他们散在的分布在第1排阵地的内侧斜面上,艾利吉孤身想爬到山丘上去,但在途中被击伤了。
  圆形阵地内火炮全力封锁着G连的正面,炮声和呼啸声像“疯狂的打鼓手”在敲鼓,声音震彻砥平里的大地和夜空,刺激着官兵们的耳膜。
  中国士兵采用逐个攻占战壕的战法不断进攻,并守住了第1、3排的交界部。
  “快上山丘!上不去我们就完了!”西斯连长跑到炮兵阵地叫嚷着,但叫嚷声淹没在炮声中。
  凌晨两点多不到,第3排中央被敌人侵入,排长马基通过西斯连长向营长 求救,爱德华兹立即命令G连东侧邻接的F连派一个班前去增援。但是,F连派出的K.凯利中士指挥的一个班接近到第1排的阵地,不到十分钟就伤亡殆尽撤了下去。中国军队基本已经占领第1排的阵地了。G连的右翼即在第3排东侧布防的第2排虽然没有遭到猛烈的攻击,这个时候却不得不向后撤去。因此第3排与第2排之间的缝隙扩大了,在这个缝隙里不断出现敌兵的黑影。
  “怎么搞的?要完蛋了吗?格鲁兹。”3排排长马基问B.格鲁兹中士,“好像是这样,结束之前多杀一个算一个吧!”格鲁兹回答道。到了凌晨三点,手榴弹扔完了,马基命令第3排残兵向山丘下撤去。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48.友军射击(第十九章17)
  第2营营长爱德华兹从F连抽了一个排,从团预备队的莱茵贾(?)连中抽了一个排,共两个排加上一辆坦克增援G连。因为G连军官不多,爱德华兹派2营副官R.卡其斯中尉为增援部队的指挥员。卡其斯中尉率增援部队抵达G连是凌晨三点三十分前后。
  西斯在G连撤出山丘阵地后召集残兵,在炮兵阵地的后方一个东西走向的小台地组织起了防线。而敌人已占领了G连的阵地并以此为攻击据点。
  卡其斯中尉与西斯中尉握了握手,开始讨论反击计划,和卡其斯同来的莱茵贾连长却说道:“我们连是团里的预备队,因此我只能接受团长的直接命令。”卡其斯有些愕然,派遣莱茵贾连的一个排是得到团长许可的,敌人已攻占了友军阵地的一部分,这是紧急情况,团长从仅有的团预备队中抽调一部分兵力是很正常的,那么在敌人的眼前还要纠缠指挥系统问题,那就太“官僚”了,完全把实战与训练混为一谈。卡其斯气愤地和爱德华兹取得联络,爱德华兹简单地给出了解决指示:“是指挥权的问题吧,让拉姆斯贝克指挥,这样就没话说了吧?” J.拉姆斯贝克上尉是营部军官,他下命令的话,作为中尉的莱茵贾连长就只得服从了。拉姆斯贝克上尉于凌晨四点多来到G连连部,宣布前来指挥增援的两个排,协助反击作战。
  莱茵贾排共36人,F连的那个排28人,加上炮兵6、7人,机枪手2人,G连4、5人,总兵力约80人。拉姆斯贝克将兵力一分为二,莱茵贾排去夺回原G连1排的阵地,余下的人去夺回原第3排的阵地。
  “OK,LET`S GO!”攻击部队出发了,一边开枪一边向目标奔去,莱茵贾排显得很勇敢,全体叫喊着小跑着出发了,而这阵呐喊却招来了误会。呐喊进攻是中国军队的习惯,这个先入观已很深的印在了法军脑海里,所以,法国营方向机枪步枪集中朝莱茵贾排射击起来。莱茵贾排知道是友军在射击,大声叫嚷着停止射击,看似莱茵贾排越来越乱。而位于G连守备线准备反击的三辆坦克上的机枪也朝莱茵贾排开起火来,因为在他们看来友军法国营攻击的当然是敌人。拉姆斯贝克赶紧制止了坦克的射击,法国营的射击也停了下来,而莱茵贾排已死伤了三分之一了。即使如此,莱茵贾排余下的人继续呐喊着向前冲并登上了原第1排的阵地所在的山丘。
  “得手了,大家快上来!”随着这声招呼,拉姆斯贝克也朝山丘上跑去,结果中途右脚的脚后跟被手榴弹弹片击中并滚了下去,西斯连长跑来,接过无线电话机往山丘上跑去。但是,到了山丘上,西斯就碰上中国士兵,胸口被刺刀贯通,撤了下去。之后有两三个士兵跑来报告拉姆斯贝克,说山丘上的阵地已被中国军队占领,无法夺回。莱茵贾排死伤18至20人,攻击原第3排阵地的F连的那个排死伤28人,失踪1人,已经后退。拉姆斯贝克确认反击失败,下令撤退。
  爱德华兹营长说援军马上就到,让他们再尝试一次夺回G连阵地,但是已没有足够的人员来组成反攻队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49.中国军队后退(第十九章18)
  天亮了,占领着原G连阵地的中国军队在坦克、火炮、飞机的集中攻击下仍在坚守。不仅是在固守阵地,还有一部分兵力向砥平里车站附近突击而来。
  车站南侧的一间茅草屋里有拉姆斯贝克上尉等九名伤员,卡其斯中尉来找拉姆斯贝克联络,这时,后方响起了喇叭声,回头看去,约12名中国士兵正从第3排阵地所在的山丘上往下冲。“快跑,没人来救援,再不跑就来不及了!”卡其斯中尉告诉拉姆斯贝克等伤员敌人来了,要他们该快逃命。有几名伤员只得不顾伤痛站起来准备往别处撤去。拉姆斯贝克因为脚后跟骨头碎裂,不断呻吟着横在地上,听到消息后站了起来,猛踩了几脚,然后猛的带头向后方跑去。
  中国士兵死守着占领的砥平里圆形阵地一角的G连阵地,美军则守住自己的阵地与之对峙,日落前,随着枪声减弱,消失了身影,因为援军第5骑兵团从西南方向开来了。
  第5骑兵团在前一天下午五点从骊州附近出发,凌晨时分抵达曲水场,由于桥梁被爆破一时无法前进,等到工兵将桥梁修复,再次开始前进时,又遭到了两侧山上中国军队的攻击,行进很困难。团长克罗姆伯茨上校组成了由23辆坦克、160名步兵、4名工兵的突击队进行强行突破。克罗姆伯茨坐在第5辆坦克上,下午三点四十五分从曲水场出发。
  从曲水场到砥平里约六公里,下午五点,抵达砥平里圆形阵地,损失是阵亡17人、失踪19人、负伤40人,途中还留下了66人,坦克损失1辆,弹药基本耗尽。
  虽然22辆坦克弹药不足,步兵也仅有23人,但援军就是援军。砥平里的美军看到克罗姆伯茨上校来到,确信与友军已取得联络,“声明安全有了保证”,欢呼起来。
  当夜,克罗姆伯茨坦克队配置在圆形阵地内,警戒中国军队的夜袭,但是,中国军队没有来。雪又开始落下了,天亮时分,砥平里一片雪白,覆盖住了阵地前遗弃的数百具中国士兵的遗体。
  
  (第十九章完)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砥平里战斗中中方以往记载里语焉不详,后来出现一些说法,承认战斗惨烈,以至于第一线指挥员建议停止作战。

不过从美军在朝鲜战斗行动一书(儿岛襄的具体描写全部来自于该书)对于G连战斗的描写来看,砥平里围攻战最激烈的战斗也不过如此,进攻方集中兵力于位于砥平里南侧的G连阵地,因为这里正好是望美山余脉,进攻方得以从山里隐蔽接近,并可以从高处俯瞰阵地。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第二十章 和平问题
  
  250.杀手(第二十章1)
  随着包围砥平里的中国第39军的后撤,中朝军队的“二月攻势”结束了。
  2月18日,星期日,第9军、第10军收集上来的前线报告完全符合星期日这个日子,都称没有事情和一切平稳,没有一条发现敌人影踪的报告。李奇微确定中朝军队已后撤,立即下发内部指示要求各军重新配置,准备发动新的作战——“杀手作战”。各军的配置按如此进行:
  △ 美第1军(F.米尔潘少将)= 美第3师(R.斯尔少将)、美第25师(W.金少将)、韩国第1师(白善烨准将)、土耳其旅(T.亚吉奇准将)
  △ 美第9军(B.穆阿少将)= 美第24师(B.布莱恩准将)、美骑1师(H.盖伊少将)、韩国第6师(张都暎准将)、英27旅(B.科德准将)、美陆战1师(O.史密斯少将)
  △ 美第10军(E.阿蒙德中将)= 美第7师(C.弗兰保准将)、韩国第5师(闵机植准将)、韩国第8师(崔荣喜准将)
  △ 韩国第3军(刘载兴少将)= 韩国第7师(金炯一准将)、韩国第9师(金钟甲准将)、韩国第11师(吴德俊准将)
  △ 韩国第1军(金白一少将)= 韩国首都师(宋尧讃准将)
  预备队为韩国第2军(咸炳善准将)、韩国第3师(崔锡准将)、英29旅(T.普罗迪少将)等。陆战1师和骑1师配属给第9军,新作战的方向很明确,李奇微的构想是:“西部推进到汉江一线,东部进至江陵北部,同时中部推进至砥平里、横城、芳林里一线。”最重要的一点是填平中朝军队“二月攻势”在中部战线造成的隐患,并调整形成北进的态势。
  李奇微将作战焦点集中在调整战线和击破当面敌人,并没有把夺回汉城这个能够容易实现的目标作为本次作战目标。“我对不动产没有兴趣,我首先要尽可能多的杀伤敌人的兵力。”因此选择了“杀手”这个明确的称呼作为本次作战的代号。而这个作战名遭到了批判。
  陆军参谋长L.科林斯上将马上注意到是不是李奇微不满意PR的关系,共和党议员中不少人指责杜鲁门政府的战争目的仅仅就是要杀伤中国军队,“缺乏政治的感性”。
  “战争就是要杀伤敌人,那些认为近代战争是拼物力的战争,或者想尽量减少流血的人就是在‘出卖’战争,战争很明确也必须去杀伤敌人!”李奇微对华盛顿的批判耸肩而过,2月19日,在骊州的第9军司令部召集了第9军和第10军的指挥官,做了“杀手作战”的说明。
  作战以第1军、第9军、第10军三个军为主力,其中第1军无需跨过汉江,只需要专心扫荡南汉山的敌军阵地就可以了;第10军确保北进右侧方的安全;第9军骑1师从砥平里、陆战1师从原州出发,此二师作为北进攻击主力向洪川进发,迅速从西侧和南侧包围洪川……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51.大雨中的战线(第二十章2)
  李奇微将“杀手作战”的开始时间定在2月21日。2月20日各军各师向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
  当天,麦克阿瑟于上午七点乘专机“SCAP”号从羽田出发,在大邱换乘C47运输机来到原州。李奇微、阿蒙德前去迎接,并向麦克阿瑟说明了“杀手作战”的情况。
  作战计划已通告过东京方面,李奇微将本次作战的基础敌情和自己的构想告诉了麦克阿瑟,期待麦克阿瑟能够理解。李奇微严令指挥官和记者在作战开始之前不许公开发布消息,在给麦克阿瑟的信中也特地注明了“仅供阅览”。
  麦克阿瑟听完李奇微的说明后,进行了前线视察,然后回到原州的第10军战斗指挥部,按惯例要召开记者会,房间里有十多名记者,李奇微也坐在一角。“我对分割敌人并造成其战术损失的战况感到非常满意……”麦克阿瑟以其特有的咏叹调式的口吻指出联合国军处于胜势,这些脱口而出的言语让李奇微着实大吃一惊。“我现在命令再次展开攻势。”接着,麦克阿瑟又夸奖了一番李奇微等前线指挥官的能力,又说突破三八线与否要根据华盛顿的政治判断。
  李奇微简直听不下去了,“那时我的吃惊还包含着一种沮丧。”李奇微这样记述道,沮丧也可以用“不快”来表现。麦克阿瑟和他的参谋们与“杀手作战”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现在却在下展开攻势的命令,麦克阿瑟的这番说法和他的做法相结合,前线视察、情势检讨、和指挥官谈话,然后命令第8集团军展开攻势,全是靠说的!李奇微感觉到了麦克阿瑟的自说自话有点像“戏子”,皱了皱眉头,麦克阿瑟的前线访问根本“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在主要作战即将开始实施之际视察前线是麦克阿瑟的癖好,在他看来这是个有效的方式,最高司令官访问前线可以提高部队的士气,司令官也可以借此亲自与部队将领进行接触。而对麦克阿瑟来说这种前线视察自巴丹半岛开始就成为了一个固定的仪式化的步骤,并且会在作战前发表公报,而这使他自身的安全也很有危险。李奇微这次什么也没有说,在下一次作战之际对麦克阿瑟进行了劝说。
  20日夜,向全军做了通告,宣布本次作战的主要目的是击破敌人的兵力,保卫土地、建筑等不动产是次要的,保障各部队的连结需最优先关注,等等,最后希望作战能够获得成功。
  2月21日晨,李奇微来到原州的陆战1师师部视察“杀手作战”的发动。陆战1师以R.马莱中校的第5团为先锋,准备在上午八点开始前进。然而连日的雨水使得道路泥泞,造成部队集结延迟,到八点集合好的部队有第1团三个营、第5团一个营、第11团两个营和一个坦克连。前一天麦克阿瑟、李奇微等将领视察前线也造成部队集结延迟的原因,因为要优先考虑高级将领的视察进行了交通管制,使得一般车辆的通行受到了限制。
  第9军军长穆阿了解情况后将攻击开始时间推后至上午十点,并和李奇微一起视察陆战队的行进。战场上朝阳的坡面和道路上积雪融化,和着雨水愈发泥泞,李奇微就站在高处眺望着。
  陆战队西侧的骑1师遭遇到中国第39军的抵抗,西部战线美第3师、第25师齐头并进与中国第38军遭遇,而陆战队遭遇到的只有山丘的雪和泥泞的道路,正确的说,到日落之前只有数发子弹和两发炮弹飞来,共有3名陆战队员负伤,陆战队的详报连“轻微的抵抗”都没有记录到。而且,雨越下越大。西部战线也下起了雨,“杀手作战”的步伐停滞了下来。
  “只能是下半身湿透着睡觉,衣服、枪、弹药连我们的骨头都浸水了。”陆战队第5团3营营长J.斯图尔特中校这样记述道。翌日,大雨依然如故。大雨不仅给士兵添加了麻烦,对物资也有影响,道路上的泥水、融化的血水使河水暴涨,原本利用干涸或上冻的河床设置的补给品集散地和无线通讯基地突然遭到上游涌来的洪流,使得通讯线路冲断,堆积的物资被冲走。这种状况在西部和中部都相同,在雨中,第8集团军几乎无法前进。
  雨终于在2月23日凌晨四点停了,不过河水依旧泛滥,道路依旧泥泞。即使这样,第8集团军在久违的阳光下恢复了士气,重新开始前进,西部战线渐次压制了南汉山阵地的中国军队;中部战线,第5骑兵团于2月24日占领了最初的目标——469高地。陆战队不顾道路泥泞,24日傍晚第5团占领了可以俯视横城的两个山丘,第1团进入了横城,完成了第1阶段的任务。
  这天,第9军军长穆阿阵亡。穆阿视察前线途中,他乘坐的直升机在骊州北方的汉江边碰上了电话线而坠落,穆阿并没有因直升机坠落而受伤,他从坠落地去往了附近的炮兵指挥所,30分钟后,突发心脏病而死去。在正式任命继任者之前由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负责第9军的指挥,陆战1师师长的职务则有副师长L.普拉准将代行。
  李奇微指示各部队暂停“杀手作战”第二阶段的实施,并于翌日,2月25日亲临骊州的第9军司令部。大雨造成的损失超出预期,不仅各条战线的推进变得困难,而且骊州汉江军用桥流失了第5骑兵团的补给,非常惨重,同时造成了补给线路的中断。“第1骑兵团现在一天只能吃两餐。”
  李奇微带着深沉的表情告诉史密斯,在补充足够的弹药、食品和燃料之前,“杀手作战”的第二阶段计划暂不发动。“延期到何时?”“3月1日怎么样?随着新的一个月开始……”“……”史密斯觉得李奇微的话没有什么根据,但自己也拿不出对策,只得点了头。李奇微希望陆战1师变更原来沿西北方向进攻进至洪川东侧的方案为直接进攻洪川,一边提出建议一边观察着史密斯脸上的反应,“关于今后作战进攻形式,将军有什么想法?”“我只关心陆战队的行动,除了从横城向洪川突进外,别的我不考虑。”“是吗……难得是‘杀手’这个作战名字的问题?”“和名字有关吗?”史密斯是海军,不喜欢陆军,他的话多少带着点挖苦的味道,李奇微并没有在意。
  根据李奇微的判断,“杀手作战”差不多已经失败了。意料之外的大雨阻挡了作战的步伐,相反中国军队似乎借着雨幕后撤了。各战线的报告都以行军艰苦为主要内容,而且敌人的抵抗很微弱。作战名字“杀手”就是以歼敌为目标,敌人已经逃走了,那么作战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将军,我们有必要立即着手进行下一次的作战准备。”李奇微告诉史密斯即使“杀手作战”就此终止,以东部战线为中心的攻击仍将继续进行,特别是从中部推进夺回汉城,分断“钉入”汉城与临津江之间的中国军队与东部的北朝鲜军——这个李奇微的新作战构思。“那么作战名呢?”“恩,‘撕裂者’如何?”史密斯望了望李奇微,“撕裂者”还有“粗齿锯”的意思,和“杀手”的命名意味一样,“表明了是继承上次作战的关系,所以用了和上次作战类似的名字,由此我发现陆军喜欢这种露骨的低层次的表现形式。”
  虽然有史密斯这样的评论,李奇微还是汇报给了麦克阿瑟,麦克阿瑟表示同意。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52.放射性废弃物(第二十章3)
  麦克阿瑟在约十天前,对今后的长期作战计划进行了检讨,构想如下:
  1. 主要目标是摧毁中国军队的补给线
  2. 为此,首先要在宽广正面展开持续不断的有限进攻,夺回汉城一线作为将来作战的基础
  3. 接着,大规模空袭北朝鲜全境,粉碎敌人后方,在不允许攻击鸭绿江以北的敌人和鸭绿江桥的情况下,向敌人的补给通道施放放射性废弃物,切断朝鲜与满洲的联系。
  4. 如果同意使用国民党军,那他们将在美军的增援下从北朝鲜北端的东西海岸登陆,同时实施空降作战,向敌人洒下一张巨大的“网”
  中朝军队的补给已经十分困难了,如果实施了这个计划,敌人的结局只能是“要么饿死要么投降”。麦克阿瑟认为这个计划与“仁川登陆计划的规模大致相当甚至更大”,而且并不只是简单的规模上的差异,因为计划明确表示要使用核武器,即施放放射性废弃物这点,暗示了要进行二战后的首次核战争,这是个出格的提案。麦克阿瑟将这个构想报告了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传达给了李奇微。
  “杀手作战”在麦克阿瑟看来就是其构想的第一阶段的实现手段。在作战开始的前一天,以他的名义下达命令,是他意识到这个作战将对实现他的构想非常重要,对他来说,作战名用“杀手”还是“撕裂者”都无所谓,只要李奇微能忠实的按他的构想继续北进就足够了。
  恰在此时,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通知说国民警卫队第40师和第45师将于四月份增派到日本,通知提醒麦克阿瑟这两个师将用于守卫日本,不能投入朝鲜战场。这两个师是应麦克阿瑟的要求派来的,目的是解除守卫日本的后顾之忧,使朝鲜战线可安心北进。麦克阿瑟要让前线的李奇微相信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是支持他的。
  “在杀手作战后实施撕裂者作战,我对敌人遇到你这样无情的对手表示同情,我对你充满信心。”麦克阿瑟随即给李奇微发去电报,从电文中可以看出当时麦克阿瑟的心里非常满足。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53.艾奇逊战略(第二十章4)
  从“杀手作战”到“撕裂者作战”的转换却有些出人意料。李奇微虽然命令史密斯中止了杀手作战,但其它部队因为正面的中朝军队已后撤所以进展顺利,到2月28日已基本前进至目标一线,形成了汉江南岸杨平、砥平里北方、横城、芳林里、江陵连成的前线。战线的建立使得部队自信增加,一月份撤退时被破坏的仁川港、金浦机场的修复作业开始进行。
  麦克阿瑟很高兴,在给联合国的二月份下半月的战况报告中这样总结道:“根据杜鲁门总统的指示,是否突破三八线是个军事问题,将由作为前线指挥官的我来做出判断和决定,但当我拿出具体对策时,出现了反对突破三八线的政治理由,在有重重限制的情况下,我将不能自由行使赋予我的权力。”麦克阿瑟要表明的是在任何场合下我都要服从华盛顿的意思。
  华盛顿方面也在寻求对策,关于朝鲜战争的方向问题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国会和国防部分别由负责人主持商议,国会在“围捕作战”开始的第二天,2月6日,拿出了关于在今后联合国方向选择问题上必须考虑的五点建议,并通知了国防部。
  (1)为了统一朝鲜全境,联合国发起全面的军事活动;
  (2)把朝鲜完全交给共产主义阵营;
  (3)把战火扩大到中国,减轻朝鲜境内的中国压力;
  (4)基本维持现有战线,进行无限期的胶着;
  (5)通过交涉达成和平。
  其中,前三点需要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实施,第四点敌我双方都还无法把握,第五点的选择权责掌握在中国手中。
  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国会和国防部提出了建议,认为必须首先明确美国的政策,联合国再参考美国的态度做出决定。一直以来,国会是一边观察战局的推移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与麦克阿瑟的争论,一边商讨对案。
  在“杀手作战”发动的第二天,国务卿艾奇逊向总统杜鲁门和国防部长马歇尔提交了国会的基本构想。艾奇逊说联合国各成员国根据“联合国并没有将用军事手段统一朝鲜的任务交给美国”这点为由反对突破三八线,理由如下:(1)把敌人从南朝鲜驱逐、排除侵略的主要目的已达成;(2)北朝鲜如果不能维持战前的状况是不会响应和平的,因此向北朝鲜进攻将使得通过交涉达成初期和平变得不可能;(3)突破三八线会被视为战争将要扩大成与中国的战争,美国将陷入亚洲的泥沼之中,一旦苏联介入,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艾奇逊警告说,联合国各国的思考是基于以上三点的,突破三八线将妨碍自由主义阵营的团结,一部分同盟国甚至会从朝鲜撤出。同时艾奇逊给出了劝告:“联合国的军事行动是为了通过战斗让敌人回到谈判桌上,营造交涉的环境,这才是目标。具体来说,就是麦克阿瑟需要给予敌人以足够的打击,让他们希望通过交涉来解决问题,但是,这种打击只能在三八线区域内进行,而且还不能将敌人逼到不愿交涉的穷地。”艾奇逊的建议是除了海空军,地面部队不越过三八线,在这种情况下尝试和平交涉的可能性。
  陆军部长F.佩斯、海军部长D.金博尔、空军部长T.费雷塔于2月26日都表示同意这个“艾奇逊战略”,而参谋长联席会议表示反对。
  “如果扫除朝鲜半岛的侵略是联合国政治目标的话,那么联合国军在三八线停步就与这个政治目标相矛盾!”参谋长联席会议强调让麦克阿瑟的部队止步三八线,只会使北朝鲜变成“圣域”,敌人将得到喘息之机并重新准备新的作战,如此一来,联合国军将“不断的受到敌人的威胁”。参谋长联席会议提请注意,国会的艾奇逊战略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希望停火交涉,另外美国政府也没有决定进行这样的交涉。“麦克阿瑟的部队还没有达到三八线,等他们到了三八线,政府再就这个问题的政策进行商讨吧。”
  国防部长马歇尔支持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在决定和平交涉政策之前,限制麦克阿瑟部队行动的意向一旦被敌人获知,敌人很有可能进行反攻,给麦克阿瑟部队造成危险。马歇尔于3月1日知会艾奇逊,反对把这个建议提交总统和联合国,反对进行关于三八线问题的商讨。
  国防部是统辖海陆空三军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参谋长联席会议是总统直属的决定三军作战的最高军令机关,这两个机关反对的话,国会的艾奇逊战略就只能撤回了。
  国会将三八线问题暂时搁置,迅速对基本政策进行了立案。首先针对的就是麦克阿瑟给联合国的报告,因为报告希望联合国讨论他提出的有关三八线的问题,一旦进入商讨,那么结果恐怕就会回到“艾奇逊战略”上。
  这下参谋长联席会议有些坐不住了,立即要求麦克阿瑟将报告中关于三八线的相关部分删除掉,麦克阿瑟欣然同意。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举动表明:不希望讨论所谓的“艾奇逊战略”,三八线问题没有必要在报告中提及,这个问题提交给联合国讨论为时尚早。
  与此同时,3月2日李奇微将“撕裂者作战”计划内呈到了东京,和杀手作战一样,郑重的要求不要事先发表。“撕裂者作战”以推进到汉城西北方至三八线一带为目的,相当于麦克阿瑟长期作战计划的第二阶段。“一切顺利,真正的顺利!”麦克阿瑟接到作战通报后很满足的对参谋长黑奇说道。参谋长联席会议发来的要求对麦克阿瑟来说,和李奇微发来的保密的意思一样,只要答应就可以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54.三八线胜利说(第二十章5)
  “撕裂者作战”于3月7日开始。
  东部的美第10军以韩国第3军、韩国第1军为主力向三八线推进,中部的美第9军以陆战1师为主攻兵力,从洪川出发,目标是春川。
  左翼的美第1军要包围在汉城周围集结的中国第50军和北朝鲜第1军,韩国第1师向金浦半岛推进,美第25师从汉城东方的雨水里附近渡过汉江向东北方发展。美第1军的作战区域天亮后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落下后很快就融化了,大地又变成了一片泥泞。
  李奇微于清晨五点多就站在了渡河点,视察美25师的渡江作业。
  新的第9军军长W.霍吉少将已于4日上任,史密斯重新回到陆战1师,虽然事前准备耽误了一些时间,上午十点,陆战1师还是以第7团和第1团齐头并进,开始攻击前进。陆战1师的左翼是骑1师,右翼是美第2师。
  麦克阿瑟按照惯例于上午七点从东京出发,到了水原机场后换乘L17观测机飞到骊州的骑1师师部,视察“撕裂者作战”的发动情况。接下来仍然是按照惯例发表了一个声明,不过声明的措辞显得很慎重。麦克阿瑟表示中国军队和联合国军队的兵力与补给线都到了极限,双方在极限所及的前线处于胶着状态,“是否再向前推进……这当然是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由于中国在朝鲜不宣而战而引发了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国际上的最高首脑们来给予解答。”虽然麦克阿瑟强调三八线必须突破,但是他会忠实遵从华盛顿的指示,而且在声明中没有使用“三八线”这个词。
  “撕裂者作战”进展顺利,中国军队虽在各条战线上进行着抵抗,但都是轻微的撤退抵抗。中部战线陆战1师发动攻势两天后,3月9日,就到达了第一统制线“阿尔帕尼线”,随后停下来等待其他部队的推进。这条从汉城东部经砥平里北方延伸至洪川南侧再到东侧的“阿尔帕尼线”是李奇微规定的作战第一阶段的目标线。
  陆战1师已处在突出位置,而其他部队无论是西部还是中部、东部战线都很艰苦,和“杀手作战”一样深受地形之苦。东部战线的韩国第3军陷于太白山脉的险峻和悬崖,中部战线主要是路况太差。战场上总算有了春天的气息,风和阳光一天比一天暖和,被战火烧焦的树枝也吐出了新芽。不过春天的到来使得气温升高,积雪开始融化,道路和地面愈发泥泞。
  即使如此,第8集团军仍在继续前进,3月12日部队基本都达到了“阿尔帕尼线”。李奇微虽然没有发表“撕裂者作战”第一阶段结束的声明,但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指出战争的主导权已回到联合国军手中,并进一步说道:“如果朝鲜战争在三八线结束的话,那么对联合国军来说是个伟大的胜利。”李奇微接着又说自己也不知道有没有在三八线结束战争的“计划”。
  记者们都只关注不曾有过的声明内容,马上将李奇微的发言视为“通过交涉实现停火”的意思并进行了报道。麦克阿瑟当然很惊愕,他记得李奇微当初的构想并不是要停止在三八线上,更何况到了三八线也并不代表着取得胜利,胜利不在三八线而应该是在鸭绿江!把三八线列为禁忌那是华盛顿的指令,李奇微为什么要这么轻率的表态呢?“如果不是李奇微态度转变的话,那就是华盛顿给过他特别的指示,还是有别的原因……”参谋长黑奇回忆说,麦克阿瑟好不容易才说了句“是感受到春风了?……”来解释对李奇微态度转变的怀疑。
  现实是李奇微之所以说出“三八线胜利说”虽不是直接接受了华盛顿的指示,但确实是有“特别的通知”。李奇微和直接上司陆军参谋长科林斯关系很好,一直有信件往来,从中了解到了“艾奇逊战略”的事情,科林斯作了解释,又以文官优先制度为根据,向李奇微说明最终将回到“艾奇逊战略”政策的轨道上。这些是麦克阿瑟所不知道的。
  因为参谋长联席会议通告说现在谈三八线问题还为时过早,所以不曾料到现在会以此为背景进行停战交涉的政略讨论,麦克阿瑟更没有想到李奇微会知道这些事情。“总是有些奇怪的状况,李奇微到底怎么了?”麦克阿瑟一时不知所措,怀着混乱的心情喃喃自语着。
  在此期间战况又有了发展。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55.再次夺回汉城(第二十章6)
  3月14日,李奇微宣布“撕裂者作战”第一阶段结束,下令实施第二阶段作战。
  第二阶段作战的主要目标是包围预期在洪川附近的中国第66军主力。骑1师和陆战1师一左一右并列向北进发,第187空降团在洪川北侧实施空降切断敌人的退路。李奇微向各军强调要以连营规模进行突击,并期待作战能够成功。为防止位于汉城地区的中国第50军向洪川方向移动,所以特别强调要快速突击。
  而当夜至3月15日晨这段时间里,汉城竟突然被夺回了。
  白善烨的韩国第1师自二月上旬以来一直在汉城正面布防,不断地进行着侦察和突击训练。白善烨预计夺回汉城的任务会交给他,所以从其麾下的11团(文亨泰上校)、12团(金点坤上校)、15团(金安一上校)中指定15团为主攻部队。根据侦察,2月末汉城一带驻有中国第50军主力和北朝鲜第1军的第3、17、47师,而到了撕裂者作战开始的3月7日就只剩下了北朝鲜第47师师部及两个团和中国军队约一个营。中朝军队仍在后退,3月11日后,外围防线的驻兵已很稀疏了,市内似乎只有一些掉队士兵和巡逻兵在徘徊。
  3月14日夜,韩国15团3营9连3排排长李锡源中尉派出的侦察队潜入了汉城市内,结果未见人影,也没有遭到射击。李锡源中尉以两个班快速从汉城车站向中央政厅前进,到了中央政厅才遭遇到机枪的抵抗,三名中国士兵被打死。随着“万岁”声太极旗升起在中央政厅,并且没有招来敌人的枪声。李锡源等人又到半岛饭店、市政厅绕了一圈,带着一名北朝鲜俘虏回来了。李锡源将事态报告完毕后回到龙山待命,师长白善烨则向美第1军军长米尔潘提出要夺回汉城。虽说夺回汉城是撕裂者作战第二阶段的任务之一,但按计划是要等到中部战线洪川攻略之后再进行的。不过米尔潘爽快的答应了,准许韩国第1师进入汉城。
  韩国15团于15日清晨五点三十分以2营6连为先锋开始前进,6连先渡到汉江江中的汝矣岛,上午八点,再渡至汉江北岸。九点,1营3连从合井洞渡江。十一点二十五分,6连占领中央政厅并抓获了三名俘虏。在龙山待命的李锡源排天亮后等来了数十名市民拿来的浊酒,并迎来了3营营长金国桂少校。中朝军队的残兵陆续投降,巷战没有发生,下午两点多,汉城已完全被夺回。
  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汉城已四次易主,街道的模样甚是惨烈。联合国军一月份撤退时破坏了汉城的军事设施,之后加上炮击轰炸以及中朝军队的破坏,街道已是一片废墟。商店街、住宅区都未能幸免,挂在建筑物上的电话线、电线像毛发一样垂着,电力和自来水都停止了供应。开战时的人口是150多万,现在只剩下了20万,这20万人躲在防空洞里忍受着饥饿和疲劳的折磨。
  李承晚得知汉城被夺回后,立即给麦克阿瑟发去了感谢电,麦克阿瑟则回复说夺回汉城的政治意义非常重大,在军事方面“只是战斗的附带事项”。
  在麦克阿瑟看来,夺回汉城在撕裂者作战的日程表上过早进行了,并感到作战的节奏被打乱了。而在这天,又出现了一个“战斗附带事项”,由于中部战线中国军队的后撤比预想的要快,就在汉城被夺回的下午两点多,陆战1师第7团突入了目标洪川,由此与空降部队呼应的包围作战无法进行了。
  为什么中朝军队如此轻易的就撤退了呢?仅仅因为是军事上的理由吗?麦克阿瑟叼着烟斗沉思着,过了一会站起身来招呼情报部长威罗比:“召开记者会,发表声明!”麦克阿瑟吩咐要快,不管是谁都行。但威罗比反对召开记者会,作为麦克阿瑟的心腹之一,威罗比非常熟悉他的思维方式,“麦克阿瑟关于朝鲜战争的想法是非常明了的,赋予他的使命就是要把共产主义者驱逐出去,在三八线实现和平等于将半岛的北半部分让给共产主义者,如此一来,此前的战斗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要让美国人在这里流血牺牲呢?”所以麦克阿瑟反对在三八线停止脚步,也反对表明停止的意思让中朝方面安心。召开记者会肯定是准备强调这个意思,威罗比认为这样做会引起麻烦。“我们已耳闻华盛顿对麦克阿瑟做出的政治性发言非常不快,不仅如此,战场指挥官卷入政治斗争会影响军事行动,另外会给敌人留下美方内部分裂的印象。”威罗比建议麦克阿瑟不要召开记者会,这样反而有利战局发展,“我认为声明并不能带来胜利,枪弹才能带来战果,战果才能汇成胜利,胜利才能左右政治。”麦克阿瑟觉得确实如此,放弃了召开记者会的念头。
  虽然麦克阿瑟放弃了召开记者会,威罗比还是召集了记者,发表了讲话,称中朝军队的后退不是为了和平而发出的政治信号,而是为了在三八线一带进行顽抗所进行的准备,相同意思的报告也发给了华盛顿。正如报告里所描述的,朝鲜战线中朝军队的抵抗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中部战线的陆战队,虽然占领了洪川,但遭到了东侧和北侧高地群中国军队的攻击,处于进退维谷之中。
  麦克阿瑟于3月17日上午七点五分乘专机“SCAP”号从羽田出发再换运输机飞到原州。这次不是进行例行的新攻势前的前线视察,而是来慰问艰苦作战的陆战队。因为要到第一线慰问,一行人的吉普在山道上开了约五个小时,途中尽管还碰到正在扫雷的工兵,麦克阿瑟并不在意,来到了正在攻击洪川东方399高地的陆战队第7团1营的营部,营长W。索亚少校等官兵发出欢迎声,麦克阿瑟微笑着挥手打招呼,而同行的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却沉着脸,警觉的看着周围。“将军的访问应是极密进行的,那为什么会有一大群记者事先到来了呢?”也许敌人也知道了这个情况?史密斯觉得很不安。麦克阿瑟心情始终很好。之前汇报说陆战队正在苦战,而当天早上,中国军队迅速撤退了,战线恢复了安静,此时又获知陆战队左翼的骑1师正顺调向春川推进。
  李奇微认定春川是中朝军队的指挥中心所在地,所以考虑在春川进行一次会战,因此建议麦克阿瑟动用第187空降团。“何时实施?”“按照骑1师的推进速度,我认为22日比较合适。”麦克阿瑟当即答应,然后经水原返回羽田,到达羽田是晚上七点二十分。
  麦克阿瑟视察完前线两天,3月19日,春川的中朝军队在一夜之间消失了,骑1师的先头部队一下子攻入了春川。在日本进行作战准备的第187空降团发出了不满的声音,团长F.伯恩上校说:“关于空降部队,特别是我部,在朝鲜战场上级司令部总是在错误的时期起用我们,去年十月攻克平壤后的顺川空降就让敌人逃走了,而洪川以及春川的作战结局就是我们刚把降落伞准备好战事就结束了。”引发伯恩很不痛快的攻占春川的报告,对李奇微来说是个好消息,得到这个报告后,李奇微立即乘侦察机飞往春川。
  从飞机上俯瞰春川,和其它成为战场的街市一样,尽是烧毁的民房和散乱的瓦砾,连个适当的降落地点都没有,绕了两三圈后,飞机在一条垂着电线的道路上着陆,在飞机上也看见了在附近担任警戒的官兵,李奇微和飞行员就找了过去,那是骑1师的工兵。工兵正在检查桥梁是否安装有炸药,一人看见李奇微,问道:“嗨,你们是哪个部队的?”“第8集团军司令!”“哦,我是美国总统。”士兵带着戏谑的口吻调侃着,一个中尉认出了李奇微,吓了一跳。“他们很快就认出了我,看着他们慌乱的样子,很有意思。”李奇微从工兵和巡逻兵那里得知“中朝军队逃得干干净净,连东西都搬空了”,非常失望。
  “连生活用品都搬空了,似乎是不打算再回来了,我想敌人已经失去战斗意志了。”面对着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态,李奇微“有些呆然”,他的手记里是这么记录着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56.前进到哪里?(第二十章7)
  然而,正当李奇微惊诧于春川敌人“丧失战意的征候”之时,华盛顿的美国政府却做出了“放弃战意”的决定。
  国会和国防部官员一直认为为了结束朝鲜战争而确定国家政策是必要的,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提案,加上对政策的检讨,最后确定了通过和平交涉结束战争的方针。欧洲各国的反战呼声、联合国军逼近三八线扭转战况的现实、美国国内舆论呼吁和平的倾向,都是确定和平政策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防部的推算,三月初联合国军的兵力为美军222504人、其他联军21184人、韩国军队249815人,总计493503人。中朝军队方面,中国军队16到19个军,北朝鲜军5至6个军,总兵力50至80万人。因为中朝军队大部集结在三八线以北地区,可以预期今后主要战斗将在三八线以北进行,然而国防部判定战争的推移将对联合国军不利。很明显联合国军的主要战斗力是二十万美军,这就要求美军要抗击二至四倍的敌人,何况中国在满洲以及内地还有庞大的预备兵力。国防部认为中国可以一直维持战争状态,一旦联合国军向三八线以北进军将有陷美国于“无限期战争”的危险。美国国内舆论伴也随着联合国军北上而倾向于期待和平出现,甚至有传闻说一旦夺回汉城,战争将在数天内结束。国防部考虑,撕裂者作战如果获得成功,中朝军队被赶往三八线北方,那么对中朝方面来说只是回到了“原来的边界线”,这个时候接受和平交涉应是有可能的。
  李奇微于3月19日视察了春川,同一天,在华盛顿,国会、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召开了首脑会议。
  国务卿艾奇逊认为赢得“体面的和平”的时期已经到来,建议以总统声明的形式向中国发出呼吁和平的信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拉德雷认为从军事角度看在现阶段停战是否有利是存在疑问的,而国防部长马歇尔赞成国会的方案。由国会起草的总统声明主要内容如下:
  “联合国军已将冒犯韩国及联合国权威的侵略者赶回了其发动非法侵略的地域……为避免战争扩大,避免生命财产损失的继续发生……联合国军司令决定进行结束战争和防止战争再起的谈判,这个谈判将为解决包括外国军队撤离在内的朝鲜问题打开一条宽广的道路……”
  参谋长联席会议虽赞成总统声明内容,但主张在发表前应征询一下麦克阿瑟的意见,艾奇逊认为没必要,联系了在佛罗里达州休息的杜鲁门后,杜鲁门回答可以听听东京方面的意见。参谋长联席会议于3月20日给麦克阿瑟发去电报:
  “参谋长联席会议第86276号电
  发件人:参谋长联席会议
  收件人:远东美军总司令
  国会正在准备一个总统声明,认为联合国军已经基本肃清了进入南朝鲜的侵略者,联合国希望讨论解决朝鲜问题的条件。联合国内部表露出强硬的意见,要求在武力突破三八线之前,应进一步做外交上的努力,以便取得和解。这就需要时间来判断外交上的反应,并等待新的谈判的发展。国会认为三八线没有军事意义,并询问参谋长联席会议,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在以后几个星期内取得充分的行动自由,以便保障联合国军的安全并与敌人保持接触。希望您表示意见。”
  大致意思是说政府已确定了进行和平交涉的方针,为此你觉得你的部队能前进到什么地方?这份电报于日本时间3月21日早晨到达,麦克阿瑟当即回电:
  “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第58203号电
  发件人:联合国军司令
  收件人:陆军总部
  抄送:参谋长联席会议
  关于在朝联合国军司令的权限,希望不要再在军事上增加限制……”
  麦克阿瑟已经被禁止动用海空军攻击北朝鲜,而现状是地面兵力方面敌方拥有压倒性优势的预备队,在此状况下想要压制北朝鲜全境是不现实的。麦克阿瑟做了结论:“我认为目前为止给我的指示足够了,没有必要再行变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57.国际军人(第二十章8)
  回顾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与华盛顿的对立,留给人特别的印象是两者之间意见的交流很不透彻。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两者对国际政治理解的差异,另外两者之间的联络手段是电报这种简略的表意不充分的方式,也是因素之一。3月21日华盛顿和东京之间的电报是典型例子。
  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报,如果根据事情的原委来解读,那么它在相当程度上是支持麦克阿瑟的,它期望并建议麦克阿瑟向前推进,一直推进到能“确保联合国军安全”的一线。但是,这份电报并没有进行背景说明,也没有就总统声明草案的详细内容进行描述。这份电报只能给麦克阿瑟带去这样的疑惑:是不是在禁止越过三八线之前保持与敌人的接触呢?
  另一点,双方电报在麦克阿瑟头衔的用法上是不一样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称呼麦克阿瑟为“远东美军总司令”,而麦克阿瑟自称“联合国军总司令”,双方都只强调两者之一是有一定理由的。
  后来成为战后首任驻日大使的总司令部外交局长W.希博尔特碰巧在此期间回国公干,3月21下午一点二十五分乘泛美的飞机回到东京,回来后他向麦克阿瑟述职,并把在华盛顿听到的各种情报进行了汇报,其中就包括围绕麦克阿瑟地位的话题——麦克阿瑟到底是美国军人还是国际军人。
  “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头衔使麦克阿瑟成了国际军人,但是和希博尔特会谈的大多数美国政府官员却认为麦克阿瑟仍是美国军人。“麦克阿瑟确实是根据联合国决议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但现实是美国总统应联合国的请求推荐麦克阿瑟为总司令的,麦克阿瑟是从美国政府那拿薪水的,当然应该拥有美国军人的权利与义务。”即麦克阿瑟作为美国军人必须服从身为美军总司令的总统的立场,是受总统统辖的“国际军人”。
  听了希博尔特的汇报,麦克阿瑟强调道:“联合国军总司令是国际军人,其立场只为同盟国做出的决定负责。”
  “但是,阁下,那华盛顿方面……”
  “华盛顿肯定把问题想错了。”麦克阿瑟顽固的坚持道。希博尔特放弃了争论。
  麦克阿瑟自认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地位优先,对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报以“远东美军总司令”相称,采取了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直接给陆军部回电的形式表示不满。电报中所说的“到目前为止给我的指示”即指把侵略者从朝鲜半岛赶走这个赋予联合国军总司令的使命。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258.亲拆电报之谜(第二十章9)
  然而,华盛顿方面误解了。参谋长联席会议接到麦克阿瑟的回电,理解的意思是“联合国军不打算向三八线以北深入”。
  国会接到汇报,理解的意思是“作为现地指挥官的麦克阿瑟也表态赞成和平交涉”,立即给参与向朝鲜派遣军队的各国递交了总统声明。这个举动,《朝日新闻》以“美国总统发表希望体面停战的声明”为题进行了报道,日本其他各报也都在3月22日的早报上进行了披露。
  麦克阿瑟当然知道了这个举动,但是在当天,他把他所误解的华盛顿电报发给了李奇微。李奇微此时正准备发动“勇敢作战”,以期歼灭汉城北方的中国第50军。作战构想是美第3师进攻议政府正面,美第25师从东北方向迂回,同时第187空降团在汉城西北约20英里的汶山空降,结合韩国第1军的北上,展开包围作战。
  这次作战的将给经常接到出击指示又被中止的第187空降团一个亮相机会,也是主要目的之一。麦克阿瑟给李奇微发去了亲拆电报:“关于武力突破三八线,特别需要有权限赋予……参谋长联席会议向我征询,问我为了将来的作战需要什么样的自由,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期待华盛顿方面将在近期发出包括突破三八线在内的新的作战指令……”
  前面说过,麦克阿瑟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报理解为“在禁止越过三八线之前保持与敌人的接触”,麦克阿瑟也是这么对情报部长威罗比说的,在给陆军部的回电中也表述了意见,那为什么要告诉李奇微完全相反意思的理解呢?
  麦克阿瑟的言行有时是“谜”,这份电报就是其中之一。
  李奇微毫不知情,也不会去猜测麦克阿瑟电报中的另外意思,他将这份电报当成鼓励电报,当夜早早入睡,因为这个作战的焦点之一第187空降团的行动时间是翌日早上,他要随行指挥,为此凌晨三点就得起床。
  
  (第二十章完)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第二十一章 麦克阿瑟解任
  
  259.包围战未实现(第二十一章1)
  第187空降团按预定计划于3月23日上午九点降落在汶山地区。一共动用了70架C119和45架C46运输机,损失为0。
  当天清晨六点多,李奇微乘小型侦察机从水原机场出发,然后在目标附近上空3000英尺的高度盘旋,等待空降部队的到来。之所以在3000英尺高度等待是为了避免遭到地面轻武器的射击。战场一带晴空万里,视野非常开阔,李奇微一边望着春绿点点的山野一边下意识的摩擦着脚脖子。二战诺曼底登陆时,李奇微身为第82空降师师长,也曾空降到科唐坦半岛上,跳伞时的豪快和穿梭于枪弹中的紧迫感相交错,“那时的回想”浮现在李奇微的脑海里。“将军,您不想亲自跳下去吗?”“唉,我已经上年纪了。”面对似乎看到他心里去的飞行员的戏问,李奇微苦笑着回答道,摩擦脚踝的手收了回来。从1944年6月的那一跳算起已经七年了,骨头已经老化了,四肢关节也变得有些僵硬了,56岁的他也许是担心落地时会受伤吧。“还有,我已经不是师长而是司令了。”“是的,将军,执行跳下去的活到师长就行了。”师长能跳,为什么军长司令就不能跳了呢,这是没有道理的,李奇微和飞行员大笑起来。
  第187空降团的空降行动向一大群缤纷的水母在蓝色的天空中遨游,煞是壮观,作为空降的专家,李奇微关注的则是物资的投送,二战时期吉普车、重炮等装备的投送是比较困难的,而现在技术得到了改良,这种重装备的投送成为了可能。按预定计划吉普车、105榴弹炮等重装备从运输机上投下,李奇微很满足。第187空降团在20平方英里的区域内安全落地后,李奇微命令飞行员着陆。
  飞行员找了一条没有地雷标记的道路准备降落,空降部队的官兵突然看见一架侦察机飞来,以为是来慰问的,只是兴高采烈的挥挥手,并没有让出道路。飞行员摇摆机翼,把手伸出窗外示意让开,而地上的官兵仍旧是挥手回应。这样在头上通过了五次,那些官兵似乎明白过来飞机要降落,这才让出了道路,李奇微的飞机终于可以落地了。
  沟渠里有中国士兵的尸体,伴随着枪声山丘斜面有中国士兵在下来……李奇微站在那里,立即直面着第一线的景象,不过总体来说战场还是比较平静的。散发的枪炮声表明中国军队已经撤退了。
  配合第187空间团行动的韩国第1师看见北方的天空中满是降落伞后,开始攻击前进,行动后发现面前已经没有了敌人。
  只有进攻议政府的的美第3师遭到了抵抗,第1军军长米尔潘命令第187空降团向议政府北方前进。此刻,降落时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滚滚,下起雨来。空降部队只有吉普车,而且数量不多,卡车和兵员运送车一辆都没有,只能靠两条腿在泥泞的道路中行军。行动当然是迟缓的,等空降部队抵达议政府北侧的东豆川附近时,中国军队早已向北撤退了。
  结局是李奇微精心策划的包围战——“勇敢作战”未能实现,第187空降团再次“空”降。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